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潘丁丁,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党蓓蕾

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潘丁丁,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党蓓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临界抗溶剂法,卡马西平,微粒,晶型

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文献综述

潘丁丁,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党蓓蕾[1](2014)在《超临界抗溶剂法研制卡马西平微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酮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卡马西平微粒,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以产品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所得最优工艺组合为料液体积流量1 ml/min、压力8 MPa、温度50℃和料液质量浓度16 mg/ml。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所得优化微粒,并测定了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优化产品平均粒径约5.9um,粒度分布较均一,晶型为I型。与原药相比,所得优化微粒初始阶段溶出速率低于原药,但后期溶出率明显高于原药,240 min时溶出率达70.8%,而原药仅43.7%。(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王召亚[2](2013)在《超临界抗溶剂法喷射流场的CFD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抗溶剂(SAS)法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微粒化方法之一。析出釜作为SAS法微粒成核及生长的主要场所,是制粒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对于SAS析出釜,增强溶液喷嘴出口附近射流区内溶液与抗溶剂的湍动与混合,有利于提高喷嘴出口附近射流区内溶液的过饱和度,减小颗粒粒径。此外,减弱釜内的漩涡流动,避免颗粒碰撞,是保持颗粒形貌及粒径均一的重要保证。析出釜内CO2入口与溶液喷嘴的设置方式是影响釜内流场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CFD方法分别研究了CO2侧壁入口和顶部入口情况下析出釜内的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侧壁进入的CO2入口的高度低于溶液喷嘴高度时,能够得到利于CO2与溶液混合的流场。对于CO2从顶部竖直进入的情况,CFD模拟结果表明CO2入口与溶液喷嘴的距离越接近,越能充分利用CO2的入射动量促进喷嘴出口附近区域内溶液与抗溶剂之间的混合。当CO2入口从顶部偏斜一定角度进入时,CFD模拟结果表明,CO2入口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较佳值为45°。本文在CO2入口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的条件下,考察了析出釜直径和CO2入口直径对釜内流场的影响,借以研究适宜的CO2通量和CO2入射速度。CFD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析出釜内单位面积上CO2的通量,利于加强喷嘴出口附近溶液射流区内流体的湍动以及溶液与抗溶剂之间的混合,有助于提高成核速率而减小颗粒粒径。增大通量还会促使釜内漩涡向釜顶部缩小,利于颗粒形成后在距喷嘴出口更短的距离处开始以平推流的方式向下运动。这有助于减弱颗粒的碰撞,保持颗粒形貌和粒径的均一。通过模拟不同CO2入口直径对析出釜内流场的影响发现,减小CO2入口直径,一方面使入射速度增大而提高入射动量,促进喷嘴出口附近溶液射流区内组分的混合,加强流体的湍动,利于提高成核速率而减小颗粒的粒径。另一方面,使对称入射的两股CO2碰撞接触面缩小,不利于促进混合。本文通过CFD方法研究SAS析出釜结构对流场的影响,得到了流场变化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析出釜的优化设计和工程放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李文锋,刘贵金,李黎仙,伍娟,吕扬效[3](2012)在《过程参数对超临界抗溶剂法共沉淀紫杉醇-PLLA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Paclitaxel(PTX) is an effective anticancer drug with poor solubility in water.Recently,much effort has been devoted into alternative formulations of PTX for improving its aqueous solubility.In this study,PTX and poly(L-lactic acid)(PLLA) were co-precipitated by a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SAS) process using dichloromethane(DCM) and the mixtures of DCM/ethanol(EtOH) or DCM/dimethyl sulfoxide(DMSO) as the solvent,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the antisolvent.The effects of solvent,solvent ratio,temperature,pressure,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solution flow rate on particle morphology,mass median diameter(Dp50) and PTX loading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ingle-factor method.The particl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laser diffraction particle size analyzer and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XR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nized PTX is dispersed into the PLLA matrix in an amorphous form.SEM indicates that the solvent and the solvent ratio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particle morphologies,and particle morphology is good at the volume ratio of DCM/EtOH of 50/50.For the mixed DCM/EtOH solvent,Dp50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pressure,PLLA concentration and solution flow rate,and PTX loading in-creases with pressure.Suit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are as follows:DCM/EtOH 50/50(by volume),35 ℃,10-12 MPa,PLLA concentration of 5 g·L-1 and solution flow rate of 0.5 ml·min-1.(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2年04期)

