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方向论文-丁拼搏,秦菽苑,刘海浩,狄帮让,李向阳

裂缝方向论文-丁拼搏,秦菽苑,刘海浩,狄帮让,李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缝方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裂缝,Krauklis波,尾波,岩石物理

裂缝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丁拼搏,秦菽苑,刘海浩,狄帮让,李向阳[1](2019)在《单裂缝不同传播方向Krauklis波振幅变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中并具有多尺度的特点,研究地震波在裂缝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含流体的裂缝中传播的Krauklis波(也曾被称为慢流体波、裂缝波、斯通利导波等)近年来逐渐成为地球物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研究横波在单裂缝样品中传播时随传播方向变化的响应特征,在实验室用环氧树脂为基质构建模型样品,一个为不含裂缝的参考样品,一个为含直径30 mm、厚度0.2 mm的薄币状单裂缝的模型,利用0.5 MHz换能器测试了横波在模型中传播时透射信号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单裂缝样品中透射横波发生了波形的畸变和振幅降低,振幅谱显示透射信号的主频明显降低,在初至横波之后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尾波.对尾波进行时频分析,发现在方位角较小时尾波能量较弱而方位角较大时尾波能量较强,尾波中信号的主频在0.1 MHz左右,与前人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孟召平,王宇恒,张昆,卢易新,陈骏[2](2019)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水力压裂裂缝及地应力方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及地应力方向是煤储层压裂改造施工设计的基础。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施工的51口煤层气井87条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和大地电位探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研究区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建立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与地应力之间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地应力的展布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E、NE和近EW向,这3个方向所占比例在55.12%;其次是近SN和NWW—SEE向,其中优势方位为NEE向。微地震监测煤层压裂裂缝长度变化范围为108~452 m,均值224.76 m。大地电位法测试煤层压裂裂缝长度变化范围为40~131 m,主要集中于51~90 m,均值73.94 m。微震监测和大地电位法测试获取的压裂裂缝延伸长度差异性较大,微地震监测裂缝长度明显大于大地电位法监测长度的2倍以上,说明微震监测裂缝长度偏大。根据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与地应力之间关系,煤储层压裂裂缝几何形态概括起来有: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倾斜裂缝3类。压裂时,在煤储层中形成何种裂缝,取决于地层中垂直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叁向主应力的相对大小,本区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主要以NEE—SWW方向为特征,这些认识为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曹悦欣[3](2019)在《基于方向特征的混凝土路面裂缝检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公路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路运输作为我国最重要和最普遍的交通运输方式,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度极高。公路裂缝作为一种路面病害,极易对公路安全造成威胁。人工路面裂缝检测方式不仅耗时久,而且由于人工的主观判断,易使检测标准不统一,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路面裂缝检测可以克服人工检测方式的缺点,节约人力和检测成本,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具有较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研究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路面裂缝检测算法,并对裂缝特征与技术难点进行分析。针对现有裂缝检测算法的不足,提出改进与创新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渗流算法效率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改进快速渗流算法,提出了一种高效渗流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路面灰度图像中的裂缝进行预提取,然后对预提取结果进行细化处理,最后提取细化得到的骨架点及孤立点,并将其作为种子点进行渗流处理,以减少渗流冗余点,提高了渗流处理效率。2.为保证裂缝提取结果的召回率,本文提出了12邻域渗流方法,以改善检测结果中的裂缝点缺失情况。本文首先提取了细化后裂缝预提取结果中的骨架端点,然后对其12邻域进行渗流处理,最后将渗流结果与本文高效渗流算法的裂缝提取结果进行合并,使本文算法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减轻裂缝点缺失程度。3.针对渗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断裂现象,本文深入研究裂缝的方向特征,通过改进基于骨架的裂缝连接算法,提出了基于方向特征的多因子判定连接算法。该算法结合断点连接长度、裂缝尾部弧度、裂缝末端方向因子和连接线暗点比例,寻找最佳连接点;同时根据暗点比例分析连接线存在的合理性,排除原图中不存在的裂缝连接线。本文算法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召回率,减少了误连与漏连现象。4.结合高效渗流算法与基于方向特征的裂缝连接算法,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混凝土路面裂缝检测原型系统,实现了对路面裂缝的高效、准确提取,便于后续研究人员对路面裂缝进行参数分析。(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3-25)

