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细胞分离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组织工程,干细胞
淋巴细胞分离液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强,邵明,杨海平,孙玲[1](20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对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使其在免疫抑制方面有可预期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对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方法:采用骨髓直接贴壁法获得原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差速贴壁结合消化法纯化原代细胞,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将0,1×10~3,1×10~4,1×10~5/well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植物血凝素刺激68 h,荧光CFSE法观察CD8~+T淋巴细胞聚集,MTT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与结论:(1)不同密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均有抑制作用,1×10~3/well组抑制能力最弱,形成集落现象;1×105/well组抑制能力最强,细胞未见明显聚集现象;(2)1×10~3,1×10~4,1×10~5/well组CD8~+T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4.83±4.92)%、(31.94±6.28)%及(15.77±3.9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能获得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联合消化控制法能完成细胞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浓度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朱思莹,朱尤庆,周瑞,余乔,王新涛[2](2014)在《一种改良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分离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并改良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分离方法。方法:参照Sanos等方法进行改进。用分离液和消化液处理肠组织片段后,通过100μm的尼龙滤网过滤,行零加减速密度梯度离心,观察分析细胞获得率、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结果:每只小鼠肠道LPL的获得量为(5.5±1.7)×106个,细胞活力>92%;细胞平均直径为(7.5±0.8)μm,细胞平均圆度为0.93±0.03,细胞结团率为(0.4±0.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率为(94.5±3.2)%,CD4+T细胞的含量为(72.5±5.2)%。结论: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简化、高效、稳定,且获取的LPL的细胞数量多、活率高、纯度高,可为肠道黏膜免疫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程晨,朱光辉,王增寿,蔡娟娟,傅红新[3](2012)在《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成年猪胰岛细胞纯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新的纯化试剂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成年杂种猪的胰岛分离、纯化的研究,获得高纯度的胰岛细胞。方法成年杂种猪,体重100~200kg,采用胰管逆流灌注V型胶原酶,38.5℃水浴内外消化相结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法对胰岛细胞进行纯化,并对获得的胰岛细胞DTZ染色计数、计算当量。结果消化时间为约30min,胰岛数量为8548±1408个/g;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胰岛数7886±1697个/g,纯度>95%。结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可以缩短成年猪胰岛分离纯化时间,提高胰岛纯度。本方法可降低实验成本,同时可获得高质量的胰岛细胞团。(本文来源于《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临床药学分会十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11-23)
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李凯平[4](2012)在《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Ficoll、Percoll和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胎盘蓝染色法计数细胞数量并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分别计数叁种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比较不同分离液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率的影响。结果:使用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及Percoll分离液获得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较Ficoll分离出的细胞数量多(P<0.05),但是细胞形态、活细胞率、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叁者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物学活性虽无明显差别,但小鼠淋巴细胞分离液使用方便,获取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数量较多。(本文来源于《长治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秦桂林,付爱红[5](2012)在《淋巴细胞分离液在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而使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发生紊乱,从而使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畸形或生理机能障碍[1],就有必要做新生儿染色体检测。