孙丽君[4](2011)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纳米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微粒化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超临界CO_2抗溶剂技术用于制备药物超细微粒,可避免传统方法存在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大,产品粒径大,易变性等问题。该技术反应条件温和,尤其适用于热敏性、易降解物质的加工。本文以玉米蛋白作为载体材料,白藜芦醇和β-胡萝卜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玉米蛋白纳米颗粒,并研究其释放度和稳定性。本论文包括了以下两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释放度研究。采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了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用紫外测试考察了过程参数压力、温度以及芯材比对白藜芦醇在纳米粒中负载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粒进行表征,并且对释放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从8MPa升高到16MPa,白藜芦醇的负载量从8.16%减小到5.7%;随着温度从35℃升高到55℃,白藜芦醇的负载量从7.23%增加到8.38%;芯材比由1:30提高到1:2,白藜芦醇的负载量从2.16%升高到17.9%。制备的纳米粒为均匀的球形颗粒,玉米蛋白对白藜芦醇有较好的包合。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中白藜芦醇的释放速度比原料的释放速度慢,有缓释作用。第二部分:负载β-胡萝卜素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抗光解稳定性研究。利用响应面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别以β-胡萝卜素的负载量和包埋率的最大值为优化指标,系统考察了芯材比、温度、压力等主要因素对玉米蛋白包埋β-胡萝卜素的交互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产品形貌,粒径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抗光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芯材比对载药量和包埋率的影响最显着,其次是压力,最后是温度。当芯材比为1:10,温度55℃,压力8MPa时,β-胡萝卜素的负载量达到最大值8.73%;当芯材比为1:30,温度35℃,压力16MPa时,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有最高值85.4%。玉米蛋白和β-胡萝卜素形成Matrix结构,颗粒平均粒径100~200nm,粒径分布窄,球形度好。抗光解实验表明位于纳米粒子内部的β-胡萝卜素受到了保护,包埋可以提高其抗光解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掌握了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纳米颗粒的规律,过程参数温度、压力、芯材比对药物负载量和包埋率的影响,及药物缓释和抗光解情况,提供了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纳米粒子运载系统的新资料。(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1-01)

姜浩锡,何春燕,孙焕花,李桂明,张敏华[5](2010)在《超临界抗溶剂法纳米Al_2O_3-ZrO_2颗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O2为抗溶剂介质,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制备了纳米Al2O3-ZrO2复合氧化物颗粒的前驱体—纳米Al(NO3)3-Zr(NO3)4颗粒,系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对前驱体中Al、Zr组分的共抗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焙烧前驱体Al(NO3)3-Zr(NO3)4制得了纳米Al2O3-ZrO2球形颗粒.采用热重质谱(TG-M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透射电镜(FEG-TEM)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前驱体Al(NO3)3-Zr(NO3)4和Al2O3-ZrO2纳米颗粒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Al2O3-ZrO2纳米颗粒负载Ni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研究发现,该纳米复合氧化物比用浸渍?沉淀法制得的Al2O3-ZrO2载体对活性组分Ni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作为新型催化剂载体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闻利群,张景林[6](2005)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重结晶AP微细颗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CO2在丙酮、乙醇、甲醇溶剂中的膨胀度,选择丙酮为溶剂,采用超临界CO2气体抗溶剂法重结晶了高氯酸铵(AP),并研究了压力、温度、溶液初始浓度、进气速率、静置时间等对GAS重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和晶型的影响。在10MPa、40℃、35kg·h-1条件下,可得到30~40nm的球形AP微细颗粒。分析表明,GAS细化过程中升压操作引起的液相湍动强度是影响样品粒径、晶型的决定性因素;在GAS过程中,AP晶体生长经历球形、多面体-棒状-雪花状或树枝状。(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05年05期)

