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干预论文-王静雅,叶菁

追踪干预论文-王静雅,叶菁

导读:本文包含了追踪干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检后,微信随访系统,效果分析

追踪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雅,叶菁[1](2019)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体检后追踪干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体检后追踪干预的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2017年5月~10月间在我某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465例教师人员纳入研究,通过手机微信随访平台,实施追踪并进行个性化干预。结果通过微信随访平台追踪,发现受检者对相关慢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疾病检出率和不良行为发生率较干预前都大幅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借助微信随访系统实施体检后的个性化追踪干预,对受检者健康水平提升帮助较大,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李金平[2](2019)在《追踪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追踪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放疗科收治的9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追踪护理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分级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GA-C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7.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GA-A和SGA-B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肱叁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肌肉周经(MAMC)、BM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追踪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各项机体指标。(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任秀安,胡建平,郭燕[3](2019)在《运动、踩跷相结合对大学生近视眼干预的实验研究——对21名大学生3个月的视力变化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呈现出四大特点:人数多、度数高、低龄化的趋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视力下降的因素进行环境、饮食、运动、身体结构与功能等全方位分析,找到简便易行的绿色疗法,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裸眼视力,改善其视觉功能,有效控制大学生近视度数的进展。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跟踪研究等方法,对近视眼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细致性的总结,了解国内外近视眼干预措施和视力恢复发展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中、西医对近视眼干预的异同点及其发病机制、生理特点和功能变化并借鉴前人成功经验并进行有机结合,从体育运动、中医体质调理、功能恢复、西医营养补充等相结合方法对大学生近视眼干预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3.1视力下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视近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减少、教育压力增大、阅读姿势不正确、接受光照不足以及不良的睡眠习惯等都可导致近视眼的发展。近视的病因一般认为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因素与营养失调、微量元素缺乏、照明不足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视屏时间与视力呈负相关,过长的视屏时间更容易导致近视,西医治疗近视有诸多的不良反应,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且易复发尚无根治的方法。眼保健操无用论:个人认为首先是学生做眼保健操质量没有保障,不是眼保健操本身有多少问题,而在于触目惊心的近视人群数量,"证伪"了眼保健操存在的价值。3.2通过文献查询关于近视预防与康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类: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运动与近视的相关研究;佩戴矫正镜、眼部手术,3D视功能恢复训练。中医推拿、按摩、贴耳豆、中药眼贴及脏腑体质调整;补充眼部营养也是护眼要素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是眼健康最有效的营养素之一,对散光、老花眼、假性近视、近视、眼睛疲劳干涩等视力恢复有极好的效果;眼部营养补充,根本在于能够消化吸收,从调理全身及脾胃和体育功能性训练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学生近视机制为睫状肌调节准确性降低和协同功能紊乱,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视觉功能;体育活动可以代替常规调节功能训练,有利于改善睫状肌调节能力,促进视力良性发展。多种方法的融合的研究国内更为罕见,尤其是没有踩跷松解相结合的研究。3.3踩跷排除干扰患肌对视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吴海峰、吴西西的研究结果表示近视在早期与调节灵敏度的下降关系甚密,所以本实验先选择肩颈以上部位、整个帽状腱膜,用手触诊的方式检查是否存在患肌,在患处采用中医踩跷进行拨筋按摩松解的方式消除患肌,裸眼视力立即能够多看视力表0.5-1行,4小时后再多看0.5-1行,找不到患肌的话以整个帽状腱膜和第一套眼保健操按摩部位为准进行踩跷。本研究以眼睛度数均在400-500度之间,近视的时间均在5-8年之间的6名体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3次踩跷1疗程,共2个疗程,3名每周2次,3名每周1次,实践证明都没有太大差异,都是第一次效果很好,第二次效果不好,两周之内均无反弹,然后又进行了2名2周1次的,每次60分钟,8名同学每周测试视力均无反弹,然后又选了9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视力测试发现3名都是单眼近视,他们有共同特征颞下颌关节炎症及功能紊乱,咬合功能不好,有弹响,调整好后视力恢复正常,退出实验。1月之内无论是一周2次,一周1次,2周1次的踩跷均无进展也无反弹。视力的增长与体质有关,15名学生中2名特别瘦的学生视力恢复在两天以后裸眼视力增加。实验过程中,现一名运动员腹部疼痛,踩跷过后裸眼视力竟然增加3行,然后又对上期实验学生如法炮制对腹部进行踩跷,主要按摩肠、胃和腰大肌,另外又找3名学生只进行腹部踩跷,每周1次,3次1疗程,无一例外视力增加1-2行,2两周后多数学生视力增长停止不动,1月之内没有反弹,其中2名非常瘦的学生1周之后增加,2-3周持续增加,实验停止1月后近视没有反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踩跷头部、还是腹部都能使体育系学生的裸眼视力多看清楚2-3行,头部、腹部均被踩跷过的学生裸眼多看清视力表4-6行不等。裸眼多看清楚6行的同学的共同特征是很瘦,被踩过头后嗜睡严重,被踩过肚子后拉柏油状黑色大便严重,恶心呕吐,踩后2天食欲、体重增加、精力充沛。然后在普通大学生中选择6名不爱运动的学生,眼镜度数在400-500之间,近视时间5年-8年以上,对他们进行1周进行头部踩跷和下周进行腹部踩跷,各3次为1个疗程,视力每次都有改善但不太明显,1疗程后裸眼视力多看清楚视力表2-4行不等,没有体育系学生改善速度快、改善幅度大,依然是黑色柏油状大便排出多的视力改善效果好。研究不足:视力测量方法简单,没有添加叶黄素和眼部针对性的功能训练,目前实验正在结合医疗机构在实验控制条件有保障的幼儿园中进行,前后有精密仪器测量、对身体敏感的幼儿进行叶黄素的服用、踩跷、运动、视觉功能训练四结合的实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郭新艳[4](2019)在《阶段匹配干预方法探索——一项基于整合模型的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追踪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居民疾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日益重视。在对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存在密切的关系,体育锻炼活动不多或身体活动过少给个体体质健康带来的危害性已被人们广泛认知。