电化学发光法论文-杨博通,温雅琼,焦卫卫,王玉珍

电化学发光法论文-杨博通,温雅琼,焦卫卫,王玉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发光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对乙酰氨基酚,多孔TiO_2泡沫

电化学发光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博通,温雅琼,焦卫卫,王玉珍[1](2019)在《基于钌配合物敏化多孔TiO_2泡沫的对乙酰氨基酚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钌配合物成功负载于多孔TiO_2泡沫制得复合材料。光敏染料与纳米材料产生协同效应,可有效和较长时间产生电子-空穴分离。其ECL的发光强度较多孔TiO_2泡沫提高15.3倍。基于对乙酰氨基酚对该复合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有淬灭作用构建传感器。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发光强度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40μmol/L的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8μmol/L(S/N=3)。(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蒋庆宝[2](2019)在《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进行检验的98例乙肝患者,按照不同的检验技术分成每组49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验,对照组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技术的阳性率。结果在患者抗-HBc阳性率上,实验组为97.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中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能显着提升检测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2期)

陈俊梅,冯霞,田树萍,陈淑华,郭继桥[3](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原抗体的临界值指数作为HIV诊断阈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原抗体时确定HIV抗体临界值指数(COI)阳性诊断阈值的方法,为HIV诊断替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ECL法筛查HI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经补充实验明确诊断结果的病例424例,比较筛查ECL值与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ECL检测HIV抗体的能力。结果以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89,此时COI cutoff值为71.23,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75.9%,约登指数为0.63,100%特异性时COI值为293.3;以补充实验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97,此时COI cutoff值为17.7,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92.7%,约登指数为0.89,100%特异性时COI值为118.5。结论建议以HIV抗体补充实验结果为标准,采用HIV诊断阳性率为100%时的COI值为ECL法的HIV抗体诊断阈值,高于此值者,可直接诊断为HIV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10期)

郭绪晓,柏淑美,凌欣,高洁,李金星[4](2019)在《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在电化学发光检验程序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能力验证(PT)/室间质量评价(EQA)标本在电化学发光项目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S)EP15-A3文件正确度验证5×5方案,利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PT/EQA计划提供的标本,分别对游离叁碘原氨酸(FT3)和雌二醇(E2)等电化学发光项目进行正确度验证,每个样本每天检测1批,每批重复5次,共5 d。采用Grubbs'法判断离群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计算重复性精密度(SR)、实验室内不精密度(SWL)、总体标准误(SEx)、定值物质标准误(SERM)和总体合成标准误(SEC),再根据自由度(dfC)查T分布界值表得到m值,计算正确度验证区间。总体均值如果在验证区间内,正确度验证通过;如果超出验证区间,则计算偏移,并与实验室规定的目标偏移进行比较。结果 FT3和E2的总体均值均在正确度验证区间内,正确度验证通过。结论可以采用PT/EQA标本对定值物质进行实验室检测程序的正确度验证。(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冯永博,孙二军[5](2019)在《基于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左氧氟沙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制备了水溶性核壳结构CdSe@ZnSe,并利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了CdSe@ZnSe/PVP/Ru(bpy)23+/GCE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了其电化学发光性质,考察了聚合物膜种类、缓冲溶液pH、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膜的修饰量和共反应剂叁正丙胺(TprA)的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测定左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TprA的磷酸缓冲溶液(pH 11)中,CdSe@ZnSe对此传感体系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同时左氧氟沙星对发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由此建立了一种检测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在1. 2×10~(-7)~5. 0×10~(-5)mol/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 2×10~(-8)mol/L,并成功用于实际药品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0期)

