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义性论文-高珂

可定义性论文-高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定义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理逻辑,非标准算术模型,真语句集,满足类

可定义性论文文献综述

高珂[1](2018)在《真在非标准算术模型中的不可定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明全满足类、归纳部分满足类和归纳T-集合在可数非标准模型上的存在性与这个模型的递归饱和性等价。在此基础上,推广塔斯基的不可定义性结果,证明上述集合在可数的非标准算术模型上都是不可定义的。讨论这些不可定义集的相对可定义性,证明在通过科恩脱殊集得到的算术模型的扩张上不存在可定义的归纳部分满足类。(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侯丽平[2](2015)在《基本命题逻辑模型类的可定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命题逻辑最早是由Albert Visser在论文[1]中提出的。基本命题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的语法、语义及其一些性质极其类似。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区别,定理在直觉主义逻辑中可证,但是在基本命题逻辑中不成立。这些区别中主要的区别是:本命题逻辑考虑的是传递框架,而直觉主义逻辑考虑的是偏序框架,即自反、传递框架。Yde Venema 和 Rodenburg分别对模态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和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而Robert Goldblatt基于Rodenburg 和 Venema的研究,对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进行了改进性的研究,且在其中引入了新的概念:素滤子扩张和可定义扩张。而对于基本命题逻辑模型类的可定义性问题尚无人研究。本文将运用类似于Venema对模态逻辑的可定义性和Robert Goldblatt对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把Robert Goldblatt的结论推广到Albert Visser的基本命题逻辑中,证明关于Visser基本命题逻辑的Venema风格的定理,通过构造新模型——典范扩张模型——来解决传递模型类在基本命题逻辑语言中的可定义性问题。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Venema对模态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和Robert Goldblat对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命题逻辑的语言、语义、公理系统、演绎系统及其基本命题逻辑与直觉主义逻辑的关系。第叁部分主要是验证在模态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中成立的命题、引理和定理是否在基本命题逻辑中也成立。第四部分主要是运用典范扩张模型来证明一些重要的定理,最后证明基本命题逻辑模型类的可定义性定理。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基本命题逻辑可定义性研究的展望,对于基本命题而言,还有一个值得逻辑学者研究的问题是传递框架类的可定义性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09)

马明辉[3](2013)在《常逻辑公式与可定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常逻辑公式是不含命题变元的逻辑公式,运用它们可以定义结构类。但反过来某些结构类却不能以常逻辑公式集定义。模态逻辑中一阶可定义的框架类可被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框架类对满射互模拟象、不相交并封闭,并且它的补类对超滤扩张封闭。有穷传递框架类相对可由常模态公式集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对满射互模拟象和不相交并封闭。这两条定理中后一条可推广至直觉主义逻辑。(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马明辉[4](2007)在《双模拟与模态词的不可定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模态逻辑认为,模态逻辑是关于可能和必然的逻辑。更一般地说,模态逻辑是关于模态词的逻辑,它探讨模态词的逻辑意义。在标准逻辑系统(比如古典命题逻辑或谓词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等等)上增加新的非真值函项模态算子就得到了模态逻辑系统。从语义上说,模态逻辑的语义是在标准逻辑语义基础上增加关于模态词的解释而得到的。考虑由命题字母集Φ、零元算子⊥、一元算子和二元算子∨组成的经典命题逻辑的语言,加上(一元)可能算子就得到基本模态语言。在关系语义学中,""被解释为"在某个可及状态上真"的模态词;相应地,"在所有可及状态上真"这种意义上的模态词,就可以定义为"";同样我们可以定义"在n-步可及状态上真"这种意义上的模态词n。因此当我们想要使用某种特定意义的模态词时,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比基本模态语言"本质丰富"的语言呢?所谓一种比基本模态语言"本质丰富"的模态语言,就是一种含有不能在基本模态语言中定义的语言。此外,如果我们以某种模态语言作为基础,比如在经典命题语言基础上增加时态算子F(向前看)和P(向后看)而得到的基本时态语言,如果我们需要表达"直到"(U),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比基本时态语言更丰富的语言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牵涉到模态词在一种给定的基本语言中是否可定义的问题。逻辑学家找到了一些在基本模态语言中不可定义的模态词的例子并使用双模拟方法证明这些模态词的不可定义性。模态语言是用来谈论关系结构的富于表达力的语言。不同的模态语言在模型上的表达力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在基本模态语言上增加时序算子F和P得到ML(F,P),增加全局模态算子E得到ML(,E),增加差异算子D得到ML(,D)等等。对ML()的扩张实质性地增强了模态语言的表达力。但是为了严格证明E和D确实能产生不同于的结果,我们使用了双模拟方法。从70年代末开始,由于把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结构、语言和方法引入模态逻辑,大大丰富了模态语言,促进了模态逻辑朝向抽象技术的方面发展。模态逻辑研究不再局限于关于可能、必然、道义等等哲学方面,而且扩展到动态逻辑、语言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从纯逻辑的角度看,我们把模态语言看作表达关系结构的语言,这样当我们需要谈论某种特定的关系结构时,就可以设计相应的具有所需要的满足定义的模态词,从而表达关系结构,比如多维模态逻辑(many-demensional modal logics)的发展就是如此,其中箭头逻辑的组合算子、逆反算子和恒等算子就是为了谈论相应的箭头组合结构、箭头对称结构和箭头自反结构。因此就产生了各种逻辑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定义了新的模态词,我们就可以考虑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可以在其它语言中定义,这样就可以判断模态语言在模型上的表达力的差异。(本文来源于《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6-08)

