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功率微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近空间,高功率微波,辐照放电,电场测量
高功率微波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浩,闫二艳,郑强林,石小燕,鲍向阳[1](2019)在《临近空间高功率微波辐照放电试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功率微波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面临强电磁辐射攻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对电子设备的防护加固提出了更高要求,临近空间飞行器及其放电效应是目前较少考虑的环节,且缺少相应的环境试验条件。文章提出了一种将临近空间气体环境与高功率微波电磁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在柱形真空罐内壁布置吸波材料,使用MW级S波段微波源及辐射聚焦系统在腔室中心形成强电磁辐射区,以便开展相关辐照放电试验研究。针对脉冲微波强场监测,通过光纤电场探头测量小信号连续波的方式进行等效传递,中心场强最高超过2kV/cm。利用该试验装置可开展临近空间电子学系统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放电击穿研究,对薄弱环节分析及防护加固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0期)
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2](2019)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损伤后肌肉组织弹性的自然恢复情况。方法 4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余40只随机分为2组:30 W组和50 W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用2 450 MHz的微波消融仪(KY-2100型)启动30 W或50 W功率微波热凝右侧股内侧肌肉3 min。分别于消融后1 h、1 d、2 d、7 d、28 d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消融区弹性应变率(SR);并于每个时间点切取30 W和50 W组兔右侧股内侧热凝固化肌肉组织与正常组兔同侧相同区域肌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以蓝色为主,消融后7 d可见以蓝色为主的消融区内出现较多绿色,而在消融后28 d时50 W组消融区比30 W组仍有更多蓝色。与正常组比较,消融后1 h、1 d、2 d,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消融后7 d、28 d,两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逐渐降低,但两组在消融后7 d时SR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28 d时仅50 W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W组SR与对照组相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有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碳化、周边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消融后1~2 d消融区中心与边缘交界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50 W组巨噬细胞较30 W组增加更多;消融后7~28 d时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瘢痕形成,炎症、浊肿等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1 h时,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纤维含量较少,无明显纤维增生,消融后1~2 d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新生胶原纤维,肌间质纤维增生;消融后7~28 d交界处可见明显大量新生胶原纤维并伴随血管壁周边纤维明显增多。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逐渐增生的新生胶原纤维修复损伤区。消融后1 h和1 d时两组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消融后2 d时不仅有Ⅰ型胶原纤维,还开始出现Ⅱ型胶原纤维;消融后7 d和28 d时可见较多Ⅱ型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结论不同功率微波消融可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消融后7~28 d呈修复趋势,50 W组修复晚于30 W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组织学的再生纤维化趋势改变较为一致,可动态、无创评估肌肉损伤修复不同时期相应组织的弹性变化,从而间接反映骨骼肌的损伤后修复过程,是常规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武晓龙,冯寒亮[3](2019)在《美国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态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美国在高功率微波技术领域政策、武器化和长线项目上的发展态势,评估了美国高功率微波技术的发展水平。分析了美国大力推动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动因,并对高功率微波武器典型军事应用场景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9年09期)
