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敏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gCdTe,电容,载流子浓度,缓变PN结
光敏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任士远,林春,魏彦锋,周松敏,王溪[1](2019)在《碲镉汞器件光敏元电容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液氮温度下对HgCdTe器件进行电容测试的方法。标定了仪器寄生电容以及杜瓦寄生电容,并利用该测试结果计算得到PN结区附近的载流子浓度和相应的深度等数据。对比了碲镉汞常规PN结器件与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器件的耗尽层宽度以及N区载流子浓度。(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建平[2](2019)在《多金属氧酸盐—杂多蓝光敏纳米功能材料开发及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在人类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了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探索可再生清洁能源解来决这些问题。由于太阳能具有其取之不尽和环境友好的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以其低成本、制备简单、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第叁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之一。为解决光伏技术的金叁角问题(效率、成本和稳定性),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电池效率的进一步的提高和长期稳定性,如器件内部电子复合、光敏剂的吸收范围有限和Pt对电极价格昂贵等问题。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一类纳米级(约1-6 nm)的无机阴离子金属氧簇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电荷和骨架结构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可调节的能带结构、强的电子接受能力、可逆的多电子氧化还原性质,其还原态杂多蓝(HPBs)具有宽的光谱吸收等。POMs的纳米级属性及可溶性使它成为优异的制备其它纳米材料的构筑基元。因此,充分利用多金属氧酸盐的优异性质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是解决当前能源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1)杂多蓝(HPBs)具有较宽的光谱吸收,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光敏剂,由于大多数杂多蓝在空气中不稳定,以至于对杂多蓝光敏性质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本文采用改进的真空热蒸镀固态还原(Al为还原剂)与LBL自组装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一系列长期稳定的HPBs纳米复合膜,包括SiW_(12)、PW_(12)、SiMo_(12)、PMo_(12)、P_2W_(18)、P_2Mo_(18)和P_2W_(15)V_3(HPBs)。通过光学和光电测试系统地研究了HPBs的光敏特性。光学测试证明HPBs具有高的激子分离效率和快的电子传递行为。光响应测试表明HPBs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宽,不仅使{TiO_2}_5/{PW_(12)}_6-Al(HPB)膜的光电流达到(28.9μA),而且纯的HPBs膜{PEI}_8/{PMo_(12)}_8-Al(HPB)(13.5μA)表现出更高的光电流响应,随着杂多蓝膜的层数增加光电流逐渐增强。通过对不同结构和组成的HPBs光响应信号的比较,详细讨论了结构、元素组成和不同还原电子数对HPBs光敏性能的影响。(2)我们详细研究基于同一种多酸不同还原状态杂多蓝的光敏性质。通过溶剂挥发驱动法构筑超晶格杂多蓝/还原氧化石墨烯(HPB/rGO)异质结,基于HPBs的光敏性质,首次将超晶格P_2W_(18)(HPB)/rGO异质结应用在DSSCs的光阳极中。选择两种Dawson结构多酸作为研究对象[P_2W_(15)V_3-Ⅰ(橙黄),P_2W_(15)V_3-Ⅱ(深绿),P_2W_(15)V_3-Ⅲ(棕),P_2W_(15)V_3-Ⅳ(深蓝)和P_2W_(18),P_2W_(18)(HPB)]。通过IR、UV-vis、TG、XRD、XPS对所制备材料进行表征,TEM和AFM表明成功获得多金属氧酸盐单层超晶格结构。通过荧光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超晶格HPB/rGO异质结的光学性能,将超晶格P_2W_(18)(HPB)/rGO引入DSSCs光阳极,DSSCs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到8.09%。