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等直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2P,互联网,流媒体
对等直播论文文献综述
许敏[1](2014)在《对等联网(P2P)网络技术下的流媒体直播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流媒体直播技术得到了推广运用。通过把对等联网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切实运用各个部分的资源,降低了流媒体服务器的压力,也让对等联网的流媒体服务得到了切实拓展与现实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4年13期)
杨丹[2](2013)在《基于H.264/SVC的对等网络直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流媒体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C/S模式的视频直播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差和服务器高负载等缺点,因而现有的视频直播系统大都采用P2P模式。虽然若干款商业P2P视频直播系统已经得到成功应用,但网络异构性和客户端异构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与普及。目前多种网络并存,不同种类的网络有不同的带宽,即使同种网络的传输带宽也会有波动。视频客户端日趋多元化,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视频分辨率,对视频质量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现存的视频编解码机制只能提供单层固定的视频流,不能适应动态的网络变化和满足客户端的不同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可扩展视频编码的P2P视频直播系统NccLive,能提供具有不同码率和视频质量的多层视频流,以缓解客户端异构性和网络异构性所带来的问题。现有的可扩展视频编码开源软件JSVM不能满足实时的编码需求。本文对H.264/SVC的视频编解码原理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改进JSVM中的运动估计搜索算法,提出了有限定的新叁步搜索算法LNTSS(Limit New Three-Step Search),在不降低视频观看质量和保持视频编码压缩比的前提下,提高搜索速度,从而提升了JSVM的编码速度。另外,本文采用DirectShow技术实现了对摄像机视频的实时采集以及YUV转码和存储,并研究了P2P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基于可扩展视频编码的P2P直播系统NccLive。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的为用户提供多级别的视频直播服务,可应用于视频直播和实时监控等场景。(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4-15)
蒋文斌,余林琛,廖光贤,廖小飞,王鹏程[3](2012)在《移动对等直播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移动对等(P2P)网络流媒体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然而,P2P流媒体的移动化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流媒体的差异化服务,二是终端移动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保证。针对终端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多码率服务的思想,在一个P2P节目流拓扑中,发布多个子流,用户根据自己的网络状况和能力,缓冲全部或者部分子流,并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动态地改变自身缓冲和播放的流,为邻居节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种跨域移动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包括数据预缓存、数据暂存等策略。实验证明上述方法能有效提高移动对等直播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2年10期)
杨景韩[4](2012)在《基于Push机制的对等网络直播流媒体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流媒体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和喜爱。网络流媒体服务分为直播和点播两种。相对于点播来说,直播在数据传输与播放实时性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对等(P2P)技术的出现,为高效的流媒体数据传输提供了技术保障。在P2P网络中,一个子节点往往有多个父节点,合理调度不同父节点的流媒体内容,可以达到提升整个网络传输效率和性能的目的。数据传输机制分为拉(Pull)和推(Push)两种,其中,Pull机制存在周期性的请求和响应行为,必然会增加数据传输延时和流媒体的播放延时。而Push机制不需要这种过程,因此基于Push机制的P2P网络直播流媒体调度算法有利于提高直播流媒体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体验,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影响网络系统数据传输效率的因素比较多,因此从全局出发,对整个网络系统的流媒体调度问题进行全局最优化是比较困难的。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实现局部最优化,达到全局最优化近似效果的解决思路。同时,对一种基于Push机制的P2P网络直播流媒体调度算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用更简单的丢失包修复策略解决了原算法无法回避的父节点缓冲器容量有限和网络不稳定等问题。本文遵照一组分析量化算法性能的标准,利用网络模拟软件NS-2进行模拟实验。在不同的模拟网络环境中,将改进的算法和另外两种基于Pull机制的调度算法进行比较,评估它们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改进后的算法与两种基于Pull机制的算法相比,在产生更少的控制信息流量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小的传输延时、传输峰值和带宽利用率,以及更强的丢包修复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2-05-31)
吴昊[5](2012)在《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系统服务质量的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因其可扩展、负载均衡等优良的特性被大量引进流媒体技术中,并成为了主流框架。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用户对网络视频的服务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通过网络测量技术,可以了解网络中各节点的行为特性和共享数据。基于此,本文以PPLive为例深入分析对等流媒体系统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针对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的测量系统,对流媒体系统中用户节点的服务质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本文利用对等流媒体直播的协议特点,提出通过测量缓存映射表的方法来评估其服务质量,包括视频码率、启动时间、播放时延和连续度。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法,即可以降低测量所需的软硬件成本,又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网络流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利用对等直播流媒体的协议特征,设计了基于缓存映射表的测量策略和视频质量分析模型,该模型经过实验验证表明,可以很好的描述节点各个质量参数;其次,详细描述了测量系统的概要设计和具体实现;最后,对测量系统的测量效率和性能做了评估,并对PPLive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等直播流媒体系统中节点选择和初始播放位置选择的改进策略。本文提出的测量方法,可以为研究和改进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系统提供直接的参考意见。