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宁中学蒋演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连云港市教育局近年提出的,并在全市推广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在具体实施的各个模块中,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中反思教师的行为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策略研究。
一、在理念学习中反思——理念要先行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因此教师对新教学理念要进行学习,进行反思,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有以下的反思转变:(1)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2)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3)由过去重“问答”转变为现在重“对话”;(4)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5)由过去重“程式化”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6)由过去重“强记”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
二、在三案(教案、学案、巩固案)
设计中反思——设计要有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根据“‘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三案的特点,设计要具有鲜明的目标,灵活的策略性,高超的艺术性,优化的选择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使无效教学行为降到最低点,教师必须把功夫下在课前,强化三案的设计。
三案的设计反思流程应该是:“个人主备—集体复备—个人再备”。教师下题海→主备教师编写讲学稿→集体备课(修订讲学稿)→个人课前备课→检查批改上交的讲学稿→个人课前最后一次调整教学案。要做到“四要四不要”:要删减,要增加,要优化,要综合(创新);不要不用,不要照搬,不要不研,不要不管(评)。二次备课的复备量内容不能少于30%。
三、在课堂中反思——课堂要高效
1.课前反思。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不是已定稿的剧本,而应是永远不能划句号的手稿,是充满悬念、充满变化的,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时段应有不同的方法。授课前应对事先设计好了的教案进行认真思考,备课时对某一环节的设计如不如意,可做上标记,以便授课前进一步思考,教案的每一页可预留一定位置日后补充用。如果节节课都能不满足事先的教学设计,积极审视,不断修正完善,就能超越自我。
2.课中反思。(1)在“自学质疑模块”中反思,要求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这是教育之根本。“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近90年前,陶行知已经知之并行之。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牛顿、瓦特、爱因斯坦……无数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里,几乎都有少年爱问的故事。牛顿那“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之问,几乎妇孺皆知,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将“培养学生好奇心”写入了三个阶段的教师标准。(2)在“互动探究模块”中反思,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答。”在课堂中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也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3.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每一堂课结束后我们都应进行认真的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的是否充分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等。认真进行反思同时还应做好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以下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2)寻求对策,修正方案。(3)记录学生情况。多在交流学习中反思,提高自我。
(1)利用各种机会观摩名师、优秀教师上课,多看多听多想,并细心听取专家点评,并做好记录。(2)抓住机会,听取教育专题讲座、学术报告。(3)多与同行交流,尤其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积极参加校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如专题研究、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说课等活动,在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比照自己,寻找差距。综上所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更多的是倡导一种思想,一种灵魂,一种方向。因为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当中,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论的精髓,体现时代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精讲多练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不断的教学反思是一名教师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需要,是教师高尚的精神活动,是教师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