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颏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颌前突,颏前点,齿槽座,颏部形态
颏部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君,杨柳青,张晓东[1](2019)在《微种植体垂直向控制双颌前突对颏部形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变前突的唇部和后缩的颏部是大多数双颌前突患者的矫治诉求。通过拔牙提供间隙内收前牙是改善双颌前突常用的正畸方法,然而,通过正畸改善颏部的后缩难度较大,有学者指出改变颏部的形态需要通过颏部成形术来实现~([1])。对于颏部形态的改变相对于矢状向,垂直向的控制意义更为重大。微种植体支抗可以绝对压低单颌磨牙,实现下颌平面的前上旋转,(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晓芸,陈素凤,林艺娜,蔡巧玲[2](2019)在《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对颏部形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对颏部形态的影响,总结手术计划。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2月,医院颅颌面外科共采用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46例常规正畸治疗无效患者,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复发情况、患者满意率,14例对象进行了体像障碍心理健康评估,采用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osmetic Mental States-Scale,CMSS)评价是否出现体像障碍,对比设计、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检测各测量值水平。结果未见愈合延迟、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关节疼痛、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24例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表现,持续1个月~5个月不等,未见复发、患者手术满意率达到100%,出现1名体像障碍。所有的对象手术都达到预期的目标,美观度、功能恢复达到兼顾,获得患者的好评。叁维数字化设计、术后即刻、术后随访的Go-Me/SN、Pog-NB、SNB、Si-EP、N-ANS、ANS-Me、ULL/LLL、GmNs-Pogs、Sn-Gn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N-Me高于叁维数字化设计、术后随访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疗效肯定,设计完成率高,在鼻根点、颏下点距离控制上设计完成率有待提升,但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正畸等治疗弥补。(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10期)
迪丽菲热·吐尔洪,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贾俊,巴哈尔尼萨·热扎克,李兆阳[3](2019)在《不同厚度颏部安氏Ⅱ~1类患者颏部形态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安氏Ⅱ~1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的变化进行比较,讨论颏部软组织本身的厚度对颏部软组织形态治疗前后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医的100例女性患者,年龄18~35岁。每位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对颏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建立颏厚度分类标准。选择50例乌鲁木齐地区安氏Ⅱ~1女性患者,均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的颏部软组织厚度,根据第一部分测量结果进行分组:薄颏型组、均颏型组和厚颏型组,观察并研究不同厚度颏部形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叁组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的比较中,薄颏型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均衡型组和厚颏型组;薄颏型组的颏唇角则大于厚颏型组与均衡型组;薄颏型组的颏沟倾角小于厚颏型组,与均衡型组无明显差别;②叁组治疗结束后自身对比结果显示:颏部软组织厚度均减小,颏唇沟深度减小,颏唇角、颏沟倾角在薄颏型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是减小,而在其他两组中的变化是变大;③治疗结束后薄颏型组的颏厚度与其他两组相比是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颏型组的唇沟深度小于厚颏型组,叁组中其他测量指标之间也有区别,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厚度的颏部软组织的形态之间存在差异,治疗前后薄颏型的变化较理想;均衡型、厚颏型颏部应更加注意前牙内收量等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阎振梅,梅冬兰,韩立赤,张华炎[4](2019)在《骨性Ⅰ类患者颏部形态与上气道形态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Ⅰ类患者不同颏部形态与上气道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颏部形态对上气道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Ⅰ类成人患者18例,运用Winceph 8.0软件测量颏部形态,运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上气道形态,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颏部形态各测量值与上气道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舌咽的长度与颏前厚度、颏凸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_(颏前厚度)=0.573,P颏前厚度=0.013;r颏凸度=0.647,P_(颏凸度)=0.004),与颏角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476,P=0.046);舌咽的横径与颏前厚度、颏凸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_(颏前厚度)=0.477,P颏前厚度=0.045;r颏凸度=0.559,P_(颏凸度)=0.016);舌咽的体积与颏前厚度、颏凸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_(颏前厚度)=0.496,P颏前厚度=0.036;r颏凸度=0.681,P_(颏凸度)=0.002),与颏角呈明显的负相关(r=-0.556,P=0.017);颏凸度与上气道总高度和总体积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_(总高度)=0.531,P_(总高度)=0.005,r总体积=0.469,P_(总体积)=0.023)。结论骨性Ⅰ类患者中颏部越靠前,舌咽部分增大越明显,对上气道的呼吸功能有利。(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管默[5](2019)在《成年男性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软组织侧貌及颏部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是临床常见错颌畸形,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由于上下颌骨不协调,形成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特征性“凹面型”面容。错颌畸形不仅仅危害患者口腔功能,这样的面容还使患者陷入深深的苦恼当中,影响其正常社交,工作生活,更严重者将影响心理健康。