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倍率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掺杂,二次粒子黏接,高容量,快充
倍率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荣辉,闫伟,吴晓强,樊沁娜[1](2019)在《高容量高倍率的氮掺杂二次粒子石墨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低成本易量产的方法制备了二次粒子黏接的石墨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氮掺杂,制备出具备高比容量和高倍率特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扣式电池测试中,该材料表现出359.8mA·h/g的可逆容量,组装的软包装全电池最小比能量可达230 W·h/kg,体积能量密度可达650 W·h/L。该软包装电池具备良好的3 C快速充电能力,充电容量可以在10 min内达到额定容量的51%,30 min即可充满电量,表现出极好的快速充电特性。在室温下进行3 C倍率充电和1 C倍率放电的循环测试中,循环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依然超过88%的初始容量,循环厚度膨胀率为10.1%,可满足大多数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徐丽敏,王婧洁[2](2018)在《水性钛酸锂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和倍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制浆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且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利用水性制浆工艺研究了钛酸锂结构、水性黏结剂、导电剂、面密度对钛酸锂电池比容量和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锂活性材料的球形二次造粒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放电倍率性能;电导率大的黏结剂可提高钛酸锂的比容量与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且黏结剂添加量为3%时的钛酸锂性能可达到较优状态;支链状结构的导电剂能提高钛酸锂的比容量与放电倍率性能,且增加导电剂添加量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放电倍率性能;面密度越小,钛酸锂电池倍率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黎淑娟,李欣然,黄际元,孟娅,亓学忠[3](2018)在《面向电网全调频过程的高倍率钛酸锂电池容量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电网发生极端事故工况下其调频容量需求与调频容量机会成本矛盾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电网一、二次调频过程耦合特点,给出储能辅助电网调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钛酸锂电池的充/放电倍率特性以及不同倍率下作用时间的等效折算方法,形成考虑钛酸锂电池倍率特性的调频用容量配置流程。最后,以电网发生紧急(极端)事故(发电机突然跳闸或负荷突然增加)工况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扰动工况下,考虑倍率特性后,钛酸锂电池所需配置的容量显着降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具有高倍率特性的钛酸锂电池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贾继伟[4](2017)在《高倍率蓄电池容量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高倍率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的技术标准及其在通信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应用实践,对其在容量标称、配置计算等方面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9-07)
明海[5](2015)在《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因其轻便、能量密度高、性能稳定,成为便携式储能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热门选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氧化钛(Ti O2)和钛酸锂(Li4Ti5O12)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四氧化叁铁(Fe3O4)和硅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改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合成了不同组分和结构的钛基负极材料、改性的Fe3O4和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了其锂电存储性能。利用所制备的负极材料,进行锂离子全电池组装,并对全电池的组装工艺、电解液体系和添加剂、锂化时间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用尿素辅助的方法制备了碳氮共掺杂的介孔Ti O2纳米球,由于该材料具有均一的纳米尺度和多孔结构,并且碳氮掺杂可以提高TiO2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使其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锂电存储性能。2.采用水热方法制备碳点修饰的Ti O2纳米带和多孔结构的Ti O2纳米带,对比研究了二者的锂电存储性能,结果表明碳点修饰的Ti O2能够改进Ti O2本体内的电子迁移到集流体,因此,碳点修饰的Ti O2纳米带具有更优异的锂电存储性能。