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反应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尼龙6,水解聚合,低聚物,模拟优化
聚合反应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震,高洪涛[1](2019)在《基于尼龙6生产过程的聚合反应模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己内酰胺水解聚合生产尼龙6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建立了尼龙6水解聚合生产工艺流程模型,考察了进料水含量,反应温度、前聚合管反应器压力、后聚合管反应器的真空度等影响低聚物生成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降低生产工艺的反应温度、减少进料水含量、提高聚合管反应器的真空度以及降低反应器压力等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聚合产品中环状聚物的含量。通过减少聚合反应过程中低聚物生成,提出了尼龙6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环状低聚物生成的工艺路线。(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8期)
童不凡,阮骁骏,王家栋,金晓明[2](2019)在《PTFE半间歇聚合反应过程模型及其自抗扰温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聚四氟乙烯(PTFE)聚合反应釜过程模型的建立及自抗扰控制器在PTFE聚合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基于某高分子材料企业PTFE装置现场数据,通过工艺过程仿真模拟建立了PTFE生产过程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对应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PTFE过程的温度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能有效实现PTFE半间歇聚合反应过程的温度控制。(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冯依,田洲,刘柏平[3](2019)在《α-二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过程模型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合成超支化聚乙烯具有合成步骤少、性能优异等特点,支化度、支链种类及分布对超支化聚乙烯的性能有显着影响,但目前对该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支链分布模型研究尚少。本文建立了在α-二亚胺镍催化剂作用下,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制备超支化聚乙烯的过程模型,通过动力学模型预测聚合反应速率,并与种群平衡模型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支链分布预测模型。与文献报道的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结合了聚合反应动力学与支链分布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吻合,为调控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过程及产物结构提供了新手段。(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苗亚玲,刘勇,訾军,张国文,李彦飞[4](2019)在《VCM聚合反应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VCM聚合过程中发生的聚合釜压力、温度异常,搅拌功率异常,反应过于剧烈等问题的原因,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19年05期)
张斌,孙振波,王宝总,王建伟[5](2018)在《氨纶生产过程中预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催化剂及其含量对氨纶生产过程中预聚合反应的影响。试验表明:提高搅拌速度对预聚合反应程度的影响不大;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可适当提高预聚合反应程度;使用催化剂可明显提高预聚合反应程度,优选催化剂质量分数为5×10~(-5)。(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8年10期)
杜淼,朱利平[6](2018)在《《聚合反应工程基础》教学中的连锁聚合过程选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反应工程分析是《聚合反应工程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中聚合反应速度的工程分析是学习聚合度及聚合度分布、聚合反应机理确定、聚合过程控制的前提,正确理解及领会聚合速度工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意义,掌握不同条件下的聚合反应特点,有助于学生对该类推导过程的掌握及具体聚合机理和过程的分析。本文针对教材中缺乏聚合反应速度相关详细分析这一问题,以连锁聚合为例,探讨了间歇聚合与连续操作方式下,拟稳态假设成立及不成立时,活性链浓度与转化率的关系、转化率与聚合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邬琪磊[7](2017)在《连续聚合反应牌号切换过渡过程的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聚合物需求的多样性趋势,单个反应釜设备一般需要生产不同牌号的聚烯烃产品,因此聚合反应牌号切换操作需频繁进行,以建立柔性的生产模式。该切换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缩短了生产时间,产生了大量过渡废料,造成原材料的损耗以及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聚合物牌号切换优化问题成为近年来聚合工业生产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连续聚合反应过程的牌号切换,提出了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1.以实验室规模的CSTR中苯乙烯聚合反应牌号切换过程为对象,从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的角度出发,根据物料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计算并构造聚合反应过程动态特性模型,采用矩计算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作为模型的质量衡量指标。提出分段式牌号切换优化策略,并运用CVP方法及龙格库塔法转化动态优化问题,建立牌号切换模型。2.