刘雨亭[4](2019)在《同煤首创坚硬顶板地面压裂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与重庆大学联合研发的“煤矿坚硬顶板地面压裂控制技术”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是同煤集团继2015年“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同忻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9-03-05)

马珊,林伟,王清晨,徐辉,王香增[5](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剪裂缝方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长6~长8段发育6组高角度天然构造剪性缝,组成3组共轭裂缝系统,分别为走向60°和120°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E-W向;走向150°和75°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NWW-SEE向;走向30°和90°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NEE-SWW向.由于延长组地层的各向异性,走向约75°的裂缝为延长组中段的优势裂缝.地震各向异性计算和成像测井识别得到的裂缝走向玫瑰图均显示:和长6与长8相比,长7中的优势裂缝走向顺时针偏转了约5°.而各层的平面裂缝分布图也显示各层的裂缝密度分布发生了改变.根据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划分岩性,分别统计成像测井的图像识别结果中泥页岩和砂岩中的裂缝.走向玫瑰图结果显示,同一构造背景下,砂岩中的优势裂缝走向和泥岩相比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约10°,和野外露头的节理测量结果一致.由常规测曲线的值带入公式和前人总结的经验数学关系中,计算得到泥岩的内摩擦角较砂岩的大18.6°,因此泥岩的剪裂角较砂岩小约9.2°.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一组共轭剪裂缝的锐角平分线方向与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一致,剪裂缝和最大挤压应力的夹角为剪裂角.而延长组地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近水平,成像测井中识别的剪性天然构造张开缝均为高角度近垂直,由于优势裂缝走向约75°,对应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SEE向,因此砂岩中的NEE至E-W向的裂缝较泥岩中的向逆时针方向发生偏转.根据单井中自然伽马值(GR)的分布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进行了各层砂泥比计算:长6砂泥比0.72;长7砂泥比0.24;长8砂泥比1.04.将长7作为纯泥岩段,长8作为砂泥互层段,计算得到的剪破裂角和成像识别出的裂缝走向差异一致.(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6年27期)

龙雨,许鹏飞[6](2016)在《基于裂缝中心线方向的土遗址裂缝宽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存的大量具有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土遗址受到裂缝病害的影响,而现常用的裂缝宽度测量方法耗时、耗力、成本高,并且对土遗址本身具有一定的损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基于裂缝中心线方向的土遗址裂缝宽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裂缝图像进行除燥和形态学处理,利用骨架化的方法求得裂缝的中心线,再基于中心线上每一点的方向,求其法线与裂缝左右边界交点间的距离,并以此作为此处裂缝的宽度。实验表明:该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通用性。(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6年09期)

周祥,张士诚,潘林华[7](2016)在《碳酸岩储层水力裂缝方向预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当水力压裂人造裂缝与天然裂缝相遇时,裂缝扩展方向可能发生改变,而常规裂缝扩展仿真中裂缝扩展多基于平面扩展,无法研究裂缝转向问题。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压裂过程中主裂缝遇到天然裂缝后的裂缝扩展方向问题,利用扩展有限元和常规有限元的接触算法,编制扩展有限元的UEL用户子程序嵌入ABAQUS平台,并结合塔河碳酸盐岩储层参数,进行碳酸盐岩储层的方向预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后是否转向取决于水平主应力差值的大小,存在一个发生转向的极限值。对于塔河储层算例,极限值为8MPa,当储层水平主应力差高于8MPa时,水力裂缝直接穿过天然裂缝,不发生转向;当低于8MPa时,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后发生转向,沿天然裂缝扩展,且缝宽减小。水力裂缝沿天然裂缝扩展后是否发生二次转向取决于水平主应力差与极限值差值的大小。当水平主应力差较大时(5MPa),在天然裂缝尖端将发生二次转向,裂缝宽度进一步降低;当水平主应力差较小时(2MPa),将不发生二次转向,裂缝沿天然裂缝方向继续扩展。研究结果为解决裂缝的非平面扩展做出了有益探索,为裂缝性油藏的水力裂缝扩展仿真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6年08期)

