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康复论文-周静,高薇薇,王丹,沈晓丽,黄昭鸣

听觉康复论文-周静,高薇薇,王丹,沈晓丽,黄昭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康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言语听觉康复技术

听觉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周静,高薇薇,王丹,沈晓丽,黄昭鸣[1](2019)在《高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全国开设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为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共建现代学徒制教学班,实践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温筱茜,任杰,胡然,张军[2](2019)在《听觉节奏动作同步在动作失调康复中的模态优势与神经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人类有可以将自己的肢体动作时机自动地与外界复杂的时机序列产生同步。当外界时机信号序列中包含有节奏信息时,这种同步化趋势更为明显。这种自发性动作对外部节奏序列的适应性调整就是感觉动作同步性(Sensorimotor Synchronizaion,SMS),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夹带(Entrainment)。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行为类型中,例如谈话、步行、乐器演奏与舞蹈等,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由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引起的动作失调康复中,并成为基于节奏或基于音乐的运动干预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以音乐为基础的行为同步干预在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动作失调康复中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感觉动作同步性的典型实验室任务是手指敲击任务,即让被试与外部节拍器信号(通常为音频节拍器)同步地在某一介质表面上进行手指点击。随着研究的深入,感觉动作同步研究衍生出更多实验任务,所使用的节奏刺激也再不局限于物理介质或计算机呈现的听觉节拍器,对多模态同步的研究日益增加。然而,针对感觉动作同步中不同模态的优势未能得到一致结论。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感觉动作同步性领域的研究,比较不同模态中感觉动作同步的差异及神经机制。研究方法:在WOS数据库、ScienceDirect与ProQues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包含以下关键词的文献"sensorimotorsynchronization"、"rhythm-motor entrainment"、"rhythmic stimuli","music/rhythm-based intervention",并查找比较或整合听觉、视觉、触觉模态的实验室研究或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干预研究,排除文献综述研究。研究结果:1.在不同模态中的感觉同步研究均采用相似的实验范式与研究任务。在手指点击任务中采用同步-持续范式是实验室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同步-持续范式包含两个阶段,在同步阶段,要求被试与外部节拍信号同步进行手指点击动作,而在持续阶段,外部节拍信号消失,要求被试自主保持先前同步的节奏。在多节拍器迭加的分心任务中,持续阶段也被用于分析分心节拍的对同步动作的夹带或牵引影响。然而,在不同研究中所采用的刺激的节奏结构不尽相同,在节拍构成,序列间隔时长、序列间隔数量与序列时长均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所采用的则是经过编辑的音乐片段以及与之匹配的视频或触觉刺激。这种方法差异导致了多模态比较研究的不一致结果。2.与视觉呈现的节拍器(例如闪光或弹跳球)相比,听觉节奏刺激引起的动作同步变异性更小。并且在听觉模态中,引发动作同步的节拍速度更快。在中等速度非快速手指敲击任务中,只有在移动的视觉节拍器中添加更加真实的速度信息时,视觉-运动同步才可以实现与听觉-运动同步一样的时间精确性。当听觉节拍器与视觉节拍器迭加时,听觉节奏可以提高人们对视觉节奏的识别能力,或者令动作同步趋向于听觉节奏。3.触觉-动作同步研究中所使用的刺激均为针对某一处或几处皮肤的物理震动,但是不同研究中所涉及的躯体部位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大多数研究均报告了适度的听觉优势,尽管一些研究中差异并不具备统计意义显着性。简单节奏序列同步任务中,听觉优势并不明显。然而,在复杂节奏序列同步任务中,听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此外,只有在呈现听觉节奏信息时,错误矫正的高时间精度才得以保证。4.听觉系统的时机分辨优势来源于其于运动系统更强的连结。与视觉-动作同步任务相比,听觉时机信息可以激活更广泛的运动功能区域,例如辅助运动区(SMA)与前运动皮层。另外,视觉与听觉均能识别出高速时间信息,例如V1将其输入/输出锁相至高达100HZ的视觉闪烁视频。感觉运动同步不容易转移到涉及时间/节奏感知的系统,特别是时在通常涉及节奏感知的时间框架时。这种传递可能发生在背侧通路内,而听觉背侧通路中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这可能解释了听觉模态在感觉动作同步中的优势。5.多模态均存在的感觉动作同步现象为运动失调康复在更为广泛的感官失能人群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健康人群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对感觉动作同步中的听觉优势提供更为深入的神经机制解释,特别是不同模态中神经通路的时间精度差异。研究结论:与视觉、触觉模态相比,听觉节奏刺激由于其在检测时间模式上的高时间保真度而更容易引起感觉动作同步。在多模态节奏刺激迭加时,听觉节奏刺激也更容易对其模态节奏刺激引发的动作同步进行调节。此外,听觉与运动系统之间更强的连结为听觉节奏刺激在感觉动作同步中的优势奠定了基础。在临床应用中,听觉节奏刺激可以作为运动失调康复的有力辅助工具,进而提高神运动失调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志杨[3](2019)在《比较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及言语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5例)和治疗组(例),对常规组患儿进行佩戴助听器,对治疗组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每12 m对两组患儿运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对其听觉言语康复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听觉行为分级(CAP)评分显着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言语可懂度分级(SIR)评分显着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时,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证明该种听觉补偿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8期)