研究表明HPB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在光阳极中,超晶格HPB/rGO在介孔TiO_2的表面形成一个致密且高度强健的自组装单层膜,不仅增加光谱吸收,减少电子-空穴复合,产生高光电流,而且致密的超晶格P_2W_(18)(HPB)/rGO层还阻止了电子从TiO_2向电解质的回传,从而增加了光电压提升光电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在60℃的模拟全日光照射下高温运行6小时都是稳定的。(3)结合无机类半导体P_2Mo_(18)优异的催化性能、二维纳米材料MoS_2高比表面积以及炭质材料良好的导电性,提出在MoS_2表面原位自组装高度有序排列超晶格POMs(标注P_2Mo_(18)/MoS_2),并将此材料包于碳纳米粒子表面。采用分步法合理合成超晶格P_2Mo_(18)/MoS_2@C纳米花结构。在此,我们展示了P_2Mo_(18)/MoS_2@C异质结纳米花分级结构的设计和合成。研究表明,此分级纳米杂化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积(174.2 m~2 g~(-1))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良好的导电性有益于快速的电荷转移。外层超薄MoS_2纳米片可以增大电极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促进电子和离子的传输。结合P_2Mo_(18)优异的氧化还原性和碳材料极佳的导电性,使这种独特的分级P_2Mo_(18)/MoS_2@C纳米结构材料作为DSSCs的对电极(CE)显示出明显的优势,DSSCs的最高效率达到8.85%,优于Pt对电极DSSCs的效率(7.37%)。本章我们还提出改进DSSCs器件结构:使用超薄夹层防止电池短路,使氧化-还原电对仅在TiO_2膜中扩散,缩短扩散路径,提高光电流。此结构对于Pt CE和P_2Mo_(18)/MoS_2@C CE的DSSCs均适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许正磊[3](2019)在《简介几种各具特色的硅光敏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器件是敏感器件中的重要类型,在光学测量、光纤通信、光探测、自动控制、仪器仪表、AI智能等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硅光敏器件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光敏器件。近几年来,我国半导体硅光敏器件的研制与生产又有了多方面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表现在器件性能的提高和器件功能的扩展。而且表现在新型原理的提出与实施。(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杨圣[4](2017)在《基于绿光有机光敏二极管缓冲层对器件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光敏二极管(Organic photodiodes, OPDs)因有机材料功能丰富,感光波段可人为调控,器件工艺与制备简单,可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等诸多优点,在有机光电探测、图像传感、光控电路、光学通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机光敏二极管的光暗电流的大小是衡量器件的主要参数,比探测率是综合考虑光暗电流大小的性能指标。缓冲层是影响器件光暗电流大小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缓冲层材料、结构、厚度等参数对器件光暗电流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以ITO/P3HT:PC61BM/Al为基本结构,首先,研究了缓冲层的参数对器件光暗电流影响。在研究材料特性基础上,制定了研究方案,分别研究了浴铜灵(BCP)、氟化锂(LiF)、叁氧化钼(MoO3)和酞菁铜(CuPc)作为阳/阴极不同功能的缓冲层,及其厚度对器件光生电流与暗电流的影响。实验表明,BCP作为阴极阻挡层时,暗电流几乎降低了 2个数量级,但光电流也有明显所降低;M0O3、CuPc作阳缓冲层,LiF作阴极缓冲时,器件的光电流有较好提升,但暗电流也随之增大。从以上单层缓冲层的研究中发现,单一缓冲层在减小暗电流时,光电流也会降低;增加光电流时,暗电流也明显增加。难以获得理想的光暗电流,实现高性能的比探测率器件。在研究缓冲层材料特性及机理基础上,依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复合缓冲层研究方案,提出了 MoO3/CuPc、BCP/LiF、BCP/MoO33种复合缓冲层结构,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这3种复合缓冲层结构中,MoO3/CuPc、BCP/LiF2种结构,器件的光暗电流都随之降低,比探测率无明显提升。BCP/MoO3阴极复合型缓冲层结构,器件在-0.5V偏压下,3mw/cm2绿光LED光照下,暗电流从无缓冲层时的2.43×10-5A降低到1.24×10-6A,降低了 94.9%,光生电流从5.95×10-5A增大到2.51×10-4A,增加了 422%。比探测率从7.12×109 增加到 1 33×1011Jones,增加了 18.7 倍。BCP/MoO3 可有效提高有机光敏二极管光电流、降低暗电流,获得理想的光暗电流,提高比探测率。