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一方面验证了视频质量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一方面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些统计数据设计出流媒体系统的改进方案。测量系统可以长期的稳定运行,持续为后续研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给对等流媒体直播的未来研究和架构设计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杨延昭[6](2011)在《基于对等网络的校园直播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校园网络的逐渐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应用也日益繁多,然而目前校园网中的应用软件多数是基于Internet设计研发的,这些软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校园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一些针对Internet的优化技术往往对校园网络造成巨大的影响。以视频直播服务为例,目前视频直播服务已经成为校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却仍然以IPTV单播为主要的播放手段,这种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当服务器压力过大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播放体验。虽然基于对等网络(P2P)的直播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但由于目前针对校园网络设计的对等网络直播系统仍然稀缺,很多校园网络用户采用Internet流行的基于对等网络的视频软件观看视频,造成了校园网络的大量带宽占用,据统计校园P2P系统占用了校园网络带宽使用的96%。因此根据校园网络环境设计的P2P系统才可以更好地为校园网络服务。校园网具有用户数量巨大,用户类型复杂,设备区域性集中,流量巨大,IPv4与IPv6共存等特点。并且校园网络对于IPTV的使用十分的成熟,短期内无法抛弃现有的IPTV的框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研究基于对等网络的直播系统设计,以弥补校园网络IPTV的不足,并基于校园网络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拓扑管理策略,避免无谓地带宽占用;设计一种IPv4与IPv6双栈式数据传输机制,使校园网用户尽可能的接入系统;根据校园网IPTV的特点,提出一种兼容当前IPTV的直播框架构建方法。最后综合以上的设计完成一套基于对等网络的校园直播系统。(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许晖[7](2011)在《对等网中流媒体直播网络覆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工程和体系结构的发展,集中化的服务器思想逐渐向分布式发展。对等网(Peer-to-Peer,P2P)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从中心服务器拓扑,混合式拓扑,再到分布式拓扑结构,体现了P2P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计算、共享任务的发展主线。P2P技术缓解了传统客户端-服务器技术的性能与带宽瓶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性能,但同时也存在网络带宽消耗较大、信誉、法律争端等问题。P2P网络中对等端(Peer)节点的动态、异构、自私等特性,对P2P网络覆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已有的P2P覆盖网络主要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类。结构化网络中的搜索准确,数据传递延迟较低,但是可扩展性不强;非结构化网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鲁棒性,但数据传递有延迟效应。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结合两种结构的优点,来构建高效、高可扩展、健壮的P2P覆盖网络。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梳理了P2P的发展历史,分析了隐含在发展历程中简单到复杂,集中化到弱服务器化的一般规律,并对典型的P2P系统进行了探讨和分析。(2)结合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P2P网络两者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强节点(Strong-Node)的P2P网络构建技术。网络整体上是一棵结构化的组播树,每一个强节点内部是无结构化的。(3)对P2P中的Peer节点、覆盖网络、数据调度给出了形式化的模型,实现了一套基于Gossip协议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包含流媒体服务器、服务端、对等端,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4-10)
程刚[8](2011)在《一种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算法的设计与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媒体直播作为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的热点应用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技术由于其部署成本低,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势成为当今流媒体直播的主流解决方案。针对目前P2P流媒体直播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步数据传输和中心目录服务的非结构化的P2P流媒体直播系统。针对互联网终端的网络带宽与计算能力的异构性,采用分层编码技术,并通过采用轮转请求流媒体数据片段的方法,使得节点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和网络环境自适应的调整传输速率,达到播放连续度和视频播放质量的最佳平衡。通过流量局域网策略,来控制跨ISP链路的网络流量。另外,提出了一种基于贡献值的激励机制来保证对等网络节点之间的公平共享。本文扩展了通用的并行分布式网络仿真平台PDNS,在该平台上实现了该直播协议,并详细论述了伙伴节点管理,数据传输调度,流量局域化等算法设计和实现上的细节。最后,通过最多达上万节点的大规模的数据包级的网络仿真,分析了各种协议参数和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本文的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本文提出的直播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增强播放质量,减少服务器带宽压力和跨ISP链路流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提升了用户体验的质量。仿真的数据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对P2P流媒体直播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武娟,龙斌,庞涛,黄海[9](2010)在《一种可控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随机覆盖拓扑的对等网络直播系统中,全分布式资源定位和数据传输难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提高直播应用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可控对等网络直播系统,其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和地域优先策略实现资源节点的有效定位,通过引入服务器补偿传输策略解决ADSL接入链路上载带宽不足问题和提高直播应用性能,数据传输采用改进的推拉结合方式。仿真分析表明,本文系统在播放连续度、启动播放时延和流量负载等方面均优于CoolStreaming。(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文波[10](2009)在《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建模、监测与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流媒体分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日益增加的用户和视频数据,也给大规模流媒体分发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商业级应用的IPTV,面临向海量用户同时传送多套高清质量视频节目的应用场景,对IPTV分发的实现、保障、计费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现有相关技术难以满足。