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特殊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有奖征文活动启事(论文文献综述)
毛紫薇[1](2021)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期刊与读者关系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时晓红[2](2020)在《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应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对个体、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值得关注。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资源建设、环境建设及阅读推广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洛伍拉卓[3](2020)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基数庞大。其中,民族地区的旅游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厚,拥有极具垄断性和排他性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当下的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巨变,民族地区旅游景区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景区传播成为必要选择。微信作为其中影响力及覆盖面最大的新媒体,成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首要选择。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旅游景区传播”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以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为研究对象,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个案,从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首先对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进行扫描,分析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和推送文章的特点与不足。其次对“九寨沟”的栏目设置及推送文章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九寨沟”的成功与不足。最后基于前文的梳理分析,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将旅游消费行为划分为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三个阶段,并从AISAS理论模型的各决策关键点出发,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提出微信传播策略。研究认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旅游景区传播,一要在游客出游前明确景区微信定位,差异化打造景区“名片”,注重标题编辑技巧,创新推文内容题材,优化媒介形式,以引起受众注意,激发受众兴趣。二要在游客出游中完善栏目结构设置、清晰划分栏目类别、完善栏目功能开发,还要善于使用智慧旅游平台,满足游客实际行动需求。三要在游客出游后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提高交流意识、搭建互动平台、设计有奖活动,以增强受众与景区的粘度,引导游客进行正面分享。
黄小栩[4](2019)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兴衰、传递着知识和文化、承担着教育公众的职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各团体组织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2018年发布内容进行分析,从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内容来源、内容类型、标题制作、内容呈现方式、内容风格、文章互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说明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特点和趋势。通过梳理传播内容的各要素,结合微信影响力指数WCI,将影响力分为高低两组,分析传播内容在影响力高低两组中的差异性,筛选出传播内容中具有显着差异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假设,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测定传播内容中的哪些因素与影响力有关联。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传播内容方面对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标题制作中活用标点符号;加强内容呈现方式的多组合运用;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加强生动活泼内容风格的比重。
魏天昊[5](2019)在《《拳击与格斗》杂志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1987年5月吉林出版集团主办的《拳击与格斗》(月刊)杂志问世,此刊是全国唯一一本以介绍拳击和格斗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体育期刊和现代竞技体育刊物。纵览《拳击与格斗》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它以“打出中国的拳头!”为创刊宣言。作为国内唯一的拳击格斗类月刊及品牌最具影响力、发行量最大的武术功夫杂志,《拳击与格斗》杂志的刊发及其新浪官博和原创微信公众平台“拳格在线”和“拳击与格斗”推广内容,涉及拳击、中华传统武术及国际综合格斗等诸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拳击格斗事业产业的发展。本论文以《拳击与格斗》1987年5月试、创刊以来到2017年12月刊的376期杂志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具体地对该刊物的办刊宗旨、发展历程、生存环境、栏目特色、经营方式、存在的问题运用传播学、新闻学、营销学进行了多角度探究及分析梳理,从中挖掘该杂志所反映的拳击格斗理论、思想和实践的演变以及杂志的办刊经验,力求对当代拳击格斗传播与发展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通过对376期《拳击与格斗》杂志不同发展时期报道内容的梳理,笔者认为《拳击与格斗》杂志的办刊特点有: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振兴和记录我国拳击与格斗产业,促使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我国拳击与格斗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全民族身体素质,全面深化拳击格斗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娱乐性拳击与格斗活动开展。推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拳击与格斗项目及其评述新闻报道作为特殊体育文化生产性活动,以杂志(纸媒)为传播媒介,塑造国民正确的体育社会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
吴圆圆[6](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洪荔[7](2019)在《税收社会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来源,伴随当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的纳税环境有着更为复杂的特征。基于外部环境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经济成分有着更为复杂的因素,经济体系也有着多元化的趋势;基于内部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的收支结构有着更为隐蔽的特征,其中的分配模式也有着更为多样化的特征,基层征管力量存在显着的欠缺,迫使税务部门不断转变思路,改革创新税收征管模式。怎样依靠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形成政府作为主导,税务作为主管力量,多个部门高效配合的管理体系,着手构建更为公平的税收体系,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提升,慢慢演变为当代税务体系的主要课题。税收社会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税务部门不断转变职能,将部分税务职能转移到社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治税,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税收管理体系。本文以新公共管理、公共财政和税收征管等理论为依据,基于J市的税收征管特点,结合税收社会化管理的现实需求,通过对J市税收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以小见大,理论结合实践,试图为新形势下构建科学有效的税收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在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以强化税源监控为目的,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利用各部门和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化税收管理网络,对税源进行有效监控的管理,使税收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效能的对策和方法。
