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状况与急性卒中康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营养状况与急性卒中康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急性卒中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因局部脑组织血管功能障碍所致,不仅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工作,还可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需在及时接受有效诊疗护理的同时,摄取充足营养,有助于在急性卒中发病后进食不便、消耗过高情况下具备抵抗病情、尽早恢复的物质基础。本文从急性卒中概述、急性卒中康复、脑卒中营养状况方面入手,阐述营养状况与急性卒中康复的相关性。

关键词:营养状况;急性卒中;康复

急性卒中,在传统医学中被称为“中风”,主要因颅内血管出现功能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血,或者缺血,所引发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而且即使康复,其复发风险和较高。按照发病原因不同,可将卒中分为缺血性及出血性,其中前者患者所占比例更高,达到80%左右,但无论病因如何,均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进食减少[1-2]。而目前普遍认为,急性卒中病情发展与机体营养状况关联紧密,而且当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后,需摄取足够的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状况,对机体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次研究从急性卒中概述、急性卒中康复、脑卒中营养状况方面阐述营养状况与急性卒中康复的相关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急性卒中概述

急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突然、局部脑组织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脑血管急性病变,现已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该病患者在全世界均有所分布,而我国卒中发病率仅在前西伯利亚地区居于次席,卒中患者年死亡数量达到100万左右,而且其中3/4病后存在一定后遗症,不仅增加了个人及家庭负担,而且社会效益极差。因此掌握卒中患病及发展高危因素、明确诊疗措施,有助于在收集到患者资料后制定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诊疗及康复计划。

1.1卒中患病及发展高危因素

卒中患病及发展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血压:血压异常升高诱发因素诸多,但血压过高可造成局部脑组织供血动脉管腔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直径缩小,引发局部供血供氧不足,最终导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现已有大量实践证实高血压是导致卒中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血压越高,罹患卒中风险越高,而且与高血压的类型、患者性别关系不大。(2)心脏病:导致卒中发病的心脏病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风心病等,而心律失常及心梗则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卒中发生风险;有学者支持房颤是影响卒中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且与患者年龄无关。(3)糖尿病:卒中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且与血糖类型关系不大,但糖尿病病情越严重,卒中发生风险越高,因此现通常建议卒中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对卒中病情继续造成不利影响。(4)其他高危因素:除上述高危因素以外,吸烟、饮酒、肥胖、机体代谢异常、感染性疾病、家族遗传因素、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均可对卒发病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1.2.2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卒中的诊断主要可分为血液生化检验及影像学检查:(1)血液生化检验:主要包括CRP、TNF等,但由于血液生化指标很容易受到卒中患者合并症影响,因此其临床价值仍存在较大研究空间。(2)影像学检查:卒中影像学检查主要可分为CT、DWI、MRA、颈部血管彩超以及DSA等,均可清晰反映局部脑卒中病灶,明确病灶位置、范围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等信息,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治疗计划、了解治疗效果提供物质基础;不仅如此,如DPM等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用于判断卒中局部病理生理发生过程,比如DPM与缺血半暗带关系密切独对发病后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卒中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及药物,共2方面:(1)手术治疗术式主要包括CEA、CAS等;二者均适用于由颈动脉狭窄引发的卒中,其中前者侧重于颈动脉狭窄程度至少达到70%以上者,建议术前、术中服用适量阿司匹林,后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侵入较低,而且已有研究证实CEA及CAS在围术期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面差异不大。(2)药物治疗:卒中药物治疗现多集中于缺血性卒中,比如尿激酶等溶栓药物,5-羟色胺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肝素、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谷氨酸拮抗剂等神经保护药物,其中神经保护药物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3]。

2.急性卒中康复与营养状况

急性卒中后机体处于高消耗的应激状态,很容易因意识障碍导致无法及时进食,继而导致机体出现营养不良状态,并对急性卒中病情发展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延迟康复时间、提高并发症发生风险等。通常情况下,用于判断急性卒中患者的营养学血液指标主要可分成3类,其一为血清蛋白,其二为免疫功能,其三为营养代谢物质。以血清蛋白为例,血红蛋白是血清蛋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而若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50g/L,则很有可能导致机体血压水平异常升高,而血液粘度也随之提升,这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比如卒中。因此在明确急性卒中病因、诊疗措施及高危因素的基础上,掌握营养状况对急性卒中康复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优化预后。

2.1营养状况与预后

了解急性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需明确其造成其无法摄入足够营养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喉肌麻痹是导致急性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继而摄取不足的主要原因,而且入院后发生营养摄取不足风险明显高于未入院治疗时。而与急性卒中后的营养状况产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机体吞咽功能水平、营养状况、神经系统病变程度等,其中据文献报道,急性卒中患者治疗前机体自身营养情况与脑卒中发病及康复情况关系相对最为紧密。此外,由于急性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功能障碍、与语言障碍等,不利于顺利摄取足够的食物,因此被认为急性卒中后出现营养不良有关。据文献报道,营养不良是急性卒中患者无法在治疗后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急性卒中患者入院治疗前营养状况越差,治疗后生活质量越差,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无法令人满意[4-5]。

2.2营养支持与康复

营养素的摄入程度多认为与脑卒中预后关系密切。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少钾食物,其罹患卒中几率相对于普通人群至少高于25以上。国外一项研究提示,锌元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修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急性脑卒患者肠内营养物中加入适当乳清蛋白,可对其体内炎性症状发挥抑制作用,从而抵抗机体因病情出现的高消耗状态。因此根据急性卒中患者当前病情、未来病情发展的预测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并将该计划融入急性卒中患者康复方案中,有助于强化患者身体情况,促进患者尽快康复[6-7]。

此外,急性卒中患者开展营养支持主要通过肠内营养[8]及肠外营养,前者主要包括鼻饲管、口服等,后者包括外周/中心静脉等,但因肠外营养摄取属于侵入性操作,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卒中发生率,故若急性卒中患者胃肠道功能无明显异常,且能够正常安全进食者,多建议通过口服方式行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蓓,李怀苏,兰琳.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3):112-114.

[2]钱颖急,任国琴,宗丽春,等.基于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支持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0):2010-2012.

[3]孟文婷,李东翔,佟玲.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0):1114-1120.

[4]丁里,王拥军,王少石,等.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J].中国卒中杂志,2013,8(12):973-983.

[5]张建宏.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营养状况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3(5):554-556.

[6]陈欣欣.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三种评价方法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学大学,2016.

[7]龚放华,杨燕妮,殷明媛.老年卒中患者鼻饲营养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6):53-55.

[8]殷振江,王力.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5):436-438.

标签:;  ;  ;  

营养状况与急性卒中康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