3.以尿素为碳源和氮源,制备了碳氮共修饰的具有层级结构的Li4Ti5O12纳米粒子。该复合物的组装单元是尺寸约为10 nm的Li4Ti5O12纳米晶,并且被碳氮均匀修饰,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并且,本研究系统的探讨了碳氮的引入量对Li4Ti5O12性能的影响。4.利用硝酸和盐酸辅助的水热方法,制备了具有多孔和层级结构的金红石Ti O2的微球,并以此为原料制备了Li4Ti5O12的微球,并研究了以上两个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容量和倍率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或空间结构能够显着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因此Ti O2和Li4Ti5O12微球都具有优异的锂电存储性能。5.以壳聚糖为碳源和氮源,硝酸铁或硝酸钴作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混合直接煅烧,制备氮掺杂碳包裹金属氧化物(Fe3O4@CNy和Co Ox@CNy)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锂电存储性能。且采用尿素对Fe3O4表面进行氮化处理可明显改善其锂电性能。此外,以乙酰丙酮氧钒为前驱体,制备了V2O5包裹的锰酸锂(Li Mn2O4)正极材料,显着改善了Li Mn2O4的锂电容量和倍率性能。同时,研究了V2O5的包裹量对锂电性能的影响。6.以酚醛树脂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F127为造孔剂,制备了不同容量和倍率性能的多孔碳与Ti O2的复合材料(PC-Ti O2),研究其锂电存储性能。利用Ti O2-PC与尖晶石型的镍锰酸锂(Li Ni0.5Mn1.5O4)组装全电池,电池的倍率和容量性能良好。此外,Ti O2-PC复合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的多孔结构能够提高Ti O2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迁移率,显着改善其倍率和容量性能,因此,Ti O2-PC具有优异的钠电存储性能。7.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不同尺寸和结构的叁氧化二铁(Fe2O3)纳米粒子,并以聚偏氟乙烯作为还原剂和碳源,制备了氟掺杂碳(CFx)包裹的Fe3O4的复合材料(Fe3O4@CFx)。由于CFx具有较低的界面阻力,而且CFx可以增加电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确保高的锂离子扩散速率,能够显着提升Fe3O4的电化学性能。Fe3O4@CFx作为负极材料与正极Li Ni0.5Mn1.5O4组装,获得了高容量的全电池系统。8.利用硅氧纳米粒子(Si Ox)与碳纳米管研磨,制备了容量高达900 m A h g-1的Si Ox@CNT复合材料,Si Ox@CNT作为负极材料与尖晶石结构的正极Li Ni0.5Mn1.5O4和Li Mn2O4组装,获得了高容量的全电池体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5-10)
郭东磊[6](2014)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_2O_4的合成及其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锰酸锂具有独特的叁维隧道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其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并且因其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能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成为当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锰的溶解及Jahn-Teller效应等原因,锰酸锂的比容量衰减比较快,尤其是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其循环性能非常差,制约了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文以尖晶石锰酸锂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了其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方面的改善研究:(1)高纯尖晶石LiMn2O4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通过稀硫酸辅助水热法处理电解二氧化锰(EMD),可以除去混杂或镶嵌其晶格中的杂质离子,得到高纯的β-MnO2。并以其为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得到高纯的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显示通过该方法合成的高纯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容量和常温循环性能,但高温循环性能没有明显改善。(2) LiAl0.1Mn1.9O4的简易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以EMD与Al(OH)3为原料,按Mn与Al摩尔比为19:1混和均匀,在高温850°C煅烧5h得到Mn1.9Al0.1O3。以其为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得到尖晶石LiAl0.1Mn1.9O4,通过EDS元素分布分析,铝元素能够均匀分布在尖晶石LiMn2O4结构中,此方法合成简单,成本低,能够批量合成。电化学测试表明以此方法合成的LiAl0.1Mn1.9O4具有良好的高温循环性能,但由于Al元素的掺杂其容量性能低于纯的LiMn2O4。(3)多孔渗水球形和多面体类球形LiAl0.02Mn1.98O4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通过控制结晶法合成球形MnCO3,在合成的过程加入一部分Al2(SO4)3代替MnSO4,合成出掺杂有铝元素的球形MnCO3,以其为锰源在600°C,1100°C预烧6h合成掺杂铝元素的球形Mn2O3和Mn3O4,并以其为前驱体合成多孔渗水球形LiAl0.02Mn1.98O4和多面体LiAl0.02Mn1.98O4。