陆露琳[8](2018)在《政务微博语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务微博语篇是政府机构用于实现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的一系列连续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政务微博语篇研究应该是政务微博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学界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政务微博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其特征与类型、衔接与连贯、言语行为加以分析。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政务微博语篇相关研究现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语料来源。正文部分是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过程,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在界定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言使用规范、语篇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语篇内容政治化的特点;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篇口语化、语篇篇幅较短以及语篇交互性强的特点。最后我们从语篇模式类型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对政务微博语篇进行分类。第二章综合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中的结构性衔接,从语篇语法学的角度归纳了政务微博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而后探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最后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总结了影响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因素。第三章从语篇语用学的角度对政务微博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究了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主体以及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特征,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张娣[9](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丁伟[10](2015)在《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时代背景前提条件下,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3月正式创建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首先开办英文一科,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专门函授学校,它不仅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函授教育的序幕,亦成为中国近代英语函授教育的嚆矢。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函授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在上海一地及全国范围之内,始终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地位。在长达数十年的函授教育办学生涯中,这三所函授学校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在中国函授教育史、中国早期远程教育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述三所私立专门函授学校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先后开设了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不同门类专业,均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成绩。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函授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中,其英文科创办时间较早、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持续时间较长、毕业学员人数较多、办学声誉较为显着,因此这三所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成就相当突出,格外引人瞩目。商务印书馆最早从欧美引进的这种不受地域限制、打破时空藩篱的新型开放式教育体制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从1915年至1946年期间,近代民营出版机构为民国社会工、商、学、政界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多达6万多人的具有由"普通英语语言+一般社会用途英语+商业用途英语"知识、技能构成的多元化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据统计,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的英文科学员广泛分布在全国22个省及5个院辖市行政区域范围之内。函授学员遍布中国各地的众多行业领域,他们凭借自己所具备的英语语言优势,为推动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仅仅从在读学员人数和学员分布情况的角度来衡量,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成就已经相当突出了。更为可贵的是,商务、中华、开明将起源、发轫于欧美国家的这种新型开放式教育体制——函授教育引入到中国的英语教育领域之际,都没有简单地完全照搬欧美的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着特征的学历函授教育体制。在近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考察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而是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和本土化的创新。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双轨教学体制,以中等教育为主体、兼顾高等教育,彰显普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动态性地设置课程体系,努力做到办学体制、办学层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以期更好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如果将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历史轨迹连成一体,可以发现,后者与前者相比,既有借鉴与传承,又有超越与创新,其英语函授教育体制呈现出了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富有弹性、更加具有本土色彩的显着特点。这三大民营出版重镇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在中国近代英语函授教育史上演绎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有力促进了英语函授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进程。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所体现出来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实用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这也是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内涵。