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倍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轴编码器,数字倍频,FIFO,FPGA
数字倍频论文文献综述
李悌汉,迟洁茹,朱明仁[1](2016)在《数控机床主轴编码器数字倍频》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PGA对数控机床主轴编码器输出正交脉冲信号提取、方向识别,并对边缘提取后的信号进行倍频。提出"变频脉冲均匀倍频法",该方法是对前一个脉冲提取,在后一个脉冲到来时,均匀输出前一脉冲整数倍倍频的脉冲。倍频中主要使用了FPGA的RAM,构造一个先入先出队列,记录被采样脉冲数据,并且依据这些数据输出最后倍频后的脉冲。(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6年12期)
盛灏,华建文,夏翔,李涛[2](2014)在《近红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参考激光数字倍频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红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需要使用倍频后的参考激光千涉信号作为采样信号。由于锁相环倍频无法适用于低频的非周期信号,而传统的数字倍频方法误差又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基于传统数字倍频方法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改进后,输出波形的非均匀性误差从-2%~+1.6%提高到了-0.82%~+0.4%,说明由倍频产生的非均匀性误差得到了良好改善。(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4年05期)
宣冠[3](2014)在《数字倍频器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电子测试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全数字倍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输出频率稳定度、频率跟踪速度、输出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点数等指标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高性能全数字倍频器的研究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并行工程的实施,嵌入式的全数字倍频器设计已成为必然。在测试系统中,数字倍频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测试系统的最终性能主要因素之一。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数字倍频在元器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为背景,通过分析数字倍频器误差产生的原因,对减少误差的方法和实现原理进行研究,提出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全数字倍频器,通过实验与测试,设计的数字倍频器具有理想的性能指标。主要内容为:(1)研究普通数字倍频器的误差原因,分析了全数字倍频器产生误差的原因,与克服误差的方法,提出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误差补偿方法和实现功能的方案,为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根据任务要求确定了实现倍频器的主要模块及主要模块的性能指标。(2)研究了具有自适应全数字倍频器的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实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相关算法,按照算法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了具有自适应全数字倍频各功能模块电路的描述。为了使得系统更具实用价值,用HDL程序设计了适量的必要的人机交互接口电路。并在同一PLD芯片上实现了自适应全数字倍频器和人机交互接口电路。(3)研究了数字倍频器的测试方案,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测试。功能模块测试均在QuartusⅡ平台上进行了前仿真,以提高设计可靠性;所有模块经测试无误后,通过顶层文件设计,实现全数字倍频器;将设计结果下载至载体PLD芯片;设计了系统测试方案,对数字倍频器的主要指标跟踪速度和精度进行了全面测试。根据测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了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有其自身缺陷。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工作可靠性很高,但当全数字倍频器的输入信号周期变化较大时,自补偿全数字倍频器的倍频精度将明显下降,并出现了“吞噬脉冲”与“吐出脉冲”现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25)
杨微,唐臻宇,耿海翔,刘建阳[4](2010)在《手轮控制式步进电机的数字倍频》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PLD对手轮控制式步进电机的手轮输出正交信号进行边缘提取(四细分)、方向识别,并提出"变频脉冲串倍频法",以八倍频为例,对边缘提取后的信号进行倍频。变频脉冲串倍频法不仅考虑倍频脉冲的频率,同时考虑脉冲数量准确,从而保证步进电机移动距离的精确。该倍频法通过延迟一个输入脉冲的变频脉冲序列输出实现。检验到一个输入脉冲时,不对其进行倍频,当下一个输入脉冲到来后,输出与前一个输入脉冲对应的倍频脉冲序列。倍频序列的脉冲间隔时间由两个输入脉冲的间隔时间来确定。为了防止输入脉冲被忽略的现象,倍频处理利用了队列。(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32期)
张夏疆,田新启,高虎[5](2009)在《CPLD数字倍频原理在旋转机械振动信号采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旋转机械振动信号采集的意义和整周期采样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数字倍频器加以实现的技术。分析了倍频电路的原理及各部分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在CPLD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使其可作为一个独立单元嵌入到整周期采样装置中。(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09年05期)
王军,和敬涵[6](2009)在《基于FPGA及数字倍频技术实现数据同步采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GPS授时技术提出一种电力系统交流电气信号同步采集的设计方案。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选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FPGA芯片作为硬件开发平台完成GPS系统对时、数字倍频、A/D转换同步采样控制和数据存储的集成。实现了电力系统内部不同变电站之间以及变电站内部不同单元之间数据同步采集及存储等功能。此外给出了使用综合开发平台Quartus II设计软件进行的仿真与分析。数据同步采集在电力系统集成保护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09年03期)
侯宝生[7](2009)在《基于VHDL的数字倍频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数字倍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倍频器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给出用VHDL语言来实现数字倍频器的方法,并用Max+plusⅡ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梁文海,廖磊,吴均[8](2009)在《基于DDS的数字倍频器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DS并结合等精度频率测量原理实现了周期性信号的数字倍频。倍频时通过单片机测出输入信号频率,并根据倍频系数算出倍频信号频率,最后利用DDS来产生所需的倍频信号。对倍频的原理、信号倍频的准确度作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01期)
胡晓菁,宋政湘,王建华,耿英叁,申望[9](2007)在《基于高精度数字倍频原理实现电力系统频率跟踪的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现有频率跟踪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数字倍频的频率跟踪的新技术,实现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频率跟踪,它的自适应补偿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倍频误差,消除了基波波动导致的计算误差,保证基频偏离工频时有效实现采样窗口与被测周期的同步。同时,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使该模块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嵌入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中。(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07年03期)
胡晓菁,宋政湘,王建华,耿英叁[10](2007)在《数字倍频原理的频率跟踪技术的误差分析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基于数字倍频技术的频率跟踪存在的积累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通过在数字倍频环节引入自适应补偿功能,有效地减少了倍频误差,保证了基频偏离工频时有效实现采样窗口与被测周期的同步,同时在频率跟踪技术高精度、快速性要求上得到了明显提高。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的验证结果表明了改进设计的正确性,该模块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嵌入到其他数据采集系统中。(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7年01期)
数字倍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红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需要使用倍频后的参考激光千涉信号作为采样信号。由于锁相环倍频无法适用于低频的非周期信号,而传统的数字倍频方法误差又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基于传统数字倍频方法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改进后,输出波形的非均匀性误差从-2%~+1.6%提高到了-0.82%~+0.4%,说明由倍频产生的非均匀性误差得到了良好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倍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悌汉,迟洁茹,朱明仁.数控机床主轴编码器数字倍频[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
[2].盛灏,华建文,夏翔,李涛.近红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参考激光数字倍频方法研究[J].红外.2014
[3].宣冠.数字倍频器的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杨微,唐臻宇,耿海翔,刘建阳.手轮控制式步进电机的数字倍频[J].微计算机信息.2010
[5].张夏疆,田新启,高虎.CPLD数字倍频原理在旋转机械振动信号采集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
[6].王军,和敬涵.基于FPGA及数字倍频技术实现数据同步采集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
[7].侯宝生.基于VHDL的数字倍频器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
[8].梁文海,廖磊,吴均.基于DDS的数字倍频器研究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9
[9].胡晓菁,宋政湘,王建华,耿英叁,申望.基于高精度数字倍频原理实现电力系统频率跟踪的新技术[J].高压电器.2007
[10].胡晓菁,宋政湘,王建华,耿英叁.数字倍频原理的频率跟踪技术的误差分析与改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