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涛(廉江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湛江524400)
摘要:笔者认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主体作用
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机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的学习潜能是要教师善于激发,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最后要引导学生善于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强烈的学习欲望,将学习潜能充分发掘出来。
1、激发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在教学起始时,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的需要。例如,在讲授《护士素质》这章时,为了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人们都说护士是神圣的白衣天使,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称呼?她给人们的印象是内在美?还是外在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护士产生了新的认识,出现了求知欲的内在动力。但是这个阶段时间不宜过长,当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应立即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2、模拟临床实践。在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亲临其境扮演病人和护士。扮演病人角色可以让其感受到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可以医治病人心灵深处的创伤,娴熟的技术操作可以减轻病人身体上痛苦,让病人看到了生命希望。扮演护士可以感受到护士工作是伟大的、崇高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二、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向纵深发展,这是启发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注意质疑和激励,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其茅塞顿开。只要质疑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有趣的生动场面,学习气氛就活跃起来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以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例如,在讲授《卧位与安全》这一章中的半坐卧位时,教师先将卧位安置好,根据卧位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此卧位的作用,待学生基本能回答后,教师紧接着再问:“既然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取半坐卧位,为什么呼吸中枢抑制引起的呼吸因难的病人却禁用半坐卧位?”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回答是防止脑疝压迫生命中枢,有的说是脑供血减少加深中枢抑制。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进一步概括各种病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与卧位的关系,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
2、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它通常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进行,与人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基础护理是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动作思维,让其在操作过程中思考,摸索中掌握要领。例如,无痛注射法。教师在教会学生注射的基本功后,便让学生们相互在自己身上练习,探索如何达到最佳注射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增强操作训练
基础护理有大部分是技能技巧内容,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要领。俗话说:熟能生巧。如何让学生认识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抓课堂练习,而且注重学生的课外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示教一次技术操作,着重说明操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轮流练习,即一人充当护士角色,另一人充当病人角色,第三人充当病人家属,第四人充当教师(以操作流程图为蓝本)。这种练习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共同探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课后练习也容易组织。学生在课外练习中容易融入自己的感情,加之已有课堂练习的基础,通过反复练习就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巩固学习效果。
四、收集反馈信息,提高学生水平
学生的上进心强烈,一旦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成绩,他们便自觉提高学习的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这便是反馈的作用。在护理教学中我们采取反馈的方法有:
1、每个技术在练习后均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技术操作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差,促进学生的再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每练习一次技术操作,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技术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