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吴健雄

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吴健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模型,积分法,抗震性能

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健雄[1](2019)在《结构抗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描述地震全过程的结构变形、内力及性能表现,对整体计算模型及单元、恢复力模型、地震输入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合理性的计算结果,提高了抗震设计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程庆乐,许镇,顾栋炼,谢昭波,田源[2](2019)在《基于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的我国主要城市建筑地震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尺度的城市建筑地震风险评估对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和城市统计年鉴等给出的宏观指标建立城市建筑数据库,通过GEAR1方法(Global earthquake activity rate model 1)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具体场地的地面运动强度,通过地面坡度与剪切波速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场地类别来考虑地震动输入,采用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建立建筑分析模型,通过地震经济损失风险指标和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风险作为风险评价指标,给出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建筑地震风险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基于可公开获取的数据预测全国不同城市的建筑震害风险;根据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地面强度,地震经济损失高风险区主要是设防加速度0.3g以上地区;考虑城市人口、GDP因素后,中、东部城市因人口和财富密度较高,建筑地震风险增加明显;不同地震动选波对经济损失风险影响较小,而对倒塌风险影响较大。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为城市建筑地震风险分析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海波,蓝缪辉,刘长松,任乐明,武晓敏[3](2019)在《装配式模块建筑核心筒抗震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模块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引入我国后需要基于我国规范及国情进行抗震改型与创新优化,核心筒作为该体系的单道抗侧力防线,其抗震性能极为关键。本文基于1栋10层装配式模块结构住宅为算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通过核心筒基底剪力变化及层间位移角规律,表明该结构体系下核心筒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下核心筒损伤较小,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1期)

康婷,许高娲,欧进萍[4](2018)在《承载-耗能铰节点装配式钢框架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地震烈度地区的预制装配式减震建筑结构,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层钢结构的兼具承载-耗能的新型梁柱节点,利用薄板小挠度理论推导此新型节点的屈服弯矩和转角以及极限弯矩和转角,实现了设计参数可控。借助SAP2000有限元平台,选择0.8、0.7、0.6倍的梁端屈服弯矩承载-耗能铰节点,并应用于12层钢框架结构,对其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新型节点在罕遇地震下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顶点位移及基底剪力。根据现有规范评价节点的延性和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布置不同参数的新型节点,在罕遇地震下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顶点位移及基底剪力均小于普通钢框架结构,并随着梁端屈服弯矩的削弱而减小。此新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更易实现"强柱弱梁"失效机制,连接构造安全可靠,满足现有抗震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6期)

刘界鹏,林旭川,吴开来,杨俊杰,魏巍[5](2018)在《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初探Ⅱ:抗震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该结构采用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与预制混凝土柱先铰接后刚接的特殊施工方式,可有效降低框架梁端的负弯矩与配筋数量。基于纤维模型分别建立7度(0.1g,0.15g)和8度(0.2g)设防的现浇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一系列弹塑性分析模型,提出了可考虑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施工过程影响的建模方法。采用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建议的新型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指标接近,在破坏模式与损伤细节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比现浇混凝土框架高6%~12%,罕遇地震下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最大层间转角比现浇混凝土框架高1%~13%。(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2期)