但是,尽管公众对于锻炼活动的好处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真正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并形成有规律的习惯的人并不多,体育锻炼"参与容易,坚持难"。很多居民虽然对于体育锻炼活动的好处有清晰的认识,但很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对其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锻炼行为、行为干预、干预实验等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细致地回顾和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往传统的干预研究着眼于完成行为改变的策略并测量干预后的身体活动水平的改变,没有依据锻炼行为的周期和变化机制进行对照干预;其次,使用工具多为国外研究机构的成型量表,较少依据相关理论构想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所以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考证;另外,关于锻炼阶段性干预研究,多数为证明阶段性的优越性而较少验证其有效性,已有的研究还未有形成主导地位的理论,关于锻炼阶段理论和干预手段的结合使用尚处于尝试期。为此,论文选择城镇居民部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形成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阶段锻炼行为的因素并设计相应的干预方法和路径,最后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对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发生机理与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论证和分析,可以促使人民大众从观念上明确体育锻炼与促进健康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解,为城镇居民健康教育、健康行为咨询和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为不锻炼人群"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健康促进提供操作上的实施框架和理论指导。研究方法: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通过归纳与提炼近年来体育锻炼行为领域和行为干预领域的相关文献,找出研究的不足与缺陷。确定本研究的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进行研究量表的设计。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出调研所需的研究对象。实证研究部分主要采用SPSS19.0、AMOS7.0等数理分析工具,对正式调研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探讨了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结论:第一,根据构建的整合模型,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维的。主要涉及到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等九个方面,同时,研究建立的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城镇居民个体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行为和相关因素的作用。第二,在充分借鉴既有体育锻炼行为实证研究的测评量表基础之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了新的测评变量结构,并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了适合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测试的量表,并经过了科学的检验程序,为研究居民个体锻炼行为增加了一个有效的调研工具。第叁,验证了锻炼行为阶段性干预手段的有效性。研究验证了锻炼行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为阶段和维持阶段存在性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锻炼行为干预指导手册,采用大量样本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追踪干预,为我国居民个体健康行为的干预和促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展望:承接已有研究的成果,按照不同区域(如城乡)来研究锻炼行为的干预效果。个体锻炼行为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区、体育组织、居民自身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论文虽然对理论部分进行了较好的阐释,也经过了部分的实证检验,但为使行为干预更好的接近群体生活,后续研究计划将干预计划和措施制作为多媒体网络系统,以达到随时随地对居民自身进行行为促进的目的,为提升国民体质水平出一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令[5](2019)在《消化内镜手术应用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手术患者应用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接诊的消化内镜手术患者80例实施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者为对照组,而加用追踪管理法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护理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调查护理质量发现,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各个维度如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护理责任心、护理沟通等方面的评分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均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02±0.45)分,明显比对照组(92.11±1.24)分高(P <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处理,相比常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可以促进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穆娟,张悦[6](2019)在《个体化追踪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孕中期妊娠糖尿病患者不同营养干预方式的效果,旨在为临床GDM提供最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孕24-26周GDM患者188名患者,依据其年龄、孕前BMI、学历水平、骨质疏松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骨密度值水平进行配对,分为纳入普通干预对照组和个体化追踪干预组,普通干预组予以常规门诊饮食营养、运动宣教指导,个体化追踪干预组增加微信图像化定量饮食干预和运动管理,8周干预期后分别进行生化指标、骨密度的检测以及饮食生活问卷调查。结果追踪干预组患者在杂粮、浅绿色及浅色蔬菜、红橙黄色蔬菜、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富含维生素C水果的摄入、室外晒太阳的频次和时间上的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空腹血糖、总甘油叁酯、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干预效果同样均优于对照组(P<0.05);追踪干预组干预前后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追踪干预有助于控制GDM孕妇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提高骨密度强度。追踪干预组患者在杂粮、浅绿色及浅色蔬菜、红橙黄色蔬菜、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富含维生素C水果的摄入、室外晒太阳的频次和时间上的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空腹血糖、总甘油叁酯、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干预效果同样均优于对照组(P<0.05);追踪干预组干预前后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追踪干预有助于控制GDM孕妇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提高骨密度强度。