曹艳静[4](2019)在《高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高等教育专业,对培养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人才具有积极作用。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讲,存在言语听觉障碍的人数不少,相应的康复技术人才较为缺乏,需要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对高校来讲,应该认识到新时期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需要关注的教育重点,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此作一些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靳辉,张瑜[5](2019)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听觉障碍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系统对听觉障碍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120例听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训练后3、6、1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听觉能力分级评估(CAP)、言语可懂度分级评估(SIR)及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结果训练前,两组CAP、SIR及听觉言语识别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训练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AP、SIR及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较训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康复训练时间越长,改善越明显,且实验组患者CAP分级、SIR分级和听觉言语识别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系统可明显改善听障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提高其听觉言语能力,为临床治疗听觉言语障碍患者提供诊断信息。(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宁云[6](2019)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实施听觉统合训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可获得非常明显的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李转[7](2019)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孤独症患儿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孤独症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45例完成研究,对照组共43例完成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儿使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中发展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ABC量表、发展量表、ATE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1年后两组患儿ABC量表、ATEC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1年后两组患儿发展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发展能力,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孙玲玲[8](2019)在《听觉口语法在康复机构中的实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觉口语法是理论、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培训各方面较为完备的课程模式。注重听障儿童听能管理,是一对一的个别诊断教学,重视父母的参与,为听障儿童回到普通学校就读提供最大的可能。本文旨在通过听觉口语法在康复机构、教师、家长这叁个层面来阐述听觉口语法在机构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期刊2019-07-01)

潘慧,陈雪清,徐天秋,刘海红,孔颖[9](2019)在《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临床使用量表进行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的便利性,便于存档、查询以及后续取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使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进行界面设计及编程,开发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系统,将纸质的评估量表转化为电子量表,在评估界面上进行听觉康复效果评估,包括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听觉行为分级(CAP)问卷、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并且将量表评估的结果保存为Excel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中。结果完成了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系统的设计,形成了基本信息录入、量表评估、数据查询叁大界面。结论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系统适用于儿童听障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有较高的便利性和良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琦[10](2019)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游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语言是人类能够开展思维活动,与人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听力器官受损导致听力下降,不能够顺利与他人进行交流。由于受听觉障碍的限制,幼儿缺乏对语言的训练,对眼前的事物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认识,虽然能够熟识直观形象的事物,但是在语言发展上有一定的阻碍。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而快乐的实践活动,在听障幼儿的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过程中采用游戏这种轻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学习,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9年06期)

