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传递对准论文-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

快速传递对准论文-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快速传递对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杆臂效应,挠曲变形,无迹卡尔曼滤波器,大失准角

快速传递对准论文文献综述

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1](2019)在《考虑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的大失准角快速传递对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非线性"速度"+"姿态"的匹配模型,具体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仿真在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两大因素综合作用下大失准角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60 s内估算出失准角的大小并满足战术级武器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力宁,徐旭,何昆鹏[2](2019)在《一种应变片估计挠曲变形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传递对准中对动态变形角采用二阶马尔可夫过程经验建模导致精度失准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实测数据进行反建模的方法,即通过应变片记录运动过程中的实际挠曲角并以此反推其二阶微分方程及状态空间相关系数,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案需反复修改尝试相关参数的问题。实验证明:采用了该方法的传递对准方案不仅可实现机动结束后10 s内快速收敛失准角至可靠精度,同时最终精度也可达到3′以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卢航,郝顺义,彭志颖,黄国荣[3](2019)在《基于边缘采样的简化高阶CKF在非线性快速传递对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舰载机惯导系统非线性传递对准问题中误差模型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考虑了挠曲运动和动态杆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大方位失准角情形下的挠曲变形和杆臂效应加速度一体化误差模型。采用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HCKF)算法对状态进行滤波估计,考虑到HCKF具有较大的计算量,分析了传递对准模型的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边缘采样的简化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M-RHCKF)算法,其在时间更新中使用边缘采样算法,在量测更新过程中使用简化量测更新过程,并给出了该算法的证明过程。采用"速度+姿态"组合匹配方式,对提出的误差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满足对准精度和对准时间的要求,相比于未考虑动态杆臂的传递对准模型具有更高的对准精度。(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崔潇,秦永元,严恭敏,周琪[4](2018)在《SINS任意失准角无奇异快速传递对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战术级捷联惯导系统(SINS)任意失准角下的快速传递对准,提出一种直接姿态矩阵线性矩阵卡尔曼滤波的传递对准算法。首先,利用姿态矩阵描述姿态,将传统大、小失准角条件下的强非线性、线性滤波对准问题统一转化为一个线性滤波问题;然后,采用矩阵形式卡尔曼滤波对状态进行估计,得到一种线性矩阵滤波对准算法,可以在任意失准角、无初值条件下完成对准;最后,推导姿态矩阵正交约束条件下滤波算法的最优实现。仿真结果表明,算法适用于任意失准角下的传递对准,在摇摆运动下,可以在10 s内完成快速传递对准,水平精度达到0. 02°(误差均方根)以内,航向精度达到0. 03°(误差均方根)以内。(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苏炳志,穆荣军,裴文龙,涂海峰,崔乃刚[5](2018)在《机载导弹大安装偏差下的快速二次传递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导弹大安装偏差下非线性传递对准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模型的快速二次传递对准方法。基于分级修正思想,在兼顾对准精度与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分两次完成对准:一次对准采用9维线性模型完成对安装偏差角的粗估计,以其结果为依据将主惯导本体系旋转至虚拟过渡坐标系,从根源上消除大失准角,保证了二次对准线性模型的准确性;二次对准利用一次对准存储的数据和惯导实时输出数据,采用12维线性模型完成对安装偏差角的修正和陀螺仪零偏的估计,从而获得更高的对准精度。地面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非线性传递对准方法相比,在不影响对准精度的前提下计算复杂度降低了70%,有效解决了机载导弹大安装偏差下传递对准的工程实现性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米长伟,赵宏宇,吴旭,宋立平[6](2018)在《基于弱可观状态分离估计的机载灵巧弹药快速传递对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机载灵巧弹药微机电系统(MEMS)惯性导航传递对准时间过长、严重制约载机安全的问题,提出了MEMS陀螺零偏两点估计算法和弱可观测状态分离估计的快速传递对准算法。该方法基于对Kain等[1]提出的速度+姿态匹配快速传递算法的可观测度分析,解决了陀螺零偏弱可观测状态的分离估计。采用系统噪声变分贝叶斯-卡尔曼滤波自适应算法处理快速传递对准算法中分离估计器参数对滤波器收敛的影响。仿真和靶场试验结果表明,在2.5 s内两点估计法估计准确度至少达到88%,对应的传递对准时间缩短到8 s.(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通达[7](2018)在《极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区的海洋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极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探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极区的地磁力线收敛、磁场异常和多径效应,导致无线电导航、地磁导航和卫星导航等导航方式在极区环境下无法正常工作。捷联惯导系统由于具有高自主性和相对独立的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军民用大型船舶的极区导航。为了缩短对准时间和提高对准精度,对于大型船舶的附属航行器与工作船,其初始对准一般不采用自主式对准方法,而是采用传递对准的方式实现其初始对准。