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郝燕,王元宝,杨小丽,张西军

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郝燕,王元宝,杨小丽,张西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D虚拟仿真技术,内扩散有效因子测定,惩罚扣分,数据分析

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郝燕,王元宝,杨小丽,张西军[1](2017)在《基于内扩散有效因子测定实验的3D虚拟仿真实验预习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测定实验是大学基础实验之一,传统的实验预习方法注重理论介绍,不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操作体验,导致学生对实验设备、操作步骤比较陌生。针对此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3D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预习系统,用操作3D虚拟仿真实验模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此系统还能基于一种惩罚扣分评分模型进行考核,能够对操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7年24期)

张少钢,周静红,隋志军,周兴贵,袁渭康[2](2008)在《对苯二甲酸精制钯炭催化剂内扩散及有效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间歇反应釜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中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在不同粒径的钯炭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粒径对4-CBA的加氢反应影响较大,催化剂的粒径减小,有效因子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为内扩散控制。在反应温度150℃和240℃条件下,测定了钯炭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估算4-CBA在钯炭催化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ff和催化剂的曲折因子,并提出了钯炭催化剂开发的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08年06期)

王磊,曾崇余[3](2004)在《对苯二甲酸精制钯碳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磁力搅拌间歇反应釜中研究了粗对苯二甲酸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两种粒径的Pd/C催化剂上加氢精制反应的规律。按照该反应对于对羟基苯甲醛(4 CBA)是拟一级反应估算了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η值。本试验估算的η值与动力学研究拟合得到的η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李涛,徐懋生,朱炳辰,房鼎业[4](2002)在《不规则形状A301氨合成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不规则形状A301氨合成催化剂,测定了其形状系数和球化的当量直径及高压下本征动力学方程,用SPSR法测定了不规则催化剂颗粒的曲折因子,根据多组分单一反应等温球形A301氨合成催化剂内反应-扩散-维模型,用正交配置法结合解非线性方程组的Broyden拟牛顿法求解了模型,获得了催化剂粒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利用所测得的高压下A301催化剂的总体速率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表明球化模型和所得当量直径、曲折因子等模型参数可用于描述A30l催化剂内的反应-扩散过程及工程设计计算.(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2年12期)

杜迎春[5](2000)在《数值法解催化剂粒内模型及内扩散有效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接法即通过求解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形式的催化剂粒内反应扩散模型 ,得到粒内浓度分布 ,进而由定义式经积分求得复杂动力学模型的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微分方程的求解采用打靶法和正交配置法等数值解法 ,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通过Gauss Legendre数值积分求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0年03期)

杜迎春[6](1999)在《双曲型动力学模型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反应动力学方程为复杂的双曲型动力学方程时催化剂颗粒内扩散有效因子进行了严格计算。采用弦位法、GausLegendre求积公式和Romberg加速求积公式等数值计算方法,解出催化剂颗粒中心处反应物浓度CA0,进而求出内扩散有效因子。此法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催化剂颗粒和任何形式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与近似法的比较表明,以往计算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近似法在内扩散阻力较大时,与严格法结果接近;随内扩散阻力减小,差异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1999年03期)

朱炳辰,孙启文[7](1993)在《多孔固体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为重点,对催化剂扩散有效因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着重论述了简化方法、数值积分打靶法、正交配置法等对不同反应体系有效因子计算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1993年02期)

高崇,刘树林[8](1990)在《内扩散对伴有独立均匀失活的活性非均匀分布催化剂有效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算,分析了内扩散对伴有独立均匀失活的活性非均匀分布催化剂有效因子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4期)

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压间歇反应釜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中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在不同粒径的钯炭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粒径对4-CBA的加氢反应影响较大,催化剂的粒径减小,有效因子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为内扩散控制。在反应温度150℃和240℃条件下,测定了钯炭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估算4-CBA在钯炭催化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ff和催化剂的曲折因子,并提出了钯炭催化剂开发的改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郝燕,王元宝,杨小丽,张西军.基于内扩散有效因子测定实验的3D虚拟仿真实验预习系统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

[2].张少钢,周静红,隋志军,周兴贵,袁渭康.对苯二甲酸精制钯炭催化剂内扩散及有效因子的研究[J].工业催化.2008

[3].王磊,曾崇余.对苯二甲酸精制钯碳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估算[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李涛,徐懋生,朱炳辰,房鼎业.不规则形状A301氨合成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J].化工学报.2002

[5].杜迎春.数值法解催化剂粒内模型及内扩散有效因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0

[6].杜迎春.双曲型动力学模型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数值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

[7].朱炳辰,孙启文.多孔固体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J].工业催化.1993

[8].高崇,刘树林.内扩散对伴有独立均匀失活的活性非均匀分布催化剂有效因子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0

标签:;  ;  ;  ;  

内扩散有效因子论文-郝燕,王元宝,杨小丽,张西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