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单纯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微小核糖核酸
儿童单纯性肥胖论文文献综述
刘祖霖,侯乐乐,孟哲,张丽娜,江转南[1](2019)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循环miRNA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循环微小RNA(miRNA)表达变化的特点,分析其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10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8例设为肥胖组,年龄分布、性别组成比例一致的正常体质量儿童18名设为正常对照组,测量体格数据及生化指标。2组均随机选取3例个体行miRNA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差异性miRNA,剩余15例行miRNA验证,并分析差异性miRNA表达量与体格数据、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表达差异的miRNA 67个,通过靶基因预测挑选miRNA-142-3p、miRNA-142-5p、miRNA-133b、miRNA-486-3p进行验证。肥胖儿童体循环中miRNA-142-5p表达上调,且表达量与体质量、腰围、腰围/身高、BMI、血压、甘油叁酯、总胆固醇、非HDL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P均<0.05)。miR-133b表达下调,且表达量与体质量、腰围、腰围/身高、BMI等指标呈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循环中miRNA的表达谱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且与代谢异常相关;miRNA有望成为筛查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易患人群的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宇睿,马瑞铭[2](2019)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龄前期是预防肥胖、儿童发展认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调查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发现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对此阶段儿童实施干预,提高儿童、家长、幼儿园关于超重肥胖方面知识的了解,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日后超重肥胖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1期)
闻钰,依再提·艾则孜[3](2019)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进行体检的72名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脂肪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血脂水平等指标,分析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的瘦素(Leptin)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eptin和Vaspin水平与hs-CRP、TNF-α、IL-8、TG、TC和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APN水平与hs-CRP、TNF-α、IL-8、TG、TC和LDL-C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因子水平异常,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水平均升高,并且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血脂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脂肪因子有可能作为肥胖儿童的血清标记物分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慧敏,蒋慧,李晖,王艳荣[4](2019)在《德州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德州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学前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德州市578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研究。收集学前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肥胖检出率,并对肥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德州市学前儿童肥胖发生率为6.4%,其中男童8.44%,女童3.88%;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3岁组最高。父亲肥胖、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两个因素对学前儿童肥胖有非常显着性影响。[结论]学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学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父母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向敏,佘晓卉[5](2019)在《松滋市7~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松滋市117例7~12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的调查,评价本地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为2016-2017年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7~12岁儿童,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BMI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单纯性肥胖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10.96±1.64)ng/mL,严重低于正常对照组(23.93±5.01)ng/mL(P<0.05),超重组的维生素D水平(16.33±3.54)ng/mL也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对应的BMI呈显着负相关(r=-0.78,P=0.000)。肥胖组的TC、TG、LDL-C的水平显着高于超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松滋市肥胖、超重的儿童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营养状况存在不足和严重缺乏的现象,与光照时间不足、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建议对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进行膳食干预,加强户外活动,重视肥胖与维生素D等相关营养素的知识宣教,减少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吴建敏,宋玉,许榛,凌昱[6](2019)在《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体检的98例体质指数正常儿童和98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体质指数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n=98)。将其中单纯性肥胖儿童设为观察组(n=98)。将观察组中轻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设为观察Ⅰ组(n=25)。将观察组中中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设为观察Ⅱ组(n=52)。将观察组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设为观察Ⅲ组(n=21)。然后,比较这些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P <0.05。观察Ⅲ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均低于观察Ⅰ组儿童和观察Ⅱ组儿童,P <0.05。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与其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 <0.05。结论 :与轻度单纯性肥胖儿童或中度单纯性肥胖儿童相比,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较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8期)
王俊英,杨蕊华,崔涛[7](2019)在《血浆脑利钠肽检测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CSO)是指由某些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继发性肥胖,是一种非先天性或代谢性疾病及神经和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肥胖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而且还使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有所下降,引发各种行为问题~([1]),并且是埋下成年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2])。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脏改变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6期)