黄潇苇,朱义芳,王娴,曾着黎,何春容[6](2019)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电化学发光肿瘤标志物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电化学发光检测的肿瘤标志物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8年度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检测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铁蛋白(FERR)、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8个参加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的肿瘤标志物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卫生部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6σ计算公式计算检验项目σ值,评价检测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法,计算检测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案。结果:在8个肿瘤标志物项目中,σ≥6的项目3个,5≤σ<6的项目3个,4≤σ<5的项目2个;当σ≥6时,采用1-3S(n=2,R=1)质量控制方法即可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根据QGI值,AFP、CA153、CA199及TPSA需优先改进精密度,CA125需要同时改进准确度和精密度。结论:6σ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姜凤全,陈思怡,于淼琛,肖晓光,谷娅楠[7](2019)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PCT)的分析性能,并比较PCT在不同类型标本、不同类型微生物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5-A2文件,对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的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进行评价,验证其是否符合厂商声明的性能指标。收集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且同时检测PCT的971份不同类型标本,分析在不同类型标本、不同类型微生物感染中的PCT差异。结果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的PCT参加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均通过;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分别为1.16%、0.86%和2.54%、2.17%;分析测量范围为0.03~96.12ng/mL,以上指标均符合厂商声明标准。971份标本中,血培养阳性170份,其中检出革兰阴性菌98份,革兰阳性菌68份,真菌4份。痰培养阳性676份,尿液及其他体液培养阳性125份。血培养中细菌组与真菌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44,P=0.000);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501,P=0.000)。血培养标本PCT水平明显高于痰培养标本、尿及其他局部体液培养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PCT的主要性能与厂家声明一致,PCT可辅助鉴别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PCT结果可作为患者是全身还是局部感染的鉴别指标,为临床诊治及用药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9期)

王辉,任秀燕,刘富饶,曹俊涛,刘彦明[8](2019)在《基于硫化钼量子点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硫化钼量子点(MoS_2 QDs)/过二硫酸钾(K_2S_2O_8)电化学发光(ECL)体系,构建了灵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新方法.将发光材料MoS_2 QDs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形成MoS_2 QDs-rGO纳米复合物,然后组装构建传感器.在优化条件下,对cTnI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4) g/L(R=0.998),检出限为4.9×10~(-10) g/L(R_(SN)=3).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中cTnⅠ含量的测定,RSD在1.0%~2.6%范围,加标回收率在98.0%~110.0%之间.讨论了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东东[9](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接诊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ECLIA检测,对照组采用ELIS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以及对同一强阳性样本的最低稀释度。结果观察组HBsAg、HBeAb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sAb、HBeAg、HBcAb的阳性率检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一强阳性样本的最低稀释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比ELISA法更加精准和灵敏,提高检测阳性率,对乙肝病毒的评估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10](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分离血清,同时采用ECLI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清进行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151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所占比率为88.82%,有96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有96例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同时为HBsAg和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利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发现,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CLIA法定量检测HBsAg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候,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HBsAg和HBV-DNA载量,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优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电化学发光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进行检验的98例乙肝患者,按照不同的检验技术分成每组49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验,对照组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技术的阳性率。结果在患者抗-HBc阳性率上,实验组为97.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中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能显着提升检测准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发光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杨博通,温雅琼,焦卫卫,王玉珍.基于钌配合物敏化多孔TiO_2泡沫的对乙酰氨基酚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9

[2].蒋庆宝.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陈俊梅,冯霞,田树萍,陈淑华,郭继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原抗体的临界值指数作为HIV诊断阈值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4].郭绪晓,柏淑美,凌欣,高洁,李金星.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在电化学发光检验程序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9

[5].冯永博,孙二军.基于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左氧氟沙星[J].分析试验室.2019

[6].黄潇苇,朱义芳,王娴,曾着黎,何春容.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电化学发光肿瘤标志物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9

[7].姜凤全,陈思怡,于淼琛,肖晓光,谷娅楠.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8].王辉,任秀燕,刘富饶,曹俊涛,刘彦明.基于硫化钼量子点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李东东.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比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10].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J].人人健康.2019

标签:;  ;  ;  

电化学发光法论文-杨博通,温雅琼,焦卫卫,王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