贾冬云,高展,王涛,刘健文[6](2018)在《气柜加肋壳体结构的抗震弹塑性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均布加载、倒叁角形加载、基本振型加载等方式对气柜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合理选择8条地震波,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气柜加肋壳体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本振型加载方式得到气柜结构的顶点位移最大。采用此加载方式对气柜结构在初始应力条件下的动力弹塑性性能进行分析,依据分析数据拟合罕遇地震下气柜结构的顶点位移计算公式,采用ANSYS计算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于继克[7](2018)在《桥梁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性抗震设计方法的提出,使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方法研究得到广泛关注。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动力时程法和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动力时程法是一种相对精细的计算方法,但因其计算相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计算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波和阻尼参数的选取,同时每一次计算只能得到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一个样本,这影响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望得到更加简单和方便应用的分析方法。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包括单振型反应谱法和多振型反应谱法,目前,国内外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针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结构相对简单和规则的桥梁,定义为规则桥梁,其动力响应主要由一阶振型控制,可以采用单振型反应谱法进行抗震分析。《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 2008)参考国外相关规范,定义了规则桥梁,并规定针对规则桥梁,可以采用单振型反应谱法进行抗震分析,对其它桥梁,则应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法进行抗震分析。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 2008)的修订工作中,希望拓展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将多振型反应谱法拓展到非规则桥梁的抗震分析,因此需要对其适用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以新规范修订为契机,对规范修订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墩柱位移延性系数计算思路和计算步骤进行梳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墩柱位移延性系数具体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为新规范的修订以及广大工程人员提供参考。(2)结合工程实例,对常规桥梁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地震位移修正系数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的常规桥梁,绝大部分情况下,基本上都符合等位移原理,即在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中考虑弹塑性效应的地震位移不需要修正,只有极个别情况下才需要修正,且修正量很小。(3)结合规范修订需求,对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单振型反应谱法和多振型反应谱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我国的常规桥梁,绝大部分情况下,等效线弹性分析方法是适用的;单振型反应谱法适用于规则桥梁的地震响应计算,多振型反应谱法同时适用于规则桥梁和非规则桥梁的地震响应计算。(4)以西南地区某连续刚构桥为例,对新规范中提出的等效线弹性计算方法具体计算步骤进行说明,并结合新规范报批稿,对该桥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强度验算和E2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薛荣乐[8](2018)在《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地铁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地铁工程尤其是地铁车站已成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受到土层的保护,相比于地上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但多次震害表明,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有可能发生严重破坏,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近年来地铁车站的结构形式日益复杂、规模体量日趋庞大,针对含特殊断面和大型复杂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深入的抗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针对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弹塑性分析开展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开展了粘性边界和粘弹性边界的理论分析,基于ABAQUS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对二维和叁维条件下各人工边界的吸能效果进行了对比。同时推导了对应于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将地震动数据转化为施加在有限元边界节点上的时程力,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基于粘弹性边界地震动输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2)基于ABAQUS子程序,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单轴本构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以苏州某中庭式顶板开洞地铁车站结构实际工程为基准算例,详细研究了基于纤维梁柱模型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弹塑性建模方法。(3)以基准算例为基础,建立了四种断面类型(不开洞、顶板边跨开洞3.8m、顶板边跨开洞2m、中庭开洞3.8m)的二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通过二维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中庭式车站结构顶板是否开洞、开洞尺寸和开洞位置等关键参数对主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4)建立了中庭式顶板开洞地铁车站结构的叁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采用叁种强度等级的人工波对其进行时程分析,将所得结果与对应位置的二维模型进行对比,考察二维模型计算结果与叁维模型之间的差异;同时,考虑到对地下车站结构叁维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量大,研究了叁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弹塑性推覆分析。(5)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断面计算法难以应用于特大型复杂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问题,以武汉光谷地铁车站地下综合体为工程背景,建立特大型复杂地铁车站结构的叁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开展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叁维弹塑性推覆分析和带土弹簧荷载-结构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为特大型复杂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评估提供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任庆英,温凌燕,张付奎,张雄迪,徐小燕[9](2017)在《海南大厦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抗震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大厦主楼高198.6m,采用带加强层的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基于初始设计方案在选定的地震波下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中出现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超限、部分墙体受压损伤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四次有针对性的结构方案调整,最终使得结构在较为经济的情况下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能够指导设计人员对结构进行抗震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1期)

