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框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球,时间压力,风险决策,框架效应
时间框架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郑文培[1](2019)在《时间压力框架效应对网球运动员风险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球是一种强度高、速度快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往往面临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的情景,尤其是在面对有较大风险的决策时,会出现“手软”、“不敢打”的现象。在已有的研究中,证实了运动员的风险决策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但是影响结果却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实验法来考察时间压力和框架效应是否对网球运动员风险决策造成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时间压力和框架效应与网球运动员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通过修订西南大学《运动竞赛与决策研究》基础上得来网球运动风险决策情景材料,实验采用框架类型、技能组别、比赛状态的叁因素实验设计,探究框架效应是否对不同组别网球运动员风险决策产生影响,对网球运动领域的框架效应进行验证。实验二通过修订西南大学《运动竞赛与决策研究》基础上得来网球运动风险决策情景材料,实验采用时间压力、框架类型、技能组别、比赛状态的四因素实验设计。探究时间压力、框架效应对不同水平网球运动员风险决策的影响。以此来对框架理论在运动领域进行补充,在运动员心理选材和运动员在决策能力训练以及指导运动员风险决策偏好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证依据。研究发现:(1)无时间压力条件下,框架效应对不同水平网球运动员的风险决策偏好产生不同影响,新手组和熟练组的风险决策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在正面框架下,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偏向于保守打法,在负面框架下,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偏向于冒险打法。(2)高时间压力条件下,框架效应并未对熟练组决策偏好产生影响,熟练组表现为无论在正面框架还是负面框架下皆倾向保守打法。(3)时间压力与框架效应均未对专业组的决策偏好产生影响,专业组在在比赛状态的影响下,处于领先状态时倾向保守打法,在处于落后时倾向冒险打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严欣静[2](2017)在《决策时间与工作记忆负荷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是指由于对同一问题的表达方式不同,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的现象。框架效应是由Tversky和Kahneman(1981)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描述性决策理论反驳规范性决策理论的有力例证。本研究在双加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内在机制。双加工的观点认为,决策过程分两个系统,一个是快速、自动化、基于启发式的系统,另一个是缓慢、受制于工作记忆容量、分析式的系统。从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决策时间和工作记忆负荷在某种程度上对决策过程的干扰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以往研究关于时间压力和工作记忆负荷对框架效应的影响已有一些成果,然而,关于框架效应属于自动化加工过程还是精细加工过程尚存争论,且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型。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在两个维度(决策时间和工作记忆负荷)上探讨了框架效应的认知机制,初步提出决策时间与工作记忆负荷对框架效应影响的模型。以往研究表明,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中的风险寻求倾向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刃效应,适当时间压力引起的适度焦虑情绪会提高个体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实验一分别在有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和刻意分析的情况下,让被试完成风险决策情景任务,之后通过时间压力量表和焦虑状态量表测量被试的时间压力程度,结果显示时间压力和刻意分析均弱化了框架效应,即在实验一中随着决策时间的递增,决策时间与框架效应的显着性呈现出不显着-显着-不显着的关系。实验一说明适度的时间压力能够激活被试适度的焦虑,增加其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进而弱化了框架效应。延长决策时间并要求被试分析决策问题,对框架问题的刻意分析导致框架效应被瓦解。实验二引入工作记忆负荷,让不同被试组在完成无工作记忆负荷、中等工作记忆负荷和高等工作记忆负荷的同时对正负框架问题进行决策,结果表明,工作记忆负荷与框架类型之间在0.05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且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递增,工作记忆负荷与框架效应的显着性呈现出显着-不显着-显着的关系,即当无工作记忆负荷和高工作记忆负荷时,框架效应均不受影响,而在中度工作记忆负荷时,框架效应减弱。实验二说明适度的工作记忆负荷激活了被试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而无工作记忆负荷时个体积极性较弱,工作记忆负荷过高时,个体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干扰个体的理性思维。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了框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个体自发的决策偏差,当遇到适度的外界干扰时,会激活个体的理性思维,从而打破框架效应的格局,削弱框架效应。综合实验结果和有关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决策时间与框架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着。一般情况下,风险决策情景下的框架效应显着;时间压力引起了个体适度的焦虑情绪,提高了个体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弱化了框架效应;刻意分析激发了个体的理性思维,从而弱化了框架效应。(2)工作记忆负荷与框架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着。无工作记忆负荷时,框架效应显着;适度工作记忆负荷提高了被试的理性思维,从而弱化了框架效应;高度工作记忆负荷时,个体产生过高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干扰个体的思维活动,导致框架效应没有受到影响。(3)框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决策偏差,在一般情况下倾向于启发式加工。(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王菲[3](2017)在《时间压力和情绪对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验证对相同信息使用不同图形表征呈现时是否会使被试出现违背描述不变性的决策偏差,即是否存在图形框架效应。2.引入时间压力变量,探讨其与图形版本对决策的影响关系,即时间压力是否对图形框架效应具有影响。3.同时引入时间压力和情绪两个变量,探讨两者与图形版本之间的关系,即时间压力和情绪是否对图形框架效应具有影响。