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素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语法语素,磨蚀顺序,4-M模型
语素顺序论文文献综述
倪传斌[1](2015)在《英语语法语素磨蚀顺序研究——基于4-M改进模型的理论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Krashen提出的9个经典英语语法语素,采用"英语语法语素磨蚀量表",在184名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开展了英语语法语素磨蚀顺序的断面调查,并应用4-M改进模型对所构建的磨蚀顺序进行了理论阐释。所得基本结论如下:1)所研究的9个经典语法语素,其磨蚀顺序与习得顺序基本构成"镜像"关系,表现为"先习得的英语语法语素,后磨蚀"。这符合雅柯布逊回归假设的理论预期;2)4-M模型经过增加语法语素分类特例种类和增添特征要素数目的改进后,能够较为精准地预测英语语法语素的磨蚀顺序,并对其磨蚀的形成机制进行较为系统地阐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孙菲[2](2014)在《“轻重”语素顺序特殊性中的不特殊》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重"一直被认为是符合调序原则而不符合义序原则的一个特殊的反义复词。但对其上古读音、生成理据、适用范围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之后,可以发现这种特殊性中更多的是不特殊,"轻重"的语素顺序也是符合发音原则和义序原则的。(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屠贵娟,吴兴东[3](2010)在《英语语法语素习得顺序实证研究回顾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频繁涉及且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主要经历了叁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母语及二语语素习得顺序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有关影响二语语素习得顺序的因素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对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方法及结果应用范围的评价。国内对于语素习得顺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主要回顾、评述国内外英语语法语素习得顺序的相关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35期)
吕常福[4](2009)在《基于4-M模型的中国学生英语语素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语素产出的相关准确度研究。他们认为语素产出的准确度预示着语素习得的顺序。然而,Myers Scotton和Jake认为这些研究整体上看来几乎没有什么普遍性的原则来解释和预测语素产出的准确度。为此,他们认为4-M模型可以提供这样的普遍性原则。在这个模型中,有四类语素:内容语素,早期系统语素,晚期桥梁系统语素和晚期外来者系统语素。本文将基于中国学生英语书面语料,以4-M模型为理论框架,对中国学生英语语素顺序进行定量研究,试图验证4-M模型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叁个假设。本文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论,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结合4-M模型和数据比较分析来验证4-M模型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叁个假设。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梳理和归类。第叁部分是理论框架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4-M模型。该理论在第二语言语素习得方面提出了叁个理论假设并且认为其对语素产出的准确度可以提供普遍性的原则来解释和预测。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设计了二种测试,包括英语水平的测试以及填空和描述图画的测试。经过英语水平测试,本研究选用了同一学校的4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叁学生,40名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他们分别被视为本研究的中高两个英语水平。经过收集数据的两项书面测试,得到160个有效样本。然后利用SPSS15.O做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准确度。第五部分为数据分析与讨论。包括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对数据分析结果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根据两个水平的中国学生书面语料中产出的语素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水平的中国学生内容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要高于两类系统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证实了4-M模型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第一个假设:内容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要高于两类系统语素产出的准确度。2.总体看来,中高水平的中国学生产出早期系统语素准确度要高于晚期系统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虽然在动词词尾变化测试中,早期系统语素past participle–ed的产出的准确度要低于晚期系统中两个外来者语素产出的准确度:past tense–ed和3rd person–s,但是仍然大部分证实了4-M模型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第二个假设,在系统语素类别中,早期系统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要高于晚期系统语素产出的准确度。3.中高水平的中国学生产出晚期桥梁系统语素的准确度要高于晚期外来者系统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证实了4-M模型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第叁个假设,在晚期系统语素类别中,桥梁语素产出的准确度要高于外来者语素产出准确度。最后是本研究的启示和局限性。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验证4-M模型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叁个假说,4-M模型能够对语素产出的准确度提供普遍性的原则来解释,对语素产出的准确度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阚智文[5](2007)在《中国EFL学习者语法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素习得顺序是二语习得频繁涉及的问题(Bailey et al.1974;Krashen 1981;VanPatten 1984,1995)。“自然顺序”研究是以七十年代初的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为开端的。这类研究从语言发展顺序的角度,深化了我们对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的本质的认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语素习得顺序方面的实证研究颇多,这些研究发现了语言习得遵循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克拉申(1977)提出了“自然顺序假设”,认为语法结构的习得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所有的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都遵循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但这项假设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对于造成这一共同顺序的原因,理论界也说法不一。语素习得的真实过程还没能得到圆满的解释。有鉴于此,本项横向设计的实验尝试探讨母语为汉语的外语学习者对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以期弥补习得顺序领域,尤其是中国这一领域实证研究的不足。研究中国学生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顺序不仅对检验语言习得机制的普遍性,加深我们对语言发展机制的了解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我们以更加科学的态度看待课堂教学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对外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做出更加实际的调整。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是111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来自两所学校中的叁个自然班。实验同时采用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两种手段收集语料。笔者使用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但分析与讨论主要是针对书面语料做出的。研究的结果表明:(1)中国EFL学习者对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遵循一个大致相同的顺序。(2)这一顺序与其他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中所发现的顺序相似,但不能完全纳入克拉申的“自然顺序”的框架中去。(3)这一顺序主要是由普遍语法决定的,同时又受母语迁移、课堂教授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必要性及论文整体结构。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语素习得顺序方面的研究,归纳了对这些研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并介绍了“自然顺序假设”的内容。第叁章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前期假设、实验设计,以及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的过程。第四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检验了前期假设,较为完整地描述了英语语法语素的习得过程。第五章总结主要研究成果,探讨本研究的理论和教学实践意义,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7-05-01)
杨建美[6](2003)在《语素顺序对现代汉语构词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 1996年版所收录的双音节复合词为研究范围 ,主要从分析比较影响构词的各种因素以及语素构成词时各种组合关系的变化入手 ,试对语素顺序在汉语构词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作一点粗浅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师专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王葆华[7](2000)在《儿童语素习得顺序及相关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素习得是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有形态变化语言的儿童由真正言语阶段向后期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 ,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儿童在语素习得方面存在着较强的规律性 ,表现为语素习得遵循一定的顺序 ,儿童在语素习得过程中也会出现“规则扩大化”现象 ,对儿童语素习得顺序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00年04期)
语素顺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轻重"一直被认为是符合调序原则而不符合义序原则的一个特殊的反义复词。但对其上古读音、生成理据、适用范围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之后,可以发现这种特殊性中更多的是不特殊,"轻重"的语素顺序也是符合发音原则和义序原则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素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倪传斌.英语语法语素磨蚀顺序研究——基于4-M改进模型的理论阐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2].孙菲.“轻重”语素顺序特殊性中的不特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3].屠贵娟,吴兴东.英语语法语素习得顺序实证研究回顾综述[J].科技信息.2010
[4].吕常福.基于4-M模型的中国学生英语语素顺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5].阚智文.中国EFL学习者语法语素习得顺序研究[D].安徽大学.2007
[6].杨建美.语素顺序对现代汉语构词的作用[J].成都师专学报.2003
[7].王葆华.儿童语素习得顺序及相关解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