(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熊丽娜[7](2019)在《追踪随访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排卵障碍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追踪随访联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排卵障碍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附属医院102例排卵障碍不孕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追踪随访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期间治疗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后抑郁情绪(HAMD评分)及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两组HAMD及GSE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期间,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随访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排卵障碍不孕患者抑郁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刘海娴,文清德,钟秀和[8](2019)在《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镜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另将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比较两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2例(5.70%)、对照组11例(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临床护理中采用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能够显着减少各种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具备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范丹丹[9](2019)在《追踪随访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追踪随访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追踪随访。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合理膳食、主动控制热量摄入、坚持有氧运动、主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等健康行为情况及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合理膳食、主动控制热量摄入、坚持有氧运动、主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人数较多(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领域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联合追踪随访应用于NAFLD患者,可改善其健康行为,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田由,姜竣之,阿依拜克·斯力克,张小月,姬化禺[10](2018)在《运动干预对篮球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和注意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多身份追踪与点探测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通过实验比较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篮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多目标追踪任务的影响及注意分配的差异。方法:被试选取自北京某体育大学,其中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30人、全日制大学生34人,实验设计采用2(实验参与者类别)*3(运动干预方式)*4(点刺激出现位置)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参与者类别与运动干预方式为组间变量,点刺激出现位置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多目标追踪任务正确率的改变值。运动干预为中等强度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不干预。结果:(1)实验参与者主效应和运动干预主效应均不显着,点刺激出现位置主效应显着,当点刺激出现在目标物上时,追踪正确率的提高显着优于点刺激不出现时。(2)实验参与者与运动干预表现出交互作用(边缘显着),运动员在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下正确率提高显着优于普通人;对于运动员来说,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下正确率提高显着好于静息状态,且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之间差异不显着。(3)运动干预与刺激位置表现出交互作用,当点刺激出现在目标物上时,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相对于静息状态的正确率显着提高,其它情况均不显着。结论:(1)HIIT与中等强度运动对于运动员多目标追踪能力的提高效果一样,而HIIT用时更短(12min<20min);(2)运动干预(HIIT与中强度运动)提高多目标追踪能力的最好方式是使研究参与者的注意集中到目标物上。(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追踪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追踪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放疗科收治的9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追踪护理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分级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GA-C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7.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GA-A和SGA-B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肱叁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肌肉周经(MAMC)、BM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追踪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各项机体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追踪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雅,叶菁.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体检后追踪干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李金平.追踪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3].任秀安,胡建平,郭燕.运动、踩跷相结合对大学生近视眼干预的实验研究——对21名大学生3个月的视力变化追踪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郭新艳.阶段匹配干预方法探索——一项基于整合模型的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追踪调查[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张令.消化内镜手术应用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9

[6].穆娟,张悦.个体化追踪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熊丽娜.追踪随访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排卵障碍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

[8].刘海娴,文清德,钟秀和.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9].范丹丹.追踪随访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10].田由,姜竣之,阿依拜克·斯力克,张小月,姬化禺.运动干预对篮球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和注意分配的影响[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标签:;  ;  ;  

追踪干预论文-王静雅,叶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