李佳伟[4](2019)在《高功率微波脉冲合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微波(HPM)中伴随的强电场会导致传输线结构中的物质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频率会随着等离子体密度增加而升高,当该等离子体频率高于被传输的微波频率时,微波传输会由于等离子体的吸收和反射而截止,该现象被称为微波击穿。因而,依靠单个HPM系统很难获得大于GW量级的脉冲微波输出。利用多波导通道将多个HPM脉冲输出合成,以形成更高功率的HPM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案,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常规微波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波导滤波器、双工器和合成器等多路耦合输出器件一般都工作在基模,功率容量较低。简单的增大波导尺寸提高功率容量,会导致高次模式的激发和耦合,严重降低系统效率,并且多模迭加引起的强场击穿会严重限制波导器件的功率容量。目前,HPM合成器的功率容量较低,并且GW级组合脉冲的功率容量问题没有相关研究。因此,研究GW级HPM的合成方法,实现更高的输出功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基于过模波导滤波与模式控制理论,利用过模圆波导具有功率容量较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过模圆波导合成器;其次,在研究了 ns级脉冲强场下波导的击穿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过模圆波导合成器在时间间隔为ns~μs的组合脉冲工作时的功率容量问题;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具有高功率容量、高效率的HPM过模圆波导合成器件,解决了GW级高峰值功率、高脉冲能量的HPM合成问题,实现了数倍于单台HPM源的峰值功率输出。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了过模波导中的模式激励、耦合和功率容量问题。分析了过模波导中的叁种典型模式的模式基函数并建立了级联方程;结合遗传算法,实现了对强不连续性激励高次模式的计算分析,并和HFSS软件仿真进行了对比验证,为优化设计过模滤波器打下基础;提出了过模圆波导中模式控制与滤波方法,结合上述分析,实现了一种径向尺寸非均匀周期扩展的过模圆波导滤波器,解决了过模圆波导模式控制与滤波问题;最后,分别设计了叁种于不同工作模式的X波段过模圆波导滤波器。2、过模圆波导HPM合成器设计。提出了基于过模圆波导的HPM合成器,可实现过模圆波导中的两路TM01模式微波的直接合成;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设计和工艺作进一步改进,开展了低功率测试和高功率考核,结果表明该合成器传输效率大于95%,功率容量大于4GW/20ns、2GW/100ns,满足GW级HPM条件下工作要求。3、GW级组合脉冲输出的理论研究。对强场条件下波导中的单粒子运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编制了 Matlab单粒子运动模拟程序,分析了粒子轨迹、渡越时间和磁场影响;分析了 HPM热效应、气体脱附与扩散的影响,建立了 PIC仿真模型。PIC仿真指出,在任一个脉冲下降沿,等离子体会在合成器中快速发展,导致后一脉冲输出功率降低。理论分析表明同步双脉冲迭加形成的强电场会把电子快速拉离等离子体,抑制等离子体密度快速上升,因此当两个时间间隔限定在ns~μs范围内的脉冲输入时,等离子密度在脉宽范围内变化不大,可以实现具有更高功率和能量效率的组合脉冲输出,产生高功率拍波。4、GW级组合脉冲输出的实验研究。利用两台功率输出分别为4GW/20ns和2GW/100ns、具有ns级同步精度的HPM源,开展了组合脉冲的合成实验研究,实现了 ns~μs时间间隔的组合脉冲输出,以及数倍于短脉冲源功率的拍波输出。实验发现HPM脉冲引发的等离子体放电将强烈影响后一脉冲的输出功率,其恢复时间在μs量级。开展了30Hz重频可靠性考核实验,验证了HPM合成器的功率容量与重频稳定性,获取了不同触发间隔的合成规律和典型波形,验证了PIC仿真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6)
王永芳,于槟恺,王凌云[5](2019)在《基于专利分析的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功率微波武器,在全球专利数据库范围内开展专利检索,从时间、地域、技术、申请人等多角度对专利数据进行剖析,了解国内外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发展趋势,对比了各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和武器研制情况,分析了关键技术研究热点,最后,基于美国和欧洲重要专利分析,梳理了国外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技术改进方向。通过全球高功率微波武器专利的跟踪与分析,充分挖掘了专利中承载的技术信息,发挥了专利信息对国内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9年05期)
陈凯柏,周晓东,高敏[6](2019)在《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美俄两国高功率微波源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国外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进展。对高功率微波效应机理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在介绍欧美国家部分高功率微波武器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展示了国外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技术水平和军事应用前景,并总结了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9年06期)
张宇航[7](2019)在《双频高功率微波合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微波(HPM)指的是频率在0.1~300GHz,输出功率大于一百兆瓦的电磁波。自二次大战以来,HPM技术在军事应用的牵引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应用领域和功能的不断扩展,对HPM功率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加。单个HPM源受到物理机制以及工艺条件的约束存在上限,功率合成是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应用系统发展要求的重要技术途径。利用频率特性差异的非相干功率合成是HPM合成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当前此类研究的重点多为同频段内相近的两个或者多个频点之间的合成,而对诸如X波段和Ku波段这种跨越几乎一个倍频的同极化非相干HPM功率合成鲜有报道。