函授教育在近代中国诞生,并取得一定的发展,这一重大教育事件本身就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它有效缓解了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为广大中下层社会民众开辟了另外一条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提升文化素质的校外新途径。毫无疑问,仅仅从英语函授教育自身发展的层面而言,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所从事的这种迥别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开放式英语远程教育事业,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就已经起到了重要推手的作用。在民国初期,这种最先由商务印书馆引入到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函授教育制度并没有被各级政府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可和接受。此后,在近代民营出版机构所从事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示范和推动下,上海市教育局在1931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1943年7月分别颁布、实施了专门针对函授学校的管理法规。至此,这种最先由商务印书馆引入到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函授教育制度,经过25年的曲折发展,终于在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系统之内,占有了一席之地,最终进入了民国各省市的公立师范院校,与普通学校并行同时发展,得以被大力推广和普及。可以这么说,函授教育制度在民国社会能够得以发展和普及,民营出版机构从事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对此功不可没。民营出版机构充分凭借其自身拥有的高素质人才智力资源和丰富的纸质媒介资源,开办了长达数十年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大力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在经营出版事业的若干层面上也有效推动了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不仅为数以万计的在职人员提供极有针对性的英语函授教育,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职业人士的英语素质,加快西学在华传播的历程;而且还为社会各界培养、输入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有力促进了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近代民营出版机构长期开办英语函授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中蕴含着某种教育规律,这些教育规律对当今的高等外语函授教育、函授教育及成人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办理英语函授教育,进而推动自身出版事业的发展,这对当今的出版文化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全国特殊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有奖征文活动启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特殊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有奖征文活动启事(论文提纲范文)
(2)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
1.1 传统纸质阅读受到冲击,数字阅读量日益攀升 |
1.2 大学生阅读的功利化色彩较为明显 |
1.3 碎片化的浅阅读盛行 |
2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对大学生阅读教育的重任 |
3 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
3.1 提供丰富优质的阅读资源 |
3.2 营造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 |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 |
3.3.1 阅读推广是长效行为,需深入持续的展开 |
3.3.2 阅读推广应重视读者研究,运用新媒体技术形成有效互动 |
3.3.3 以经典阅读作为阅读推广的核心和灵魂 |
(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
二、发展旅游业能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
三、合理使用微信公众号能有效助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发展 |
第二节 核心问题及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相关研究 |
二、旅游景区微信相关研究 |
三、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消费者行为学与AISAS理论模型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AISAS理论模型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 |
第一节 AISAS理论模型的发展及要旨 |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之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的适用性 |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的关系阐释 |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各关键点界定 |
第二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现状 |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一、东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二、中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三、西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四、西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高热度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特点 |
一、注重提供信息服务与功能服务 |
二、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 |
三、开发智慧旅游平台意识强 |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微信公众号热门文章特点 |
一、标题编辑技巧丰富 |
二、内容题材覆盖面广 |
三、媒介呈现形式多样 |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不足 |
第五节 个案选取缘由 |
第三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传播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栏目设置分析 |
一、“九寨沟”栏目设置现状 |
二、“九寨沟”栏目设置分析 |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分析 |
一、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标题设置 |
二、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内容题材 |
三、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媒介形式 |
四、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互动情况 |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分析 |
一、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标题设置 |
二、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内容题材 |
三、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媒介形式 |
四、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互动情况 |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的成功之处 |
一、注重标题编辑善用修辞 |
二、媒介形式多样可视性强 |
三、多角度展示景区特色美景 |
四、震后传播注重时效性与可信度 |
第五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的不足之处 |
一、栏目设置不完善 |
二、标题设置对热度借力不足 |
三、内容题材搭配不当 |
