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朱怡杰,邱玉珺,陆春松

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朱怡杰,邱玉珺,陆春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那曲,Ka波段云雷达,水成物

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文献综述

朱怡杰,邱玉珺,陆春松[1](2019)在《青藏高原那曲夏季云中水成物分布特征的毫米波雷达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2014年7—8月第叁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获得的毫米波雷达资料与探空温度资料,利用模糊逻辑法反演了西藏那曲地区夏季云中水成物的相态并对其分布特征开展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层积云、雨层云以及深对流云的典型个例,发现叁类云反射率因子、多普勒速度、速度谱宽以及退偏振因子垂直分布均有较大差别,相应的云中水凝物的回波特征与相态分布差别也较大。其次,研究了液相、混合相和冰相云层的云雷达探测特征,发现液相云层在0℃层以下的暖云层和0℃层以上的过冷水云层均具有反射率因子高值中心,混合云层的反射率因子高值中心随高度上升变化不大,冰云层的反射率因子高值主要集中在6 km以上,且随高度上升而趋于集中;叁种相态云层出现频率高值分别集中在地面以上1、2~3、3~4 km高度层;液相云层在上午出现频率最高,混合相云层高频率发生在下午,冰相云层在晚上的出现频率最高。叁种相态云层出现在上午的高度与下午和晚上相比较低,出现在晚上的高度范围最大;液相云层厚度一般小于0.3 km,冰相云层云顶位于9 km左右高度层时平均厚度最大,中云内的混合相和冰相厚度变化较小。(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7期)

王喆[2](2018)在《基于地基毫米波雷达等多种资料的云高观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高是云物理学研究中最基本且十分重要的参数之一。当前云高探测手段多样,但由于探测原理的不同会造成云高观测数据的不一致。进行探测和反演理论分析,开展不同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系统地比较和分析其准确性和差异性,从原理上进行数据订正以提高多源云高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国产地基毫米波雷达、激光云高仪、无线电探空、FY-2静止卫星、地基红外传感器(IRT)等观测设备和数据,研究并探讨各仪器原理、性能和云高参数反演方法,以毫米波雷达观测的云高为参考分别与探空、卫星和地基红外传感器反演云高进行对比验证,分析其一致性、差异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综合考虑各资料特点构建云高数据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布设于北京南郊观象台Ka波段地基毫米波雷达2016年观测的云垂直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平均云底高度4.39 km,平均云顶高度7.69 km,北京地区晴空占比较多,夏半年有云样本比例比冬半年偏多,中高云样本数高于低云样本数,云高分布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2)毫米波雷达与激光云高仪云底高度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95,但激光云高仪因衰减强烈,除测量云底高度外基本不能进行云垂直结构的探测,受大气低层气溶胶影响,其整体上对于云底高度高于6 km的云来说检出率较低。毫米波雷达是探测云宏观垂直结构的有力手段。(3)用无线电探空温湿廓线判定云垂直结构并与毫米波雷达观测结果对比,二者云底高度差值平均小于200 m、云顶高度差值平均为1400 m,云高变化趋势相关系数大于0.8。某些时刻与探空产生较大差异外,在云底高度以及中低云的云顶高度上可以与探空观测取得很好的匹配效果,对于云的垂直分层上二者也有较好的一致性。(4)用FY-2 CTT产品反演云顶高度并与毫米波雷达观测结果对比,二者云检测一致率78.1%,云顶高度差值平均值为1.46 km,云层越厚、回波强度越大、云体越连续,二者云顶高度的一致性越好,中低云的云顶高度差异明显小于高云。针对FY-2静止卫星反演高层卷云云顶高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案,订正后的卫星云顶高度与毫米波雷达云顶高度更加一致。(5)基于地基红外亮温数据反演云底高度并与毫米波雷达观测结果对比,二者云检测一致率81.6%,云底高度相关系数0.62、偏差为0.1 km,该结果优于IRT云底高度原始产品。但低层薄云IRT探测的云底高度偏高,高层薄云IRT探测的云底高度偏低。(6)基于毫米波雷达、IRT、FY-2G云高观测数据,初步构建了一个2016年北京地区1 h分辨率的云高综合数据集。与单独的观测相比,该数据集将缺测率降低至1%。与毫米波雷达相比,其与“第叁方云高观测”(如探空云高)的欧氏距离更小,相关系数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武静雅[3](2015)在《固态毫米波雷达叁种观测模式灵敏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和降水的形成经历了很复杂的微物理过程,近年来,许多高分辨率云和降水探测设备的发展和引进,对云和降水云的精细探测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Ka波段的毫米波雷达、调频连续波雷达、微雨雷达、雨滴谱仪等。由于短波长毫米波雷达具有极好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因而尤其适合于观测云(Moran et al..1998)。1990年的大气辐射测量计划(ARM)和2004年的北美季风试验(NAME)观测试验中,都使用了多波长垂直探测雷达对云物理过程进行了(本文来源于《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3 第五届研究生年会》期刊2015-10-14)

