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苏杰南,秦秀华,温中林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苏杰南,秦秀华,温中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西,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苏杰南,秦秀华,温中林[1](2011)在《广西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作为林业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和资源载体,是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经营水平、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广西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本区的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符合区情的解决思路和改革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1年03期)

李永平[2](2010)在《太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盘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月13日讯 ( 李永平)作为全国唯一“树木年度直补、商品化兴林”试点城市,太原市从昨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太原市本着“还权于民、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宗旨,年内以县为单位完成50%以上集体林地(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0-01-14)

彭钰,周训芳[3](2009)在《论深化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配套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即将全面完成,深化配套制度改革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配套改革方面,应当重构集体林地产权的权利体系,完善行政征用补偿机制和林区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和强化林地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通过配套制度的同步推进,巩固主体改革成果,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09年04期)

彭钰[4](2009)在《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具有资源与财产双重法律属性。集体林地作为土地类型之一,肩负着平衡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重大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林地逐步融入了平等、天赋权利、生存保障、效率、社会分享、代际公平等价值理念。在林地的资源属性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我国现有的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改革完善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我国当前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权利体系比较混乱,林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和冲突。重构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权利体系,引导林地产权制度从追求“经济效率”的价值目标向生态优先、公平和效率并重的现代林地产权制度转变势在必行。完善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首先,应将产权预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中,为探索和构建现代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应重构集体林地产权的权利内容。集体林地产权的权利内容分为林地所有权和林地利用权两大权利体系:林地所有权和林地利用权。林地所有权包含林地发展权和林地收回权,由集体运用行政手段对林地的发展和利用进行管制和调控,以实现林地资源的“公平”的价值目标,而林地利用权则由林地承包经营者基于对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享有,以实现林地财产属性的“效率”价值目标;第叁,推进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主体改革,明晰林地产权,完善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同时,完善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建立不同的林地价值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林地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制度;第四,根据林地产出效益分析和关联程度,构建集体林地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确定林地财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配机制,平衡林地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促进集体林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樊友亮[5](2009)在《贵州省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从产权经济学看,产权制度是林地制度核心,因此要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有合理的林地产权制度。贵州地处我国西部集体林区,林地产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南方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迁历史,接着展开关于贵州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研究,通过实证调研方法,对代表性地区锦屏的林地产权制度进行分析,在对比林地与耕地差异基础上,探讨林地家庭承包的可行性。然后从制度变迁理论入手,分析贵州林地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及相关利益群体行为。最后对集体林区实施的各种制度安排模式分别进行总结,找出它们优缺点,提出贵州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应按照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在实现林地使用权与林木所有权分离基础上,重点推进股份制改革。(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6-01)

刘德钦,夏勇明,田晓丽[6](2006)在《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产权制度是规范林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存在产权关系模糊、权能边界不清、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界定林地产权、稳定林地所有权、将使用权上升为物权以及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制度等措施,为解决林地产权制度缺陷提供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经济》期刊2006年05期)

徐秀英,吴伟光[7](2004)在《南方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制度变迁理论 ,分 5个阶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方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分析 ,阐明了各个阶段产权制度的安排特点及产生的绩效和缺点 ,并总结了经验与启示。(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徐秀英,石道金[8](2004)在《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农户心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是当前林业经济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不能不涉及到林业生产的主体———农户。本文在对249户农户就责任山的产权现状及农户对产权制度变革的心态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林业"叁定"还有许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林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应慎之又慎。(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04年02期)

徐秀英,石道金[9](2003)在《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阐述了产权制度效率理论与制度变迁成本——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03年03期)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1月13日讯 ( 李永平)作为全国唯一“树木年度直补、商品化兴林”试点城市,太原市从昨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太原市本着“还权于民、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宗旨,年内以县为单位完成50%以上集体林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苏杰南,秦秀华,温中林.广西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初探[J].农业经济.2011

[2].李永平.太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盘启动[N].山西日报.2010

[3].彭钰,周训芳.论深化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配套改革[J].林业资源管理.2009

[4].彭钰.我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5].樊友亮.贵州省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贵州大学.2009

[6].刘德钦,夏勇明,田晓丽.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6

[7].徐秀英,吴伟光.南方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J].世界林业研究.2004

[8].徐秀英,石道金.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农户心态调查[J].林业经济问题.2004

[9].徐秀英,石道金.集体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3

标签:;  ;  ;  ;  

集体林地产权制度论文-苏杰南,秦秀华,温中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