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的名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汉语的名字论文文献综述
赵幸[1](2018)在《初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你好 你叫什么名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案例分析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初中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为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教学启示:教师对课程的态度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初中语言类课堂上更加明显;在初中语言课堂中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应该注意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8年27期)
陈先慧[2](2018)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名字—面孔匹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名字-面孔匹配效应(name-face matching effect)是指名字刻板印象在面孔上的体现,使得人们能够将名字与面孔匹配出来的概率超过随机水平。已有研究大多揭示了面孔容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鲜少涉及社会认知对面孔等物理特征的影响。名字-面孔匹配效应表明名字作为个体拥有的社会标签,会与人的面孔产生联系,那就意味着社会标签也会对人的面孔这一物理特征产生影响。目前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这一效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有待探讨。本研究将在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下,验证名字-面孔匹配效应是否存在,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包括预实验与正式实验两方面。预实验一探讨选项数量对名字-面孔匹配效应的影响,分别设置两个选项与四个选项。结果显示两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四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与随机水平没有显着差异。预实验二探讨名字常见度对名字-面孔匹配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见名字,两个选项与四个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都显着高于随机水平;罕见名字在两个、四个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效应都与随机水平无显着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将对常见名字进行研究;名字-面孔匹配任务都只设置两个选项。正式实验共分为叁个部分:研究一,以实验方式探索名字-面孔匹配效应是否存在。选择大学生的名字及面孔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呈现方式(呈现名字选择面孔/呈现面孔选择名字),因变量为名字-面孔匹配率,即被试选择出正确名字/面孔的概率。实验程序通过E-prime2.0进行。结果显示:(1)两种实验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都显着高于随机水平,说明汉语文化背景下存在名字-面孔匹配效应。(2)呈现名字选择面孔的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呈现面孔选择名字。研究二在研究一基础上,选取初中生与幼儿名字面孔探索名字-面孔匹配效应在不同年龄阶段是否存在差异。采用2×2混合设计,研究呈现方式(呈现面孔选择名字/呈现名字选择面孔)与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幼儿/青少年)对名字-面孔匹配率的影响。其中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为组内变量,呈现方式为组间变量。结果表明:(1)年龄主效应显着,幼儿组名字-面孔匹配率与随机水平无显着差异,且显着低于初中组;初中组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2)呈现方式主效应边缘显着,呈现名字选择面孔的正确率高于呈现面孔选择名字。(3)年龄与呈现方式交互作用显着,呈现名字选择面孔条件下,年龄差异更加显着。研究叁进一步探讨名字-面孔匹配效应是否受到被试对名字期待类型的影响。采用了 3×5混合设计,研究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幼儿/初中/大学)与名字期待类型(控制条件/外貌形象/性格品行/才华成就/家族传承)对名字-面孔匹配率的影响。其中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为被试内变量,期待类型为被试间变量。结果显示:(1)年龄主效应显着,幼儿组名字-面孔匹配率与随机水平无显着差异;初中组与大学组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幼儿组,也显着高于随机水平,且初中组与大学组无显着差异。(2)期待类型主效应不显着。(3)年龄与期待类型交互作用显着,简单效应LSD多重比较发现,大学组的性格品行期待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低于家族传承期待。(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孔占芳[3](2017)在《认知名字 再塑人格 再建价值——大学汉语课堂育人途径探析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认为认知名字,是大学汉语课堂育人的途径之一。通过认知名字,大学生会重新认知自我,重新自我定位,再塑人格,再建价值观,了解亲人的期望,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认知取名的文化,了解历史,理性分析名字的文化意义,了解不同民族起名的方式和文化,建构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4](2017)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以缩写吗?答:可以。虽然GB/T 7714—2005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着者姓名不得缩写",但是着录实践比较混乱:缩写和不缩写并存,有的将缩写名置于姓之前,有的将双名缩写为1个字母,等等。GB/T 28019—2005《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的5.1.4指出:"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本文来源于《成都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任洪渊[5](2016)在《吉狄马加:一个汉语书写的彝人名字和梦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吉狄马加相遇,是在洛夫和李元洛主编的台湾尔雅版《大陆当代诗选》上。我开始读吉狄马加:一个汉语书写的彝人名字和梦想。语言的相遇处才是文化的相汇处。汉语与梵语相遇,梵语的"佛"被改写为汉语的"禅",丰富了我们,也丰富了世界。汉语与拉丁诸语相遇,却再也不能把拉丁语的"基督"改写成汉语的什么了。汉语"基督"始终是一个译名。(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期刊2016年01期)
