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音乐要素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干预的个案研究

利用音乐要素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干预的个案研究

福建省厦门市心欣幼儿园

有研究表明,有25%~60%的孤独症幼儿没有口语,孤独症幼儿语言在各个阶段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晚或不按正常发展。[1]孤独症幼儿的语言发育迟缓,其最初外在表现是语音问题。

汉语语言的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其中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语音四要素。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形式,主要要素包括:旋律、高低、速度、节奏、力度和音色等。语言和音乐这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共通的元素:语言的语调抑扬如同音乐的高低,语言的句法好比音乐中的乐句乐段,言语的节奏和轻重如同音乐的节奏和轻重,语速的疾徐同样可以表现在音乐中。[2]

里姆兰德等科学家认为,尽管孤独症幼儿在与别人交往中,他们的人际反应严重受损,但他们对一定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刺激的反应却显示出他们先天的音乐功能并没有受损。[3]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位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孤独症儿童,利用音乐要素,对其进行干预,经过一年的个案研究,口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得到显著发展。

一、研究对象

花花(化名),女,3岁确诊为孤独症,于3岁半才入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接受康复教育。家中有父母和姐姐,常年由母亲看护。自理和认知能力低下,有严重问题行为且无指令意识。在语言发育方面,听力正常,无口语,会发出无意义的"a"和"i"的音,构音器官正常,语言能力处于前语言阶段,无眼神交流,喜欢观看儿歌视频和听音乐。

二、干预过程

(一)研究准备

本研究持续时间为1年。结合康复教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资料,从教养方式、语言环境、兴趣爱好情况等方面制订访谈提纲,对花花的主要家庭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再将访谈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查阅了2013-2018年期间的近5年国内外关于孤独症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孤独症幼儿语言障碍、孤独症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幼儿音乐治疗等方面的期刊、会议论文和硕博士论文,重点阅读了音乐与孤独症幼儿语言有关的著作,并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进一步探究前人在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在访谈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花花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后制定了个别化干预方案和集体康复活动方案,并以康复师的身份组织孤独症幼儿的集体课和个训课,全程跟踪记录下花花在以音乐为媒介的康复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情况,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

(二)干预步骤

在以音乐为媒介的干预过程中,遵循"刺激-反应-强化"的原理,创设安全、舒适、放松的环境,并选择幼儿喜欢的音乐,尊重幼儿的意愿,不强迫不着急,循序渐进,引导幼儿在音乐与教师互动,逐步达成康复目标。

1.第一阶段:建立亲密感

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要素为策略,在音乐互动游戏中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密感。选用的音乐有:《拉大锯》《毛毛虫》《五根手指头》《炒萝卜》《绕花园》《抱一抱》等。

观察分析:刚开始康复训练时,花花对所有的活动都是拒绝的,并且逃避与教师的肢体接触,除了听音乐。情感淡漠是孤独症幼儿的一大特点,表现在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缺乏对亲人的正常依恋,几乎无目光接触。如何让花花对教师产生兴趣,建立师生间的亲密感是实施康复训练的关键。

训练方法一:激发参与兴趣。首先,示范和娃娃一起互动,花花在一旁观察。在个别化训练课活动中,教师与布娃娃面对面坐好,拉布娃娃的手边唱歌曲《拉大锯》边游戏。

训练方法二:采用阻断策略,吸引注意。听到歌声时,花花在旁边有时摇头晃脑,有时转圈圈,但是当中断唱歌时,她停止了动作,咬着手指头开始关注教师。

训练方法三:逐步增加肢体互动,建立亲密关系。以互动音乐为载体,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她渐渐对教师不排斥,并主动和教师拉手、绕圈、玩炒萝卜的游戏等,互动的时间也逐渐增加。

2.第二阶段:训练有意地听,提高共同注意

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音乐的力度、高低、速度、旋律、节奏和音色要素,诱发孤独症幼儿有意地听,提高孤独症幼儿的共同注意。

