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音视频压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M6467T,音视频同步,达芬奇系统,时间戳
音视频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飞[1](2019)在《基于DM6467T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半导体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硬件处理速度显着提升,监控领域受到流媒体等技术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视频,而是转变为音视频同时采集传输的形式。由于系统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过大必须经过压缩编码后才能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此外音视频编码的算法复杂度、所压缩数据量大小、网络传输带宽等的差异都会产生延迟,导致客户端出现音视频失步现象。另外传统的以ARM、DSP、FPGA为核心的监控方案均存在不足之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DaVinci处理器的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系统采用DM6467T作为核心处理器,利用其独特的ARM+DSP双核架构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以及音视频数据的处理。硬件方面,系统采用TLV320AIC32和TVP5150作为音视频译码芯片;采用MT47HI28MI6RT25E和NAND01GW3B2AZA6E作为系统的存储芯片;采用KSZ8001作为系统网络传输芯片。在软件方面,选择H.264和AAC作为系统音视频数据压缩算法,并提出了基于RTP协议时间戳信息和RTCP协议反馈报文的同步控制方法。利用TI提供的开发套件搭建达芬奇软件平台,在Linux系统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程序设计,首先根据V4L2和ALSA框架完成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借助CE模块调用DSP端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之后利用ORTP库对数据进行打包发送,在接收端通过RTP时间戳信息和RTCP报文反馈的缓冲区占用情况调节音视频数据的发送速率与播放状态,从而实现音视频同步播放。系统测试结果显示:解码后的音视频数据质量高,同步效果良好,系统延时在200ms左右,以上结果表明本文设计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闫亚玲[2](2019)在《新媒体下的音视频同步压缩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了新媒体下的音视频同步压缩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音视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音视频的同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本课题在DSP硬件平台下对音视频信息进行同步采集、处理,在H.264/AVC的基础上对经Zig-zag扫描后逆方向上第一个非零拖尾系数奇偶性进行改变从而嵌入音频,嵌入后通过熵编码对音视频文件进行无损压缩,压缩完成后以TS流的形式按照UDP协议经以太网接口传输至网络终端进行解码同步观看。系统的硬件平台以TI公司的达芬奇系列DM6467T处理器为核心,通过CCD摄像头和3.5mm的麦克风对音视频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信息经DM6467T中的VP口高速接收至V4系列FPGA中进行预处理,将4:2:2格式的YUV视频数据转为4:2:0格式,通过SPI口传输至DSP端进行同步压缩。压缩过程在实现当下主流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改进,通过DCT系数的奇偶性进行音频信息嵌入。采集的音频信息经AD转换后以二进制比特流的形式保存,视频数据以残差块形式进行压缩,残差块经4×4DCT变换后,由时域信息变为二维频域信息数组,4×4的DCT系数量化后由Zig-zag扫描方法进行之字遍历,重排序后为低频信息在前高频信息在后的一维数组,由于排在后面的高中频信息改变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故通过改变有非零系数亮度块最后一位非零拖尾系数的奇偶性来记录音频信息。嵌入后的音视频混合文件以TS流的形式根据UDP协议在1600Kbps的码率下通过网络传输,接收端接收到UDP包后,在配置好的VLC播放器中进行解包、解压、解析音频信息等操作以实现同步播放。解析出音频信息后对视频信息进行修复,通过对视频图像PSNR-Y的分析,得出修复工作是必要的。经过实验检测,本课题研究实现了音视频的实时同步压缩播放,在保证音视频质量的同时,视频压缩比可达157:1,音频可达5:1;音视频同步效果良好,基本感觉不到失步偏移;实时效果良好,虽然有所延迟,但不影响观看。(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闫旭刚,李博[3](2019)在《基于DM6467T的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下人们对海量高清音视频需求的不断增加而高清音视频压缩传输技术发展相对缓慢这一问题,提出基于DM6467T的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系统设计。该系统以TMS320DM6467T处理器为核心的DSP+ARM双核芯片作为硬件设备,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HDMI摄像头为高清视频采集设备,3.5 mm的麦克风为音频采集设备,利用H.264/AVC中的DCT变换系数奇偶性音视频同步压缩算法进行同步压缩,通过DM6467T中的以太网接口进行同步网络传输至PC机上进行同步观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谭肖平[4](2019)在《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许多的行业都开始应用了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第叁次科技革命以来,电子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需求,必须要对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此,笔者首先分析了该压缩技术的具体结构,又分析了它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希望以此来引发读者思考,促进该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闫亚玲,李博,孟祥飞[5](2019)在《基于DSP+ARM的音视频同步压缩存储实时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基于DSP+ARM的音视频同步压缩存储实时传输系统。该系统融合DSP和ARM以及FPGA芯片对音视频进行处理,通过CCD和麦克风采集的音视频信息经FPGA处理后进入DSP完成基于H. 264/AVC的音视频同步压缩处理,完成后由ARM控制周边电路完成音视频的外接硬盘存储和RTP网络实时传输。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压缩比可达160,传输速度可达50帧/s,同步误差不超过600 ms。(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杨峰[6](2017)在《基于DaVinci技术的音视频压缩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音视频技术更是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电话会议、视频点播系统以及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监控系统上,还是在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实时视频通话上,对于图像质量和音频清晰度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对音视频的压缩传输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Davinci技术,并结合现如今Davinci技术的发展主流和应用方向,采用高集成度的Davinci数字媒体处理器,设计了一套音视频压缩传输系统。系统以TMS320DM365芯片为核心处理器,分别采用音频编解码芯片TLV320AIC3101和视频编解码芯片TVP5146对模拟音、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利用TMS320DM365核心处理器实现对音视频数据进行相应的压缩编码处理(以MPEG-4的格式对视频进行压缩处理,以AAC的格式对音频进行压缩处理),并通过EMIF接口将处理后的音视频数据发送到FPGA进行缓存及传输。本文主要从系统的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其中,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音视频采集模块、核心处理器模块、外部存储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调试接口模块以及时钟模块的电路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引导程序的加载、系统启动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音视频回放清晰流畅,稳定性较好,符合项目的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8-01)
