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向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向色性,准一维,拉曼光谱,硫系化合物
二向色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江滨,谭平恒,汪涵[1](2019)在《解析准一维钙钛矿硫系化合物中的二向色性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的二向色性是指自然或人造晶体中沿着不同晶向对线偏光吸收的差异.通过设计优化人造晶体中的微/纳米结构可以获得很强的二向色性,可用在起偏器和半波片等光学组件中.在自然晶体中,二向色性通常来源于晶体中的低对称性,而这与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有很大关系.这些各向异性晶体同样可以用于改善传统光学元件的性(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杜佳欣[2](2019)在《薄层ReS_2和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的二向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材料在纳米器件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黑磷、二硫化铼等二维材料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光学特性主要体现在线二向色性上。手性分子在生物科学、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甚至是包括液晶在内的材料科学的领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手性分子的圆二向色性是研究手性分子光学特性的关键。目前,有多种研究材料各向异性的技术,如:相位干涉测量技术、角度分辨偏振拉曼光谱、光热检测技术及反射率差分显微镜等。但上述研究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有的信噪比很低,有的光路较复杂。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对偏振进行高频调制及解调制,可以快速测定二维材料的晶轴方向,在亚微米尺度精确地定量测量二维材料的双折射效应或线二向色性。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还可以直接定量测量手性分子对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差分吸收,计算手性分子的不对称性因子。本论文利用扫描偏振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了薄层二硫化铼和单根右旋DPF-NCNST-DBD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的二向色性。首先,我们在473 nm、532 nm和1064 nm波长下对薄层二硫化铼分别进行了差分反射率和差分透射率成像,发现薄层二硫化铼在532 nm波长具有更强的光学各向异性。厚度越厚,薄层二硫化铼的光学各向异性越强。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在532 nm波长下测定薄层二硫化铼晶轴方向,与角度分辨偏振拉曼测定的晶轴方向一致。证明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能精确地确定晶轴方向并实现薄层二硫化铼微区测量的可视化。本论文在473 nm波长下利用扫描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测得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对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差分吸收,计算出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的吸收不对称性因子,吸收不对称性因子为10~(-2)。对比不同粗细程度的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的吸收不对称性因子,得出样品越粗,不对称性因子越大的结论。因为手性分子间的手性相互作用逐级堆迭,规则积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弯曲的结构释放手性分子间的手性张力,自组装手性超分子的螺旋度越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祝超,何燕荣,郭金宝[3](2017)在《金纳米棒-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二向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粒子拥有特殊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对特定波段的光产生强烈的吸收作用,这使得拥有特殊几何形状的金属纳米粒子在光子及光谱研究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经过聚合物表面修饰后的金纳米棒(GNRs)引入到液晶弹性体(LCE)体系中,制备了以LCE为主,GNRs为宾的复合材料体系。利用液晶材料独特的长程有序排列的特点来诱导GNRs的取向,并通过紫外(UV)光固化将这种取向固定下来。由于GNRs在几何结构上的非对称性,使得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有双吸收波段,在液晶的诱导取向下,GNRs在偏振片下会出现二向色的变化。这种LCE-GNRs复合体系能将由液晶诱导的GNRs长程取向固定下来,并通过宏观或微观区域取向的变化写入信息,在防伪和信息储存等邻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宋东升[4](2017)在《透射电镜中电子磁手性二向色性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实现纳米尺度上定量磁参数的测量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电子磁手性二向色性技术(EMCD)的发明,实现了利用透射电子实现材料磁性测量的新方法,也是继洛伦兹技术和电子全息技术之后,透射电镜中又一种新的磁性表征手段。但是EMCD技术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完善和拓宽EMCD技术,对于透射电镜中纳米尺度上的磁性表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建立了一套EMCD技术定量磁参数测量的一般方法,以石榴石结构的Y_3Fe_5O_(12)为例,实现了定量磁参数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寻找衍射动力学条件的一般方法,打破了占位分辨EMCD技术对晶体结构的限制;指出了叁束衍射几何中的不对称性,为实验中信号采集位置的选择提供了指导;通过信号模拟,优化了实验中信号采集光阑的位置,提高了信噪比。并且,针对一些特殊的体系,提出了正带轴衍射几何,结合理论模拟,在实验上实现了正带轴下EMCD信号的探测。其次,发展了面内EMCD磁性测量技术,将EMCD技术测量从平行于电子束方向拓宽到垂直于电子束方向,实现了材料本征状态下磁性质的测量。并且利用Co纳米片,结合理论模拟和实验设计,在Lorentz模式下,首次实现了面内EMCD信号的探测。此外,将会聚束衍射与EMCD技术结合,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的磁性测量,同时结合透射电镜中其他先进的结构表征手段,实现了协同表征。研究了Y_3Fe_5O_(12)-Pt界面的原子、电子结构,化学成分和磁性质,从微观结构上揭示界面自旋流下降的微观机制。最后,利用Lorentz和电子全息技术研究了skyrmion纳米条带中边缘磁组态在外界温度场和磁场下的演化过程,揭示了边缘态的磁结构,解释了skyrmion在边缘形核和消失的微观机制。并且将透射电镜中叁种磁性表征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它们在结合使用表征磁性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6-01)
