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表达论文-张志彬,彭胜男,刘藕根,张颖鹏,李春明

分段表达论文-张志彬,彭胜男,刘藕根,张颖鹏,李春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段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分段克隆,细胞增殖

分段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彬,彭胜男,刘藕根,张颖鹏,李春明[1](2019)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分段克隆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关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短肽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旨在获得PEDF蛋白的分段克隆表达,并观察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PEDF1、PEDF2和PEDF3目的基因,将回收的片段用NheI/HindⅢ酶切,插入至pET28a(+)载体。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表达,并把融合蛋白的进行分离、纯化。采用CCK-8方法检测24 h、48 h及72 h,不同浓度100、400、800和1000 nmol/L PEDF1、PEDF2和PEDF3肽段对SCL-1细胞增殖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EDF1、PEDF2和PEDF3的原核表达载体,PEDF1、PEDF2和PEDF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 000、17 000和13 000。24 h时,800 nmol/L、1000 nmol/L浓度PEDF3 SCL-1细胞增殖[(0.61±0.03)、(0.78±0.07)]较0 nmol/L PEDF3 (1.00±0.00)明显降低(P<0.05);48 h时,400、800、1000nmol/L浓度PEDF3SCL-1细胞增殖呈现显着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72 h时,800、1000 nmol/L浓度PEDF3 SCL-1细胞增殖[(0.53±0.05)、(0.51±0.05)]较400、0 nmol/L[(0.60±0.05)、(1.00±0.00)]显着降低(P<0.05)。结论成功分段克隆表达PEDF融合蛋白,PEDF3抑制了SCL-1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筛选PEDF活性功能短肽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马秉秀[2](2019)在《小鼠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PR结构域蛋白16(PRD1-BF1和RIZ1同源结构域蛋白16,PRDM16)作为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与PRDM2、PRDM3、PRDM6、PRDM8、PRDM13等同属PRDM家族。小鼠PRDM16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E2上,主要包括1个N端PR域和2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成熟PRDM16编码1176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约为150-170KDa,主要表达于棕色脂肪、睾丸、心脏、肾脏和肺中。该蛋白的主要的生物学功能为影响能量稳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以及体重调节,是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转换的“开关”。在调节氧化应激、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及心脏等器官的发育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过长的PRDM16 cDNA分成6部分,通过PCR扩增PRDM16成熟肽编码片段,分别插入到pMalC2X载体乳糖操纵子后面,获得pMalC2X-PRDM16-(1/2/3/4/5/6)-Flag等6个重组载体,再将His标签及包含着GSG柔性链的TEV标签分别插入到MBP上下游,获得了N端带有His标签和MBP标签的6个融合表达载体His-pMalC2X-TEV-PRDM16(1/2/3/4/5/6)-Flag。质粒载体经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之后,筛选出可溶表达量较高的菌株,使用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并摸索其最佳的诱导条件后扩大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过镍离子亲合层析和DEAE阴离子交换纯化之后,目标蛋白纯度可达87.1%,western bloting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的大小和之前预测的大小相符,进一步确认了目标蛋白的表达正确性。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表达并纯化出带有GST标签的PRDM16融合多肽,这些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可以为后续PRDM16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3](2019)在《猪Mx1基因及分段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通过对猪Mx1基因及其分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Mx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试验以猪Mx1的基因序列为基础,以真核表达质粒pXJ41为载体,依据Mx1的蛋白结构进行分段,添加了Flag标签,构建了Mx1及Mx1分段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命名为pXJ41-Flag-Mx1、pXJ41-Flag-G、pXJ41-Flag-GMD、pXJ41-Flag-MDL4、pXJ41-Flag-GED。然后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检测上述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目的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免疫印迹试验成功检测到了Mx1及Mx1分段基因的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各目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上述真核表达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Mx1及其分段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成功表达及定位对进一步探索Mx1的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4期)

洪伟彬[4](2018)在《含分段下垂控制的柔性交直混联系统潮流计算统一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控制方式的柔性交直混联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的统一表达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分段下垂控制方式的统一潮流表达式。首先,讨论了各类控制方式下的换流站潮流控制模型,其次,引入阶跃函数列写合成的分段下垂控制方式的潮流表达,然后,建立了直流系统针对多种控制方式的统一表达式;最后,基于潮流交替迭代法,借助MATLAB仿真平台,在一个修改后的含七端柔性直流电网的IEEE 57节点交直混联输电系统上,验证了所提表达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8年17期)