电化学测试表明合成的具有多孔渗水球形和多面体结构的LiAl0.02Mn1.98O4具有良好的高温容量,循环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7](2014)在《具有高容量和优异倍率性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便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柔性的超级电容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以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储能需求。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具有高容量、高充放电倍率性能的柔性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至关重要。石墨烯和导电聚苯胺分别具有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的储能特性,是两类最具代表性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在纳米(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信息》期刊2014年01期)
高敏,连芳,仇卫华,杨王玥[8](2013)在《高容量正极材料Li[Li_(0.17)Mn_(0.58)Ni_(0.25)]O_2的倍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碳酸盐共沉淀工艺,通过控制结晶合成了显微形貌呈现较大差异的Li[Li_(0.17)Mn_(0.58)Ni_(0.25)]O_2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以及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合成的Li[Li_(0.17)Mn_(0.58)-Ni_(0.25)]O_2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可标定为α-NaFeO_2结构(空间群R3m).其中,具有一次颗粒沿六方棱柱长轴方向形成"簇形"团聚的材料比其他样品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电压范围为2.5~4.8 V,倍率分别为0.5C、1.0C和3.0C时,Li[Li_(0.17)Mn_(0.58)Ni_(0.25)]O_2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205.4、195.5和158.5 mA·h·g~(-1),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203.5、187.2和151.2 mA·h·g~(-1),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9%、96%和95%.Li[Li_(0.17)Mn_(0.58)Ni_(0.25)]O_2材料特殊的颗粒团聚状态降低了界面的电荷转移阻抗,材料的倍率性能显着提高.同时,文中对Li[Li_(0.17)Mn_(0.58)Ni_(0.25)]O_2材料在不同截止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于丽秋[9](2013)在《提高Li-MnO_2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是一种具有较高比容量和比功率的锂一次电池体系,不仅在军事领域当中有所应用,也被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便携式电子设备当中,但是这种电池体系在大倍率放电使用时的容量衰减十分严重,其放电性能主要被正极活性物质电解二氧化锰(EMD)所限制。本论文研究了高能球磨粉碎和糅合处理对EMD形貌、结构和放电性能影响,旨在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大倍率放电性能。研究了高能球磨粉碎处理对EMD结构和性能的影响。SEM和TEM的测试结果表明,EMD经过高能球磨粉碎处理后表面形貌发生较大变化,由不规则的块状结构变成了颗粒较小的球形,颗粒直径明显减小,大部分的颗粒直径在纳米级别,其中最大颗粒直径在小于约5μm;XRD的测试结果表明,EMD经过高能球磨粉碎处理后的晶型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热处理之前为γ晶型,400℃热处理12h后都会转变成γ与β混合晶型。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EMD经过高能球磨粉碎处理后的放电性能优于商品化EMD,0.1C时的放电比容量比商品EMD高出26%左右。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高能球磨粉碎的EMD放电性能影响。XRD测试表明当EMD进行热处理之后由γ-MnO_2向β-MnO_2转化,当温度为450℃时全部转化成β-MnO2;恒流放电测试结果表明EMD经过400℃热处理后放电性能最佳,当放电倍率为0.1C时的放电比容量为242mAh·g~(-1)。采用淬冷方式冷却未改变EMD晶型结构,但使得颗粒边缘更为圆滑,在不同倍率下放电平台电压有所提高。采用不同打浆方式制备二氧化锰电极,研究表明机械打浆所制备电池倍率放电性能更优。采用PVDF粘结剂,在放电倍率为0.1C、0.5C和1C时,放电比容量比LA~(-1)32粘结剂分别高出17%、19%和19%。当EMD中添加CF_x后,在0.1C、0.5C和1C这叁种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86、169、163mAh·g~(-1),表明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01-09)