谢辉,王慧慧,安娅,李梅,陈卓[5](2015)在《二向色性偶氮染料掺杂胆甾相液晶光阀的电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得既能够提供黑色同时又具备高透过率的光阀,本文制备了一种能在反射态和透明态之间切换的主动电场可控性液晶光阀。该光阀主要选用3种偶氮类二向色性染料掺杂螺距位于红外区的胆甾相液晶,并详细地研究了螺距对液晶光阀电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螺距的增大,Vth、Vsat和ton均逐渐减小,其中,最大的Vth和Vsat分别仅为6V和20V左右,ton也仅为0.878ms,并且该薄膜的透过率在电场的作用下可达80%以上。因此,所制备的DDCLC薄膜既满足了透明显示面板高透过率的要求,又提高了其能见度。(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6期)
王晓宇,李林,林路,张贞,陆洲[6](2015)在《二次谐波线二向色性方法研究气液界面手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谐波线二向色性方法是定量研究气液界面手性的重要光学方法,此方法得到的手性响应既可能来源于界面超分子的电偶极矩的贡献,也可能是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的共同贡献。分清这两种贡献,是研究界面超分子手性形成机理的前提条件。对两种情况下S偏振的二次谐波强度的偏振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总结了各自的偏振曲线的线型特点,进一步分析了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张量分量对手性响应的影响。推导了两种情况下表征界面手性的物理量——手性过量的表达式,分析了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对手性过量的影响。通过卟啉气液界面手性的实验检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模拟对实验数据分析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曾宪金[7](2013)在《基于Bell-Bloom结构和圆二向色性检测的铯原子磁力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磁场测量技术在矿产资源探测,地质灾害预警,生物医学和基础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磁场测量技术中,近十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子磁力仪拥有目前最高的测磁灵敏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ell-Bloom结构和圆二向色性检测的铯原子磁力仪方案,并据此研制成功了一套完整的铯原子磁力仪系统。在此过程中,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介绍了高精度磁测技术的应用背景,回顾了量子磁力仪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各种原子磁力仪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原子磁力仪的发展趋势。(2)提出了一种基于Bell-Bloom结构和圆二向色性检测的铯原子磁力仪方案。从理论上分析了由光泵浦引起的铯原子的自旋极化以及圆二向色性检测过程,建立了铯原子磁力仪的理论模型。(3)研究了基于线性磁光效应稳频的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实验研究了不同角度下,零点频率的偏移特点。对激光器在原子共振线附近一定失谐范围内连续锁频提供了参考,并且无需另加调制信号,避免了人为抖动带来的噪声。(4)设计了铯原子磁力仪的整体方案和具体的物理系统结构,并完成了磁力仪物理系统的搭建。对物理系统各部分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制了热气流加热装置,并采用光纤光栅对铯原子气室进行温度监测。在完成各部分的研制和测试工作后,最终完成了铯原子磁力仪物理系统的搭建。(5)对铯原子磁力仪物理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一套最优化参数。测试了原子磁力仪物理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分析了磁力仪物理系统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铯原子磁力仪物理系统在100 nT附近的灵敏度达到了 0.1 pT/Hz1/2的水平。对影响磁力仪性能的相关参数,如激光频率、激光光强、光斑大小和调制波形等进行了定量的实验研究。(6)完成了铯原子磁力仪闭环系统的研制,并进行了实际测试。在对恒定磁场进行1分钟连续测量时,磁力仪闭环系统的时域峰峰值抖动在3 pT以内,在进行1小时连续测量时,峰峰值抖动在9pT以内,闭环后磁力仪系统的灵敏度达到了 0.12pT/Hz1/2,磁力仪的响应速度为1.2 Hz。在本课题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颖的研究成果:(1)利用激光强度调制和圆二向色性检测方法,在详细推导铯原子磁力仪的极化、检测和弛豫等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Bell-Bloom磁力仪系统的理论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响应谱线。(2)成功搭建了基于Bell-Bloom结构和圆二向色性检测的铯原子磁力仪开环物理系统,在40℃的较低温度下,实现了铯原子磁力仪物理系统0.1 pT/Hz1/2的灵敏度。(3)对影响磁力仪灵敏度的的相关因素,激光频率,激光光强,光斑大小和调制波形与调制幅度等进行了定量的实验研究,给出了一套优化参数,并应用于实际测量系统中。(4)实现了磁力仪系统的闭环工作,成功研制了一套完整的、能自主工作的铯原子磁力仪系统。在对稳定磁场进行1分钟连续测量时,铯原子磁力仪的测量峰峰值抖动小于3 pT。在进行1小时连续测量时峰峰值抖动小于9 pT,闭环系统灵敏度达到了 0.12 pT/Hz1/2,磁力仪闭环系统的3 dB响应带宽为1.2 Hz。(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06-25)