方法本研究先通过两个预实验分别确定时间压力的限制值和情绪启动材料的有效性,然后采用2(时间压力:有,无)X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一,图形版本二)被试间设计作为正式实验一,探讨时间压力与图形版本对决策偏好的影响;采用2(时间压力:有,无)X2(情绪状态:正性情绪,负性情绪)X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一,图形版本二)被试间设计作为正式实验二,对时间压力和情绪两因素与图形版本对决策偏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为被试对问题方案选项(品牌)的偏好分数。被试在某师范院校实施课后自愿招募的形式获得,并使用计算机中心统一配置的计算机对被试施测。问卷材料采用图形框架效应提出者孙彦在其研究中所使用的MP3购买决策问题和疫苗注射决策问题,在计算机E-prime 2.0软件上呈现问卷及指导语。时间压力的限制值经过预实验测定:被试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完成问卷的平均时间减去一个标准差作为时间压力的限制值。情绪启动材料经预实验证明有效:将两段视频材料分别作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启动材料被试播放,并使用情绪自评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被试施测后证明材料启动情绪的有效性。结果1.在正式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图形版本的主效应具有显着性。在正式实验一中,MP3购买决策问题图形版本的主效应显着F=6.82,p=0.010,疫苗注射决策问题图形版本的主效应显着F=19.74,p=0.000;正式实验二中,MP3购买决策问题图形版本的主效应显着F=9.09,p=0.003;疫苗注射决策问题图形版本的主效应显着F=17.81,p=0.000。2.在正式实验二中,情绪的主效应具有显着性。其中MP3购买决策问题F=20.43,p=0.000,疫苗注射决策问题F=7.19,p=0.008。3.正式实验一及实验二中,MP3购买决策问题的图形版本和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具有显着性。正式实验一中F=66,p=0.033;正式实验二中F=8.67,p=0.004。但是在疫苗注射决策问题中时间压力和图形版本的交互效应不显着,正式实验一中F=0.45,p=0.505;正式实验二中F=1.08,p=0.300。4.正式实验二中,疫苗注射决策问题的图形版本和情绪的交互作用具有显着性F= 4.15,p=0.043,但是在MP3购买决策问题中未发现此交互作用具有显着性F=0.00,p=0.993。结论1.对完全相同文字信息使用不同的图形版本呈现时,被试决策的选择偏好具有差异,即证实存在图形框架效应。2.对于MP3购买决策问题,图形版本和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具有显着性,证明了图形框架效应是一个精细化加工的过程,并且图形编辑的齐当别模型GEM得到验证。3.决策时被试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在疫苗注射决策问题中,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的被试的决策偏好会受到呈现图形表征版本的影响。4.对于时间压力和情绪是否会影响框架效应,取决于决策问题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3-15)
雷婷,杨乃定[4](2016)在《突发事件中时间压力和情绪调节对框架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止决策者在突发事件决策中受时间约束而作出盲目决策,需要采用情绪调节策略作出有效的应急决策。通过分析心理学和行为决策中关于时间压力、情绪调节策略和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结合突发事件背景下决策者的内心体验,提出相关假设,并采用对照试验来考察时间压力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决策者框架效应的影响。试验证实:高强度时间压力更容易诱发框架效应,且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后框架效应明显减弱;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决策者倾向于风险规避,而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则倾向于风险喜好;认知重评策略比表达抑制策略更容易减弱决策者的框架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严欣静,游旭群[5](2016)在《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是指由于对同一问题的表达方式不同,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的现象。框架效应是由Tversky和Kahneman(1981)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描述性决策理论反驳规范性决策理论的有力例证。为进一步揭示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内在机制,在框架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压力变量。以往研究表明,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中的风险寻求倾向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效果,关于框架效应属于自动化加工过程还是精细加工过程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综述了可能影响时间压力与框架效应关系的因素,认为风险决策的问题类别、选项之间的差异程度、决策者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闭合需要)等都会对时间压力与框架效应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本文依据决策双系统模型,在前景理论和差异-巩固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影响的内在机制。基于直觉的启发式系统和基于理性的分析系统,构成了决策的双系统加工模型。前景理论认为框架效应属于直觉加工过程,不受时间压力的影响。相反的,差异-巩固理论认为,决策是一个选项同其他选项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的过程,框架效应是精细加工,需要充足的时间,若施加时间压力会弱化框架效应,则可证实差异-巩固理论的观点。本文概述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的局限,时间压力的测定规范,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问题,并提出了框架效应研究的新视角。最后,文章介绍了框架效应中可能存在的神经机制,认为与情绪过程有关的杏仁核以及与认知过程相关的PFC和ACC可能是影响框架效应产生的关键脑区,结合以往fMRI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框架效应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对风险决策领域的理论贡献,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张梦瑶[6](2016)在《时间压力、内外向和神经质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及框架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决策无论对社会组织或个人的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风险决策的研究,近些年来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研究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决定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影响因素共同入手,选择时间压力、框架及人格类型这几个变量来研究它们对风险决策及框架效应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及框架效应的影响;个体人格类型的不同是否会与框架效应产生交互作用并影响风险决策行为;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向是否不同。