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链路论文-姚树香

空间链路论文-姚树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链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无线接入网,前传,自由空间光

空间链路论文文献综述

姚树香[1](2019)在《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云无线接入网上行链路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云无线接入网的前传传输速率,探讨了将无线电自由空间光应用于云无线电接入网的网络优化中,设计了上行链路中联合射频和无线电自由空间光链路的前传,使用户的传输速率最大化。仿真实验表明,添加无线电自由空间光链路大大提高了用户的速率。(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慧颖[2](2019)在《自由空间光通信链路最优束散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FSO通信系统链路最优束散角问题。由空间光通信链路方程得出,减小束散角会增大通信链路裕量。在未对准误差情况下,深入分析偏移角、束散角与链路裕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未对准损耗是链路裕量的唯一影响因素的条件下,通过推导得出最大偏移角表达式,当未对准(偏移)角度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便是最优束散角。由仿真分析可知,偏移角度的增大导致系统接收光功率减小;对于该系统光束束散角处于1.6 mrad时便是最优束散角。该部分内容研究为对星地的上行和下行通信链路功率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8期)

林嘉欣[3](2019)在《基于链路—空间分类的完整街道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城市规模“摊大饼”式扩张。在以效率为发展目标的背后,街道建设也表现得过于粗犷。以机动交通为主导进行街道设计不仅割裂了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还难以保障街道其他出行人群的权益。因此在城市规划精细化和道路街区制的发展前提下,街道设计亟待提升。本文以链路—空间理论和完整街道理念为指导,以南宁老城区为例,着重研究街道分类、完整街道横断面设计和空间设计等内容,运用彼得.琼斯等人的链路—空间分类法、GIS分析法以及实地观察法,以期实现街道空间的合理配置及品质提升,积极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论文总结了完整街道设计研究动态、链路—空间理论基础,明确了研究不足和切入点。其次,以街道双侧分小段的方式同时划分南宁老城区的POI(兴趣点)数据和道路网数据,应用GIS完成了南宁老城区精细化的街道二维分类。再次,从“完整性”角度实地调研观察,阐述了不同类型街段的现状问题和特征,并为横断面设计提供依据。接下来,规定了南宁市老城区各类完整街道的设计原则、横断面尺寸和街道要素,提出了适用于局部空间改造的策略和手法,呈现了20类街道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并给出了弹性控制的方法。最后,对有代表性的街段进行实证研究和具体的优化设计,以期对南宁老城区的街道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链路与空间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低等级的道路才是城市更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同一链路等级街道对应多种功能等级,并且新的分类与传统街道分类存在差异,现状街道应基于精细化分类结果重新进行定位,并有选择地适应完整街道设计。(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石盟果[4](2019)在《空间信息网络规模化链路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地面网络,空间信息网络的传输链路具有传播延时长,误码率高和链路易中断等特点。并且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卫星节点数量的增长以及网络服务需求的增加,空间信息网络的网络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庞大。现有的一些研究工作表明,地面成熟的网络技术若直接运用于空间信息网络,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针对空间信息网络的测试、验证及评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模拟实验环境,而链路模拟则是此类环境构建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链路模拟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仿真环境的构建中。链路模拟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但是将现如今的一些链路模拟器直接运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的模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设计出一款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的链路模拟器。本文设计出了一款能够运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的链路模拟器。该链路模拟器主要分为叁个模块:链路模拟模块、带宽分配模块以及带宽扩展模块。链路模拟模块通过对Traffic Control(TC)和iptables的改善,在原有TC只能模拟单条链路的链路特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空间信息网络中多链路的链路特性的模拟。带宽分配模块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相关技术,实现了对链路模拟器有限带宽的合理分配,有效地增加了链路模拟器所支持的链路数量。而带宽扩展模块在原有单条链路最大带宽受限的基础上,通过链路聚合和SDN组表的相关技术,实现了对链路模拟器所能支持的最大带宽的扩展,为空间信息网络中激光链路的应用提供了保障。完成以上设计后,本文搭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仿真测试环境,对链路模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验证。实验结果也表明,该链路模拟器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空间信息网络,较为准确地模拟出空间信息网络的链路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6)