本文针对X和Ku波段的同极化HPM合成技术开展研究,首先归纳了国内外对高功率微波合成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并给出了这种跨波段双频合成的可能技术途径,对合成技术的核心器件高功率容量双工器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X、Ku波段非相干合成链路的初步设计方案,论文研究并克服了以下几个具体的难题:1、通过对比圆波导与同轴波导的传输特性,指出同轴波导在模式隔离方面的优势,并利用特定内外半径比的同轴波导结构解决了过模滤波器设计中功率容量与模式竞争的技术矛盾;2、通过对比同轴波导中TEM模式与高阶模式的色散特性,指出通过改变同轴内导体半径,改变高阶模式传播常数,调谐高阶模式谐振频率的方法解决了过模滤波器寄生通带抑制问题;3、从功率容量与滤波器腔体Q值之间的物理关系出发,提出通过降低Q值,增大各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量,适当扩展工作带宽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滤波器的功率容量;4、利用过模径向波导的角向对称传输特性,实现了X、Ku波段高效率合成器的设计,克服了传统分支波导合成结构带来的高阶模式寄生问题。最终设计的双工器较好地实现了X、Ku波段链路共口径合成。其中X波段输入通道在8~8.5GHz上回波损耗大于19dB,插入损耗小于0.5dB,对Ku波段电磁波的隔离度能做到39dB以上,功率容量大于1GW;Ku波段的输入通道在14.9-15.3GHz上回波损耗大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5dB,对X波段电磁波的隔离度能做到55dB以上,功率容量大于0.5GW。(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欧继洲,李文龙,陈国强,冯斌[8](2018)在《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发射车的供配电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发射车的典型用电需求。在基于一般特种车辆供配电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高功率微波车载发射的新型复合供配电系统架构,并分析了设计中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的考虑以及高功率微波对车辆防护设计的具体要求。(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8年11期)
史迪威[9](2018)在《高功率微波应急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战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恶化,战场通信系统可能受到敌方干扰和毁坏。应急通信作为战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在军事上,当各种常规的通信手段均被敌方干扰或摧毁、以致面临通信中断的紧急时刻,就需要应急通信来保障最低限度的通信联络。因此,应急通信应当具有抗毁能力强、能迅速机动或开设、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高功率微波信号具有高峰值功率,低重复频率和短脉冲等特点,其峰值功率大、信号能量集中,若是能将其用于应急通信可以有效的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和通信距离。近年来,随着高功率微波的高速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功率微波源复用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将高功率微波源应用于侦测,干扰,探测,定向能武器甚至通信的功率源,集侦、干、探、通、毁于一身,实现一源多用一源复用。本文以高功率微波通信应用为研究背景,分析了高功率微波信号的特点,根据应急通信的需求,初次尝试将高功率微波信号应用于通信。论文采用脉冲宽度调制这一适合高功率微波信号特点的调制解调方法,分析了高功率微波信号应用于应急通信的优势,并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得到了高功率微波应急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高功率微波信号应用于通信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论证了高功率微波应用于应急通信的可行性。最后本文通过演示实验,实现了用高功率微波进行简单通信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期刊2018-07-03)
周鹏[10](2018)在《用于接收机高功率微波防护的ESS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微波通过“前门”耦合进入接收机的能量会对接收机形成重大的威胁。而安装限幅器件等“前门”耦合防护手段的防护能力有限,难以达到对接收机进行有效保护的目的。针对接收机防HPM“前门”耦合难的现状,本文基于电磁防护叁要素、电磁波极化理论和表面阻抗及电波传播理论,研究了HPM的时/频域特性、HPM对接收机的耦合途径和损伤机理以及采用ESS对接收机进行HPM防护的防护方法。分析了接收机的损坏机理,确定了接收机被损坏的本质是其内部的半导体器件被击穿或者烧毁。提出了用于椭圆极化HPM防护的ESS设计原则,并通过仿真分析了采用ESS对接收机进行HPM防护的可行性及正确性,为工程实现提供了参考。第一部分对HPM时/频特性及其对接收机的耦合及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理论推导的方式对高斯脉冲调制及矩形脉冲调制的HPM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两种调制方式下单次/重频HPM的时/频域特性,得出了矩形脉冲调制HPM能量高于高斯脉冲调制HPM能量、重频HPM能量高于单次HPM能量,对接收机进行HPM防护时应该针对重频矩形脉冲调制的HPM进行的结论;其次基于接收机的工作特性,研究了HPM对接收机的耦合途径以及损伤机理,分析了现有“前门”耦合防护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采用ESS对接收机进行HPM“前门”耦合防护的方案。第二部分对ESS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根据电磁波的极化理论和表面阻抗与电波传播理论研究了用于椭圆极化HPM防护的ESS,提出了ESS的设计原则。设计并研制了将PIN二极管的截止视为理想开路、将PIN二极管的导通视为理想短路时ESS等效结构的样件,并对样件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样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一致。