(1)利用音乐的力度、高低、速度要素,训练孤独症幼儿有意地听。选用的乐器有:钢琴、大鼓、碰铃、铃鼓、双响筒、响板、三角铁等。

观察与分析: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听觉能力要低于正常儿童,但是听觉系统却没有问题,只是孤独症儿童没有聆听外部声息的意识和习惯,[4]无法区分环境中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听觉刺激。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花花的听力正常,但是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充耳不闻,除了音乐。选择花花喜爱的音乐,帮助她分辨音乐的高与低,拍子的强与弱,节奏的快与慢,诱发其有意识地听,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一:教师钢琴弹奏《大雨和小雨》《大鸡与小鸡》训练花花分辨强弱,并用拍手、敲击乐器的大小声表现。

训练方法二:播放音乐《乌兔赛跑》《小乌龟》,训练花花分辨节奏的快和慢,并用不同的速度演奏同一种乐器表现。

训练方法三:播放音乐《大象和小鸟》《大鼓和小铃》《高矮人》、《上楼、下楼》训练花花分辨音的高与低,并敲击音色不同的乐器表现。

(2)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要素,提高孤独症幼儿的共同注意。选用的音乐有:《小手拍拍》《头发肩膀膝盖脚》《炒萝卜》、《生活律动》《幸福拍手歌》《碰一碰》等。

观察与分析:儿童语言干预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加强了对前语言阶段的沟通方式的关注,其认为社会性关注和前语言的沟通行为对儿童未来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共同注视的双向交流是促进沟通的基础,在共同注视的背景下儿童对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的使用标志着他们从前语言阶段到语言沟通阶段的过渡。[5]因此,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花花的语言康复训练首先要加强对其社会性注视、共同注意等沟通方式的训练。在互动游戏中需要师生配合完成各种动作,训练花花用手势或简单词汇来回应教师,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花花与教师的眼神交流,从而促进共同注意的发展。

训练方法一:在音乐游戏《炒萝卜》中,教师拉住花花的一只手按歌词意思在手掌和手臂活动,在歌曲最后一句去挠幼儿痒痒,玩过几次游戏之后,在最后一句歌词前稍作停顿,花花就会有意识地看向教师,等她眼神注视后再唱最后一句,并完成挠痒痒的动作。

训练方法二:在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中,教师与花花面对面坐好,唱到最后一句"眼睛耳朵鼻子嘴"时,让她用手指指出教师的五官,并注视教师的脸。

训练方法三:在律动《小手拍拍》中,根据歌词提示让花花指出教师或同伴的五官,促进眼神交流。

3.第三阶段: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要素,激发孤独症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1)利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要素,提升孤独症幼儿的非语言沟通能力。选用的音乐有:《小猪睡觉》《抱一抱》《红苹果》《拔萝卜》、《爱我你就抱抱我》《我的身体都会响》等。

观察与分析:一般正常儿童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及非语言的模仿行为。[6]大约在8个月的时候就会尝试用婴儿特有的手语与成人进行非语言交流,用以表达意愿,如喝水、睡觉、玩、渴了、饿了、亲吻等。[7]花花没有牙牙学语阶段,不会使用婴儿手语,语言的理解比正常儿童慢了许多,对教师所说的话及所表现的行为大都无法理解。对于处于前语言阶段的花花,在律动游戏中结合动作做模仿练习,通过动作和声音的联系可以帮助她理解歌词的意思,帮助其使用婴儿手语,增强她非语言沟通能力。

训练方法一:在律动《小猪睡觉》中,教师跟着音乐做出了睡觉的动作(双手合在一起放在脸的一侧做"睡觉"状),帮助花花理解"睡觉",进而引导幼儿模仿用动作表达睡觉的需求。

训练方法二:在歌曲《红苹果》中,在唱到"亲亲我"时,教师示范亲吻的动作,引导花花模仿,帮助其理解。

训练方法三:在律动《抱一抱》中,教师根据节奏提示一边念白一边示范拥抱的动作,帮助花花将语言与动作联系起来。

(2)利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要素,提升孤独症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选用的音乐有:《两只老虎》《小星星》《虫儿飞》《数鸭子》、《在农场里》《小鸭小鸡》等。