为开发高性能的有机光敏二极管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赵华,王溪,丁芃,姚鸿飞,苏永波[5](2016)在《基于光敏BCB工艺的InP基器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敏BCB介质工艺制作了In P基TRL校准件和无源器件,研究了这种毫米波片上集成技术。光敏BCB工艺包括叁层金属和一层BCB介质。为了验证工艺可行性,采用电磁仿真器设计了TRL校准件和两种无源电路。使用TRL去嵌技术,得到两种无源电路在75~110 GHz内的本征特性。通过比较去嵌后本征特性和仿真结果,发现与仿真结果相比S11/S22的幅度波动小于5 d B,S12/S21的幅度波动小于0.3 d B。仿真结果与去嵌后的本征结果重合度比较好,这进一步说明光学BCB工艺比较适合毫米波校准件的研制。(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郭喜,李忠贺,刘佳星,杨刚[6](2016)在《光敏聚酰亚胺在硫化镉紫外器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光敏聚酰亚胺的特性及应用情况,将其引入到硫化镉紫外器件制作中,通过实验研究开发并掌握一种正性光敏聚酰亚胺的光刻工艺,亚胺化后将其作为硫化镉器件的表面钝化层,经过实验验证其粘附牢固度和光电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该光敏聚酰亚胺的应用能够简化近40%的制作工艺,提高了硫化镉紫外器件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6年09期)
于游,肖祥,张耀康,张盛东,郑子剑[7](2016)在《可金属化型光敏性聚合物在高通量室温印制柔性薄膜器件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辅助无电沉积金属技术能够显着增加金属膜层与柔性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决了两者之间模量不匹配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柔性器件的抗形变能力~[1]。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展示了借助功能聚合物设计实现不同策略的图案化金属电极制备和以此为基础的柔性器件制备。不过仍然需要通过复杂的掩膜过程来实现,且所使用的油墨稳定性较差~[2-3]。因而如何提高器件制造的精度与效率及降低制备难度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话题。于此,我们合成了一种稳定性好,具有光敏特征和可金属化性质的功能性聚合物,以此为油墨开展基于喷墨印刷和聚合物辅助无电沉积金属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金属图案设计,并将其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器和计算器制备,最终实现高通量室温薄膜型柔性电子器件制造~[4]。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及高精度图案化金属制备路线能够为未来多功能集成的柔性电子器件制造提供参考路线,也凸显出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期刊2016-07-01)
李东[8](2016)在《基于有机光敏异质结的光电耦合器件特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信息化进程飞速前进,传统的无机电子器件面临新的挑战,新兴的有机电子学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有机光电耦合器件(OOC)具有良好的信号隔离和传输性能,在低成本和柔性光电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输入单元,有机光敏异质结二极管(OPD)为输出单元,从有机半导体材料、界面能级以及光场分布等方面探索了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传输机制,通过提高各个单元的效率,制备了高性能的OOC器件,并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采用m-MTDATA/C60异质结体系为光敏单元,蓝色OLED为光源,制备了OOC器件。利用光场分布模拟探索了OPD中异质结厚度与光电流的关系,通过肖特基势垒的消除以及体异质结的引入,提高了OPD的光敏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双面氧化铟锡(ITO)基底,实现光耦的单片集成,提高光传输效率。最后利用迭层蓝光OLED,使电流转换比CTR提高到2.2%,超过了部分商业化无机光耦的水平,有望应用于高效光耦器件的制备。另外双面ITO基底的引入还实现了电极分离,减小寄生电容,器件的截止频率和隔离电压分别提高到了250 k Hz和3000 V。2.采用高效光敏ISQ染料,以迭层红光OLED为光源,制备了红光响应的OOC。通过光场分布模拟,电极/有机界面能级调控等途径,CTR最终达到了4.4%。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电子和空穴阻挡层材料,器件暗电流显着降低。此红光响应OOC有望应用于未来夜视成像、遥感控制等军工领域。随后,我们采用具有宽吸收光谱,较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扩散长度的CH3NH3Pb I3材料,制备了高性能的光敏单元,以高效白光迭层OLED为光源,光响应度达到1 A/W(@341.3μW/cm2),CTR达到263.3%,这是目前已报道的最大值。3.我们开发了OOC在低压控制电路、载流子迁移率测试新方法、以及压力传感等方面的应用。还发展了一种可自驱动的有机摩擦光电耦合器件,实现了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信号传递。这些应用的开发有望满足光电子器件在未来智能化、个人化、便携化以及可穿戴领域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4-01)