第叁部分对影响ESS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对PIN二极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高频工作状态下的稳态/瞬态等效电路;其次通过仿真分析了PIN二极管封装电感及反向结电容等参数对ESS性能影响,并以工作频段为L波段的接收机为例,给出了用于L波段接收机HPM“前门”耦合防护ESS的具体设计过程;最后对ESS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表明所设计的ESS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对不同极化方向、不同入射角度电磁波的插入损耗基本小于1.5dB,在HPM环境下ESS的隔离度基本大于17dB,能够满足接收机防HPM“前门”耦合的要求,验证了采用ESS对接收机进行HPM防护的可行性及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高功率微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损伤后肌肉组织弹性的自然恢复情况。方法 4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余40只随机分为2组:30 W组和50 W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用2 450 MHz的微波消融仪(KY-2100型)启动30 W或50 W功率微波热凝右侧股内侧肌肉3 min。分别于消融后1 h、1 d、2 d、7 d、28 d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消融区弹性应变率(SR);并于每个时间点切取30 W和50 W组兔右侧股内侧热凝固化肌肉组织与正常组兔同侧相同区域肌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以蓝色为主,消融后7 d可见以蓝色为主的消融区内出现较多绿色,而在消融后28 d时50 W组消融区比30 W组仍有更多蓝色。与正常组比较,消融后1 h、1 d、2 d,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消融后7 d、28 d,两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逐渐降低,但两组在消融后7 d时SR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28 d时仅50 W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W组SR与对照组相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有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碳化、周边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消融后1~2 d消融区中心与边缘交界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50 W组巨噬细胞较30 W组增加更多;消融后7~28 d时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瘢痕形成,炎症、浊肿等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1 h时,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纤维含量较少,无明显纤维增生,消融后1~2 d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新生胶原纤维,肌间质纤维增生;消融后7~28 d交界处可见明显大量新生胶原纤维并伴随血管壁周边纤维明显增多。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逐渐增生的新生胶原纤维修复损伤区。消融后1 h和1 d时两组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消融后2 d时不仅有Ⅰ型胶原纤维,还开始出现Ⅱ型胶原纤维;消融后7 d和28 d时可见较多Ⅱ型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结论不同功率微波消融可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消融后7~28 d呈修复趋势,50 W组修复晚于30 W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组织学的再生纤维化趋势改变较为一致,可动态、无创评估肌肉损伤修复不同时期相应组织的弹性变化,从而间接反映骨骼肌的损伤后修复过程,是常规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功率微波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浩,闫二艳,郑强林,石小燕,鲍向阳.临近空间高功率微波辐照放电试验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2].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3].武晓龙,冯寒亮.美国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态势研究[J].飞航导弹.2019
[4].李佳伟.高功率微波脉冲合成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王永芳,于槟恺,王凌云.基于专利分析的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发展研究[J].航空兵器.2019
[6].陈凯柏,周晓东,高敏.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飞航导弹.2019
[7].张宇航.双频高功率微波合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8].欧继洲,李文龙,陈国强,冯斌.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发射车的供配电技术探讨[J].飞航导弹.2018
[9].史迪威.高功率微波应急通信技术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2018
[10].周鹏.用于接收机高功率微波防护的ESS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