宋慧斌[10](2017)在《某高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及其弹塑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体建筑是除裙楼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的建筑,因其立面造型颇具特点,近年来受到建筑师的青睐。但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给结构工程师带来了较多难题,本文以某双塔连体高层办公楼建筑为例,详细描述了该建筑结构分别在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以实现所设定的性能目标,可为以后的同类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工程为两栋23层,高97.4米的框架-核心筒建筑。其中21~屋面层叁层为连体,连体采用钢结构,跨度34.9~45.9米,连体高度13.4米。在21层设置了5米高桁架,22层楼面为桁架上弦,托换22~23层的钢柱。其中东塔19~20层有一跨为设置于桁架下方的悬吊结构。该结构类型符合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属高规定义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刚度突变、构件间断、局部穿层柱五项不规则,为超限结构。主要的分析内容:1、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分析,选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软件(简化墙元模型,2010版)和MIDAS Building(V7.9版)软件。结构计算考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双向地震作用、扭转耦联及施工过程对结构的影响。两个软件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动力特性比较吻合,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较接近,验证了计算分析的结果是合理可信的。2、采用弹性时程分析程序对建筑物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补充验算。计算表明:各条地震波时程分析结果中层间位移角曲线相似,地震波平均底部剪力与反应谱底部剪力比值满足规范要求,连体层剪力变化较大,在塔楼顶部几层平均剪力稍大于反应谱计算的剪力,设计中小震计算时取包络值。3、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Sausage软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163,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曲线无明显突变;结构在大震下框架柱无损伤,剪力墙墙身局部与连梁连接处有轻微损伤,连梁充分发挥了耗能作用,结构耗能及抗震耗能机制合理。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抗震措施。4、连体部分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考虑现有的施工技术,主要考虑两种常规施工方案分别进行施工模拟及各阶段的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施工各阶段钢结构构件最大应力不超过256MPa,应力比小于1.0,在施工阶段能保证连体结构构件安全。5、对连接体楼板进行了舒适度验算,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均不超过0.25 m/s2,前叁阶竖向振动模态竖向振动频率均大于3Hz,最大挠度<1/250,满足要求。6、进行了连体楼板温度应力分析,除屋面层局部最大应力较大,需提高配筋率加强,其余层均满足要求;对竖向荷载、中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的连体楼板作了应力分析,显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桁架作用明显,上、下弦层最大应力超过混凝土标准开裂应力,需加强配筋,由钢筋承担全部拉应力,其余层及其余工况均满足要求。7、连体作为主要传力构件,对关键节点用ANSYS软件进行了各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考虑了以下几个工况:恒载、活载、风荷载、多遇地震、中震、大震、温度作用工况以及杆件稳定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工况下,节点区能满足既定的性能目标要求,基本保持在弹性范围内,即使在节点边缘的应力集中区域,其钢材的VonMises应力值仍能保证在屈服值以下。8、用拆除构件法对连体桁架进行了抗连续倒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拆除一根与塔楼相连的腹杆后,连体实现了内力重分配,各杆件应力比均小于1,满足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0)

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国尺度的城市建筑地震风险评估对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和城市统计年鉴等给出的宏观指标建立城市建筑数据库,通过GEAR1方法(Global earthquake activity rate model 1)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具体场地的地面运动强度,通过地面坡度与剪切波速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场地类别来考虑地震动输入,采用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建立建筑分析模型,通过地震经济损失风险指标和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风险作为风险评价指标,给出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建筑地震风险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基于可公开获取的数据预测全国不同城市的建筑震害风险;根据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地面强度,地震经济损失高风险区主要是设防加速度0.3g以上地区;考虑城市人口、GDP因素后,中、东部城市因人口和财富密度较高,建筑地震风险增加明显;不同地震动选波对经济损失风险影响较小,而对倒塌风险影响较大。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为城市建筑地震风险分析提供相关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吴健雄.结构抗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2].程庆乐,许镇,顾栋炼,谢昭波,田源.基于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的我国主要城市建筑地震风险评估[J].地震工程学报.2019

[3].王海波,蓝缪辉,刘长松,任乐明,武晓敏.装配式模块建筑核心筒抗震弹塑性分析[J].城市住宅.2019

[4].康婷,许高娲,欧进萍.承载-耗能铰节点装配式钢框架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5].刘界鹏,林旭川,吴开来,杨俊杰,魏巍.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初探Ⅱ:抗震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8

[6].贾冬云,高展,王涛,刘健文.气柜加肋壳体结构的抗震弹塑性性能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于继克.桥梁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8].薛荣乐.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D].东南大学.2018

[9].任庆英,温凌燕,张付奎,张雄迪,徐小燕.海南大厦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抗震优化设计[J].建筑结构.2017

[10].宋慧斌.某高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及其弹塑性时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弹塑性抗震分析论文-吴健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