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石岩,林杉,刘文东,于杨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石岩,林杉,刘文东,于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清,痰液,白叁烯B4,嗜酸细胞趋化因子11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石岩,林杉,刘文东,于杨[1](2019)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痰液中白叁烯B4与嗜酸细胞趋化因子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痰液中白叁烯B4(leukotriene B4,LTB4)与嗜酸细胞趋化因子11(C-C motif chemokineligand11,CCL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23例)和重度组(23例)。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和痰液中LTB4与CCL1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关系。结果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重度组的痰液与血清LTB4、CCL1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以及对照组,并且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01);恢复期各组痰液与血清LTB4、CCL11表达水平均低于急性期,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痰液与血清LTB4、CCL11水平均呈正相关(r=0.687,P=0.001;r=0.745,P=0.001),恢复期毛细支气管炎痰液与血清LTB4、CCL11水平均无相关性(r=0.041,P=0.647;r=0.024,P=0.847)。结论血清和痰液中LTB4与CCL1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增高,且在重度组患儿中表达水平升至更高,因此,LTB4与CCL11表达水平可提示毛细支气管炎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0期)

冯国飞,尤慧华,王珊,诸葛盼[2](2017)在《血清趋化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相应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Eotaxin、ICAM-1、ECP及相应细胞因子IL-4、IL-5及IL-9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在不同持续状态下Eotaxin、ICAM-1及ECP的水平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门诊确诊的AR患者82例为研究组,分为发作间歇组40例及发作持续组4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Eotaxin、ICAM-1、ECP及IL-4、IL-5及IL-9水平。结果 AR研究组血清Eotaxin、ICAM-1、ECP及IL-4、IL-5及IL-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间歇组ECP水平显着低于持续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AR患者Eotaxin略高于持续组,ICAM-1低于持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taxin、ICAM-1、ECP及IL-4、IL-5及IL-9参与了EOS细胞的趋化、迁移、过程,而不同持续状态下的AR患者,Eotaxin、ICAM-1水平的表达及ECP释放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兰芙蓉,陈文燕,王明章[3](2017)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骨桥蛋白(OPN)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情况,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检测情况,以4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研究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对照组叁组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与嗜酸性粒细胞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哮喘患儿骨桥蛋白(r=0.635)、嗜酸细胞趋化因子(r=0.678)与嗜酸性粒细胞均呈正相关。结论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研究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均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鲍春英,闻心培,魏海龙,张鸿[4](2014)在《红霉素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浓度的变化,探讨红霉素对哮喘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叁组,第一组正常对照组,第二组哮喘模型组,第叁组红霉素干预组。用鸡卵清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SD大鼠,同时佐以氢氧化铝和白百破疫苗,2周后雾化吸入1%的OVA进行激发,连续激发7 d,成功制作大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治疗干预组动物OVA激发的同时口服红霉素(EM)[180 mg/(kg·d)]。最后一次激发后24 h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检测。用BALF和肺组织病理分析的方法检测肺组织炎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和BALF中eotaxin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哮喘组(11.5±2.8)比对照组(3.0±0)显着升高(P<0.01);红霉素干预组(5.5±1.6)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BALF中白细胞总数计数哮喘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红霉素干预组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ALF中eotaxin浓度哮喘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红霉素干预组低于哮喘组但高于对照组(P均<0.05)。哮喘组和红霉素组BALF中eotaxin浓度和EOS计数呈显着正相关(r=0.553,P<0.05)。血清中eotaxin浓度哮喘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红霉素干预组低于哮喘组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哮喘大鼠血和BALF中eotaxin浓度升高,eotaxin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气道募集的重要趋化因子,红霉素能下调eotaxin的水平,从而发挥抗EOS性气道炎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36期)

熊湘明,张金科[5](2014)在《咳喘膏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和组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咳喘膏对哮喘豚鼠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组胺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咳喘膏穴位贴药1、3、6 h组,每组各10例。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行穴位贴敷。检测各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组胺水平。结果咳喘膏穴位贴敷各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组胺较模型明显减低。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可改善豚鼠哮喘气道炎性反应。(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4年08期)