李云梦,王世荣,李祥高,肖殷[9](2016)在《超稳定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的构建及高光敏单层光导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载流子产生与传输功能集成到一层的高性能正电性薄膜器件是新型激光有机光导体的发展趋势。由于成膜树脂、传输材料分子和载流子产生材料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成膜之前的分散体系极易团聚而产生沉降现象,导致光导器件的性能劣化。本文以聚苯乙烯-丙烯酰胺(PSAM)、聚苯乙烯(P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硬酯酸酰胺(SR)分别在二氯乙烷中对Y-酞菁氧钛(Y-TiOPc)粒子进行表面处理,获得稳定的分散体系,然后再与溶解空穴及电子传输材料的聚碳酸酯二氯乙烷溶液混合得到有机光导材料分散液。通过测试Y-TiOPc的粒径、ξ电位、光透过率和反射率,以及原子力显微成像分析等表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得长期稳定的PSAM@Y-TiOPc/TPD-m-TPD/DMDBQ/PC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制备的单层正电性有机光导器件具有优异的光导性能,V0=656.72V,E1/2=0.16μJ/cm2,Rd=29.10V/s,Vr=71.47V。(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1期)
李东,李文海,董桂芳,段炼,王立铎[10](2014)在《有机光敏二极管的功能材料探索及其器件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光敏二极管具有功能材料种类丰富、光敏波长可调控、成本低和可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等优点,在图像传感、免疫探测、光学通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有机光敏二极管材料进行了归纳,探讨了它们在对不同波长敏感的光敏器件中的特性,总结了有机光敏二极管的结构优化、界面修饰和界面传输机理及其内部光强分布的相关研究,并介绍了一些基于有机光敏二极管的光电功能器件实际应用。最后,对有机光敏二极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4年12期)
光敏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能源在人类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了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探索可再生清洁能源解来决这些问题。由于太阳能具有其取之不尽和环境友好的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以其低成本、制备简单、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第叁代太阳能电池的典型代表之一。为解决光伏技术的金叁角问题(效率、成本和稳定性),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电池效率的进一步的提高和长期稳定性,如器件内部电子复合、光敏剂的吸收范围有限和Pt对电极价格昂贵等问题。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一类纳米级(约1-6 nm)的无机阴离子金属氧簇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电荷和骨架结构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可调节的能带结构、强的电子接受能力、可逆的多电子氧化还原性质,其还原态杂多蓝(HPBs)具有宽的光谱吸收等。POMs的纳米级属性及可溶性使它成为优异的制备其它纳米材料的构筑基元。因此,充分利用多金属氧酸盐的优异性质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是解决当前能源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1)杂多蓝(HPBs)具有较宽的光谱吸收,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光敏剂,由于大多数杂多蓝在空气中不稳定,以至于对杂多蓝光敏性质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本文采用改进的真空热蒸镀固态还原(Al为还原剂)与LBL自组装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一系列长期稳定的HPBs纳米复合膜,包括SiW_(12)、PW_(12)、SiMo_(12)、PMo_(12)、P_2W_(18)、P_2Mo_(18)和P_2W_(15)V_3(HPBs)。