杨光,刘宗章,张敏华[7](2005)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在药物微胶囊化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是制备微胶囊的新方法。简要叙述了超临界流体的特点,论述了微胶囊化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抗溶剂法的特点,并总结出了操作过程中各参数的影响,同时对近期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5年09期)

袁其朋,张怀,钱忠明[8](2002)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纯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大豆异黄酮中两种主要成分染料木甙和大豆黄甙的雾点压力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和超临界CO2 抗溶剂技术通过两次膨胀进行大豆异黄酮的精制 ,得到的产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90 % ,异黄酮收率大于 78%。该研究为超临界CO2 抗溶剂技术在天然极性物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临界抗溶剂(SAS)法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微粒化方法之一。析出釜作为SAS法微粒成核及生长的主要场所,是制粒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对于SAS析出釜,增强溶液喷嘴出口附近射流区内溶液与抗溶剂的湍动与混合,有利于提高喷嘴出口附近射流区内溶液的过饱和度,减小颗粒粒径。此外,减弱釜内的漩涡流动,避免颗粒碰撞,是保持颗粒形貌及粒径均一的重要保证。析出釜内CO2入口与溶液喷嘴的设置方式是影响釜内流场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CFD方法分别研究了CO2侧壁入口和顶部入口情况下析出釜内的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侧壁进入的CO2入口的高度低于溶液喷嘴高度时,能够得到利于CO2与溶液混合的流场。对于CO2从顶部竖直进入的情况,CFD模拟结果表明CO2入口与溶液喷嘴的距离越接近,越能充分利用CO2的入射动量促进喷嘴出口附近区域内溶液与抗溶剂之间的混合。当CO2入口从顶部偏斜一定角度进入时,CFD模拟结果表明,CO2入口与竖直方向夹角的较佳值为45°。本文在CO2入口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的条件下,考察了析出釜直径和CO2入口直径对釜内流场的影响,借以研究适宜的CO2通量和CO2入射速度。CFD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析出釜内单位面积上CO2的通量,利于加强喷嘴出口附近溶液射流区内流体的湍动以及溶液与抗溶剂之间的混合,有助于提高成核速率而减小颗粒粒径。增大通量还会促使釜内漩涡向釜顶部缩小,利于颗粒形成后在距喷嘴出口更短的距离处开始以平推流的方式向下运动。这有助于减弱颗粒的碰撞,保持颗粒形貌和粒径的均一。通过模拟不同CO2入口直径对析出釜内流场的影响发现,减小CO2入口直径,一方面使入射速度增大而提高入射动量,促进喷嘴出口附近溶液射流区内组分的混合,加强流体的湍动,利于提高成核速率而减小颗粒的粒径。另一方面,使对称入射的两股CO2碰撞接触面缩小,不利于促进混合。本文通过CFD方法研究SAS析出釜结构对流场的影响,得到了流场变化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析出釜的优化设计和工程放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丁丁,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党蓓蕾.超临界抗溶剂法研制卡马西平微粒[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4

[2].王召亚.超临界抗溶剂法喷射流场的CFD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3

[3].李文锋,刘贵金,李黎仙,伍娟,吕扬效.过程参数对超临界抗溶剂法共沉淀紫杉醇-PLLA的影响(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2

[4].孙丽君.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纳米颗粒[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姜浩锡,何春燕,孙焕花,李桂明,张敏华.超临界抗溶剂法纳米Al_2O_3-ZrO_2颗粒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10

[6].闻利群,张景林.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重结晶AP微细颗粒的研究[J].含能材料.2005

[7].杨光,刘宗章,张敏华.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在药物微胶囊化方面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5

[8].袁其朋,张怀,钱忠明.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纯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

标签:;  ;  ;  ;  

超临界抗溶剂法论文-潘丁丁,颜庭轩,王志祥,黄德春,党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