陈书礼[10](2012)在《提高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具有比双电层电容器更高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中负载对电源系统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整体要求,但是该体系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仍然分别被AC和Li_4Ti_5O_(12)所限制。因此本论文从正负极两方面入手,分别对提高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LiFePO_4-AC复合物,系统考察LiFePO_4的加入量对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测试发现LiFePO_4和AC的粒径在高能球磨产生的机械力作用下均不同程度地变小,同时LiFePO_4颗粒与AC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LiFePO_4-AC/Li_4Ti_5O_(12)混合锂离子电池电容器兼具混合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储能特点。LFP30-AC70/Li_4Ti_5O_(12)在0.5A·g~(-1)时比容量比AC/Li_4Ti_5O_(12)高42%,并具有和AC/Li_4Ti_5O_(12)相同的比功率。在充放电电流为1.0A·g~(-1)时500次循环后, LFP80-AC20/Li_4Ti_5O_(12)和LFP30-AC70/Li_4Ti_5O_(12)比容量比AC/Li_4Ti_5O_(12)分别高53%和33%。因此,LiFePO_4加入正极后,提高了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并保持了其固有的高功率和长寿命特点。采用液相法制备了Li_4Ti_5O_(12)-KB和Li_4Ti_5O_(12)-KB-MWCNTs。透射电镜(TEM)表征显示两种复合物中Li_4Ti_5O_(12)粒径为40~60nm。 Li_4Ti_5O_(12)-KB电极和Li_4Ti_5O_(12)-KB-MWCNTs电极在充放电倍率为0.1C、20C和30C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9、109.5、92.9mAh·g-1和157.4、133.0、105.0mAh·g~(-1)。经恒流充放电测试证明,Li_4Ti_5O_(12)具有不对称的嵌锂和脱锂特征。Li_4Ti_5O_(12)-KB电极在5C和10C各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3%和92.9%;Li_4Ti_5O_(12)-KB-MWCNTs电极相应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3%和92.7%。由于导电剂的加入,既提高了电子导电性,又减小了Li_4Ti_5O_(12)的粒径,因此两种复合物具有比商业化Li_4Ti_5O_(12)更好的倍率性能。而KB和MWCNTs形成了导电性更高的叁维导电网络结构,所以Li_4Ti_5O_(12)-KB-MWCNTs具有比Li_4Ti_5O_(12)-KB更好的倍率性能。因此Li_4Ti_5O_(12)-KB-MWCNTs最适合用作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01-09)
倍率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性制浆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且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利用水性制浆工艺研究了钛酸锂结构、水性黏结剂、导电剂、面密度对钛酸锂电池比容量和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锂活性材料的球形二次造粒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放电倍率性能;电导率大的黏结剂可提高钛酸锂的比容量与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且黏结剂添加量为3%时的钛酸锂性能可达到较优状态;支链状结构的导电剂能提高钛酸锂的比容量与放电倍率性能,且增加导电剂添加量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放电倍率性能;面密度越小,钛酸锂电池倍率性能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倍率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荣辉,闫伟,吴晓强,樊沁娜.高容量高倍率的氮掺杂二次粒子石墨负极材料[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2].徐丽敏,王婧洁.水性钛酸锂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和倍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宝钢技术.2018
[3].黎淑娟,李欣然,黄际元,孟娅,亓学忠.面向电网全调频过程的高倍率钛酸锂电池容量配置[J].高电压技术.2018
[4].贾继伟.高倍率蓄电池容量及相关问题[C].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2017
[5].明海.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郭东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_2O_4的合成及其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7]..具有高容量和优异倍率性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J].功能材料信息.2014
[8].高敏,连芳,仇卫华,杨王玥.高容量正极材料Li[Li_(0.17)Mn_(0.58)Ni_(0.25)]O_2的倍率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
[9].于丽秋.提高Li-MnO_2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10].陈书礼.提高AC/Li_4Ti_5O_(12)混合超级电容器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