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论文-叶兰英,马红丽,诸海燕,朱美丽

巴林特论文-叶兰英,马红丽,诸海燕,朱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林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林特小组,安宁疗护,共情,心理健康

巴林特论文文献综述

叶兰英,马红丽,诸海燕,朱美丽[1](2019)在《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晚期肿瘤安宁疗护护士共情能力与心理健康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晚期肿瘤安宁疗护护士的共情能力与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2018年4—6月选择该院开展安宁疗护的护士1 6名,组建巴林特小组,每周进行1次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评价开展培训前后分护士的共情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结果培训后护士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培训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培训前,除躯体化、敌对评分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展肿瘤安宁疗护科室的护士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可提升护士对晚期肿瘤安宁疗护患者的共情能力,且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彭静,魏江辉,郑丽华,苏海桓[2](2019)在《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未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由高年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形式对护士予以心理疏导工作;观察组护士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满意度评分、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改善自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9期)

郑丽华,魏江辉,苏海桓[3](2019)在《巴林特小组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120名在职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研究组实施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量表(MMSS)、倦怠量表(MBI-GS)及知觉压力量表(CPSS,包括紧张感、失控感)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医护人员活动前的M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护人员活动后3、6个月的MMSS评分均高于本组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3、6个月,研究组医护人员的MM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护人员活动前的MBI-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护人员活动后3、6个月的MBI-GS评分均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3、6个月,研究组医护人员的MBI-G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护人员活动前的紧张感、失控感及CPS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活动后6个月的紧张感、失控感及CPSS总评分均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6个月,研究组医护人员的紧张感、失控感、CPSS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改善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情况,提高工作期间的满意度,避免出现职业偏激心理,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李东晓,简宇涵,李静[4](2019)在《巴林特小组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林特小组是一个着名的全科医生培训方法,专注于讨论医患关系,可用于医务人员提高沟通能力和降低职业倦怠。本文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发展历史、工作流程和巴林特雕塑,总结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9期)

张玉红,于剑凤,王志露[5](2019)在《巴林特小组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巴林特小组干预对护士职业倦怠改善的效果。方法检索2019年7月之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巴林特小组干预对护士职业倦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干预方法相比,巴林特小组干预可以改善护士职业倦怠,减轻护士职业压力以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结论巴林特小组干预可以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向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王露露[6](2019)在《巴林特小组对临床护士减压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将巴林特小组工作的"医生药物"效应作用、提高情绪智力、促进人文关怀提高共情能力等作用,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护理人员理解心理特点,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换位思考,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感,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感。培养临床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从而缓和了护患关系,也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尤其在临床低年资护士中,因此建议临床推广此工作模式。(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刘灵芝[7](2019)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进入我院的155名临床医学生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共10次,在干预前后均运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的沟通能力差异。结果干预前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得分率为58.9%,而干预后的沟通技能为91.1%;在沟通启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4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培训模式。(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邹琴娓,刘美青,孟利敏,黄樱,谢桂兰[8](2019)在《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在临床护士压力释放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在临床护士压力释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在职的6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培训,实验组护士采用巴林特小组培训。通过压力源量表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后对来自工作、环境、患者护理和人际关系的压力情况,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护士的压力源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士的SDS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在临床护士的压力释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使临床护士的压力源压力积分减少,缓解护士的抑郁情绪,对护士的职业压力的缓解与释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谢志兵[9](2019)在《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人格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就职于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科的24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组织其开展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12次,另选取同期20名实施常规干预的精神科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职业倦怠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评估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人格特征。结果活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倾向评分较低,个人成就感消失评分较高,艾森克个性评分较低(P均<0.05)。结论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有利于改善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卢迪,兰萌,邹萍,邢国媛,马丽[10](2019)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儿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儿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6例儿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培训,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培训及为期8周的巴林特小组培训。培训前后采用杰弗森共情量表(JSE-HP)和支持性沟通量表(SCS)进行评估。结果:经过8周培训,实验组JSE-HP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实验组SCS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结论:运用巴林特小组培训较常规培训更能显着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巴林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未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由高年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形式对护士予以心理疏导工作;观察组护士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满意度评分、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改善自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满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林特论文参考文献

[1].叶兰英,马红丽,诸海燕,朱美丽.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晚期肿瘤安宁疗护护士共情能力与心理健康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

[2].彭静,魏江辉,郑丽华,苏海桓.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全科护理.2019

[3].郑丽华,魏江辉,苏海桓.巴林特小组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李东晓,简宇涵,李静.巴林特小组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

[5].张玉红,于剑凤,王志露.巴林特小组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效果的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王露露.巴林特小组对临床护士减压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7].刘灵芝.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19

[8].邹琴娓,刘美青,孟利敏,黄樱,谢桂兰.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在临床护士压力释放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9].谢志兵.封闭性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人格特征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

[10].卢迪,兰萌,邹萍,邢国媛,马丽.巴林特小组培训对儿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

标签:;  ;  ;  ;  

巴林特论文-叶兰英,马红丽,诸海燕,朱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