通过光学和光电测试系统地研究了HPBs的光敏特性。光学测试证明HPBs具有高的激子分离效率和快的电子传递行为。光响应测试表明HPBs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宽,不仅使{TiO_2}_5/{PW_(12)}_6-Al(HPB)膜的光电流达到(28.9μA),而且纯的HPBs膜{PEI}_8/{PMo_(12)}_8-Al(HPB)(13.5μA)表现出更高的光电流响应,随着杂多蓝膜的层数增加光电流逐渐增强。通过对不同结构和组成的HPBs光响应信号的比较,详细讨论了结构、元素组成和不同还原电子数对HPBs光敏性能的影响。(2)我们详细研究基于同一种多酸不同还原状态杂多蓝的光敏性质。通过溶剂挥发驱动法构筑超晶格杂多蓝/还原氧化石墨烯(HPB/rGO)异质结,基于HPBs的光敏性质,首次将超晶格P_2W_(18)(HPB)/rGO异质结应用在DSSCs的光阳极中。选择两种Dawson结构多酸作为研究对象[P_2W_(15)V_3-Ⅰ(橙黄),P_2W_(15)V_3-Ⅱ(深绿),P_2W_(15)V_3-Ⅲ(棕),P_2W_(15)V_3-Ⅳ(深蓝)和P_2W_(18),P_2W_(18)(HPB)]。通过IR、UV-vis、TG、XRD、XPS对所制备材料进行表征,TEM和AFM表明成功获得多金属氧酸盐单层超晶格结构。通过荧光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超晶格HPB/rGO异质结的光学性能,将超晶格P_2W_(18)(HPB)/rGO引入DSSCs光阳极,DSSCs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到8.09%。研究表明HPB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在光阳极中,超晶格HPB/rGO在介孔TiO_2的表面形成一个致密且高度强健的自组装单层膜,不仅增加光谱吸收,减少电子-空穴复合,产生高光电流,而且致密的超晶格P_2W_(18)(HPB)/rGO层还阻止了电子从TiO_2向电解质的回传,从而增加了光电压提升光电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在60℃的模拟全日光照射下高温运行6小时都是稳定的。(3)结合无机类半导体P_2Mo_(18)优异的催化性能、二维纳米材料MoS_2高比表面积以及炭质材料良好的导电性,提出在MoS_2表面原位自组装高度有序排列超晶格POMs(标注P_2Mo_(18)/MoS_2),并将此材料包于碳纳米粒子表面。采用分步法合理合成超晶格P_2Mo_(18)/MoS_2@C纳米花结构。在此,我们展示了P_2Mo_(18)/MoS_2@C异质结纳米花分级结构的设计和合成。研究表明,此分级纳米杂化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积(174.2 m~2 g~(-1))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良好的导电性有益于快速的电荷转移。外层超薄MoS_2纳米片可以增大电极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促进电子和离子的传输。结合P_2Mo_(18)优异的氧化还原性和碳材料极佳的导电性,使这种独特的分级P_2Mo_(18)/MoS_2@C纳米结构材料作为DSSCs的对电极(CE)显示出明显的优势,DSSCs的最高效率达到8.85%,优于Pt对电极DSSCs的效率(7.37%)。本章我们还提出改进DSSCs器件结构:使用超薄夹层防止电池短路,使氧化-还原电对仅在TiO_2膜中扩散,缩短扩散路径,提高光电流。此结构对于Pt CE和P_2Mo_(18)/MoS_2@C CE的DSSCs均适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敏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任士远,林春,魏彦锋,周松敏,王溪.碲镉汞器件光敏元电容测试与分析[J].红外技术.2019
[2].李建平.多金属氧酸盐—杂多蓝光敏纳米功能材料开发及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许正磊.简介几种各具特色的硅光敏器件[J].电子世界.2019
[4].杨圣.基于绿光有机光敏二极管缓冲层对器件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7
[5].赵华,王溪,丁芃,姚鸿飞,苏永波.基于光敏BCB工艺的InP基器件性能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
[6].郭喜,李忠贺,刘佳星,杨刚.光敏聚酰亚胺在硫化镉紫外器件中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2016
[7].于游,肖祥,张耀康,张盛东,郑子剑.可金属化型光敏性聚合物在高通量室温印制柔性薄膜器件方面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2016
[8].李东.基于有机光敏异质结的光电耦合器件特性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6
[9].李云梦,王世荣,李祥高,肖殷.超稳定有机光导材料分散体系的构建及高光敏单层光导器件[J].功能材料.2016
[10].李东,李文海,董桂芳,段炼,王立铎.有机光敏二极管的功能材料探索及其器件结构[J].化学进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