本研究使用风险情境决策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共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首先通过预实验确定时间压力值,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主要考察每个条件下被试最终的风险决策得分情况,同时考察两个自变量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实验参与者在积极和消极框架下,风险决策是否表现出显着差异;在时间压力的影响下,被试的风险决策是否依然存在框架效应,如果存在,那么框架效应究竟是增强还是减弱。实验二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将实验参与者的内外向、神经质人格特质进行分类,采用3×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分别考察这两种人格特质的不同类型和框架不同水平为自变量时,每个条件下被试最终的风险决策得分情况,同时考察这两种人格类型与框架是否存在交互效应。也就是说实验结果是否能够证实在积极和消极框架下,风险决策会表现出显着差异;在人格这一主观变量的影响下,被试的风险决策是否依然存在框架效应,如果存在,人格类型会对框架产生什么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验证了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正面积极的描述方式也就是正的框架下,决策者的风险决策得分较低,会更多的选择低风险的确定选项,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在消极负面的描述方式下,决策者的风险决策得分高,出现了明显的风险寻求倾向。(2)时间压力与框架效应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时间压力会使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减弱。(3)外向型的实验参与者在决策中的得分显着高于中间型与内向型的实验参与者,也就是说外向型的被试更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冒险的方案,而内向型的被试则偏好保守。(4)神经质人格类型与框架的交互效应显着,情绪不稳定的个体表现出了更强的框架效应。情绪稳定的实验参与者与情绪不稳定的实验参与者相比,风险决策的得分较低,偏向于保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吴东灿[7](2016)在《突发事件下时间压力与心理弹性对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如何有效应对具有严重危害的突发事件,已然成为我国政府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众多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的研究中,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主体,其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否往往成为突发事件处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受突发事件信息不足,时间紧迫、危害巨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决策者的理性判断容易受到限制,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在非理性决策研究领域中,框架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981年,Kahneman和Tversky采用“亚洲疾病问题”对个体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决策任务中,个体会因为表述方式的差异而出现不一致的决策选择,他们称之为框架效应。已有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下的决策者,其决策选择会受框架效应的影响。现实情境中的突发事件处置,军人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框架效应在这类群体中是否存在?面对生命救援和财产救援两种不同任务情境时,该群体的决策是否出现风险偏好?与此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使得决策的制定常处于高时间压力下,而基于决策任务的难度和严重后果,对决策者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立足于真实情境下的突发事件决策,将开展以下两个研究:研究一,对军校大学生群体进行突发事件下的风险决策问卷测试,验证其是否存在框架效应,并探讨任务情境和任务框架对突发事件决策的影响。研究二,为贴合突发事件决策任务特征,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利用E-prime软件编制突发事件决策问题,采用2×2×2的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时间压力(有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心理弹性(高心理弹性、低心理弹性)、任务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因变量为决策风险偏好。综合两个研究结果,获得以下结论:(1)军校大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时会产生框架效应,且倾向于风险寻求。(2)在突发事件背景下,生命救援决策比财产救援更倾向于风险寻求。(3)任务框架和任务情境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其中,生命救援和财产救援任务中都产生了框架效应。且正面框架下,决策者在生命救援中更倾向于冒险。(4)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有强化作用,有时间压力,框架效应明显。无时间压力,框架效应不明显。(5)突发事件下,高心理弹性个体的框架效应不明显,低心理弹性个体的框架效应明显。(6)时间压力与心理弹性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无时间压力时框架效应消失,而有时间压力时,与高心理弹性个体相比,低心理弹性个体产生了典型的框架效应。(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3)
汪程聪,周颖[8](2016)在《时间导向对深度文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框架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消费尤其是深度文化消费以其"精神追求"而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这一热点,采用实验法研究了现在导向和未来导向的不同消费者对深度文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未来导向的消费者更愿意进行深度文化消费;时间导向对深度文化产品的购买意愿会受时间距离信息和调节聚焦信息的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文化产品提供者进行产品宣传、定位将产生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车诚,马万祺,曹松峰[9](2015)在《时间距离、社会距离与网购决策框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消弭了空间距离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但心理距离中的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