当前,对于极区传递对准方法的研究刚开始起步,仍存在许多问题与技术难点。本文以大型船舶的附属航行器和工作船为对象,对基于格网惯性导航机械编排的极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传递对准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快速、精确的极区传递对准。由于极区经线急剧收敛,基于地理系指北方位机械编排的主、子惯导系统导航方法和传递对准方法,都会在极区会存在误差增大和计算溢出的问题,进而导致传递对准精度降低甚至出现发散的情况。格网系惯性导航方法可以避免极区经线收敛带来的问题,因此其可以应用于极区传递对准。现有的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由于其状态量无法被直接观测,因此其可观测性较低,导致该方法对机动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机动性较低的大型船舶传递对准。同时,由于该方法增加了观测矩阵的复杂性,且干扰误差补偿不明确,不利于实现精确、快速的极区传递对准,因此需要对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进行改进。同时,针对其干扰误差补偿不明确的问题,对传递对准的干扰误差进行分析,为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针对现有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的问题,基于“速度+姿态”快速传递对准方程,选取主、子惯导之间完全可观测的量测失准角和速度误差作为状态量与观测量,对格网系传递对准误差方程进行改进;同时,针对静态杆臂和挠曲变形模型补偿方法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挠曲变形对杆臂效应的影响,设计动态杆臂补偿法,并借助白噪声补偿原理,设计挠曲变形的噪声补偿法;建立格网系传递对准改进滤波模型,并针对挠曲变形噪声补偿法会降低卡尔曼滤波估计效果的问题,设计并改进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来保障对准性能;基于奇异值分解可观测性分析法,对格网系传递对准改进方法进行可观测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可以提高对准性能的运动方案。格网系传递对准改进方法,能够在极区环境下有效地实现对干扰误差的补偿和对失准角的估计,且其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具有更高的可观测度和更好的对准效果。在传递对准实际应用中,主、子惯导系统之间的方位失准角可能会很大。在大方位失准角的情况下,基于小失准角假设的格网系传递对准改进方法,将会出现精度降低的问题。针对大方位失准角带来的问题,将系统考虑为非线性,在格网系非线性误差方程的基础上,对格网系传递对准非线性方法进行全局可观测性分析;基于动态杆臂补偿法与挠曲变形噪声补偿法,对格网系非线性误差方程进行完善,建立格网系传递对准非线性干扰误差补偿模型;针对挠曲变形噪声补偿法造成的过程噪声强度过大,以及极区恶劣海洋环境下噪声统计特性不确定的问题,设计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来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状态估计。格网系传递对准非线性方法,可以适用于大方位失准角下的极区传递对准应用,且无论船舶处于何种运动状态都具有良好的对准精度。极区的多径效应会使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降低甚至发散,主惯导系统由于无法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校正或校正效果不好而出现误差,进而对传递对准的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在主惯导系统出现误差的情况下保障传递对准的精度,基于格网系传递对准非线性模型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研究借助外部参考信息辅助的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通过对多普勒计程仪和星敏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分别建立其误差模型;利用多普勒计程仪测量的速度与星敏感器测量的姿态,构建高精度的“速度+姿态”观测量,建立声学/天文辅助格网系传递对准非线性方法。基于声学/天文导航辅助的格网系传递对准非线性方法,能够在主惯导系统有误差的情况下,充分保障极区传递对准的性能。本文分别在小失准角和大方位失准角情况下对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并针对极区多径效应导致主惯导系统出现误差的问题,研究声学/天文导航辅助的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仿真与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格网系传递对准改进方法,在小失准角情况下能够在15秒以内实现高精度(叁轴实际物理失准角误差在0.3角分以内)的对准结果,在大方位失准角情况下能够在40秒以内实现高精度(叁轴实际物理失准角误差在3.3角分以内)的对准结果;声学/天文导航辅助格网系传递对准方法,可以在主惯导系统有误差的情况下,在40秒以内实现高精度(叁轴实际物理失准角误差在6角分以内)的对准结果,有效地保障极区传递对准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夏家和,张金亮,雷宏杰[8](2017)在《一种改进的速度加姿态匹配快速传递对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针对工程应用的改进快速传递对准算法。推导了速度及主子惯导z轴安装误差角量测构造方法,给出了基于速度加z轴安装误差角量测的降阶快速传递对准滤波器模型。通过仿真测试了降阶滤波模型的对准性能。最后利用协方差分析方法针对性分析了航向误差对主要未建模误差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摇翼机动条件下30 s时航向误差收敛到0.1°内,航向误差主要受主惯导航向误差及z轴挠曲变形的影响,对主惯导数据时间延迟不敏感。该方法兼具传统速度加姿态匹配算法的优点,又避开了其在摇翼机动时对时间延迟、挠曲变形敏感的缺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任延超,尹文,周建军,刘彪[9](2017)在《MEMS捷联惯导系统空中快速传递对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MEMS捷联导航系统弹载条件下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构建了速度+姿态匹配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提出了一种便于工程实时性应用的连续系统离散化方法。采用载机振翼机动方式提高方位角估计精度,同时针对MEMS器件零偏漂移大的问题,将陀螺残余零偏作为滤波器状态进行实时估计及补偿,并通过姿态、速度实时反馈修正,有效提高了传递对准精度。飞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导航系统60 s传递对准姿态精度优于0.15°,方位对准精度优于0.2°,达到了战术级武器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7年09期)