与其他类型错颌畸形相比,骨性Ⅲ类患者往往怀有强烈的愿望寻求面容改善。骨性Ⅲ错颌畸形通常是采用正畸掩饰性矫治或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还需进一步探索。正畸领域近年来对面容形态的研究逐渐深入,容貌特征对于错颌畸形的诊断,制定方案有着重要意义;颏部是组成面下1/3的重要元素,包含鼻、唇、颏在内的面下部分是正畸改善的关键部位,颏部很大程度影响了一个人的侧貌。本研究应用CBCT叁维拍摄手法,研究成年男性骨性Ⅲ类错颌畸形软组织侧貌及颏部形态,探究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男性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和诊断思路。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实验一成年男性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软组织侧貌的研究目的:比较成年男性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的软组织侧貌特征,为正畸及正颌外科提供诊治思路及参考数据。方法:选择90名未经治疗的成年男性骨性Ⅲ类患者拍摄CBCT,依据下颌平面角的大小(MP-FH和MP-SN),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叁组,每组30人,应用6种软组织侧貌分析法多个测量项目对每组进行测量,各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叁组间差异。结果:1.骨性Ⅲ类错颌畸形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叁组矢状向头影测量项目∠SNA,∠SNB,∠ANB,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骨性Ⅲ类错牙合叁组线距测量项目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是:Bs-H线、Pog-Sn⊥FH。分别属于Holdway分析法、Epker分析法。高角组Bs-H线测量值最小,与均角组及低角组相比,高角组颏唇沟到H线距离最短;Pog-Sn⊥FH在低角组测量值最大,与高角组及均角组相比,低角组颏部突出程度更大。3.骨性Ⅲ类错牙合叁组角度测量项目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是Z角。低角组Z角最大,与高角组及均角组均有较大差异,提示低角患者面容突度更大。结论:成年男性骨性Ⅲ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软组织侧貌存在差异,应依据患者的具体面容特征制定出更符合个体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实验二成年男性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的研究目的:比较成年男性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软硬组织特征,为正畸及正颌外科提供诊治思路及参考数据。方法:选择90名未经治疗的成年男性骨性Ⅲ类患者拍摄CBCT,依据下颌平面角的大小(MP-FH和MP-SN),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叁组,每组30人,对叁组的颏部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各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叁组间差异。结果:1.骨性Ⅲ类错颌畸形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叁组在颏部硬组织测量项目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是:颏高度、颏角、颏曲度;差异主要体现在高角组,相对于均角组与低角组而言,高角型患者颏高度最长,颏角小,颏曲度更大,形态上显得更细长,颏部更加平坦,而低角型则表现较为粗短。2.骨性Ⅲ类错颌畸形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叁组在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是颏唇沟。差异主要体现在高角组,高角组颏唇角最大,从颜面上可以看出高角型颏唇沟浅,面下1/3更加长,下唇到颏部的曲线更为平坦。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有差异,临床工作中应依据患者的具体颏部形态特征制定出更符合个体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葛晓磊,刘晔,刘春艳,张伟灵,刘洋[6](2018)在《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不同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20例高角患者,分为替牙期(7~10岁)、年轻恒牙期(11~14岁)、成熟恒牙期(18岁及以上),再分别分为Ⅰ类组与Ⅲ类组。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不同错类型之间颏部形态的差异。结果:高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替牙期出现颏部过度发育,年轻恒牙期时呈加重趋势且下切牙代偿,进入成熟恒牙期后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整个恒牙期颏部都表现出颏角小、突度大、更平直的特点。结论:高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颏部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与形态特征。(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谢晓华[7](2018)在《安氏叁类错合伴开合行双颌手术对颏部形态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安氏叁类错合伴开合行双颌手术对颏部形态的影响,为术前预测颏部形态改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行双颌手术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开合患者行颅平面扫描,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测量指标来观察手术前后颏部形态的改变。结果: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软组织测量指标的变化,患者的上唇倾角和鼻唇角术后较术前有显着性差异,患者下颌部分的位移较上颌部分的位移比率大,下颌部分较上颌部分的软硬组织相关系数大。患者的开牙合距离与患者术后颏部形态有一定的关系,开牙合距离与面角差值以及Y轴角成正相关。患者开牙合距离越大,颏部向上向前的倾向越大,旋转的角度也越大。结论:安氏Ⅲ类错合伴开合的患者行双颔手术,患者的开牙合距离与患者术后颏部形态有线性关系。安氏Ⅲ类错合伴开合患者适合接受双颔手术,软硬组织移位的比率相对较少。(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4期)