消费者购买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仍需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构建网购决策框架效应模型,本文分析、总结不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境对消费者网购决策的框架效应,以期对相关企业的营销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袁国方,张钢[10](2015)在《时间框架效应下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团队为研究样本,主要考察了时间框架效应、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不同,时间认知特征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程度正相关,时间情感特征差异与知识团队创新程度负相关,两者都与知识团队创新速度负相关;时间框架效应能够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程度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但对时间个性差异影响知识团队创新速度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研究结果为知识团队设计和实施以时间框架转换为基本思路的时间管理策略提供了初步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5年03期)
时间框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是指由于对同一问题的表达方式不同,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的现象。框架效应是由Tversky和Kahneman(1981)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描述性决策理论反驳规范性决策理论的有力例证。本研究在双加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内在机制。双加工的观点认为,决策过程分两个系统,一个是快速、自动化、基于启发式的系统,另一个是缓慢、受制于工作记忆容量、分析式的系统。从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决策时间和工作记忆负荷在某种程度上对决策过程的干扰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以往研究关于时间压力和工作记忆负荷对框架效应的影响已有一些成果,然而,关于框架效应属于自动化加工过程还是精细加工过程尚存争论,且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型。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在两个维度(决策时间和工作记忆负荷)上探讨了框架效应的认知机制,初步提出决策时间与工作记忆负荷对框架效应影响的模型。以往研究表明,时间压力对框架效应中的风险寻求倾向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刃效应,适当时间压力引起的适度焦虑情绪会提高个体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实验一分别在有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和刻意分析的情况下,让被试完成风险决策情景任务,之后通过时间压力量表和焦虑状态量表测量被试的时间压力程度,结果显示时间压力和刻意分析均弱化了框架效应,即在实验一中随着决策时间的递增,决策时间与框架效应的显着性呈现出不显着-显着-不显着的关系。实验一说明适度的时间压力能够激活被试适度的焦虑,增加其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进而弱化了框架效应。延长决策时间并要求被试分析决策问题,对框架问题的刻意分析导致框架效应被瓦解。实验二引入工作记忆负荷,让不同被试组在完成无工作记忆负荷、中等工作记忆负荷和高等工作记忆负荷的同时对正负框架问题进行决策,结果表明,工作记忆负荷与框架类型之间在0.05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且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递增,工作记忆负荷与框架效应的显着性呈现出显着-不显着-显着的关系,即当无工作记忆负荷和高工作记忆负荷时,框架效应均不受影响,而在中度工作记忆负荷时,框架效应减弱。实验二说明适度的工作记忆负荷激活了被试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而无工作记忆负荷时个体积极性较弱,工作记忆负荷过高时,个体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干扰个体的理性思维。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了框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个体自发的决策偏差,当遇到适度的外界干扰时,会激活个体的理性思维,从而打破框架效应的格局,削弱框架效应。综合实验结果和有关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决策时间与框架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着。一般情况下,风险决策情景下的框架效应显着;时间压力引起了个体适度的焦虑情绪,提高了个体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弱化了框架效应;刻意分析激发了个体的理性思维,从而弱化了框架效应。(2)工作记忆负荷与框架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着。无工作记忆负荷时,框架效应显着;适度工作记忆负荷提高了被试的理性思维,从而弱化了框架效应;高度工作记忆负荷时,个体产生过高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干扰个体的思维活动,导致框架效应没有受到影响。(3)框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决策偏差,在一般情况下倾向于启发式加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框架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郑文培.时间压力框架效应对网球运动员风险决策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严欣静.决策时间与工作记忆负荷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王菲.时间压力和情绪对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
[4].雷婷,杨乃定.突发事件中时间压力和情绪调节对框架效应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
[5].严欣静,游旭群.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6].张梦瑶.时间压力、内外向和神经质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及框架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7].吴东灿.突发事件下时间压力与心理弹性对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8].汪程聪,周颖.时间导向对深度文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框架效应的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6
[9].车诚,马万祺,曹松峰.时间距离、社会距离与网购决策框架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5
[10].袁国方,张钢.时间框架效应下时间个性差异对知识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