麻昌姣[5](2017)在《绵羊肺炎支原体p60、p65蛋白分段表达及基于串联蛋白p60(N)-p65(C)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绵羊肺炎支原体(Mcoplasma ovipneumoniae,MO)是能引起山羊和绵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筛选出合适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间接ELISA方法对于临床检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MO膜蛋白p60和p65进行截短表达,分别扩增出这两种蛋白的N端与C端对应的基因序列,并通过SOE-PCR将p65的N端蛋白和p60的C端蛋白基因序列中的TGA突变为其同义密码子TGG;将扩增的目的片段分别插入到pET-32a(+)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试验分析所表达的四种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然后以这四种蛋白和MO全菌破碎蛋白同时包被酶标板,检测30份临床羊血清样品,筛选出与以全菌蛋白包被的ELISA检测结果相近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四种重组蛋白p60-N、p60-C、p65-N和p65-C均成功表达并具有反应原性,其中p60-N和p65-C两重组蛋白的ELISA检测结果与基于全菌蛋白ELISA检测结果符合度更高。根据以上的结果,进一步将P60-N和p65-C两蛋白的基因通过SOE-PCR方法进行串联;再进行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及Western blot试验;然后建立基于该串联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临床血清样品MO抗体阳性率;并用该方法检测免疫过MO灭活疫苗的羊血清抗体效价;比较该方法检测结果同基于MO全菌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串联蛋白p60(N)-p65(C)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临床血清样品阳性率与基于全菌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0.67%,且利用这两种方法检测40份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趋势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串联蛋白p60(N)-p65(C)为包被抗原,成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为进一步研制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石福寿,徐兆强,梁盛泉[6](2016)在《分段函数与初等函数关系及表达的讨论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历史的延革、认知的进展,提出了关于初等函数的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给出的限制域、存在域、定义域的概念,使函数的表达、相关的判断得以扩展,给出了分段函数初等性的一个简明的充分性判断;对于分段函数初等性主要的、广传的文献作了综述与评析,指出了存在的与需要研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高等数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包飞飞[7](2016)在《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分段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1型鸭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6株分离自山东地区的鸭肝炎病毒株SD4、SD10、SD15、SD37、SD38、SD40病毒液接种鸭胚尿囊腔,收集尿囊液,鉴定冻存备用。对其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5软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14株鸭肝炎病毒VP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并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SD4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7%~91.0%之间,SD10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6.5%~92.2%之间,SD15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9%~94.0%之间,SD37株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在84.8%~90.3%之间,SD38株VP1基因与10株DHAV-1的同源性在92.2%-98.0%之间,SD40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在85.9%~91.8%之间。6株试验毒株与2型和3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在62.5%~71.6%之间,同源性较低。SD38 VP1基因与10株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同时,本试验对SD38病毒株VP1基因进行分段表达。成功获得了高抗原性的可溶性蛋白pCold-TF-1Q、pCold-TF-1Z、pCold-TF-1H,并对获得的分段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本试验为建立检测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周全,刘原君,孙长贵,郭媛丽,马璟玥[8](2016)在《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分段克隆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预测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并将Vp1表达为更小的蛋白片段,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蛋白空间结构分析网站I-TASSER和Predict Protein对phi 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进行预测,应用TA克隆的方法将Vp1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克隆表达,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根据空间结构预测结果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将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分为Vp11-189和Vp1190-502两部分进行克隆表达,目的蛋白Vp11-189和Vp1190-502的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67bp和939bp,经检索确定两蛋白碱基序列与Genebank结果相同。而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k Da和35k Da。结论成功将衣原体噬菌体phi CPG1衣壳蛋白Vp1分为Vp11-189和Vp1190-502两部分进行表达,这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周全[9](2016)在《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分段克隆表达及其与沙眼衣原体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较常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例如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Reiter综合征、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1,2]。若感染沙眼衣原体后不积极治疗,则可能导致女性患者出现自然流产、胎膜早破、异位妊娠、早产和输卵管性不孕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长期、反复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增加女性患者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3]。2001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世界上每年有新增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约9200万例,其中有70%女性患者及50%男性患者为无症状感染者,而实际的感染者远远超出此统计数字[4]。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2012年,在青中年人群中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达到1.7%[5]。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经成为美国最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每年新增感染者大于140万[6]。并且,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7]。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如何更好的治疗该疾病,已经成为了较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感染率不断增加,使抗生素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遇到了瓶颈。临床中,衣原体的治疗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而衣原体噬菌体对衣原体的天然杀伤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利用衣原体噬菌体作为一种生物制剂来治疗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确定衣原体噬菌体与衣原体的相互作用区域,以便更好的了解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衣原体噬菌体具有叁种主要结构蛋白,包括Vp1,Vp2和Vp3。