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酶联吸附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免疫酶联吸附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谢玉娜[1](2019)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医院接诊的248例疑似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FQ-PCR法与ELISA法检测,观察两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FQ-PCR法与ELISA法检测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分别为60.48%、43.95%、36.29%、15.32%、33.47%、6.45%。HBV-DNA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大、小叁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FQ-PCR法可直观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情况。(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涂继军[2](2018)在《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殖器疱疹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医院就诊治疗的70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同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率(42.86%)和采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率(41.43%)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聚合酶链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果,需要按照患者实际状况合理选取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8年06期)
刘聪,戴薇,肖德俊,李世云,林燕[3](2018)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多聚酶链反应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多聚酶链反应(PCR)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350例,采集血液标本350份、尿液标本300份,分别采用FQ-PCR及PCR对血清和尿液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DNA(CMV-DNA)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Ig G(CMV Ig G)及Ig M进行检测,比较3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 350份血液标本中,FQ-PCR阳性检出率为28.5%(100/350),PCR阳性检出率为25.7%(90/350),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12.6%(4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份尿液标本中,FQ-PCR阳性检出率为60.1%(211/350),PCR阳性检出率为58.6%(20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Q-PCR法在检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常洪标[4](2018)在《基于等温杂交链式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李斯特菌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菌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下无处不在,并且李斯特菌存在于绝大多数食物食品中。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准则,避免因李斯特菌感染而引起疾病。李斯特菌传统常规的分离培养法、免疫学检测方法耗时长,需要特定的酶催化,检测灵敏性低,而且只适用于实验室检测,因此,我们试图建立李斯特菌新型检测方法,等温、耗时短、不需要酶、不需要专业试验人员操作,适合大众化检测。磁珠结合等温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病原菌检测法:以磁珠为检测平台,利用夹心结构使抓取探针、待检测靶标和检测探针连接,通过HCR信号放大,最后通过连接的HRP酶催化TMB显色,实现肉眼检测的可视化。本方法具有高灵敏性,李斯特菌浓度为3×10~4 CFU/mL,沙门氏菌最低检测浓度为3×10~3 CFU/mL,。磁珠结合纳米花病原菌检测法:PBS缓冲液条件下,二价铜和ConA蛋白制备的纳米花作为转化信号标记物,偶联抗体的磁珠捕获李斯特菌,进一步与纳米花结合,最后通过纳米花释放铜离子促进两条短核酸片段点击化学反应连结,核酸试纸条实现可视化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性,最低检测线是4 CFU/mL。本实验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通过不同的检测平台,实现对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检测,不但灵敏高,简化了操作过程,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应用于不同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在食品卫生检验、临床诊断等一些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胡月,陈航,杨巽喆,李庆,杨辉[5](2018)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效应子Hopz5多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一种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我们利用致病性极强的PSA3类群特异效应子Hopz5制备的多克隆抗体(PAb-Hopz5),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对样品类型、特异性、灵敏度及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全面分析了该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PAb-Hopz5不仅能够检测发病组织,还能检测人工培养的PSA;即可利用发病组织蛋白,也可利用发病组织浸泡液进行检测。此外,PAb-Hopz5的检测不受PSA侵染时期的影响。PAb-Hopz5与其他供试菌包括P.syringae pv.tomato、P.fluorescens和P.putida等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ELSIA检测菌悬液的最低浓度为3×105CFU/m L,明显低于PCR检测灵敏度,但对田间发病组织样品的检测效果优于PCR。研究表明,PAb-Hopz5可作为猕猴桃溃疡病菌PSA3类群检测用试剂,进而为猕猴桃溃疡病菌提供新的检测工具。(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兰芳,林娟,王小敏,吉贞料[6](2016)在《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殖器疱疹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聚合酶链反应(PCR)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生殖器疱疹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140例生殖器皮肤、黏膜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对两种结果不符患者采用第二种PCR进行检测。结果:140例样本中,PCR检测出阳性样本59例,单纯HSV-1感染患者6例,单纯HSV-2感染患者46例,混合感染患者7例。ELISA检出阳性样本57例。140例样本中,有17例结果不符,采用第二种PCR进行检查证实,ELISA检测法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8.8%、阳性预测值为89.8%。PCR法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95.6%。结论:相比于PCR法,ELIS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避免了样本间的相互污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丁亚兴,田宏,孙静,雷玥,黄海涛[7](2015)在《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麻疹监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麻疹病毒感染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天津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运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配对Mc Nemar检验和效度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判定价值。