何祥,段晓峰[8](2012)在《电子能量损失谱磁手性二向色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能量损失谱磁手性二向色性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实验方法,它与X射线磁圆二向色性一样可以测量特定元素的自旋与轨道磁矩的信息,由于其高空间分辨率、实验方法多样和对设备要求简单,因此有望应用于对微观材料的磁性测量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背景、理论基础、实验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陆樟献,龚雁,王渊明,王正才,陈善飞[9](2012)在《磁致双折射和二向色性对磁性液体薄片的光透射率弛豫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Xu等人的经典振荡磁偶极子模型和Matsumoto等人给出的双折射驰豫理论,研究了磁致双折射和二向色性对磁性液体薄片的光透射率弛豫特性的影响。理论推导了磁性液体的双折射和二向色性函数的偏振光透射率具体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该问题的研究对磁性液体光学各向异性的深入认识以及相关磁性液体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袁翠萍,杨继萍,陈光明[10](2011)在《红外二向色性技术在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取向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二向色性技术作为聚合物分子取向结构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已被应用于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与杂化材料的研究。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取向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红外二向色性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实例简要介绍红外二向色性技术在聚合物取向研究中的应用,最后重点综述了采用该技术研究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中聚合物分子链取向行为的文献报道。(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1年11期)
二向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维材料在纳米器件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黑磷、二硫化铼等二维材料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光学特性主要体现在线二向色性上。手性分子在生物科学、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甚至是包括液晶在内的材料科学的领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手性分子的圆二向色性是研究手性分子光学特性的关键。目前,有多种研究材料各向异性的技术,如:相位干涉测量技术、角度分辨偏振拉曼光谱、光热检测技术及反射率差分显微镜等。但上述研究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有的信噪比很低,有的光路较复杂。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对偏振进行高频调制及解调制,可以快速测定二维材料的晶轴方向,在亚微米尺度精确地定量测量二维材料的双折射效应或线二向色性。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还可以直接定量测量手性分子对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差分吸收,计算手性分子的不对称性因子。本论文利用扫描偏振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了薄层二硫化铼和单根右旋DPF-NCNST-DBD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的二向色性。首先,我们在473 nm、532 nm和1064 nm波长下对薄层二硫化铼分别进行了差分反射率和差分透射率成像,发现薄层二硫化铼在532 nm波长具有更强的光学各向异性。厚度越厚,薄层二硫化铼的光学各向异性越强。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在532 nm波长下测定薄层二硫化铼晶轴方向,与角度分辨偏振拉曼测定的晶轴方向一致。证明扫描偏振调制显微成像技术能精确地确定晶轴方向并实现薄层二硫化铼微区测量的可视化。本论文在473 nm波长下利用扫描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测得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对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差分吸收,计算出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的吸收不对称性因子,吸收不对称性因子为10~(-2)。对比不同粗细程度的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的吸收不对称性因子,得出样品越粗,不对称性因子越大的结论。因为手性分子间的手性相互作用逐级堆迭,规则积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弯曲的结构释放手性分子间的手性张力,自组装手性超分子的螺旋度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向色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江滨,谭平恒,汪涵.解析准一维钙钛矿硫系化合物中的二向色性转换[J].科学通报.2019
[2].杜佳欣.薄层ReS_2和单根自组装超分子手性纳米带的二向色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祝超,何燕荣,郭金宝.金纳米棒-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二向色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4].宋东升.透射电镜中电子磁手性二向色性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
[5].谢辉,王慧慧,安娅,李梅,陈卓.二向色性偶氮染料掺杂胆甾相液晶光阀的电光性能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5
[6].王晓宇,李林,林路,张贞,陆洲.二次谐波线二向色性方法研究气液界面手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J].光学学报.2015
[7].曾宪金.基于Bell-Bloom结构和圆二向色性检测的铯原子磁力仪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8].何祥,段晓峰.电子能量损失谱磁手性二向色性研究进展[J].电子显微学报.2012
[9].陆樟献,龚雁,王渊明,王正才,陈善飞.磁致双折射和二向色性对磁性液体薄片的光透射率弛豫特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2
[10].袁翠萍,杨继萍,陈光明.红外二向色性技术在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取向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