Vp1是主要的并且是最大的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一些研究显示Vp1可能是衣原体噬菌体识别粘附宿主的功能区域[8,9]。对Vp1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显示在其氨基酸序列216-299和462-467间存在两个明显的不同区域[8]。其中较大的被称为IN5环,研究者预测它暴露在病毒表面并在其表面形成蕈样突起。较小的区域被称为INS,也考虑是暴露在病毒表面,而且预测其与IN5环位置极为贴近并相互作用[9]。在衣原体噬菌体Vp1序列的差异主要是指区域:IN5和INS。这表明IN5和INS区域参与受体的识别。硅片分析证实两个区域彼此相邻,这表明它们在决定不同衣原体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中起主要作用[10]。相关研究发现衣壳蛋白Vp1对沙眼衣原体具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11],而且作用效果显着。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缩小衣原体衣壳蛋白Vp1的表达片段,来寻找衣原体噬菌体与衣原体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目的]将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分段克隆表达,初步确定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与沙眼衣原体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方法]通过I-TASSER、PredictProtien等蛋白质空间结构分析网站对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及其与沙眼衣原体相互作用的功能位点进行预测分析,根据预测结果以及研究背景,将衣壳蛋白Vp1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表达,通过TA克隆技术克隆表达目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免疫印迹技术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再通过氯化钾胶回收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蛋白定量。将目的蛋白分别作用于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观察并分析衣壳蛋白Vp1全长及两个蛋白片段分别对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的抑制作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及相关背景资料将衣壳蛋白Vp1分为Vp11-189和Vp1190-502两部分,目的蛋白Vp11-189和Vp1190-502的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67bp和939bp,通过SDS-PAGE以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蛋白Vp11-189和Vp1190-50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KD和35KD,并且获得了纯化的蛋白Vp11-189和Vp1190-502。同时,体外干预实验结果显示蛋白Vp11-189、Vp1190-502及Vp1对沙眼衣原体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分别为43.95%、81.74%和78.02%。[结论]成功将phiCPG1衣壳蛋白Vp1分为Vp11-189、Vp1190-502两部分进行表达,通过体外干预实验证明,蛋白Vp1190-502与衣壳蛋白Vp1对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效果显着。蛋白Vp1的190-502氨基酸片段对沙眼衣原体生长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古洪浪,梁焕斌,纪方晓,周沛,邓胜朝[10](2015)在《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基因的分段原核表达及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初步鉴定猪戊型肝炎病毒(sw HEV)ORF2蛋白的抗原表位,通过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ORF2-1和ORF2-2两段基因片段,使用p MD18-T载体克隆,双酶切后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0RF2-(1,2),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进行IPTG诱导和SDS-PAGE凝胶电泳,最后用4株ORF2单抗对其进行Western Blot来初步鉴定其抗原表位。结果表明,分别获得约为36 ku和35 ku的两个目的蛋白,均以不可溶形式存在,抗原表位初步定位于ORF2-1这段蛋白中的414~523 aa。(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分段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鼠PR结构域蛋白16(PRD1-BF1和RIZ1同源结构域蛋白16,PRDM16)作为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与PRDM2、PRDM3、PRDM6、PRDM8、PRDM13等同属PRDM家族。小鼠PRDM16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E2上,主要包括1个N端PR域和2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成熟PRDM16编码1176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约为150-170KDa,主要表达于棕色脂肪、睾丸、心脏、肾脏和肺中。该蛋白的主要的生物学功能为影响能量稳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以及体重调节,是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转换的“开关”。在调节氧化应激、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及心脏等器官的发育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过长的PRDM16 cDNA分成6部分,通过PCR扩增PRDM16成熟肽编码片段,分别插入到pMalC2X载体乳糖操纵子后面,获得pMalC2X-PRDM16-(1/2/3/4/5/6)-Flag等6个重组载体,再将His标签及包含着GSG柔性链的TEV标签分别插入到MBP上下游,获得了N端带有His标签和MBP标签的6个融合表达载体His-pMalC2X-TEV-PRDM16(1/2/3/4/5/6)-Flag。质粒载体经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之后,筛选出可溶表达量较高的菌株,使用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并摸索其最佳的诱导条件后扩大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过镍离子亲合层析和DEAE阴离子交换纯化之后,目标蛋白纯度可达87.1%,western bloting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的大小和之前预测的大小相符,进一步确认了目标蛋白的表达正确性。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表达并纯化出带有GST标签的PRDM16融合多肽,这些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可以为后续PRDM16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段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彬,彭胜男,刘藕根,张颖鹏,李春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分段克隆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2].马秉秀.小鼠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段表达及纯化[D].吉林大学.2019

[3].田云飞,胡悦,齐静,吴香菊,孙吉谦.猪Mx1基因及分段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9

[4].洪伟彬.含分段下垂控制的柔性交直混联系统潮流计算统一表达研究[J].电子制作.2018

[5].麻昌姣.绵羊肺炎支原体p60、p65蛋白分段表达及基于串联蛋白p60(N)-p65(C)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6].石福寿,徐兆强,梁盛泉.分段函数与初等函数关系及表达的讨论与进展[J].高等数学研究.2016

[7].包飞飞.1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分段表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8].周全,刘原君,孙长贵,郭媛丽,马璟玥.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分段克隆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

[9].周全.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的分段克隆表达及其与沙眼衣原体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初探[D].天津医科大学.2016

[10].古洪浪,梁焕斌,纪方晓,周沛,邓胜朝.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基因的分段原核表达及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5

标签:;  ;  ;  ;  

分段表达论文-张志彬,彭胜男,刘藕根,张颖鹏,李春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