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田雨函,苏雨晗,桂懿,山国艳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田雨函,苏雨晗,桂懿,山国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文献综述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函,苏雨晗,桂懿,山国艳[1](2019)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随着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成为中国学者的重点关注人群,早一代的独生子女已成家立业,他们的父母也开始面临养老需求。如今全社会广泛关注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6期)

张斐,张国锋[2](2016)在《符合条件夫妇每人每月可领50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张斐通讯员张国锋)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我市规范性文件的相关管理规定,按照国家确立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原则,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6-07-04)

魏重阳,叶兴艺[3](2015)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府角色定位——以湘西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当前我国社会情况来看,人口问题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已近一亿。独生子女,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诸多风险,和其他非独生子女家庭一样,如果出现风险,对于各自的家庭也将会产生难以接受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社会以及政府来说也是压力沉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民族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更是严峻。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的思考,挖掘内在原因,发现其存在的诸如老人经济收入低;子女照料不佳;医疗保障作用不明显;老人内心孤单等问题。从政府视域下针对性的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区养老、医疗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试图能够更好的解决广西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症结。(本文来源于《新丝路(下旬)》期刊2015年12期)

吕彤彤,伍房娣,程必旖,刘健灵[4](2015)在《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幸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我国农村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正在被打破,而新的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结合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多因素有序logit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影响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因素,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在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理论模型,并由此提出改善农村老人养老状况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1-21)

李黎明[5](2015)在《构建新型江苏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江苏省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仍以政府农保为主,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本文从政府、家庭以及社会层面进行多方位考虑建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原则及具体政策。(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5年30期)

周建芳,施红云,史加华,陈德祥[6](2015)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海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和SF12量表调查获得所分析的976名老人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结果 60~70岁独生子女家庭男性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评价(均分分别为50.71和49.49分)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男性老年人(分别为48.99和47.42分),其余组别没有显着差异,年龄、文化程度、日常支出来源和子女关心等是老人健康相关因素,独生子女因素与生理健康相关(OR=0.649,P=0.010)。结论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评价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总体区别不大,经济自主有利于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却不利于生理健康;子女关心有助老人健康,需加大农村家庭"健康孝老"教育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王晓刚,李德才[7](2015)在《创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体系研究——基于对扬州相关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民为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做出了重大贡献,且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相继进入老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具备重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条件和经济基础,因此,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新型养老保险体系已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34期)

刘亚[8](2015)在《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对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的行列,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和农村养老资源的有限性使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风险性大大增加。该文通过分析家庭结构改变;独生子女养老支持、养老观念、流动性;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识以及家庭外部资源等因素,来讨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的成因并为规避和化解养老风险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06期)

席黎晓[9](2014)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政策支持体系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8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一亿的国家,因此,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得不正式面对的严峻问题。另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农村人口的大量迁移,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已经高于城市,农村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了社会热点。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不仅是履行当初政府对计生政策实施的美好承诺,即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也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叁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农村独生家庭开始进入老龄行列,他们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牺牲了自己的生育权和家庭养老等权利,现在他们真能从少生优育中获利吗?他们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房在日常生活、工作选择和养老资源获取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吗?本文在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在养老方面上的差异,找到制约农村独生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多种政策有机结合、衔接的养老保障模式,从可操作性、可行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河南省的各项政策改革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一、农村独生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房在养老中的对比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相比处于劣势;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力度较低;独生子女户父母自我养老储备不足;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日常照料更加缺乏支持资源;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比非独家庭父母对未来养老的担心程度更高。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困境来源于:农村养老政策的低覆盖、低标准和低效性;计生政策的福利导向机制运行效率地、低标准的保障性差;独生子女家庭自身缺乏人资资源,致使家庭养老资源短缺;农村福利政策的缺失及衔接性较差等。叁、农村独身子女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重构:继续提高农村普惠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积、提高养老保障标准;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的富力支持、提高标准;针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房,建立医疗和照料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模式,化解其家庭在发生健康风险时的应对能力;在提高各种福利标准的同时,规范独生子女家庭房的养老保障模式,建立农村独生家庭的“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生育福利补贴账户”模式,合理运用资金;有效连接各种福利政策,统一管理和资金使用,避免政出多门,提高运作效率。(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欢欢[10](2013)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的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近年来呈现增速加快的趋势。养老保障主要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这叁个内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唯一性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一个子女不存子女给予老人经济支持上相互推诿的现象;另一方面,老人除了担心唯一的子女,没有其他要牵挂的子女,所以老人精神慰藉也比较容易满足。但是,农村“养儿防老”观念依然存在,老人的生活照料最需要子女的支持。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唯一性的特点下,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生活照料面临最为突出的困境。农村独生子父母生活照料存在复杂性,农村村落也存在分散性,结合质性研究要实地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才能够获得生动、丰富的调查资料,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进行的是探索性研究。本文以山东省C镇四个村子的20名独生子女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访谈法和观察法来收集资料。对调查资料进行的是定性分析:首先对收集到录音资料进行转录;然后结合本文研究主题,提炼相关联的信息点;最后分析个案言语行动的内在逻辑,为文章的分析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六章:第一章作为导论,引入本文研究的问题;第二章以实证资料呈现独生子女父母生活照料的现状,根据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程度,展现不同主体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中的角色;第叁章指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的特殊困境,主要分为子女照料不充分以及配偶照料难以持续;第四章根据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唯一性的特点、农村环境的制约、农村家庭之外照料主体的缺失以及社会转型的代价,这些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存在特殊困境的制约因素;第五章根据上文困境的表现与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建立一个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责任共担的体系;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生活照料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主要是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环境这些制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各个照料主体的缺失,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向子女、社会和政府提出要求,反而自我降低老年生活质量的标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特有的人口政策下出现的,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完全放开。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体的养老需求,尤其是目前最为突出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的困境。(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张斐通讯员张国锋)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我市规范性文件的相关管理规定,按照国家确立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原则,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田雨函,苏雨晗,桂懿,山国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文献综述[J].福建茶叶.2019

[2].张斐,张国锋.符合条件夫妇每人每月可领50元[N].惠州日报.2016

[3].魏重阳,叶兴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府角色定位——以湘西地区为例[J].新丝路(下旬).2015

[4].吕彤彤,伍房娣,程必旖,刘健灵.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幸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研究[C].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5

[5].李黎明.构建新型江苏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5

[6].周建芳,施红云,史加华,陈德祥.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海安为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7].王晓刚,李德才.创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体系研究——基于对扬州相关数据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

[8].刘亚.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对策探析[J].智富时代.2015

[9].席黎晓.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政策支持体系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0].王欢欢.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的困境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论文-田雨函,苏雨晗,桂懿,山国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