四、推文内容趋于单一 |
五、互动交流意识弱 |
第四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策略 |
第一节 基于游客出游前的微信传播策略 |
一、明确景区定位,差异化打造景区“名片” |
二、注重标题编辑,全方位提升吸引力 |
三、创新内容题材,调整题材搭配 |
四、优化媒介形式,注重视觉呈现 |
第二节 基于游客出游中的微信传播策略 |
一、完善栏目结构设置,满足行动需求 |
二、清晰划栏目类别分,强化功能开发 |
三、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开发智慧旅游平台 |
第三节 基于游客出游后的微信传播策略 |
一、注重游客满意度,搭建互动平台 |
二、提高交流意识,增强受众黏度 |
三、设计有奖活动,鼓励网络分享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民族地区5A级旅游景区(2019年08月) |
附录2:民族地区5A级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WCI指数排名(2019年07月-2019年12月) |
附录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热门文章篇目(2019年07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 |
附录4: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篇目 |
附录5: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篇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现象及问题 |
1、研究现象 |
2、研究问题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微信公众号 |
2、媒介影响力 |
(三)研究背景、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1、国外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2、国内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研究方法 |
2、创新点 |
一、微信公众号媒介生存的现状 |
(一)微信公众号的外部生态环境 |
1、政治生态环境 |
2、经济生态环境 |
3、技术生态环境 |
4、文化生态环境 |
(二)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媒介之间的生态环境 |
1、与传统媒体相比的微信公众号 |
2、与其他新媒体产品相比的微信公众号 |
(三)微信公众号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
1、受众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 |
2、受众个性化需求的改变 |
(四)本章小结 |
二、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分析 |
(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现状 |
(二)内容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
1、选取样本的依据以及抽样方法 |
2、分析单位的界定 |
3、类目构建依据与编码 |
(三)样本分析结果 |
1、推送服务分析 |
(1)月度推送数量浮动大;不同微信公众号间总量差距明显 |
(2)不同微信公众号间月度平均推送次数差异显着 |
2、推送内容分析 |
(1)内容来源:原创内容率高 |
(2)内容类型:内容类型多样,偏重社教活动、临时展览 |
(3)标题制作:多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
(4)内容呈现方式:呈现方式多样,但以图文混合为主 |
(5)内容风格:内容风格偏重于平实质朴 |
3、文章互动分析 |
(1)留言率居于平均水平 |
(2)作者回复率偏低 |
(四)本章小结 |
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关系 |
(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估方法 |
1.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估方法选择 |
2.样本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WCI指数排行 |
(二)传播内容在影响力不同的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
1.推送服务在不同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
2.推送内容在不同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
3.文章互动在不同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
(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关系 |
1.研究假设 |
2.分析结果 |
(1)社教活动、馆情资讯、临时展览的内容推送与影响力无相关关系 |
(2)标题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
(3)多种内容呈现方式组合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
(4)内容生动活泼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
(5)留言有作者回复篇数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
(四)本章小结 |
四、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展建议 |
(一)标题制作中活用标点符号 |
(二)加强内容呈现方式的多组合运用 |
(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
(四)提高生动活泼内容风格的比重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拳击与格斗》杂志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拳击与格斗报道发展研究综述 |
2.2 关于拳击与格斗项目的报道研究 |
2.3 关于《拳击与格斗》杂志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个案内容分析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拳击与格斗》的创刊背景 |
4.1.1 中国现代拳击格斗文学的诞生 |
4.1.2 拳击格斗刊物的革新发展 |
4.2 《拳击与格斗》的发展历程 |
4.2.1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初创变革时期 |
4.2.2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持续发展时期 |
4.2.3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繁荣深耕时期 |
4.3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作者群体 |
4.3.1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编辑 |
4.3.2 专栏作者与“赛场故事” |
4.3.3 投稿作者与“拳坛风云” |
4.4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读者群体 |
4.4.1 读者与《拳击与格斗》杂志的发展 |
4.4.2 读者与《拳击与格斗》杂志的互动 |
4.5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报道内容研究 |
4.5.1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封面版式分析 |
4.5.2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报道形式分析 |
4.5.3 《拳击与格斗》杂志的内容理念分析 |
5 《拳击与格斗》杂志面临问题与发展策略建议 |
5.1 《拳击与格斗》杂志面临的问题 |
5.1.1 体制机制的影响 |
5.1.2 编辑人才的匮乏 |
5.1.3 发行渠道的不足 |
5.1.4 新媒体报道的薄弱 |
5.2 《拳击与格斗》杂志应采取的对策和途径 |
5.2.1 挖掘潜能增创新内涵发展 |
5.2.2 整合营销树立融媒体报道观念 |
5.2.3 扩展市场打造产业化集群运营模式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7)税收社会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 论文写作思路与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主要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第2章 税收征管相关理论概述 |
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1.1 理论内涵 |
2.1.2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 |
2.1.3 新公共管理强调制度执行 |
2.2 公共财政与税收征管理论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2.2.2 税收征管理论 |
2.2.3 税收社会化管理 |