郭树怀,王天鹤,冀霞,党莹,吕解[5](2019)在《1Gbps实时传输的自由空间光通信链路损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远距离自由空间光学(FSO)通信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大气湍流影响下信号传输会造成光强度衰减/波动,导致通信链路中断。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系统接收功率的对数正态统计来计算由湍流引起的通信链路损耗的方法,可评估指导FSO通信系统中的系统参数。文中模拟了不同强度湍流影响,接收终端口径为2 cm、20 cm条件下,850 nm、1 550 nm波长的光通信链路损耗与传输距离的关系。然后利用模拟分析结果设计了一个接收口径为20 cm的FSO通信系统,在强湍流条件下完成~2 km距离传输高清图像和视频。FSO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为1 Gpbs,与4 G网络相比,可以满足大量无压缩数据流传输的清晰度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军,元秀华,王铭淏[6](2019)在《空潜自由空间光通信的链路性能评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空中平台与水下平台之间的有效通信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声波或电磁波只能有效地仅在海水或空气中传播,而无法同时在这两种介质中高效传输数据。相比电磁波,激光束能够穿透相当深度的海水,因而自由空间光通信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空潜通信替代手段。众所周知,吸收和散射引起的衰减是水下激光传播主要不利因素之一,然而这只能通过加大发射功率来补偿。尽管如此,即使发射功率大到能够保证一定的接收机灵敏度,大气和海洋湍流引起的光强起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链路性能。本文重点研究水下载具与空中平台之间的自由空间光通信链路中的湍流效应,利用波动光学仿真,研究高斯光束和环形光束在空-潜两段链路中的传播,并根据数值结果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性能差异进行了比较说明。总体来说,由于湍流的主要部分离发射机更近,上行链路更容易受到湍流的影响。此外,研究中还发现环形光束往往能产生较小的闪烁指数和较高的信噪比。本项工作能够为未来的空潜光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刚,吴佳丽,高芫赫,杨东[7](2019)在《邻近空间链路探测器器间通信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Proximity-1邻近空间链路协议(简称Proximity-1协议)采用了全双工通信、链路自适应等技术,非常适合火星探测器器间通信链路。为了对全双工通信、链路自适应等功能进行系统级验证分析,文章结合火星探测方案与综合测试需求,提出了器间链路测试方案,并基于地面设备对Proximity-1协议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级测试。结果表明:全双工通信、自适应切换等功能均得到有效验证。文章设计的系统级验证方法,可为未来飞控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垚,薛杨,胡红军,郭璞,李小龙[8](2019)在《基于电磁波链路损耗模型的空间隔离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发空间隔离度是反映电磁波在地表及大气传播的重要指标,对信号链路损耗计算、地面测量系统性能设计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分析电磁波在地面绕射及大气散射机理和空间隔离度计算方法,构建电磁波传播损耗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空间隔离度进行仿真,并通过空间隔离度实地测试检验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工程建设和站址勘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毛强强[9](2018)在《基于邻近空间链路协议的半物理仿真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深空探测任务数据量大幅增加。为了适应大数据量的通信要求,通常采用着陆器-轨道器-地球这样的通信方案。对于着陆器、探测器和在轨卫星之间的短距离、信号强度中等的链路通信,CCSDS提出了邻近空间链路协议。在一般通信系统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邻近空间通信特点,本文对邻近空间链路协议进行了详细设计,并依此实现了一套基于回退N帧式自动请求重传算法的邻近空间链路半物理仿真系统。本文首先基于邻近空间链路协议的具体内容,提出了邻近空间链路协议详细设计方案。该方案包含两个邻近链路通信单元和一台星载控制器,协议物理层实现采用FPGA芯片实现,数据链路层采用C/C++软件语言描述,能启动通信会话、传输数据和重新配置通信双方收发机参数。接着对叁类自动请求重传方案进行比较,并基于深空通信具体的通信要求和资源限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回退N帧式自动请求重传算法的邻近空间链路半物理仿真系统。该系统遵循邻近空间链路协议详细设计方案,对传统回退N帧式自动请求算法进行了修正,并分析了在既定条件下滑动窗口大小的取值。然后,依据软件设计原则,在MFC和LabWindows/CVI平台上设计通信单元软件和控制单元软件,实现协议操作流程、状态显示和性能评估等功能。最后,本文对邻近空间链路协议半物理仿真系统进行软硬件协同仿真,搭建测试平台进行系统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处于低误码率的信道状态下,系统吞吐率高达95%,验证了邻近空间链路协议在工程实现上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张韵,赵尚弘,王翔,蒙文,赵静[10](2018)在《基于Exponentiated Weibull模型的M-PPM调制空间光链路误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Exponentiated Weibull大气湍流下光链路误码性能,考虑大气湍流和指向误差对误码率的联合影响,利用Meijier'G函数推导出误码率的闭合表达式。根据误码率闭合表达式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在不同大气湍流强度、PPM调制阶数、抖动标准差和波束宽度条件下,链路误码率随发射功率变化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不同调制阶数,增大发射功率对链路误码性能的改善近乎相同;随着湍流强度、抖动标准差和波束宽度的增加,误码率增加。(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1期)

空间链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了FSO通信系统链路最优束散角问题。由空间光通信链路方程得出,减小束散角会增大通信链路裕量。在未对准误差情况下,深入分析偏移角、束散角与链路裕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未对准损耗是链路裕量的唯一影响因素的条件下,通过推导得出最大偏移角表达式,当未对准(偏移)角度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便是最优束散角。由仿真分析可知,偏移角度的增大导致系统接收光功率减小;对于该系统光束束散角处于1.6 mrad时便是最优束散角。该部分内容研究为对星地的上行和下行通信链路功率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链路论文参考文献

[1].姚树香.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云无线接入网上行链路优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2].张慧颖.自由空间光通信链路最优束散角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9

[3].林嘉欣.基于链路—空间分类的完整街道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石盟果.空间信息网络规模化链路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9

[5].郭树怀,王天鹤,冀霞,党莹,吕解.1Gbps实时传输的自由空间光通信链路损耗(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6].李军,元秀华,王铭淏.空潜自由空间光通信的链路性能评估(英文)[J].中国光学.2019

[7].陈刚,吴佳丽,高芫赫,杨东.邻近空间链路探测器器间通信测试方法[J].航天器工程.2019

[8].张垚,薛杨,胡红军,郭璞,李小龙.基于电磁波链路损耗模型的空间隔离度算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9

[9].毛强强.基于邻近空间链路协议的半物理仿真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0].张韵,赵尚弘,王翔,蒙文,赵静.基于ExponentiatedWeibull模型的M-PPM调制空间光链路误码性能[J].激光与红外.2018

标签:;  ;  ;  

空间链路论文-姚树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