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有益的发展,成为当前教学主题。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现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1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素质教育就是既使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使他们具备当今社会所需的各种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启发自觉。不仅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开发,而且要使后天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表演天才”,废除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对字、词、句、段的分割解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让每一位学生依据手中的语文材料,能够主动的“设身处地”的去想、去做、去感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造”出自己情感世界的美文佳章。不仅要让学生苦练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还要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实践与磨练的机会,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与磨练中,养成自觉质疑、解答的习惯。
2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的实践关系。而新课标也指出“重视语文的实践性”。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与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例如:上《鸟的天堂》一文。离学校一百多米的地方正好有一棵大榕树,我于是要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好好观察,体会独木成林的奇观,化抽象为具体。体会“‘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这句话。还有上《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习作例文。上完后我就思考让学生学写作文的同时,如何把课堂知识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意识,并因此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刚开始,同学们都想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我就让他们周末回家时问家长(因为我们这里多是内宿生),然后根据课堂反馈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学会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家特产的一些情况、现状。意想不到的是,像这样通过调查研究中学习语文,既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调查技能,合作技能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培养。有的学生写出了鲜活的小作文;有的学生还对调查的土特产进行分析,并能针对时势,向农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建议;有的则以广告形式将自己家乡的土特产推荐给大家。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如在讲授七册课文《一个苹果》时,有个别同学认为“现在生活、学习条件优越,没遇到这些困难,所以谦让不谦让,关心不关心没什么必要”。对这种观点,我没有发表言论,而把它交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听过、见过和做过的事情,从正面和反面理解关心和谦让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言积极,最后达成共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条件下,都应互相关心,向战士们学习。
在讨论时要注意设计好问题,并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呢?①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并养成良好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认真作业和检查的习惯。小学生几乎天天做作业,作业不但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水平,表现教学效果,而且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及思想品德和教育的结果。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独立完成、富有创见、思路清晰、先复习后作业、及时检查、书写工整、清洁等。培养小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是长期、艰巨、细致的综合教育的过程。总之,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时时提醒自己: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此,我们认为,在人的生存空间里,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等所有生命运动都有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了解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我们的态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特别是在思想上不要急于求成,恨不能在一个早上解决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所有问题。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要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特别是教学改革,牵涉的面广,周期长,影响深远,更应慎之又慎。
作者单位:四川省开江县甘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