于爽,邵玶[8](2018)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年骨性Ⅲ类患者分为高角(SN-MP>40°,FH-MP>32°)、均角(29°≤SN-MP≤40°,22°≤FH-MP≤32°)、低角(SN-MP<29°,FH-MP<22°)叁组,每组各有男女20例,共120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进行X线头影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中,高、均、低角患者的上、下唇基部厚度,上、下唇厚度和长度在男、女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大于女性(P<0.05);在男性或女性患者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有11项测量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主要在高角组。与均角和低角组相比,高角组患者的上、下唇更长(Sn-Stms、Stmi-Si)(P<0.05),唇间隙更大(Stms-Stmi)(P<0.05),鼻基底部更加凹陷[A,-(Sn-UL)](P<0.05),上唇更上翻(Cm-Sn-UL、A,-UL-FH)(P<0.05),下唇更平直更突出[LL-(Sn-Pog,)、Si-LL-FH](P<0.05),颏唇沟较浅、颏部曲线较平坦[Si-(LL-Pog,)、LL-Si-Pog,、Si-Pog,-FH](P<0.05)。结论:在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中,男性唇厚度、长度普遍大于女性,高角患者的侧貌更加不协调。(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封平平[9](2017)在《成年女性下颌平面角与颏部形态特点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成年女性下颌平面角与颏部形态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0例下颌平面角为高角(FMA>37O)和低角(FMA<26O)成年女性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测试前两名测量者的测量误差无显着性差异。测量内容为颏部高度,即舌侧、颊侧下牙槽嵴点连线中点到颏下点距离;颏部厚度,即垂直于颏部高度唇舌向距离最短处。颏部高度和厚度的比值体现其形态特点。结果成年女性下颌平面角为高角时,颏部的形态特点是高度与厚度的比值较大,形态细长。下颌平面角为低角时,颏部的形态特点是高度与厚度的比值较小,形态宽短。结论成年女性下颌平面角为高角和低角,其颏部的形态特点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李婧[10](2017)在《安氏I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叁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CBCT(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叁维成像技术,建立颏部形态的叁维测量方法。使用此方法研究安氏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的叁维形态,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一名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利用Dolphin软件对其在叁维重建CT上进行线距、角度、比例、面积及体积的测量,并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依据纳入标准,收集到239名安氏Ⅰ类女性患者的锥体束CT数据,其中先天性下切牙缺失患者127名,无缺牙患者112名。对受试对象的CBCT数据进行叁维重建和测量。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寻安氏Ⅰ类女性的下切牙先天缺失与颏部叁维形态的关系。结果:1.下切牙先天缺失对各年龄段安氏Ⅰ类均角女性颏部叁维形态有影响。其下尖牙宽度减小。>12岁时,颏部相对于全面部及下切牙的突度增加;>18岁时,下颌对角线长度减小,下颌整体发育不足。12-26岁时,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颏点及颏唇沟点至下唇突点的水平距离减小,美学评价提高;>26岁时,下唇厚度增加。<12岁者的下颌牙槽突在二维的矢状层面发育不足;>18岁时,下颌牙槽突在叁维层面发育不足。2.下切牙先天缺失对各垂直骨面型安氏Ⅰ类青少年女性颏部叁维形态有影响。其下尖牙宽度减小;均角时,颏部相对于全面部的突度增加,低角时,下颌对角线长度减小,低角和均角时,颏部相对于全面部及下切牙的突度均增加。低角时,下唇厚度增加;均角时,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颏点及颏唇沟点至下唇突点的水平距离减小,美学评价提高。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牙槽骨及基骨发育与牙列完整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的颏部形态与安氏Ⅰ类女性牙列完整者不同。临床诊断和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时应注意到这种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颏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对颏部形态的影响,总结手术计划。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2月,医院颅颌面外科共采用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46例常规正畸治疗无效患者,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复发情况、患者满意率,14例对象进行了体像障碍心理健康评估,采用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osmetic Mental States-Scale,CMSS)评价是否出现体像障碍,对比设计、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检测各测量值水平。结果未见愈合延迟、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关节疼痛、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24例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表现,持续1个月~5个月不等,未见复发、患者手术满意率达到100%,出现1名体像障碍。所有的对象手术都达到预期的目标,美观度、功能恢复达到兼顾,获得患者的好评。叁维数字化设计、术后即刻、术后随访的Go-Me/SN、Pog-NB、SNB、Si-EP、N-ANS、ANS-Me、ULL/LLL、GmNs-Pogs、Sn-Gn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N-Me高于叁维数字化设计、术后随访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疗效肯定,设计完成率高,在鼻根点、颏下点距离控制上设计完成率有待提升,但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正畸等治疗弥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颏部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君,杨柳青,张晓东.微种植体垂直向控制双颌前突对颏部形态影响的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2].陈晓芸,陈素凤,林艺娜,蔡巧玲.叁维数字化技术辅助颏成形术矫治颏部畸形对颏部形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9
[3].迪丽菲热·吐尔洪,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贾俊,巴哈尔尼萨·热扎克,李兆阳.不同厚度颏部安氏Ⅱ~1类患者颏部形态的变化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4].阎振梅,梅冬兰,韩立赤,张华炎.骨性Ⅰ类患者颏部形态与上气道形态相关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9
[5].管默.成年男性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软组织侧貌及颏部形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葛晓磊,刘晔,刘春艳,张伟灵,刘洋.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
[7].谢晓华.安氏叁类错合伴开合行双颌手术对颏部形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健康之路.2018
[8].于爽,邵玶.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征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9].封平平.成年女性下颌平面角与颏部形态特点相关性的研究[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10].李婧.安氏I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叁维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