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型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hD阴性,D变异型,RhD表现型,稀有血型库
血型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何红红,汤龙海,陆荣,潘志荣,金一鸣[1](2019)在《苏州市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抗原及表型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苏州地区Rh阴性血型抗原分布特点及表现型规律,为临床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心血站2015—2018年无偿献血者344 367例,运用盐水试管法初筛为RhD阴性样本869例,再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式法对其确认,用盐水试管法进行C、c、E、e抗原检测以确定表型。结果:初筛869例RhD阴性标本中有844例标本(97.12%,844/869)确证阴性,占本地区献血者0.25%(844/344 367);D变异型25例(2.88%,25/869),占本地区献血者0.007%(25/344 367),其中以ccEe频率最高(40%,10/25);RhD阴性样本中以ccee、Ccee表现型居多,占比56.40%(476/844)、32.70%(276/844);e、c的抗原频率最高,分别为98.93%(835/844)、95.85%(809/844);RhD阴性献血者主要为A、O、B血型,AB型最少。结论:苏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主要表现型为ccee、Ccee,D变异型中ccEe频率最高。对RhD阴性血液样本的定型及对D变异型的筛查,有助于保障本地区临床输血安全,为苏州市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6期)
叶小英,田丰,李树中[2](2019)在《红细胞血型I抗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之后,红细胞抗原的基因、分子生物学、免疫血型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红细胞血型I抗原在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简略概述。红细胞血型I抗原是系统抗原,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编号027001,命名的抗原命名为I1,确认该系只有一个抗原,这个抗原是1956年发现的,2002年确认为系统抗原。而相关的i抗原,是1990年发现,2002年确认命名,目前仍属于集合抗原,ISBT的抗原命名为i2,编号207002。I抗原是在i抗原的基础上转化而来,i抗原是直链糖链,I抗原是枝链糖链。本文主要介绍I抗(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6期)
常婧妍,王鹏,周敏榆,杨江存,张峥勤[3](2019)在《不同地区MNS血型系统与M、N、S、s、Mur+抗原基因型一致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Mur表型人群在MNS血型系统上,应用不同方法和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共检测2 500人份的Mur抗原,采用血清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和试剂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所有Mur阳性血样和随机抽取的200例Mur阴性血样的M、N、S、s抗原,分别采用血清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不同方法间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研究人群中通过血清学和基因分型方法,检测出Mur阳性个体119例(4.76%),Mur阴性个体2 381例(95.24%),其中不同地区献血者中Mur阳性率分别为4.2%(渭南地区:42/1 000)和4.6%(北京:23/500);不同地区叁个月内无输血史的患者中Mur阳性率分别为3.8%(西安:19/500)和7%(佛山:35/500),叁种方法经统计学检验一致性为100%(Kappa=1.000,P<0.05);对200例Mur阴性人群分别采用叁个不同厂家单克隆抗-M、抗-N和MN基因型方法进行M、N抗原检测,其结果一致性分别为99.0%(Kappa=0.983),97.5%(Kappa=0.958),95.5%(Kappa=0.925);119例Mur阳性人群不同厂家单克隆抗-M、抗-N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7.5%(Kappa=0.955),93.2%(Kappa=0.880),84.9%(Kappa=0.729);在S、s抗原检测方面,Mur阳性人群不同厂家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型方法间检测结果一致性分别为97.5%(Kappa=0.736),93.3%(Kappa=0.625),41.2%(Kappa=0.057);Mur阳性人群不同厂家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型方法间检测结果一致性分别为99.5%(Kappa=0.944),97.5%(Kappa=0.858),89.0%(Kappa=0.526)。结论不同方法和试剂对于Mur抗原的检测结果没有差异性,均可以作为Mur抗原的常规筛查方法;对于Mur阳性人群,在M、N、S、s抗原方面,常规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和荧光定量PCR基因分型方法,在结果上存在差异性,这提示我们MNSs抗原的正确定型需同时以Mur抗原的结果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淑凤,车丽敏,杨君青,樊玉凤[4](2019)在《孕妇ABO、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调查孕妇ABO、Rh血型的分布情况及分析其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两种血型在孕妇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6月,选择于我院门诊产检的孕妇500例,收集其ABO血型、Rh血型的检测结果,同时对该群体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ABO、Rh血型在该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结果。结果 500例孕妇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血为24.80%(124/500)、B型血为29.60%(148/500)、O型血为36.20%(181/500)、AB型血为9.40%(47/500),血型分布频率从多到少依次为O>B>A>AB,其中O型血分布频率显着多于A型血和AB型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血和B型血分布频率显着多于AB型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例ABO血型不相合的孕妇中O型血为57.20%(143/250),非O型血为42.80(107/250),O型血占比显着多于非O型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临床意义的效价比值主要集中于O型血中。(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卫敏,李丽,于艳芳,杨俊超[5](201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ABO血型A抗原减弱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常发生血型鉴定困难,影响输血。本文报道2例临床资料。病例资料病例1 患者女,29岁。因头晕伴乏力2个月,发现贫血伴血小板减少5d,于2016年7月5日入院。入院后查血:WBC 8.09×10~9/L、单核细胞2.05×10~9/L、Hb 76 g/L、PLT 47×10~9/L;血型为O型Rh阳性;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氏月,李树中,李中华,吴建红,范春丽[6](2019)在《Globoside血型抗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Globoside(GLOB)抗原是糖苷类抗原,2010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为血型系统抗原,系统命名为GLOB,系统编号是028,该系统有2个抗原。GLOB系统抗原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研究和定义上的混乱,经过了数次改名和系统变更。1 抗原的命名和发展史1.1 GLOB1抗原1955年Sanger等发现了一种与P抗原相关的Tj~a抗原。他们把Tj~a抗原命名为P抗原,把Tj(a-)红细胞表型命名为P-表型,即P-表型红细胞上(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5期)