陈玉芸[7](2016)在《船舶黑匣子中对音视频信号压缩存储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匣子被广泛应用于记录和保存航海航空过程中状态信息,它可以为航海事故调查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并且在事故未发生时为船舶隐患检测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保证可以有足够的信息用于事故的准确预测以及为事故发生后的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足够多的数据,多种音视频压缩技术被应用于黑匣子。本文在构建完整黑匣子软硬件基础的前提下,重点对音视频编解码的压缩算法进行研究,采用混合编码的方法实现了高度的压缩比,实现了VAD算法。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音频的压缩比。(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18期)
何琳琳[8](2016)在《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及专利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音/视频通信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音/视频通信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压缩编码技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和互联网业务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业务。将自适应的压缩编码技术应用于移动通讯终端上,是音/视频数据传输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音/视频压缩编码的理论基础、若干标准以及发展现状,并对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可专利性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吕宁,刘莹[9](2015)在《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分析与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多种行业中,但是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并结合当前音视频压缩技术的具体结构着手,对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功能进行分析,最后再对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思考,加快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继而推动相关行业的不断进步,最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3期)
张红林,马永涛,刘开华[10](2014)在《基于LabWindows/CVI的音视频实时采集压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远程支援对装备保障现场音视频数据的实际需求,基于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音视频采集与压缩系统。该系统运用虚拟仪器多线程技术有效保证了音视频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并采用MPEG-4标准进行音视频数据的压缩,有效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本系统方案有效减小了音视频数据延迟,提高编码器压缩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可直接应用于远程支援系统。(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音视频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课题研究了新媒体下的音视频同步压缩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音视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音视频的同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本课题在DSP硬件平台下对音视频信息进行同步采集、处理,在H.264/AVC的基础上对经Zig-zag扫描后逆方向上第一个非零拖尾系数奇偶性进行改变从而嵌入音频,嵌入后通过熵编码对音视频文件进行无损压缩,压缩完成后以TS流的形式按照UDP协议经以太网接口传输至网络终端进行解码同步观看。系统的硬件平台以TI公司的达芬奇系列DM6467T处理器为核心,通过CCD摄像头和3.5mm的麦克风对音视频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信息经DM6467T中的VP口高速接收至V4系列FPGA中进行预处理,将4:2:2格式的YUV视频数据转为4:2:0格式,通过SPI口传输至DSP端进行同步压缩。压缩过程在实现当下主流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改进,通过DCT系数的奇偶性进行音频信息嵌入。采集的音频信息经AD转换后以二进制比特流的形式保存,视频数据以残差块形式进行压缩,残差块经4×4DCT变换后,由时域信息变为二维频域信息数组,4×4的DCT系数量化后由Zig-zag扫描方法进行之字遍历,重排序后为低频信息在前高频信息在后的一维数组,由于排在后面的高中频信息改变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故通过改变有非零系数亮度块最后一位非零拖尾系数的奇偶性来记录音频信息。嵌入后的音视频混合文件以TS流的形式根据UDP协议在1600Kbps的码率下通过网络传输,接收端接收到UDP包后,在配置好的VLC播放器中进行解包、解压、解析音频信息等操作以实现同步播放。解析出音频信息后对视频信息进行修复,通过对视频图像PSNR-Y的分析,得出修复工作是必要的。经过实验检测,本课题研究实现了音视频的实时同步压缩播放,在保证音视频质量的同时,视频压缩比可达157:1,音频可达5:1;音视频同步效果良好,基本感觉不到失步偏移;实时效果良好,虽然有所延迟,但不影响观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视频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1].孟祥飞.基于DM6467T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中北大学.2019
[2].闫亚玲.新媒体下的音视频同步压缩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
[3].闫旭刚,李博.基于DM6467T的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
[4].谭肖平.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闫亚玲,李博,孟祥飞.基于DSP+ARM的音视频同步压缩存储实时传输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6].杨峰.基于DaVinci技术的音视频压缩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7].陈玉芸.船舶黑匣子中对音视频信号压缩存储处理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6
[8].何琳琳.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及专利性分析[J].电信网技术.2016
[9].吕宁,刘莹.数字音视频压缩技术的分析与实现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10].张红林,马永涛,刘开华.基于LabWindows/CVI的音视频实时采集压缩系统[J].电视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