第3章 J市税收社会化管理现状 |
3.1 J市税收征管做法与创新之处 |
3.1.1 原J市国家税务局情况简介 |
3.1.2 J市税收征管做法 |
3.1.3 J市税收社会化管理的创新之处 |
3.2 税收社会化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
3.2.1 自主申报缴纳水平有待提升 |
3.2.2 税收保障乏力 |
3.2.3 涉税信息共享不畅 |
3.2.4 市场涉税服务力量薄弱 |
3.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
3.3.2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 |
3.3.3 信息共享技术相对迟缓 |
3.3.4 社会观念认同度不高 |
3.3.5 激励保障不足 |
第4章 L县税收社会化管理案例分析 |
4.1 L县税收社会化管理组织体系 |
4.1.1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
4.1.2 设定并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 |
4.1.3 搭建专业处理数据的信息平台 |
4.1.4 零散税费委托代征 |
4.2 L县税收社会化管理实行情况 |
4.2.1 社会化管理工作站有序推进 |
4.2.2 提升社会化管理纳税服务 |
4.2.3 委托代征加强零散税费管理 |
4.2.4 涉税中介机构起辅助作用 |
4.3 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成效 |
4.3.1 个体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
4.3.2 信息分析利用水平得以提高 |
4.3.3 税收风险管控能力得以提升 |
4.4 L县税收社会化管理绩效管理分析 |
4.4.1 L县税收社会化管理绩效管理制度 |
4.4.2 L县税收社会化管理绩效管理内容分析 |
第5章 完善税收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
5.1 完善税收社会化管理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 |
5.1.1 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
5.1.2 强化地方法律制度的建设 |
5.1.3 建立社会化监督体系 |
5.2 完善税收社会化管理的组织体系 |
5.2.1 组织保障 |
5.2.2 经费保障 |
5.2.3 考核保障 |
5.2.4 宣传保障 |
5.3 提高税收社会化管理信息共享水平 |
5.3.1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5.3.2 提升信息共享运用水平 |
5.4 提高纳税遵从水平 |
5.4.1 深化自觉纳税理念 |
5.4.2 优化纳税遵从环境 |
5.5 发展提供业务支持的税务代理 |
5.5.1 扩大税务代理市场占有率 |
5.5.2 培养纳税人自治组织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政务微博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语篇研究现状 |
(二)政务微博研究现状 |
(三)政务微博语篇研究现状 |
三、创新之处 |
(一)研究语料新 |
(二)研究角度新 |
四、研究方法 |
(一)比较法 |
(二)定量分析法 |
(三)跨学科研究法 |
五、研究语料及来源 |
(一)语料的界定 |
(二)语料的来源 |
第一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与类型 |
一、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语篇 |
(二)政务微博 |
(三)政务微博语篇 |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 |
(一)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区别 |
(二)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区别 |
三、政务微博语篇的类型 |
(一)按语篇模式类型分 |
(二)按语篇功能类型分 |
小结 |
第二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 |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篇内衔接 |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 |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连贯 |
(一)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
(二)政务微博语篇衔接保证语篇的连贯 |
小结 |
第三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 |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
(一)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
(三)存在的问题 |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主体 |
(一)政务微博的说话者 |
(二)政务微博的听话者 |
(三)政务微博的核查者 |
(四)政务微博的驱动者 |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 |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概述 |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概念阐释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上篇 |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
下篇 |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理论及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办学历史背景与办学条件 |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办学主观条件 |
第三节 办学客观条件 |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中的办学经历 |
第一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兴起(1915年—1918年) |
第二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发展(1919年—1931年) |
第三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兴盛(1932年—1937年) |
第四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衰落(1938年—1946年) |
第三章 英语函授教育的办学特点、效果及问题 |
第一节 办学特点的总结 |
第二节 显着的办学效果 |
第三节 存在的办学问题 |
第四章 主要历史作用、启示 |
第一节 英语函授教育与近代函授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英语函授教育推动民国社会的进步 |
第四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现代启示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与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全国特殊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有奖征文活动启事(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期刊与读者关系转型研究[D]. 毛紫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应对措施[J]. 时晓红.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06)
- [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D]. 洛伍拉卓.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4]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研究[D]. 黄小栩. 新疆大学, 2019(10)
- [5]《拳击与格斗》杂志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 魏天昊. 吉林体育学院, 2019(09)
- [6]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7]税收社会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D]. 洪荔. 南昌大学, 2019(04)
- [8]政务微博语篇研究[D]. 陆露琳.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9]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10]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D]. 丁伟. 浙江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