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指标论文-杜学海,张严伟,周岩民

形体指标论文-杜学海,张严伟,周岩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体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聚壳聚糖,团头鲂,形体指标,肌肉成分

形体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杜学海,张严伟,周岩民[1](2019)在《低聚壳聚糖对团头鲂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血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讨论不同浓度的低聚壳聚糖对团头鲂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164.80±0.61 g的团头鲂6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添加0、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的试验日粮,进行为期57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团头鲂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无显着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低聚壳聚糖使团头鲂背肌粗脂肪含量有一定提高(P>0.05),对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添加低聚壳聚糖能降低团头鲂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叁酯的含量,其中50 mg/kg低聚壳聚糖能显着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含量(P<0.05)。各试验组团头鲂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50 mg/kg低聚壳聚糖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黄皓琰,郁欢欢,梁晓芳,郑银桦,王春平[2](2019)在《N-氨甲酰谷氨酸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G),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NCG在花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20、240、360、480、720 mg/kg的NCG,制成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N0、N120、N240、N360、N480和N720,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1. 67±0. 02) g的花鲈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30尾花鲈。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终末均重、增重率、脂肪沉积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着差异(P>0.05)。N240组花鲈具有最高的蛋白质沉积率和最低的腹脂率,其蛋白质沉积率显着高于除N36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腹脂率显着低于N480组(P <0. 05)。肝脏脂肪含量在N360组最低,显着低于N0组和N120组(P<0.05)。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N120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着低于N0组、N480组和N720组(P<0.05)。N120组血浆甘油叁酯含量显着低于N0组和N360组(P <0.05)。N24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N360组和N720组(P<0.05)。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以N360组最高,显着高于N480组(P <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在花鲈饲料中添加适量NCG能够促进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腹腔和肝脏脂肪蓄积,改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分别以蛋白质沉积率、腹脂率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花鲈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NCG添加水平为219.2 mg/kg,腹脂率最低时NCG添加水平为214.3 mg/kg。综合考虑得出,花鲈饲料中的NCG适宜添加水平为214.3~219.2 mg/kg。(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罗运仙,关磊,蒋春琴,马利[3](2019)在《脱壳大麦替代面粉对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及形体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不同脱壳大麦水平(0~100%)对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相同体重(初始平均体重为20.70g)分别进行了57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脱壳大麦含量的升高,罗非鱼的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饲料系数与肥满度呈现下降趋势,各组间也无差异(P>0.05);肌肉成分除脂肪外,各组间无差异(P>0.05);肌肉脂肪含量中50%大麦组显着高于大麦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着差异;各组间胆固醇、甘油叁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通过实验表明,脱壳大麦可完全替代商业配方中的面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影响,同时可节约成本。(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9年05期)

刘梅,宓国强,郭建林,原居林[4](2019)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IPA组黄颡鱼的成活率显着高于UPA组(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于UPA组(P>0.05)。2) IPA组和WE组黄颡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着低于UPA组(P <0.05); IPA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WE组(P<0.05),而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 IPA组和UPA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着低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UPA组(P<0.05); IPA组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高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含量显着低于UPA组(P<0.05)。4) IPA组和WE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UPA组(P<0.05),但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UPA组(P<0.05); IPA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着高于UPA组(P<0.05),而显着低于WE组(P<0.05); IPA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着高于UPA组(P <0.05); 3组黄颡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且IPA组和WE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着高于UPA组(P<0.05); IPA组和WE组黄颡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着高于UPA组(P<0.05),且饱和脂肪酸总量显着低于UPA组(P<0.05)。由此得出,IPA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体形,其肌肉营养品质优于UPA组黄颡鱼,且健康状况也优于UPA组黄颡鱼,但仍差于WE组黄颡鱼。因此,应进一步优化IPA的环境条件(如流速因子、养殖密度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以迎合消费者对于黄颡鱼营养和味道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林一帆,邵仙萍,金燕,张易祥,吴成龙[5](2019)在《复合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青鱼幼鱼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复合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形体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组成、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将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按重量1∶1的比例组成复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0(对照组)、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质,并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记为D0、D20、D40、D60、D80和D100)。选取平均体重为(8.50±0.11) 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以上6种试验饲料,并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D80和D100组肝体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D20、D40和D60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2) D40、D60、D80、D100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全鱼中C20∶5n-3和C22∶6n-3含量逐渐减少,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同时全鱼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也逐渐下降。4)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逐渐减少,各试验组肌肉中C22∶6n-3、PUFA和n-3PUF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D80和D10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D40、D60、D80和D10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超过20%时,会出现肝脏损伤,且更高的替代比例会加重肝脏损伤。综合以上指标,本研究认为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复合后可替代20%的鱼粉,而不影响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肝功能。(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原居林,刘梅,倪蒙,宓国强,张超[6](2018)在《不同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IPRA)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UPA)鱼类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差异,以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2种养殖模式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标、形体指标和肌肉的品质差异,科学评价IPRA养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和研发专用配合饲料配方提供参考。试验共设2个组,每组3个重复,从2017年9月5日开始至2017年12月4日结束。结果表明:IPRA养殖组相比UPA养殖组,大口黑鲈成活率显着提高(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 IPRA养殖组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着低于UPA养殖组(P<0.05); IPRA养殖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UPA养殖组(P<0.05),但粗蛋白显着高于UPA养殖组(P<0.05);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IPRA养殖组大口黑鲈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显着高于UPA养殖组(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略高于UPA养殖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IPRA养殖组肌肉营养价值显着优于UPA养殖组(P<0.05);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IPRA养殖组饱和脂肪酸显着低于UPA组(P<0.05),但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显着高于UPA养殖组(P<0.05)。综上所述,IPRA养殖模式对于提高大口黑鲈成活率和营养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雷鸣,原居林[7](2018)在《加州鲈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IPRA)与常规养殖模式(UPA)下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IPRA和UPA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比较分析了2种模式下加州鲈的生长指标、形体指标和肌肉的品质差异,科学评价IPRA养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和研发专用配合饲料配方提供参考。试验共设2个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92天。结果表明:IPRA养殖组相比UPA养殖组,成活率显着提高(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IPRA养殖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着低于UPA养殖组(P<0.05);IPRA养殖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UPA养殖组(P<0.05),但粗蛋白显着高于UPA养殖组(P<0.05);IPRA养殖组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显着高于UPA养殖组(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虽略高于UPA养殖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IPRA养殖组肌肉营养价值显着优于UPA养殖组(P<0.05);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IPRA养殖组饱和脂肪酸显着低于UPA组(P<0.05),但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显着高于UPA养殖组(P<0.05)。研究表明,IPRA模式对于提高池塘养殖加州鲈成活率和营养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叁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2-09)