颜锋,陈韬略,韩婷婷,吕建[5](2005)在《递归函数的π可定义性及其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发计算模型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π演算作为一个并发计算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移动进程演算,其中 的进程通过发送通信链接互相交互.与传统的进程代数如CCS相比,π演算有着更为良好的代数性质和表达能力.正如λ演算 能够描述所有的可计算函数,π演算也有同样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个方法,据此可以把自然数和函数描述为进程,从而证明了 π演算有足够的能力描述所有的可计算函数,同时还说明了与λ演算相比,π演算有着更高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5年10期)

赵耀罡[6](1999)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可定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经常把用于交换、结算、投资、融资的各种货币性手段称为金融工具。大家早已有所了解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基本的金融工具有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出现了第二代或称为“衍生”的金融工具 (SECONDARY 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主要包括金融期权、金融期货、金融互换等等。衍生金融工具一经产生便得到迅速地发展,表现为品种多样化,世界各地的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交易规(本文来源于《财税与会计》期刊1999年12期)

张理海,赵锦荣[7](1999)在《论哲学的本质──从哲学“不可定义性”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的不可定义性自有哲学以来就相生相伴。哲学的不可定义性与哲学对象的广袤、哲学问题解决的反复及哲学解释的循环等密切相关。哲学的不可定义性保证了哲学的理性自主性及哲学的开放态度,从而体现了哲学的本质──对真理及其意义的自由追求。近现代以来,一些哲学家,尤其是后现代哲学对哲学的非难、消解,正好折射出哲学不可定义性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西安政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宋方敏[8](1994)在《Martin-Lf类型论中不交和的推广和有穷类型的可定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推广了不交和运算且给出n个类型不交和的规则,借助于它,证明了有穷类型的封闭性和分离性,讨论有穷类型的可定义性,证明Nk可由N1和K个类型不交和而定义以及Nk可由NK+1定义.(本文来源于《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期刊1994年04期)

[9](1991)在《情报“不可定义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报是否具有“不可定义性”,彭宁着文认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观点来衡量,事物的“不可 定义性”并不成立。应该说,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所做的确切的逻辑规定,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一种反映。 此外,情报定义多达 101种,这本身就表明情报定义的现实(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1991年01期)

彭宁[10](1990)在《情报“不可定义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拜读“试论情报的双重本质和不可定义性”(简称“不可”文)一文后,对“静态”和“动态”同时存在的说法,不同过去的“动态”说或者“静态”说,较准确地把握住情报本质的两个方面,对此颇受启发。但是,该文仅仅根据情报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类比科学学的科学概念,从而得出情报具有“不可定义性”的结论,笔者实不能苟同,特提出来商榷。(本文来源于《情报学刊》期刊1990年01期)

可定义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本命题逻辑最早是由Albert Visser在论文[1]中提出的。基本命题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的语法、语义及其一些性质极其类似。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区别,定理在直觉主义逻辑中可证,但是在基本命题逻辑中不成立。这些区别中主要的区别是:本命题逻辑考虑的是传递框架,而直觉主义逻辑考虑的是偏序框架,即自反、传递框架。Yde Venema 和 Rodenburg分别对模态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和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而Robert Goldblatt基于Rodenburg 和 Venema的研究,对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进行了改进性的研究,且在其中引入了新的概念:素滤子扩张和可定义扩张。而对于基本命题逻辑模型类的可定义性问题尚无人研究。本文将运用类似于Venema对模态逻辑的可定义性和Robert Goldblatt对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把Robert Goldblatt的结论推广到Albert Visser的基本命题逻辑中,证明关于Visser基本命题逻辑的Venema风格的定理,通过构造新模型——典范扩张模型——来解决传递模型类在基本命题逻辑语言中的可定义性问题。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Venema对模态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和Robert Goldblat对直觉主义逻辑的可定义性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命题逻辑的语言、语义、公理系统、演绎系统及其基本命题逻辑与直觉主义逻辑的关系。第叁部分主要是验证在模态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中成立的命题、引理和定理是否在基本命题逻辑中也成立。第四部分主要是运用典范扩张模型来证明一些重要的定理,最后证明基本命题逻辑模型类的可定义性定理。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基本命题逻辑可定义性研究的展望,对于基本命题而言,还有一个值得逻辑学者研究的问题是传递框架类的可定义性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定义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珂.真在非标准算术模型中的不可定义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

[2].侯丽平.基本命题逻辑模型类的可定义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马明辉.常逻辑公式与可定义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马明辉.双模拟与模态词的不可定义性[C].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2007

[5].颜锋,陈韬略,韩婷婷,吕建.递归函数的π可定义性及其实现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

[6].赵耀罡.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可定义性[J].财税与会计.1999

[7].张理海,赵锦荣.论哲学的本质──从哲学“不可定义性”的角度[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

[8].宋方敏.Martin-Lf类型论中不交和的推广和有穷类型的可定义性[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94

[9]..情报“不可定义性”辨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1

[10].彭宁.情报“不可定义性”辨析[J].情报学刊.1990

标签:;  ;  ;  ;  

可定义性论文-高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