结果 171例麻疹疑似病例同时采集了血清和干血片标本,ELISA法检测两种标本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2%和4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P=0.06),两种标本ELISA法检测一致率为94.15%。2 512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 439例采集了血标本,ELISA法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76.38%;871例采集了咽拭子,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率为86.68%。咽拭子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real-time RT-PCR核酸阳性率达到91.14%,3天后的阳性率只有66.26%(χ~2=72.46,P<0.01)。血标本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ELISA IgM抗体阳性率为71.47%,3天后达到94.14%(χ~2=118.06,P<0.01)。检验效度分析,ELISA方法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5.29%,约登指数为0.57。real-time RT-PCR方法灵敏度为99.60%,特异度为67.65%,约登指数为0.67。结论 real-time RT-PCR方法更敏感,适合发病早期诊断,ELISA方法更适合发病中后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5年06期)
夏浩海,钱小莲[8](2015)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梅毒早期诊断中,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及评价。方法对该院2012年01月0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体检、住院输血及进行术前检查者的共8 813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检测。对TP-Ab为阳性的标本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检测;247例梅毒高危人群应医生要求同时检测RPR及TP-Ab的ELISA检测(TP-ELISA)。结果共计9 060例患者中,TP-ELISA(+)RPR(+)的患者89例,其中84例为梅毒确诊患者,5例患者为梅毒潜伏感染;TP-ELISA(+)RPR(-)的患者202例,其中26例为梅毒治愈患者,9例患者为梅毒感染早期,167例患者原因不明;TP-ELISA(-)RPR(+)的患者3例,都是RPR的生物学假阳性。结论 ELISA方法应用于梅毒的初筛,RPR试验用于梅毒治疗期间的疗效观察,联合两种方法对梅毒进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对梅毒的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朱俊环[9](2015)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肝两对半测定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酶联免疫法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抗乙肝两对半的结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乙肝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将200例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样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对照两组患者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阳性率,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者中,使用酶联免疫法检出的患者170例,检出的阳性率为85.0%;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出的患者164例,检测阳性率为82.0%;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无显着差异,且P>0.05。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使用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阴性率分别是96.5%(193/200)和98.0%(196/200)。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的检查特异性是96.5%和98.0%,假阳性率分别是3.5%和2.0%,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检出阳率和酶联免疫法基本相符,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无需特殊设备支持,观察直接快速的优点,在现代医学检验中得到广泛认可,无论对乙肝患者的防控还是对健康人群的筛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广泛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06期)
姚毕华,俞春松[10](2014)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慢性肝病检测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1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对其应用免疫吸附法(ELISA)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开展相关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并分析临床最佳应用方案。结果 ELISA法与PCR法检验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71.6%和96.3%,PCR法显着高于前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采用PCR法开展血清病毒相关检验具有更好准确程度,可充分保证治疗的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4年19期)
免疫酶联吸附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医院就诊治疗的70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同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率(42.86%)和采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率(41.43%)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聚合酶链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果,需要按照患者实际状况合理选取检测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酶联吸附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谢玉娜.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
[2].涂继军.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殖器疱疹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
[3].刘聪,戴薇,肖德俊,李世云,林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多聚酶链反应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4].常洪标.基于等温杂交链式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李斯特菌的检测[D].长春理工大学.2018
[5].胡月,陈航,杨巽喆,李庆,杨辉.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效应子Hopz5多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8
[6].王兰芳,林娟,王小敏,吉贞料.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殖器疱疹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
[7].丁亚兴,田宏,孙静,雷玥,黄海涛.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麻疹监测中的价值[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
[8].夏浩海,钱小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9].朱俊环.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肝两对半测定的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10].姚毕华,俞春松.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慢性肝病检测结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