谢蕾,刘黎平,姚雯[4](2014)在《毫米波雷达与雨滴谱仪观测弱降水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毫米波雷达测量的数据需要进行验证,提出利用雨滴谱反演雷达观测量: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和归一化的功率谱密度数据对比毫米波雷达在最低有效观测高度处探测弱降水数据的方法及分析毫米波雷达观测量误差来源。结果表明:2种观测仪器得到的回波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误差主要源于雷达天线的积水;径向速度由于空气的上升速度、湍流等影响使两者数值有一定差异,但是变化趋势却十分接近。速度谱宽两者结果是演变趋势和变化范围都非常接近;两者归一化功率谱值曲线随速度变化趋势相似,然而由于空气的上升速度、湍流等影响导致两者曲线出现整体平移。(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高是云物理学研究中最基本且十分重要的参数之一。当前云高探测手段多样,但由于探测原理的不同会造成云高观测数据的不一致。进行探测和反演理论分析,开展不同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系统地比较和分析其准确性和差异性,从原理上进行数据订正以提高多源云高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国产地基毫米波雷达、激光云高仪、无线电探空、FY-2静止卫星、地基红外传感器(IRT)等观测设备和数据,研究并探讨各仪器原理、性能和云高参数反演方法,以毫米波雷达观测的云高为参考分别与探空、卫星和地基红外传感器反演云高进行对比验证,分析其一致性、差异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综合考虑各资料特点构建云高数据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布设于北京南郊观象台Ka波段地基毫米波雷达2016年观测的云垂直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平均云底高度4.39 km,平均云顶高度7.69 km,北京地区晴空占比较多,夏半年有云样本比例比冬半年偏多,中高云样本数高于低云样本数,云高分布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2)毫米波雷达与激光云高仪云底高度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95,但激光云高仪因衰减强烈,除测量云底高度外基本不能进行云垂直结构的探测,受大气低层气溶胶影响,其整体上对于云底高度高于6 km的云来说检出率较低。毫米波雷达是探测云宏观垂直结构的有力手段。(3)用无线电探空温湿廓线判定云垂直结构并与毫米波雷达观测结果对比,二者云底高度差值平均小于200 m、云顶高度差值平均为1400 m,云高变化趋势相关系数大于0.8。某些时刻与探空产生较大差异外,在云底高度以及中低云的云顶高度上可以与探空观测取得很好的匹配效果,对于云的垂直分层上二者也有较好的一致性。(4)用FY-2 CTT产品反演云顶高度并与毫米波雷达观测结果对比,二者云检测一致率78.1%,云顶高度差值平均值为1.46 km,云层越厚、回波强度越大、云体越连续,二者云顶高度的一致性越好,中低云的云顶高度差异明显小于高云。针对FY-2静止卫星反演高层卷云云顶高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案,订正后的卫星云顶高度与毫米波雷达云顶高度更加一致。(5)基于地基红外亮温数据反演云底高度并与毫米波雷达观测结果对比,二者云检测一致率81.6%,云底高度相关系数0.62、偏差为0.1 km,该结果优于IRT云底高度原始产品。但低层薄云IRT探测的云底高度偏高,高层薄云IRT探测的云底高度偏低。(6)基于毫米波雷达、IRT、FY-2G云高观测数据,初步构建了一个2016年北京地区1 h分辨率的云高综合数据集。与单独的观测相比,该数据集将缺测率降低至1%。与毫米波雷达相比,其与“第叁方云高观测”(如探空云高)的欧氏距离更小,相关系数也有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参考文献

[1].朱怡杰,邱玉珺,陆春松.青藏高原那曲夏季云中水成物分布特征的毫米波雷达观测[J].气象.2019

[2].王喆.基于地基毫米波雷达等多种资料的云高观测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3].武静雅.固态毫米波雷达叁种观测模式灵敏度差异[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3第五届研究生年会.2015

[4].谢蕾,刘黎平,姚雯.毫米波雷达与雨滴谱仪观测弱降水的对比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毫米波雷达观测论文-朱怡杰,邱玉珺,陆春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