在遗传室工作以来,发现新生儿染色体的制备一直就存在分裂相少,铺展不开,形态短(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张校通,赵令卉,王小燕,王翔,申重阳[6](2011)在《两种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脐带血单核细胞的提取及后期诱导培养CIK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脐带血单核细胞的分离效果及后期对CIK细胞的诱导培养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国产TBD以及进口GE healthcare牌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提取脐带血单核细胞,用悬浮细胞培养法诱导培养脐带血单核细胞形成CIK细胞,再用血球计数板及台盼兰染色法检测细胞密度及活率。结果:国产的TBD牌所分离的单核细胞分层较清楚,并且方便提取,而使用进口GE healthcare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的单核细胞数量较多,但经过后期诱导培养CIK细胞发现两种分离液提取的细胞培养到后期数量逐渐接近。结论:国产TBD牌淋巴细胞分离液在用于脐带血淋巴细胞分离提取时较进口GE healthcare牌经济,并且细胞提取方便,后期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1年05期)
叶丽伟[7](2011)在《成熟T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及其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是利用病毒载体将特定转录因子组合转入分化细胞,使其重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类细胞。它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在细胞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该技术是2006年由Yamanaka将重组有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转录因子基因的病毒载体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并成功诱导其重编程而最先创建的。在随后的研究中,如何选用来源便捷、数目充足的成熟体细胞为重编程的靶细胞,成为iPS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具备上述选材条件的成熟T淋巴细胞,却存在体外成活时间短和病毒转导效率极低等技术难题。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人类免疫缺陷Ⅰ型病毒(HIV-1)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在相关的细胞实验操作中,对于一些按常规方法难以转入甚至无法转入的细胞,如原代细胞、干细胞等未分化细胞,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基因的转导效率,而且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的几率也明显增加,这为报告基因在细胞内的高效瞬时表达研究提供了有利途径。本研究建立了适合小鼠成熟活化T淋巴细胞体外长时间培养,以及慢病毒转导的技术平台,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熟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采用Fi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单个核细胞,分别用刀豆蛋白A(ConA)和anti-mouse CD3 & anti-mouse CD28等方法活化成熟T淋巴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法检测T细胞表面CD4~+CD44~(high)等活化标志;羧基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示踪法检测活化细胞的增殖分裂状况。结果显示:可从3月龄的雌性Balb/c小鼠(SPF级)的脾脏中分离到~2×10~7单个核细胞;96孔“U”型板经anti-mouse CD3 & anti-mouse CD28(终浓度分别为2μg/mL、4μg/mL)包被后,可使2.0×10~5个细胞/孔在第叁天(D3)迅速增殖至1.6×10~6个细胞/孔,经过anti-mouse CD3 & anti-mouse CD28刺激活化的CD4+CD44high T淋巴细胞占活细胞总数的(74.0±1.8)%,且CFSE强阳性细胞由原来(92.3±2.8)%降至(16.34±1.3)%;该活化T淋巴细胞在含IL-2(终浓度30 ng/mL)CTL培养基中可维持生长(D14细胞数为1.5×10~6/孔);而经ConA刺激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D7才能达到最高值1.4×10~6个细胞/孔,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多,直至完全死亡。实验评价了小鼠成熟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否保持长期的增殖与活化状况的可行性,为下一步进行GFP重组慢病毒转导奠定基础。2、慢病毒的包装及对成熟T淋巴细胞的转染效率。采用脂质体将GFP重组慢病毒质粒转染到包装细胞293T中,48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液,进一步用超速离心的方法纯化GFP重组慢病毒,转导LEPC细胞D2后,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其转染效率和病毒滴度。最后将纯化的GFP重组慢病毒分别按MOI=1,5,10等不同滴度,转染经anti-mouse CD3 & anti-mouse CD28刺激激活的T淋巴细胞,并观测GFP重组慢病毒对T淋巴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显示:经脂质体法将GFP重组慢病毒质粒转染到包装细胞293T,在48小时后,293T全部带有绿色荧光,转染效率为95%以上。未纯化的GFP重组慢病毒颗粒(500μL病毒/孔)转导LEPC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GFP的阳性率为(85.9±3.6)%;而经超离纯化浓缩10倍的重组慢病毒组(50μL病毒/孔),其GFP阳性率仍达(74.3±1.8)%。纯化后的GFP重组慢病毒转染经anti-mouse CD3 & anti-mouse CD28刺激激活的T淋巴细胞3天后,GFP阳性率分别为:MOI=1组(25.8±1.75)%,MOI=5组(36.0±9.5)%,MOI=10组(43.0±4.75)%;与同滴度的腺病毒相比,其转染T淋巴细胞的效率有较明显地提高;且随着GFP重组慢病毒滴度的增加,对T淋巴细胞的转染效率也愈高。有关进一步提高慢病毒对该T淋巴细胞转导效率的实验目前仍在进行中。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为下一步用肝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为肝干细胞准备了条件。(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1-05-01)
