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序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译小说,序跋词表,翻译语料库
翻译序跋论文文献综述
戴光荣[1](2018)在《民族危机下爱国情怀的抒写:林纾翻译语料库的序跋词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运用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视角,在创建大型林纾翻译语料库基础上,将林纾翻译过程中精心写作的序言、跋语(含识语、附记等)进行语料分词与标注,采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 Conc与Word Smith),建成了林纾译作的序跋词表。从词表可以看出,林译小说中融入了译者诸多的心理关注与社会担当,体现出译者在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情怀。结合当时社会、历史与文化等语境,分析林纾序跋的关键词及其内在含义,可以为林纾及其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戴光荣[2](2018)在《清末民初翻译对现代性的促进——从林纾翻译序跋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的翻译群体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吸收西方社会先进理念,促进了中国现代性的发展。文章以林纾个案为例,通过创建林纾翻译语料库,分析林纾在翻译过程中撰写的序言跋语,探讨其对现代性的追求,分析林纾翻译对现代性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8年04期)
柳莎[3](2018)在《明朝小品文序、跋、引和题词(20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小品文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被正统文学所看重。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个性解放,传统思想的松动以及观念的多样化使明朝的文人对精致、优雅而又闲适的生活充满向往,在文学领域则体现在“小品文”的发展。明万历年间,小品文才正式走上历史舞台,随后进入全盛时期。如今,国家坚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明朝小品文英译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填补中华文化外译的空缺具有重要作用。本翻译报告是在笔者翻译的二十篇明朝小品文的基础上完成的。翻译材料由导师和笔者共同选取,所选篇目涉及“序、跋、引、题词”四种文体。笔者就翻译材料进行了相关的译前准备,如阅读平行文本、制定翻译计划以及分析文本特点等。翻译实践的原文本都属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热奈特所划分的副文本。由于原文本为汉语文言文,所以本翻译实践涉及雅各布森提出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笔者先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再将现代文翻译成英文,这对笔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以及中文和英文间的众多差异会造成诸多文化空白。因此,本报告借用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和热拉尔·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运用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原则,使用直译、意译、音译、减译和加注等翻译方法对原文本中因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白进行补偿翻译,最大限度地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的反应与原语读者阅读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最后,笔者总结了翻译中的经验教训以及遇到的困难,以期对其他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8)
李昕燕[4](2018)在《从序跋看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先生是中国着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译作颇丰的翻译家。他酷爱撰写序言和后记,从其诸多翻译作品的序跋中,可以管窥鲁迅的翻译目的、原则、方法选择等方面的见解和观点。根据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借由占据鲁迅创作文字有机组成部分的序跋来探寻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嬗变轨迹,对于后人正确认知翻译家鲁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莉[5](2017)在《简论译作序跋与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序跋作为一种"副文本"因素,广泛地存在于中西方翻译作品中。译作序跋包含大量文本内和文本外信息,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序跋连接着文本与社会语境,成为翻译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结合点。文章将主要从微观翻译史的构建、文本的解读和译者的现身来探讨译作序跋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然而,与序跋的重要学术价值相比,我国系统或专题式的译者、译作序跋集却寥寥无几。基于这一现状,文章最后呼吁翻译学界关注序跋集的编纂工作。(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邵霞[6](2016)在《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从序跋角度窥探小说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从各个方面对小说的成功译介进行了探讨,但是鲜有学者从副文本翻译角度探讨其对小说译介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序跋角度探讨副文本在小说翻译中的阐释性功能,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说明序跋在小说翻译中的作用。诸多例证表明,译者对原作中副文本的翻译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作者、作品、译者翻译目的和翻译思想的捷径。(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周闪[7](2015)在《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从序跋角度窥探林译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副文本是指封面、标题、序言、前言、注释、后记等在文本中连接读者和正文并起协调作用的中介性文本材料。译作的副文本与译者、与译本的外部生产环境和接受机制、与伪翻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林译小说研究的有很多,但却很少有人从副文本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将重点从序跋角度来窥探林译小说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以及文学比较。(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5年06期)
李健[8](2013)在《译文序跋中翻译的政治性探析——以林译序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林纾译文跋序的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当时历史语境下林纾的翻译目的功利性及林纾翻译的心路历程,以期进一步反思翻译的政治性理论。林纾的译文序跋不仅内容丰富,且蕴涵着思精虑远,启人深省的深刻理论思想。尤其是当我们将这些散见于林纾序跋中的译学见解与翻译的政治性理论结合研究时,就更能清晰窥见其政治为灵魂、翻译为实业的翻译思想体系。(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18期)
李双娟[9](2012)在《译序、跋在晚清小说翻译研究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是翻译文学盛行的年代,这个时期的译作普遍附有译者的序言跋语,这些序言跋语与现代翻译文学的序言截然不同,对当代翻译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探讨了其存在的普遍性、主要类型以及在翻译史研究上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文月娥[10](2011)在《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以林译序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副文本理论关注处于正文本边缘的其他文本形式,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在翻译研究中,译序跋是呈现译作、译者及当时社会语境的最重要的副文本。《林琴南书话》是林纾翻译副文本的大汇集。通过对其中翻译副文本的统计分析,发现:林纾翻译副文本既有指向"书里边"的内容,完成对读者的作品导读;又有指向"书外边"的内容,折射出了当时历史语境下林纾的翻译目的功利性、翻译规范、文学比较观以及林纾翻译的心路历程。(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翻译序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民初的翻译群体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吸收西方社会先进理念,促进了中国现代性的发展。文章以林纾个案为例,通过创建林纾翻译语料库,分析林纾在翻译过程中撰写的序言跋语,探讨其对现代性的追求,分析林纾翻译对现代性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序跋论文参考文献
[1].戴光荣.民族危机下爱国情怀的抒写:林纾翻译语料库的序跋词表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戴光荣.清末民初翻译对现代性的促进——从林纾翻译序跋谈起[J].中国科技翻译.2018
[3].柳莎.明朝小品文序、跋、引和题词(20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西南科技大学.2018
[4].李昕燕.从序跋看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陈莉.简论译作序跋与翻译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7
[6].邵霞.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从序跋角度窥探小说翻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周闪.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从序跋角度窥探林译小说[J].文学教育(上).2015
[8].李健.译文序跋中翻译的政治性探析——以林译序跋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9].李双娟.译序、跋在晚清小说翻译研究中的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文月娥.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以林译序跋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