姜红玲[8](2019)在《健康管理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排除失访儿童后观察组126例,对照组1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分别于入组时、干预1年后测量儿童身体形态指标;抽取儿童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糖脂代谢指标及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1年后身高明显高于入组时,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体脂率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儿童干预1年后身高明显高于入组时,BMI、体脂率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儿童体重、BMI、腰围、体脂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儿童干预1年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入组时,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儿童干预1年后FPG、FIN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儿童FPG、FIN、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儿童入组时、干预1年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67±0.72)、(1.82±0.65)mg/L;对照组分别为(3.77±0.75)、(3.29±0.70)mg/L。干预1年后观察组儿童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身体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学,曹庆隽[9](2019)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糖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糖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60例为肥胖组,同期体重正常的儿童145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空腹胰岛素、C肽、皮质醇、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肥胖组患儿血清瘦素、Vasp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血清空腹胰岛素、C肽、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24±0.2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3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儿童血清瘦素、Vaspin水平与空腹胰岛素、C肽、皮质醇、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IL-6、IL-8、TNF-α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脂联素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均P<0.05);肥胖儿童血清瘦素、Vaspin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存在炎症因子高表达和糖脂代谢紊乱,血清脂肪因子水平高表达会促进肥胖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9年04期)
吴紫娟,熊淑英,杨晓莉[10](2019)在《综合干预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130例肥胖儿童,按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体重、腰围、血脂及肝功能指标、胰岛素(insulin,Ins)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通过《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估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development quotient,DQ)。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体重[(75.40±5.27)kgvs.(75.42±5.32)kg]、腰围[(89.12±8.56)cmvs.(89.08±8.60)cm]、血脂[(4.98±1.26)mmol/Lvs.(5.02±1.26)mmol/L]及肝功能[(1.59±0.20)mmol/Lvs.(1.61±0.23)mmol/L]、[(46.59±4.15)U/Lvs.(46.65±4.02)U/L]、[(48.06±7.14)U/Lvs.(47.95±7.20)U/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体重[(66.68±4.91)kgvs.(71.14±5.29)kg]、腰围[(82.84±7.79)cmvs.(89.41±8.47)cm]、血脂[(4.20±1.11)mmol/Lvs.(4.89±1.30)mmol/L]及肝功能[(1.22±0.24)mmol/Lvs.(1.37±0.17)mmol/L]、[(36.40±3.40)U/Lvs.(42.24±4.88)U/L]、[(37.94±6.20)U/Lvs.(44.78±7.12)U/L]指标均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儿童相关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的DQ水平[(90.23±6.17)分vs.(90.44±6.02)分]、[(89.17±5.23)分vs.(89.01±5.40)分]、[(92.34±4.36)分vs.(92.36±4.25)分]、[(93.58±5.74)分vs.(93.67±5.91)分]、[(94.32±6.30)分vs.(94.50±6.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DQ水平[(113.20±7.29)分vs.(102.31±7.01)分]、[(110.20±8.49)分vs.(98.93±5.20)分]、[(112.24±8.22)分vs.(100.87±8.01)分]、[(111.37±8.17)分vs.(101.13±7.59)分]、[(113.30±10.29)分vs.(102.24±9.20)分]均显着升高(P>0.05),且观察组儿童DQ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血清CRP[(2.83±0.58)mg/L vs.(2.81±0.52)mg/L]和INS[(38.49±7.29)IU/L vs.(37.90±7.01)IU/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CRP[(0.84±0.20)mg/L vs.(1.71±0.59)mg/L]和INS[(18.92±5.28)IU/L vs.(28.74±6.87)IU/L]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明显,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以及降低CRP和INS水平,具推广优势。(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儿童单纯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龄前期是预防肥胖、儿童发展认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调查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发现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对此阶段儿童实施干预,提高儿童、家长、幼儿园关于超重肥胖方面知识的了解,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日后超重肥胖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单纯性肥胖论文参考文献
[1].刘祖霖,侯乐乐,孟哲,张丽娜,江转南.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循环miRNA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新医学.2019
[2].刘宇睿,马瑞铭.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
[3].闻钰,依再提·艾则孜.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9
[4].张慧敏,蒋慧,李晖,王艳荣.德州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向敏,佘晓卉.松滋市7~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的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吴建敏,宋玉,许榛,凌昱.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7].王俊英,杨蕊华,崔涛.血浆脑利钠肽检测评价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8].姜红玲.健康管理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
[9].刘学,曹庆隽.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糖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
[10].吴紫娟,熊淑英,杨晓莉.综合干预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