吕红[6](2013)在《支气管哮喘血清IL-17、骨膜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骨膜蛋白(Periostin)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哮喘伴鼻炎患者血清的变化和意义,以进一步探索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为在此环节进行的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组20例,哮喘伴鼻炎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3例,分别检测哮喘组及哮喘伴鼻炎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外周血中IL-17、Periostin、Eotaxin、IgE、Eos%的水平,同期测定其肺功能(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 IL-17、Periostin、Eotaxin在哮喘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含量分别为{(831.63±23.56)pg/ml、(196.47±6.54) ng/ml、(231.98±9.18) ng/l}和{(607.73±17.71) pg/ml、(144.09±4.10)ng/ml、(174.44±5.83)ng/l},在哮喘伴鼻炎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含量分别为{(794.94±26.88)pg/ml、(205.09±9.20)ng/ml、(238.53±9.70)ng/l}和{(562.29±17.39)pg/ml、(138.75±6.06)ng/ml、(163.36±3.94)ng/l},较对照组{(367.47±18.16)pg/m、(93.38±3.32)ng/ml、(108.11±4.33)ng/l}均明显升高(P<0.05),发作期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2. IgE、Eos%在哮喘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为{(855.50±174.48)iu/ml、(6.33±0.81)%}和{(107.34±6.53)iu/ml、(3.09±0.21)%},在哮喘伴鼻炎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为{(518.86±107.89)iu/ml、(6.67±1.01)%}和{(153.73±23.43)iu/ml、(3.25±0.41)%}较对照组{(83.96±6.14)iu/ml、(2.24±0.19)%}明显升高(P<0.05),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0.05)。3.哮喘组和哮喘伴鼻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 FEV1%pred随着IL-17和Eotaxin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结论:IL-17、Periostin、Eotaxin、IgE、Eos%水平等指标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均有显着变化,具有促炎症反应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17、Eotaxin与FEV1%pred之间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5-01)

胡建英,王雅敏,姜玲[7](2011)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76例,按病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25例,哮喘持续组27例,哮喘缓解组2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测及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和血清Eotaxin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缓解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哮喘缓解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其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592,0.598,0.584;P=0.031,0.033,0.029),与最大呼气流速改变率(ΔPEF%)呈正相关(r=0.589,0.591,0.585;P=0.035,0.041,0.042),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82,-0.576,-0.569;P=0.042,0.044,0.039)。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肺功能受累情况及气道高反应性显着相关,Eotaxin是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1年12期)

郭安奎[8](2011)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及IL-17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前后,其诱导痰中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IL-17含量发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包括28例缓解期气管哮喘患者)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进行治疗前后诱导痰中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及IL-17产生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期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后,诱导痰内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的此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受试者(P<0.05),急性发作期此病患者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P<0.001)。结论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显着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期间体内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含量,可减少气道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的含量。IL-17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求医问药(下半月)》期刊2011年11期)

耿秀娟,徐波,李双拾,郭春莲[9](2011)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现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发病的基础,而Th2细胞因子、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共同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募(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付杰伟,蒋明彦,欧阳繁[10](2011)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在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两者间的区别。方法分别收集支气管哮喘(A组)、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单纯慢性支气管炎(CB组)缓解期/稳定期患者13例、11例、12例和健康对照者(C组)9例。诱导痰并经处理后进行分类细胞记数,并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其诱导痰上清液中eotaxin浓度。结果诱导痰嗜酸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Eos/Leu%)、eotaxin浓度A组[(19.2±9.7)%;(0.251±0.118)g/L]、EB组[(11.4±6.1)%;(0.146±0.079)g/L]分别与CB组[(0.9±0.6)%;(0.043±0.036)g/L]、C组[(0.8±0.4)%;(0.031±0.013)g/L]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均<0.05);A组Eos/Leu%、eotaxin浓度与E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着性(P均<0.05)。结论 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这种作用机制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在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血清Eotaxin、ICAM-1、ECP及相应细胞因子IL-4、IL-5及IL-9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在不同持续状态下Eotaxin、ICAM-1及ECP的水平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门诊确诊的AR患者82例为研究组,分为发作间歇组40例及发作持续组4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Eotaxin、ICAM-1、ECP及IL-4、IL-5及IL-9水平。结果 AR研究组血清Eotaxin、ICAM-1、ECP及IL-4、IL-5及IL-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间歇组ECP水平显着低于持续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AR患者Eotaxin略高于持续组,ICAM-1低于持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taxin、ICAM-1、ECP及IL-4、IL-5及IL-9参与了EOS细胞的趋化、迁移、过程,而不同持续状态下的AR患者,Eotaxin、ICAM-1水平的表达及ECP释放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石岩,林杉,刘文东,于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痰液中白叁烯B4与嗜酸细胞趋化因子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19

[2].冯国飞,尤慧华,王珊,诸葛盼.血清趋化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相应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

[3].兰芙蓉,陈文燕,王明章.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7

[4].鲍春英,闻心培,魏海龙,张鸿.红霉素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的调节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

[5].熊湘明,张金科.咳喘膏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和组胺的影响[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

[6].吕红.支气管哮喘血清IL-17、骨膜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3

[7].胡建英,王雅敏,姜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1

[8].郭安奎.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及IL-17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9].耿秀娟,徐波,李双拾,郭春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

[10].付杰伟,蒋明彦,欧阳繁.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在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11

标签:;  ;  ;  ;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论文-石岩,林杉,刘文东,于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