任勇,吴红芳,苏红梅[7](2019)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该院4 312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试管法和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对患者ABO、RhD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试管法相比,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4 312例体检者的A型阳性1 190例,B型阳性1 187例,AB型阳性397例,O型阳性1 193例、RhD阴性9例;两种抗原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受检者血型时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8期)
乔艳辉,梁静[8](2019)在《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无偿献血者Yt~b、Kp~c、K稀有血型抗原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献血者Yt和Kell血型系统稀有抗原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2套多重PCR体系,以每5份DNA标本混合检测方式,对1 020份无血缘关系健康少数民族献血者的血液DNA标本进行Yt~b、Kp~c和K稀有血型抗原基因分型。通过单一PCR-SSP方法,分别检测多重PCR中含有Yt~b、Kp~c和K阳性标本的高频等位基因Yt~a、Kp~b或k。结果在1 020例少数民族献血者中,检出90例Yt~a/Yt~b,4例Yt~b/Yt~b,未检出Kp~c阳性个体,检出24例K阳性标本均为杂合子K/k,Yt~b、K稀有血型抗原基因频率分别为4.8%和1.18%。结论通过筛选获得的稀有血型数据,为本地稀有血型库的建设、临床稀有血型患者输注配合性血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梁路石,芦慧霞,张敏,侯希亮[9](2019)在《冷凝集素综合征伴血型抗原减弱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凝集素综合征是以IgM抗体为主的自身免疫病,特发或继发于淋巴组织系统的恶性肿瘤、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可检出高效价的冷凝集素[1]。血型抗原减弱见于老年人、婴儿、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ABO亚型、大量失血等。上述2种情况均可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带来干扰。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患者同时存在上述2种情况,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患者,女,90岁,重度贫血原因待查入院,1周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4个月内无输血史。微柱凝胶法(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径闲[10](2019)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来我院体检的12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及常规试管法鉴定ABO、RhD血型抗原,统计分析两种检验法的血型抗原检验结果。结果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与常规试管法鉴别ABO、RhD血型抗原的结果完全一致,1200例体检者ABO阳性率96.58%、RhD阳性率0.25%,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17期)
血型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0年之后,红细胞抗原的基因、分子生物学、免疫血型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红细胞血型I抗原在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简略概述。红细胞血型I抗原是系统抗原,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编号027001,命名的抗原命名为I1,确认该系只有一个抗原,这个抗原是1956年发现的,2002年确认为系统抗原。而相关的i抗原,是1990年发现,2002年确认命名,目前仍属于集合抗原,ISBT的抗原命名为i2,编号207002。I抗原是在i抗原的基础上转化而来,i抗原是直链糖链,I抗原是枝链糖链。本文主要介绍I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型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何红红,汤龙海,陆荣,潘志荣,金一鸣.苏州市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抗原及表型分布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2].叶小英,田丰,李树中.红细胞血型I抗原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3].常婧妍,王鹏,周敏榆,杨江存,张峥勤.不同地区MNS血型系统与M、N、S、s、Mur+抗原基因型一致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
[4].赵淑凤,车丽敏,杨君青,樊玉凤.孕妇ABO、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5].李卫敏,李丽,于艳芳,杨俊超.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ABO血型A抗原减弱2例报告[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
[6].胡氏月,李树中,李中华,吴建红,范春丽.Globoside血型抗原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7].任勇,吴红芳,苏红梅.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8].乔艳辉,梁静.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无偿献血者Yt~b、Kp~c、K稀有血型抗原筛选[J].中国输血杂志.2019
[9].梁路石,芦慧霞,张敏,侯希亮.冷凝集素综合征伴血型抗原减弱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9
[10].杨径闲.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