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意境研究

浅谈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意境研究

(富顺县文化馆四川自贡643200)

【摘要】意境,通俗地讲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在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意境,意境成为长期以来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因此,创造意境是抒情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而意境也成为抒情文学永远的灵魂。

【关键词】意境;文学创作;特征;方法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98-02

一、意境的概念解析

"意境"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学特色的名词。关于意境,从字面上即可得出两个问题:是"意"与"境"还是"意"之"境"?前一种说法认为"意"是主观的情思,"境"是客观的景物,"意境"就是主客观的结合,"意"与"境"这两者是一种平列的结构。后一种则认为它是偏正结构。按《说文》的解释,"境"是指时间中止之处,后来引申为空间中止之处,如"边境",再往后引申为精神达到的高度,这就是精神境界,再往后引申为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因此,意境从词义上说,就是意之境,意思是诗意情感疆界的无限的绵延、扩张的艺术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将"意境"理解为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指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指境界,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意"需要借物来表现;"境"需要由意所触发。

二、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

文学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表现特征,结构特征和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1、情景交融作为文学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古人对其研究可谓十分透彻。

其中论述得最为精要的是清人王夫子。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它。"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一类,那么,我们就有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

第一景中藏情式。这一类意境创造,作家的感情表现得含蓄委婉,往往隐情于景,通过逼真的画面来传达自己的喜怒忧乐。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在这种意境创造中,诗人通常是直抒胸臆,情感奔腾而下。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此种意境创造方式,抒情和写景浑然一体,情景并茂。

2、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一对哲学范畴,在我国古典文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后人在次基础上提出"全局有法,景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吧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的结构原理。

3、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具体而言,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韵味是多层次的。

三、意境创造的过程与方法

创造意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意象的选择与组合,创造具有境外之境、象外之旨的艺术空间,要点在于处理好形与神、虚与实的和谐契合,即要做到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意境的虚实结合,有两条途径,即寓虚境于实景的方法与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一)寓虚境于实景

寓虚于实,以实显虚,这种虚实隐现的莫测变化和灵活运用,是各类艺术都需要的表现方式,因为巧妙地处理虚实关系,是达到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的重要途径。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的戏曲和绘画艺术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抒情性文学的意境中,其主要表现为"形"与"神"的关系。即作者把作品中所描绘的实景与在实景之外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手法形成的想象的虚境交融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个似有实无,似无实有,若有若无,亦有亦无的境界。

(二)化情思为景物

情感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特有内容。寓虚境于实境,化情思于景物,这两种创造意境的途径,都具有因小见大,以少总多,用有限表现无限的功能。它们不是互相对立完全分离的。在创作过程和具体作品中,它们往往是同时存在、互补互成的。唯有熟谙了这种相互结合相互转换的关系,方能做得出情澄意深,气象万千的意境。意境有不同的类别。在意境的创造过程中,由于作家的个性、风格和表现方法上的差异,意与境两者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显现形式也会不同,因此产生出意境的不同形态。一般来说,意境可划分为两类: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特点是什么?王国维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定是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写在诗中之物,也都已是情感的眼睛看出来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有我之境的特点是什么?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我之境,不是以我代物,不是唯我之境,而是诗人感情比较强烈,非把自己的情怀传递到景物上去渲泄不可,于是他所捕捉到的景物,也都染上了浓烈的情感色彩,成为明显的"情物"。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在主体情感表现形态上的区别,同它们形成过程的差异有关。无我之境的产生,往往是先有景物,使诗人见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感受上是主动的,情是被动的。所以,在意境形象中,景较突出,情则比较隐约。

总之,意境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生命的律动,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本身独特而灵动的美,是我们民族固有审美心理结构的最高表现。突出意境、创造意境,应该成为抒情作品、特别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永远的灵魂。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许丙泉.张东鹏,论意境传统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船山学刊》,2009.03

标签:;  ;  ;  

浅谈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意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