观察与分析:语言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花花无指令意识,指令听从的训练可以帮助花花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意愿。能否执行指令可以帮助教师检验花花的语言理解情况。选择一首孤独症幼儿喜欢的乐曲,这首乐曲便可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加强认同感,进而促进训练的成效。

训练方法一: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指令配上旋律唱出来:"花花,花花,请你坐下来。"在唱歌结束后,教师示范坐下,配班老师辅助她坐下,并给予强化物奖励她。练习6周后,辅助撤销,她会模仿坐下。

训练方法二:在歌曲的最后一个字前稍作停顿,提示她接唱歌曲的最后一个字,并执行指令。慢慢增加到让她接唱词语,最后让她独立唱歌并执行指令。

训练方法三:在日常生活中,用同一个旋律引导她听并执行各种指令,如:上厕所、搬椅子、喝水、扔垃圾、洗手等。

(3)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要素,激发孤独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选用的音乐有:《问好歌》《点名歌》《再见歌》《练声曲》《问答歌》《我爱我的小动物》等

观察与分析:重复就是力量,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对于处在前语言阶段的花花,首先要给她创造一个丰富的语音环境,使语音刺激贯穿于日常交流的每一天,让她在语言的准备期积累各种语言素材。音乐可以提供轻松的重复机会,让花花愉快地反复听、说、唱。

训练方法一:在集体活动中,师幼共唱《问好歌》,教师唱"小朋友们好",幼儿接唱"刘老师你好",刚开始时,教师唱第一句,由配课老师接唱第二句,慢慢地,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会模仿唱出单字,在他们的带动下,训练5周后花花会在配课老师唱歌时点头,第7周时会接唱最后一个字"好"。

训练方法二:《点名歌》中教师唱"花花,花花,你在哪里?"幼儿要举手说"到"。刚开始训练时,由配课老师示范互动,接着辅助花花举手回应,并轻轻挤压她的双脸颊提示她要说话,训练6周后花花会独立举手回应点名,11周时会说"到"回应,16周时会边举手边说"到"回应。

训练方法三:在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练声环节中,选用轻快的音乐配上简单的语音激发花花语言的模仿,从"啊"开始逐渐增加其他字音,在一遍遍地重复中花花慢慢模仿唱出练声曲中的个别字和叠词。

三、干预效果与思考

经过一年的训练,根据《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中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前后评估,所得如下数据:

表1:花花的语言表达前后对照表

语言表达前测后测

分数130

表2:花花的语言理解前后对照表

语言理解前测后测

分数428

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在干预前,花花语言理解能力低下,无口语。干预后,在语言理解方面,花花能听懂并执行1-2步骤的口语指令,会按要求交出常见的物品,会回应"不要"、"停止"等指令;语言表达方面,她会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会唱数1-10,会表达简单的需求。

由此可见,利用音乐旋律、高低、速度、节奏、力度和音色等要素为策略,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孤独症幼儿进行干预的康复方法对激发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发展有显著康复效果。

利用音乐各要素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干预过程中,了解幼儿在语言领域的发展水平是前提,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设计内容是手段,在康复过程中目标明确,对幼儿的反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是途径;同时,如何根据孤独症幼儿实际情况巧妙地利用音乐的节奏对孤独症幼儿的语调韵律异常进行康复训练,如何在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加强其语用,是在今后的康复过程中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6]陈军.学前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3

[2]张馨张文禄.音乐元素与特殊儿童教育干预[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琳.儿童孤独症的音乐治疗.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十周年暨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

[4]胡世红.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探讨之二.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0月号中旬刊

[5][7]周念丽俞洁.0~3岁儿童言语发展异常的早期发现与干预.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年4月第22卷第4期

标签:;  ;  ;  

利用音乐要素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干预的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