张鹭,吴文启,王林,铁俊波[10](2016)在《初始方位信息辅助下潜航器快速传递对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潜航器连续快速布放需求,提出基于初始方位信息辅助下快速传递对准算法。潜航器惯导系统只在对准初始时刻由移动基准惯导提供准确的方位信息和概略的水平姿态信息,布放入水后以初始时刻水平姿态误差和当前速度误差为滤波状态,以水下多普勒测速仪的速度为观测量,通过卡尔曼滤波进行惯性系下的航行中对准。实验验证以优于0.01(°)/h的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卫星组合导航的姿态解算值为参考基准,基于实际数据的仿真计算表明,在50s内即可实现快速对准,方位精度达到1密位(1σ)。(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快速传递对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传递对准中对动态变形角采用二阶马尔可夫过程经验建模导致精度失准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实测数据进行反建模的方法,即通过应变片记录运动过程中的实际挠曲角并以此反推其二阶微分方程及状态空间相关系数,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案需反复修改尝试相关参数的问题。实验证明:采用了该方法的传递对准方案不仅可实现机动结束后10 s内快速收敛失准角至可靠精度,同时最终精度也可达到3′以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速传递对准论文参考文献

[1].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考虑杆臂效应和挠曲变形的大失准角快速传递对准[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张力宁,徐旭,何昆鹏.一种应变片估计挠曲变形的快速传递对准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3].卢航,郝顺义,彭志颖,黄国荣.基于边缘采样的简化高阶CKF在非线性快速传递对准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19

[4].崔潇,秦永元,严恭敏,周琪.SINS任意失准角无奇异快速传递对准[J].宇航学报.2018

[5].苏炳志,穆荣军,裴文龙,涂海峰,崔乃刚.机载导弹大安装偏差下的快速二次传递对准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8

[6].米长伟,赵宏宇,吴旭,宋立平.基于弱可观状态分离估计的机载灵巧弹药快速传递对准方法[J].兵工学报.2018

[7].王通达.极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夏家和,张金亮,雷宏杰.一种改进的速度加姿态匹配快速传递对准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7

[9].任延超,尹文,周建军,刘彪.MEMS捷联惯导系统空中快速传递对准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7

[10].张鹭,吴文启,王林,铁俊波.初始方位信息辅助下潜航器快速传递对准算法[J].导航与控制.2016

标签:;  ;  ;  ;  

快速传递对准论文-郭兰申,钱法,黄凤荣,李杨,朱雨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