聚合反应过程的牌号切换操作需要同时满足安全运行,过渡时间短,运行成本低等多项要求,是一个带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而传统计算方法具有局限性,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约束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从多目标处理机制和约束处理机制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保证Pareto解集的良好分布性,同时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另一方面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增强算法的目标搜索能力,提高算法的效率。并选取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多种多目标测试函数,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3.针对实验规模的CSTR中苯乙烯牌号切换过程的经济协同,建立关于聚合物牌号切换时间和过渡用料的多目标函数,采用BBO算法优化质量模型以确定质量指标目标函数的权值,并通过对聚苯乙烯的质量指标施加终点约束,提出带终点约束与不带终点约束两种方案。采用改进的CMOPSO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优化计算并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切换方案与阶跃切换相比过渡时间和原料的消耗量都显着减小,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4.针对高密度聚乙烯淤浆工艺聚合反应过程串联牌号切换过程的质量协同,对该工艺进行描述及分析,在反应过程质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质量的瞬时指标和累积指标的多目标函数作为优化目标,同时为保证反应过程中操作量的稳定性,引入相关操作变量的路径约束,提出带约束和不带约束的优化方案,采用CMOPSO求解此牌号切换多目标优化问题,与传统方案进行比较。提出关于操作变量的瞬时变化率指标对Pareto解集进行评价,指导决策者根据需求做出选择,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切换方案都明显优于传统方案,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6-02)
徐晶[8](2016)在《羧基丁苯胶乳聚合反应升温过程的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羧基丁苯胶乳聚合反应升温过程中的非线性、时变性和纯滞后特性,提出由软手操、预测函数控制、PID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并详细介绍反应升温阶段预测函数控制的方案设计。仿真结果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案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18期)
王静[9](2016)在《流化床气相聚合反应装置水系统的置换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产品的生产装置为例,通过对水系统中的循环水、二次水、脱盐水、中压蒸汽、高压蒸汽、蒸汽凝液系统及其相关的换热器、高速泵、水泵等的置换吹扫,来保证设备在低温下不至于冻裂冻坏,以保证装置的平稳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6年09期)
娄海川,苏宏业,古勇,侯卫锋,谢磊[10](2015)在《基于修正闭环子空间辨识–分段线性结构的环管式丙烯聚合反应过程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管式聚丙烯生产过程装置多变量、耦合和非线性等特性容易导致过程控制不稳定及质量指标波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闭环子空间辨识–分段线性(MSSARX--PWL)维纳(Wiener)模型结构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利用修正的闭环子空间辨识方法(MSSARX)辨识对象在闭环工况下的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将该线性模型与多变量分段线性化(PWL)方法辨识得到的非线性稳态模型结合,建立双环管丙烯聚合反应动态过程的非线性预测模型,而后进一步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在线性预测控制算法框架下用二次线性规划方法(LQP)优化控制器,无须用非线性规划方法(NLP)求解.从双环管丙烯聚合反应过程仿真例子表明,该算法不仅能保证模型和控制精度,而且能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5年08期)
聚合反应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聚四氟乙烯(PTFE)聚合反应釜过程模型的建立及自抗扰控制器在PTFE聚合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基于某高分子材料企业PTFE装置现场数据,通过工艺过程仿真模拟建立了PTFE生产过程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对应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PTFE过程的温度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能有效实现PTFE半间歇聚合反应过程的温度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反应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震,高洪涛.基于尼龙6生产过程的聚合反应模拟优化[J].山东化工.2019
[2].童不凡,阮骁骏,王家栋,金晓明.PTFE半间歇聚合反应过程模型及其自抗扰温度控制[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3].冯依,田洲,刘柏平.α-二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过程模型化[J].化工进展.2019
[4].苗亚玲,刘勇,訾军,张国文,李彦飞.VCM聚合反应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措施[J].聚氯乙烯.2019
[5].张斌,孙振波,王宝总,王建伟.氨纶生产过程中预聚合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合成纤维.2018
[6].杜淼,朱利平.《聚合反应工程基础》教学中的连锁聚合过程选析[J].高分子通报.2018
[7].邬琪磊.连续聚合反应牌号切换过渡过程的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8].徐晶.羧基丁苯胶乳聚合反应升温过程的优化控制[J].化工管理.2016
[9].王静.流化床气相聚合反应装置水系统的置换过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
[10].娄海川,苏宏业,古勇,侯卫锋,谢磊.基于修正闭环子空间辨识–分段线性结构的环管式丙烯聚合反应过程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