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穿支螺旋桨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肿胀程度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论文文献综述
呼格吉力吐,江起庭[1](2019)在《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并比较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局部情况及创面位置选择不同皮瓣修复,分为穿支螺旋桨皮瓣组(n=27)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n=30)。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Weber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温度觉、触觉,供区瘢痕挛缩及满意度。结果穿支螺旋桨皮瓣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疼痛、步态、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方面,穿支螺旋桨皮瓣组评分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温度觉、触觉及瘢痕挛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在外观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蔡波,邓名山,丁红龙,王波,付姜峰[2](2019)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治疗临床观察。方法对10例病例,供区缺损面积约5cm×6cm、4cm×3cm及5cm×8cm等不同面积修复,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0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本组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外形满意。结论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减少供区瘢痕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张微,崔玉莹[3](2019)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和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45例患者术前采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比术前与术中结果,总结检查技巧。结果每侧小腿平均由腓动脉主穿支4.1支,主要分布于腓骨头至外踝间连线第2~9段,外径(0.81~1.91)mm,平均外径(1.14±0.23)mm;最粗1支外径(1.01~1.90)mm,平均外径(1.44±0.29)mm,其中80.00%分布于第3~5段;主穿支及最大穿支在小腿中1/3的出现几率最多;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确定45条目标穿支,术中确认39条,假阳性3条,假阴性3条,灵敏度92.85%;45块皮瓣均成活,术后均未观察到缺血或淤血。结论依据腓动脉穿支分布规律,设计不同切取节段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满足除前足外不同平面小腿及踝部创面修复需求。同时了解最大腓动脉穿支情况,可采用游离移植解决,CDFI可满足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前定位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宋鹏,段建青,李朋飞,荆凯,李光辉[4](2019)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足跟部较大范围缺损(8 cm×12 cm~14 cm×20 cm)患者采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直接旋转改为呈C形盘绕式。观察转移皮瓣成活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例皮瓣的远端发生宽约1 cm坏死; 1例皮瓣的近端边缘宽约1 cm坏死;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3例获得随访,时间7~72个月。患者行走无疼痛或仅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15~25 mm,深感觉均恢复,皮瓣足底负重区无压疮形成,患者较为满意; Maryland足部评分75~95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蒂无肿胀,切取面积大,足跟负重区溃疡发生率低,适用于修复足跟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振,刘继军,郑磊[5](2018)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2例、踝关节周围4例、足跟部9例、足背部2例。均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6例,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皮瓣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6~33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质地优良,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11例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采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1/3处、踝关节周围、足跟、足背处肿瘤切除后创面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霍星辰,刘会仁,高双全,穆福林,于占勇[6](2017)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结果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结论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潘健鹏[7](2017)在《带外踝后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带外踝后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58岁,平均40岁。均应使用带外踝后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在5cmX3cm~17cmX10cm之间,术后予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结果:该组30例患者手术顺利,1例患者供区植皮后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积极换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庆大霉素纱布湿敷后缓解,皮片存活,余下29例患者供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全部存活,经积极预防,未发生血管危象,有5例患者皮瓣边缘出现较大部分坏死,其中3例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余下2例清除坏死组织后二期行游离植皮术,术后抗感染治疗,皮片存活,术后随访3~12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色泽红润,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皮瓣感觉迟钝;6例吻合神经者两点辨别觉为10~12mm;其中2例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半年骨折均骨性愈合,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异常,踝关节跖屈、背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带外踝后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使皮瓣旋转点下移,减少了皮瓣切取时对皮瓣供区的损伤,血供来源稳定,且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外形、质地、功能恢复大多较满意,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部分感觉,是目前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陈福生,李军,李营[8](2016)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双重血供的皮瓣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踝及足部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并骨外露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的组织皮瓣修复外踝及足部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并骨外露21例,随访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 20例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起水泡,后脱痂痊愈。结论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的皮瓣切取方便,皮瓣面积大,血供可靠,是修复外踝及足部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并骨外露的理想供瓣。(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15)
李营,陈福生,李军[9](2016)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双重血供皮瓣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踝及足部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并骨外露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的组织皮瓣修复外踝及足部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并骨外露31例,随访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 30例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起水泡,后脱痂痊愈。结论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的皮瓣切取方便,皮瓣面积大,血供可靠,是修复外踝及足部软组织较大面积缺损并骨外露的理想供瓣。(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15)
程二林[10](2016)在《腓动脉及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超声定位的腓动脉及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及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采用腓动脉及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前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各穿支标记点到外踝尖的距离。术中测量各穿支实际到外踝尖的距离,二者进行对比和统计学研究。结果:术后有2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足跟部皮瓣感觉功能评定大于S0,小于S 1。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各穿支标记点至外踝尖的距离与术中测量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在术前准确定位腓动脉穿支的体表位置,降低手术风险,保证了皮瓣切取的安全性。以腓动脉及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面积大,血供丰富,成活率高,是一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合理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治疗临床观察。方法对10例病例,供区缺损面积约5cm×6cm、4cm×3cm及5cm×8cm等不同面积修复,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0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本组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外形满意。结论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减少供区瘢痕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论文参考文献
[1].呼格吉力吐,江起庭.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对比[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
[2].蔡波,邓名山,丁红龙,王波,付姜峰.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9
[3].张微,崔玉莹.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9
[4].宋鹏,段建青,李朋飞,荆凯,李光辉.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J].临床骨科杂志.2019
[5].王振,刘继军,郑磊.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
[6].霍星辰,刘会仁,高双全,穆福林,于占勇.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7
[7].潘健鹏.带外踝后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D].苏州大学.2017
[8].陈福生,李军,李营.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双重血供的皮瓣应用[C].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9].李营,陈福生,李军.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双重血供皮瓣的临床应用[C].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10].程二林.腓动脉及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标签:穿支螺旋桨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肿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