听觉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人类有可以将自己的肢体动作时机自动地与外界复杂的时机序列产生同步。当外界时机信号序列中包含有节奏信息时,这种同步化趋势更为明显。这种自发性动作对外部节奏序列的适应性调整就是感觉动作同步性(Sensorimotor Synchronizaion,SMS),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夹带(Entrainment)。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行为类型中,例如谈话、步行、乐器演奏与舞蹈等,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由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引起的动作失调康复中,并成为基于节奏或基于音乐的运动干预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以音乐为基础的行为同步干预在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动作失调康复中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感觉动作同步性的典型实验室任务是手指敲击任务,即让被试与外部节拍器信号(通常为音频节拍器)同步地在某一介质表面上进行手指点击。随着研究的深入,感觉动作同步研究衍生出更多实验任务,所使用的节奏刺激也再不局限于物理介质或计算机呈现的听觉节拍器,对多模态同步的研究日益增加。然而,针对感觉动作同步中不同模态的优势未能得到一致结论。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感觉动作同步性领域的研究,比较不同模态中感觉动作同步的差异及神经机制。研究方法:在WOS数据库、ScienceDirect与ProQues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包含以下关键词的文献"sensorimotorsynchronization"、"rhythm-motor entrainment"、"rhythmic stimuli","music/rhythm-based intervention",并查找比较或整合听觉、视觉、触觉模态的实验室研究或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干预研究,排除文献综述研究。研究结果:1.在不同模态中的感觉同步研究均采用相似的实验范式与研究任务。在手指点击任务中采用同步-持续范式是实验室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同步-持续范式包含两个阶段,在同步阶段,要求被试与外部节拍信号同步进行手指点击动作,而在持续阶段,外部节拍信号消失,要求被试自主保持先前同步的节奏。在多节拍器迭加的分心任务中,持续阶段也被用于分析分心节拍的对同步动作的夹带或牵引影响。然而,在不同研究中所采用的刺激的节奏结构不尽相同,在节拍构成,序列间隔时长、序列间隔数量与序列时长均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所采用的则是经过编辑的音乐片段以及与之匹配的视频或触觉刺激。这种方法差异导致了多模态比较研究的不一致结果。2.与视觉呈现的节拍器(例如闪光或弹跳球)相比,听觉节奏刺激引起的动作同步变异性更小。并且在听觉模态中,引发动作同步的节拍速度更快。在中等速度非快速手指敲击任务中,只有在移动的视觉节拍器中添加更加真实的速度信息时,视觉-运动同步才可以实现与听觉-运动同步一样的时间精确性。当听觉节拍器与视觉节拍器迭加时,听觉节奏可以提高人们对视觉节奏的识别能力,或者令动作同步趋向于听觉节奏。3.触觉-动作同步研究中所使用的刺激均为针对某一处或几处皮肤的物理震动,但是不同研究中所涉及的躯体部位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大多数研究均报告了适度的听觉优势,尽管一些研究中差异并不具备统计意义显着性。简单节奏序列同步任务中,听觉优势并不明显。然而,在复杂节奏序列同步任务中,听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此外,只有在呈现听觉节奏信息时,错误矫正的高时间精度才得以保证。4.听觉系统的时机分辨优势来源于其于运动系统更强的连结。与视觉-动作同步任务相比,听觉时机信息可以激活更广泛的运动功能区域,例如辅助运动区(SMA)与前运动皮层。另外,视觉与听觉均能识别出高速时间信息,例如V1将其输入/输出锁相至高达100HZ的视觉闪烁视频。感觉运动同步不容易转移到涉及时间/节奏感知的系统,特别是时在通常涉及节奏感知的时间框架时。这种传递可能发生在背侧通路内,而听觉背侧通路中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这可能解释了听觉模态在感觉动作同步中的优势。5.多模态均存在的感觉动作同步现象为运动失调康复在更为广泛的感官失能人群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健康人群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对感觉动作同步中的听觉优势提供更为深入的神经机制解释,特别是不同模态中神经通路的时间精度差异。研究结论:与视觉、触觉模态相比,听觉节奏刺激由于其在检测时间模式上的高时间保真度而更容易引起感觉动作同步。在多模态节奏刺激迭加时,听觉节奏刺激也更容易对其模态节奏刺激引发的动作同步进行调节。此外,听觉与运动系统之间更强的连结为听觉节奏刺激在感觉动作同步中的优势奠定了基础。在临床应用中,听觉节奏刺激可以作为运动失调康复的有力辅助工具,进而提高神运动失调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1].周静,高薇薇,王丹,沈晓丽,黄昭鸣.高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2].温筱茜,任杰,胡然,张军.听觉节奏动作同步在动作失调康复中的模态优势与神经基础[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张志杨.比较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J].心理月刊.2019

[4].曹艳静.高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

[5].靳辉,张瑜.计算机辅助系统对听觉障碍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研究[J].临床研究.2019

[6].宁云.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7].李转.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8].孙玲玲.听觉口语法在康复机构中的实施策略[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

[9].潘慧,陈雪清,徐天秋,刘海红,孔颖.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系统设计[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10].张琦.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游戏化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9

标签:;  ;  ;  

听觉康复论文-周静,高薇薇,王丹,沈晓丽,黄昭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