近几年兴起的基于对等网的IPTV分发技术充分利用终端节点资源,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较低的成本,逐渐成为IPTV分发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基于对等网的IPTV分发技术中,Mesh架构以其适应对等网中节点高度扰动、充分利用节点带宽资源等特性,成为最吸引人的研究领域。但是,尽管人们就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分发相关问题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面对IPTV直播业务高度实时性、同步性、高质量保障的要求,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对IPTV分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中的部分关键问题,取得了若干创新和成果。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过程中视频片段全生命周期的产量模型。视频片段产量指全系统截至时刻t拥有视频片段m的节点总数,反映系统整体对特定视频片段m的理论最大供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已有相关研究均基于节点缓冲区无限的假设,并受此所限只对视频片段产生和传播过程的产量做了初步讨论,本文分析缓冲区受限情况下系统中视频片段从产生到消逝的完整生命期内的产量变化过程,将视频片段产量函数划分为增长期/平稳期/消退期叁阶段并作相应分析,讨论系统关键参数对产量函数的影响,并就静态拓扑、零初始线性增长拓扑、非零初始线性增长拓扑等典型场景下视频片段产量函数具体形式作相应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模型及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考察了各种参数和复杂情况下视频片段完整生命期的产量变化过程和特性。2.提出一种适于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的业务质量监测算法。针对系统中海量自组织节点的大规模性和动态性、业务质量自身实时变化等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基于并行无偏随机游动连续采样的业务监测算法,对业务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就算法的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采用无偏随机游动对IPTV业务质量进行监测的可行性,监测算法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具有较低的开销;并展示了不同拓扑、不同系统规模、不同随机游动参数等对监测算法效果的影响。该监测算法克服了采用日志服务器、主动爬行器收集、在特定节点部署被动嗅探设施等已有方法的监测开销大、实时性差的缺点,适于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系统业务质量监测。3.提出一种用于优化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业务时延的优先级抢占算法。针对Mesh中因邻居间完全平等、无层次、无父子关系而难以利用抢占算法的问题,在Mesh架构中分布式的周期动态定位主分发架构,利用主分发架构路由优先级抢占信令,充分利用节点具有的异构特性,在分析节点邻居关系基础上,使得高能力、高优先级的节点抢占低能力的节点,从而尽可能的处于系统上层,以便降低视频片段分发时延,提升系统性能,同时提升贡献大的高能力节点的业务指标。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保持系统平均媒体质量基本不变和较低控制开销的同时,显着降低了业务时延。4.提出一种集成业务动态支撑架构。针对IPTV直播分发中单纯基于对等网用户资源分发难以保障业务质量、而采用CDN或类似架构分发又成本较高、扩展性差的问题,提出由支撑节点组成的集成业务动态支撑架构,对业务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系统负载的动态需要,进行自适应的业务支撑,调整资源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业务质量;同时在多个频道(即对等网)之间进行资源分配,从而使得运营商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整体收益。最终实验结果验证了集成业务动态支撑架构的有效性和自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6)
对等直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流媒体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C/S模式的视频直播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差和服务器高负载等缺点,因而现有的视频直播系统大都采用P2P模式。虽然若干款商业P2P视频直播系统已经得到成功应用,但网络异构性和客户端异构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与普及。目前多种网络并存,不同种类的网络有不同的带宽,即使同种网络的传输带宽也会有波动。视频客户端日趋多元化,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视频分辨率,对视频质量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现存的视频编解码机制只能提供单层固定的视频流,不能适应动态的网络变化和满足客户端的不同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可扩展视频编码的P2P视频直播系统NccLive,能提供具有不同码率和视频质量的多层视频流,以缓解客户端异构性和网络异构性所带来的问题。现有的可扩展视频编码开源软件JSVM不能满足实时的编码需求。本文对H.264/SVC的视频编解码原理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改进JSVM中的运动估计搜索算法,提出了有限定的新叁步搜索算法LNTSS(Limit New Three-Step Search),在不降低视频观看质量和保持视频编码压缩比的前提下,提高搜索速度,从而提升了JSVM的编码速度。另外,本文采用DirectShow技术实现了对摄像机视频的实时采集以及YUV转码和存储,并研究了P2P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基于可扩展视频编码的P2P直播系统NccLive。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的为用户提供多级别的视频直播服务,可应用于视频直播和实时监控等场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等直播论文参考文献
[1].许敏.对等联网(P2P)网络技术下的流媒体直播技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2].杨丹.基于H.264/SVC的对等网络直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蒋文斌,余林琛,廖光贤,廖小飞,王鹏程.移动对等直播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
[4].杨景韩.基于Push机制的对等网络直播流媒体调度算法研究[D].中山大学.2012
[5].吴昊.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系统服务质量的测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6].杨延昭.基于对等网络的校园直播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
[7].许晖.对等网中流媒体直播网络覆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8].程刚.一种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算法的设计与仿真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9].武娟,龙斌,庞涛,黄海.一种可控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系统[J].电信科学.2010
[10].文波.基于Mesh对等网的IPTV直播分发建模、监测与性能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