姚伯程,王怡云,魏敏[8](2011)在《淋巴细胞分离液对T细胞阳性花环和非T细胞阳性花环计数结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SPA红细胞花环法(McAb-A-E法)检验T淋巴细胞亚群时,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阳性花环细胞计数结果以及非T淋巴细胞阳性花环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淋巴细胞分离液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和不加任何物质的抗凝血用自然沉降法分离的混合细胞,用10倍量稀释液洗涤1次。两种细胞用McAb-A-E直接法进行样本对照,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20例临床标本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取单个核细胞悬液的实验对照研究,2组CD3+(t=-4.197,P=0.000)、CD4+(t=-5.177,P=0.000)、CD8+(t=-4.240,P=0.000)、CD4+/CD8+(t=-1.958,P=0.095)进行比较,CD3+、CD4+、CD8+3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D4+/CD8+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T淋巴细胞阳性花环比较(t=-5.63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PBMC细胞,用10倍量的稀释液洗涤1次,细胞表面黏附的黏稠淋巴细胞分离液是无法全部除去的,其对实用McAb-A-E直接法实验的影响是使阳性花环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偏高,相对的阴性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偏低。(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贺艳艳,潘辉,刘书东,刘艺,左文斌[9](2010)在《新疆多浪羊淋巴细胞分离和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多浪羊的外周静脉血液,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分离,收集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同时经过纯化后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将纯化后的淋巴细胞在RPM I1640中置37℃,5%CO2培养箱4,6,8和12 h进行培养并观察淋巴细胞,其存活率分别为93.1%、92.4%、91.5%和90.6%。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多浪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技术和体外短期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卢干珍,孙航[10](2010)在《T淋巴细胞分离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T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技术。稳定而高效地分离出高纯度且活性不受影响的T淋巴细胞是进行一系列免疫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现分别就如今已用的几种T淋巴细胞分离技术进行阐述,并着重描述每种分离方法是否改变了T细胞的生物活性及对后续试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淋巴细胞分离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并改良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分离方法。方法:参照Sanos等方法进行改进。用分离液和消化液处理肠组织片段后,通过100μm的尼龙滤网过滤,行零加减速密度梯度离心,观察分析细胞获得率、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结果:每只小鼠肠道LPL的获得量为(5.5±1.7)×106个,细胞活力>92%;细胞平均直径为(7.5±0.8)μm,细胞平均圆度为0.93±0.03,细胞结团率为(0.4±0.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率为(94.5±3.2)%,CD4+T细胞的含量为(72.5±5.2)%。结论: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简化、高效、稳定,且获取的LPL的细胞数量多、活率高、纯度高,可为肠道黏膜免疫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论文参考文献
[1].赵小强,邵明,杨海平,孙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对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2].朱思莹,朱尤庆,周瑞,余乔,王新涛.一种改良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分离方法的建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3].程晨,朱光辉,王增寿,蔡娟娟,傅红新.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成年猪胰岛细胞纯化的研究[C].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临床药学分会十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2012
[4].贾书花,王改琴,张旭东,李凯平.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
[5].秦桂林,付爱红.淋巴细胞分离液在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应用评价[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
[6].张校通,赵令卉,王小燕,王翔,申重阳.两种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对脐带血单核细胞的提取及后期诱导培养CIK细胞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11
[7].叶丽伟.成熟T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及其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8].姚伯程,王怡云,魏敏.淋巴细胞分离液对T细胞阳性花环和非T细胞阳性花环计数结果影响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
[9].贺艳艳,潘辉,刘书东,刘艺,左文斌.新疆多浪羊淋巴细胞分离和培养[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
[10].卢干珍,孙航.T淋巴细胞分离技术的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