霍典,谢嘉炼,农世聪,蒋合进[8](2015)在《最大周向力理论研究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扩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扩展,利用扩展有限元(XFEM)法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沥青路面结构由于荷载条件的复杂性,结构中出现的Top-Down裂缝多为复合型裂缝,沥青路面引起的断裂多为Ⅰ-Ⅱ复合型裂缝主导的断裂。为研究裂缝的扩展方向,引入最大周向力理论计算裂缝尖端断裂角。(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5年11期)

张飞,王恩营,廉有轩,殷庆超[9](2015)在《穿层钻孔水力压裂裂缝平面起裂扩展方向的力学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渗透煤层井下水力压裂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穿层钻孔起裂扩展方向难以确定。在考虑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应力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钻孔周围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钻孔的起裂扩展方向与y方向应力、x方向应力的比值k有关,当k<1时,裂缝在x方向上起裂;当k=1时,裂缝的起裂会失去方向性;当k>1时,裂缝在y方向上起裂。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井下压裂孔的布置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5年05期)

石善志,于会永,孙正丽,王厚坤,尹虎[10](2015)在《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地应力特征及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通过微地震监测存在水平裂缝的可能。利用凯瑟尔实验测定该区块水平地应力大小及构造应力系数,建立了该区块组合弹簧模型的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析了七东1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七东1区地应力状态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区块西北部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处于逆断层应力状态;区块东南部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垂直主应力,处于正断层应力状态,中间存在走滑断层应力状态过渡带;因此压裂裂缝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即东南部为垂直裂缝,西北部压裂形成水平裂缝。分析结果与水力裂缝形态的分布规律一致。该地区存在水平裂缝的新认识,将对压裂工艺的改进及提高小层动用程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7期)

裂缝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及地应力方向是煤储层压裂改造施工设计的基础。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施工的51口煤层气井87条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和大地电位探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研究区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建立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与地应力之间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地应力的展布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E、NE和近EW向,这3个方向所占比例在55.12%;其次是近SN和NWW—SEE向,其中优势方位为NEE向。微地震监测煤层压裂裂缝长度变化范围为108~452 m,均值224.76 m。大地电位法测试煤层压裂裂缝长度变化范围为40~131 m,主要集中于51~90 m,均值73.94 m。微震监测和大地电位法测试获取的压裂裂缝延伸长度差异性较大,微地震监测裂缝长度明显大于大地电位法监测长度的2倍以上,说明微震监测裂缝长度偏大。根据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与地应力之间关系,煤储层压裂裂缝几何形态概括起来有: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倾斜裂缝3类。压裂时,在煤储层中形成何种裂缝,取决于地层中垂直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叁向主应力的相对大小,本区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主要以NEE—SWW方向为特征,这些认识为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缝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1].丁拼搏,秦菽苑,刘海浩,狄帮让,李向阳.单裂缝不同传播方向Krauklis波振幅变化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孟召平,王宇恒,张昆,卢易新,陈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水力压裂裂缝及地应力方向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9

[3].曹悦欣.基于方向特征的混凝土路面裂缝检测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4].刘雨亭.同煤首创坚硬顶板地面压裂控制技术[N].中国煤炭报.2019

[5].马珊,林伟,王清晨,徐辉,王香增.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剪裂缝方向分析[J].科学通报.2016

[6].龙雨,许鹏飞.基于裂缝中心线方向的土遗址裂缝宽度计算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

[7].周祥,张士诚,潘林华.碳酸岩储层水力裂缝方向预测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6

[8].霍典,谢嘉炼,农世聪,蒋合进.最大周向力理论研究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扩展方向[J].四川水泥.2015

[9].张飞,王恩营,廉有轩,殷庆超.穿层钻孔水力压裂裂缝平面起裂扩展方向的力学分析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

[10].石善志,于会永,孙正丽,王厚坤,尹虎.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地应力特征及人工裂缝延伸方向[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标签:;  ;  ;  ;  

裂缝方向论文-丁拼搏,秦菽苑,刘海浩,狄帮让,李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