曾本和,张忭忭,刘海平,王建,王万良[8](2019)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45%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终末体重(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FW、WGR、SGR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大,显着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PE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达到最大,显着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5%组外的其他各组(P <0.05)。FC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时最低,显着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WGR、SGR和FCR最优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01%、34.09%和35.31%。2)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V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取得最小值。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VSI显着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HSI、VI显着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达到最高,显着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组(P<0.05);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低,显着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30%组(P<0.05)。由此可见,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粗脂肪含量;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饲料利用率,增加饲料成本。在本试验条件下,拉萨裸裂尻鱼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01%~35.31%。(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涛,王爱民,胡毅,倪金金,乔帼[9](2018)在《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大小相似的梭鱼为试验对象,将梭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6%、28%、30%、32%的4组等能饲料,在池塘工业化养殖条件下饲养60 d,测量其形体指标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在26%~32%范围内,各试验组中梭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胃体指数和肝体指数等形体指标没有显着差异,梭鱼形体特征正常,未受影响;高蛋白水平促进梭鱼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抑制脂肪代谢,肝功能没有显着差异。综上所述,饲料蛋白水平在26%~32%范围内,池塘工业化养殖梭鱼正常生长,对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丁立云,饶毅,陈文静,章海鑫,徐先栋[10](2017)在《投喂频率对彭泽鲫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25±0.61)g的彭泽鲫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4组试验鱼以不同的投喂频率(分别为4、3、2、1次/d)投喂,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彭泽鲫的终末体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升高的趋势,3次/d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最高,显着高于1次/d组和2次/d组(P<0.05),但与4次/d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频率对彭泽鲫幼鱼的饲料系数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1次/d组的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显着性的低于2次/d组和3次/d组(P<0.05),2次/d组和3次/d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1次/d组和4次/d组(P<0.05)。肠道指数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1次/d组肌肉水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3次/d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2次/d组(P<0.05),与1次/d组、4次/d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与肌肉品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9期)

形体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G),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NCG在花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20、240、360、480、720 mg/kg的NCG,制成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N0、N120、N240、N360、N480和N720,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1. 67±0. 02) g的花鲈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30尾花鲈。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终末均重、增重率、脂肪沉积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着差异(P>0.05)。N240组花鲈具有最高的蛋白质沉积率和最低的腹脂率,其蛋白质沉积率显着高于除N36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腹脂率显着低于N480组(P <0. 05)。肝脏脂肪含量在N360组最低,显着低于N0组和N120组(P<0.05)。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N120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着低于N0组、N480组和N720组(P<0.05)。N120组血浆甘油叁酯含量显着低于N0组和N360组(P <0.05)。N24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N360组和N720组(P<0.05)。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以N360组最高,显着高于N480组(P <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在花鲈饲料中添加适量NCG能够促进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腹腔和肝脏脂肪蓄积,改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分别以蛋白质沉积率、腹脂率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花鲈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NCG添加水平为219.2 mg/kg,腹脂率最低时NCG添加水平为214.3 mg/kg。综合考虑得出,花鲈饲料中的NCG适宜添加水平为214.3~219.2 mg/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体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杜学海,张严伟,周岩民.低聚壳聚糖对团头鲂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血浆指标的影响[J].现代畜牧兽医.2019

[2].黄皓琰,郁欢欢,梁晓芳,郑银桦,王春平.N-氨甲酰谷氨酸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罗运仙,关磊,蒋春琴,马利.脱壳大麦替代面粉对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及形体指标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9

[4].刘梅,宓国强,郭建林,原居林.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5].林一帆,邵仙萍,金燕,张易祥,吴成龙.复合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青鱼幼鱼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6].原居林,刘梅,倪蒙,宓国强,张超.不同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

[7].张雷鸣,原居林.加州鲈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IPRA)与常规养殖模式(UPA)下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C].2018年(第十叁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8].曾本和,张忭忭,刘海平,王建,王万良.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9].陈涛,王爱民,胡毅,倪金金,乔帼.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10].丁立云,饶毅,陈文静,章海鑫,徐先栋.投喂频率对彭泽鲫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形体指标论文-杜学海,张严伟,周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