陈浩元[6](2014)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以缩写吗?答可以。虽然GB/T 7714—2005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着者姓名不得缩写",但是着录实践比较混乱:缩写和不缩写并存,有的将缩写名置于姓之前,有的将双名缩写为1个字母,等等。有些编辑同人曾建议"一律采用缩写",但因没有标准依据,响应者寥寥。最近发布的GB/T 28019-2005《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的5.1.4指出:"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后加小圆点,声调符号可用省略。"参照这一条款的规定,我认为,在着录文后参考文献表这一特殊场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陈浩元[7](2014)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以缩写吗?答可以。虽然GB/T 7714-2005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着者姓名不得缩写",但是着录实践比较混乱:缩写和不缩写并存,有的将缩写名置于姓之前,有的将双名缩写为1个字母,等等。有些编辑同人曾建议"一律采用缩写",但因没有标准依据,响应者寥寥。最近发布的GB/T 28019-2005《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的5.1.4指出:"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于国宁[8](2013)在《汉语学习者:请叫我中文名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新浪微博“@北美新浪”提到了一个现象让人们关注:一方面,两岸叁地的白领中流行取英文名字,有的人共事数年,只知同事英文名字而不知其中文名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汉语学习者热衷于取中文名字,还有专门帮人起中文名字的网站,名叫“Get Your Ch(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3-11-18)
陈浩元[9](2013)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以缩写吗?答可以。虽然GB/T 7714—2005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着者姓名不得缩写",但是着录实践比较混乱:缩写和不缩写并存,有的将缩写名置于姓之前,有的将双名缩写为1个字母,等等。有些编辑同人曾建议"一律采用缩写",但因没有标准依据,响应者寥寥。最近发布的GB/T 28019—2005《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的5.1.4指出:"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丁志清,唐勤[10](2013)在《中国手语名字与手势汉语名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名字是聋人为区分某一个体而给其拟定的视觉名称符号;手势汉语名字是将汉语名字手势符号化,借用手势表现的汉语名字,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两者在起名理据、造词策略和使用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3年10期)
汉语的名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名字-面孔匹配效应(name-face matching effect)是指名字刻板印象在面孔上的体现,使得人们能够将名字与面孔匹配出来的概率超过随机水平。已有研究大多揭示了面孔容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鲜少涉及社会认知对面孔等物理特征的影响。名字-面孔匹配效应表明名字作为个体拥有的社会标签,会与人的面孔产生联系,那就意味着社会标签也会对人的面孔这一物理特征产生影响。目前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这一效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有待探讨。本研究将在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下,验证名字-面孔匹配效应是否存在,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包括预实验与正式实验两方面。预实验一探讨选项数量对名字-面孔匹配效应的影响,分别设置两个选项与四个选项。结果显示两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四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与随机水平没有显着差异。预实验二探讨名字常见度对名字-面孔匹配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见名字,两个选项与四个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都显着高于随机水平;罕见名字在两个、四个选项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效应都与随机水平无显着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将对常见名字进行研究;名字-面孔匹配任务都只设置两个选项。正式实验共分为叁个部分:研究一,以实验方式探索名字-面孔匹配效应是否存在。选择大学生的名字及面孔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呈现方式(呈现名字选择面孔/呈现面孔选择名字),因变量为名字-面孔匹配率,即被试选择出正确名字/面孔的概率。实验程序通过E-prime2.0进行。结果显示:(1)两种实验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都显着高于随机水平,说明汉语文化背景下存在名字-面孔匹配效应。(2)呈现名字选择面孔的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呈现面孔选择名字。研究二在研究一基础上,选取初中生与幼儿名字面孔探索名字-面孔匹配效应在不同年龄阶段是否存在差异。采用2×2混合设计,研究呈现方式(呈现面孔选择名字/呈现名字选择面孔)与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幼儿/青少年)对名字-面孔匹配率的影响。其中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为组内变量,呈现方式为组间变量。结果表明:(1)年龄主效应显着,幼儿组名字-面孔匹配率与随机水平无显着差异,且显着低于初中组;初中组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2)呈现方式主效应边缘显着,呈现名字选择面孔的正确率高于呈现面孔选择名字。(3)年龄与呈现方式交互作用显着,呈现名字选择面孔条件下,年龄差异更加显着。研究叁进一步探讨名字-面孔匹配效应是否受到被试对名字期待类型的影响。采用了 3×5混合设计,研究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幼儿/初中/大学)与名字期待类型(控制条件/外貌形象/性格品行/才华成就/家族传承)对名字-面孔匹配率的影响。其中名字面孔材料的年龄为被试内变量,期待类型为被试间变量。结果显示:(1)年龄主效应显着,幼儿组名字-面孔匹配率与随机水平无显着差异;初中组与大学组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高于幼儿组,也显着高于随机水平,且初中组与大学组无显着差异。(2)期待类型主效应不显着。(3)年龄与期待类型交互作用显着,简单效应LSD多重比较发现,大学组的性格品行期待条件下名字-面孔匹配率显着低于家族传承期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的名字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幸.初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你好你叫什么名字》为例[J].学园.2018
[2].陈先慧.汉语文化背景下名字—面孔匹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D].苏州大学.2018
[3].孔占芳.认知名字再塑人格再建价值——大学汉语课堂育人途径探析之一[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4]..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7
[5].任洪渊.吉狄马加:一个汉语书写的彝人名字和梦想[J].时代文学.2016
[6].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
[7].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
[8].于国宁.汉语学习者:请叫我中文名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9].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着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
[10].丁志清,唐勤.中国手语名字与手势汉语名字比较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