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剧变论文-黄立茀

苏联剧变论文-黄立茀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联剧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粮食供应危机,重工业优先,信仰危机,苏联剧变

苏联剧变论文文献综述

黄立茀[1](2019)在《粮食供应危机与苏联剧变——以内、外因素对苏联剧变的影响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遵循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苏联粮食供应危机对苏联剧变的影响为视角,对与此相关联的内、外因素苏联剧变有复杂的内、外因素,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探讨与粮食危机有关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考察。本文认为,中央高度集中计划管理经济体制的弊端、重工业优先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进口替代对外经济战略的偏差、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纲领宣传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是苏联粮食危机与信仰危机生发,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国际市场行情震荡的外部因素,是苏联剧变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史学实证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史学认识与史学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瑞琴[2](2019)在《从苏联剧变谈坚定“两个维护”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苏联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鸟兽散""分崩离析"警示我们,要深刻理解"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5期)

王晓敏[3](2018)在《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年来关于苏联剧变原因及其教训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学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传统的阶级斗争思维方式,这种将苏联剧变认定为阶级斗争的论断存在着某些思维和理论上的局限,从苏联剧变的教训中也不必然得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树立和强化阶级斗争意识的结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所有制的重大变革和私营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分化的加剧等,都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不能盲目和简单套用传统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思维方式。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剥削阶级和存在一定阶级矛盾虽是一种事实,但不必然导致敌我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生与加剧。如何控制阶级对立和调处阶级矛盾,既是国家的应有功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需要考量这一理论运用的历史维度,转变思维方式,改变以往的某些思维定式,更需要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本文来源于《俄罗斯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李珍,孙洲[4](2018)在《苏联剧变对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社会模式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长期积累的不足与弊端得不到解决,并且在后期改革中方向出现了根本性错误,从而致使苏联走向崩塌。苏联模式的根本弊端充分体现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高度集权。体制的僵化与固化,最终促使了国家的解体。苏联模式的失败对我国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汪亭友[5](2017)在《对有关十月革命和苏联剧变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十月革命和苏联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同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警惕传播列宁是"德皇间谍"等丑化革命领袖、否定十月革命的正当性及俄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借否定列宁和列宁主义在中国搞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倾向,科学总结苏联剧变的教训,防止虚无苏共和苏联历史的思潮在我国泛滥。(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崔文博,汲立立[6](2017)在《政治信仰视角下苏联剧变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弊端和改革攻坚期出现的疑问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等原因,造成我国政治信仰缺失问题的存在。本文从政治信仰危机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这一视角探讨其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兵团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崔文博,汲立立[7](2017)在《政治信仰视角下苏联剧变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弊端和改革疑问以及多元的价值观的冲击等原因,造成我国政治信仰缺失问题的存在。本文从政治信仰危机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这一视角探讨其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邹玲玲[8](2015)在《苏联剧变的文化软实力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剧变,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演变过程,不是偶然因素,而是有着诸多方面深刻的原因。近年来,文化因素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国外学者从“软实力”的角度介绍了苏联的相关状况,认为当年苏联剧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软实力,我国吸收和借鉴了“软实力”概念中的合理内容,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这一概念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我们分析苏联剧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软实力这一视角为切入点,系统梳理苏联剧变的文化软实力因素。首先对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在借鉴西方软实力理论和中国文化力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学者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中国式概念,通过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同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不仅对一个国家内部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和精神动力,而且对其他国家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从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借鉴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的分类从文化的叁个层次(传统文化、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角度来阐述文化软实力的来源,本文把文化软实力的来源分为传统文化软实力、主导文化软实力、高雅文化软实力和流行文化软实力。然后根据苏联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分析了苏联的传统文化软实力、主导文化软实力、高雅文化软实力和流行文化软实力的历史状况和它们对苏联剧变所起的作用,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依然会渗透在这个新政权的血液之中,并在它日后的发展道路上深深的烙印:东正教一方面确立了沙皇在国内的最高权威,另一方面也为其对外扩张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重要的思想渊源;13世纪蒙古征服者使俄罗斯国家从此走上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在俄罗斯这样的农民国家,村社对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特别强调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关系、集体主义文化心理根深蒂固、浪漫主义有余而理性精神缺乏;在“东方”为主体情况下,又存在着西方文化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有着复杂的文化结构。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苏共领导层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误读,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激进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文化建设模式,这将影响苏联的文化软实力效应的发挥,导致苏联文化软实力的正面效应不能得到发挥,而苏联剧变的根源在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苏联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社会上特别是知识界、文化界出现的各种不同观点、意见和思潮采取简单压制方法,把许多原本可以通过正常的思想交锋和斗争争取过来的人,或是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是将他们赶入“地下”,为日后的剧变埋下了隐患。赴美留学精英回国后成为了苏联国内自由化和人权的引路人。在流行文化方面,封闭的体制,再加上坚持不懈的排斥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导致苏联放弃了流行文化之争,从未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方面与美国争抢全球影响力,美国音乐和电影渗透进苏联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苏联的霸权主义和美国的和平演变形成了一种削弱苏联文化软实力的合力,共同在文化和精神上不断瓦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追求。随着文化问题和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汇合,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文化软实力是苏联剧变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5)

陆南泉,李建民[9](2015)在《关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模式与苏联剧变原因问题的看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一文中研究指出■:陆老师您好,我是您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很清楚地知道,您一生的精力在研究苏联、俄罗斯体制改革与转型问题。这次,想请您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好啊。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历史教学问题》杂志把我的一些观点与广大读者交流。■:首先请您谈谈您是怎样进入苏、俄体制问题研究领域的?●:从我的经历来看,从大学本科到苏联留学读研究生,都是学经济专业的。1960年底从苏联回国后一直没有离开过苏联经济问题的研究。在1979年前,我着重研究苏联经济本身的一些问题,并没(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5年02期)

王立新[10](2015)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思潮失控与苏联剧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社会思潮多元化产生的背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五大主要社会思潮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新自由主义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摧毁了苏联共产党的合法性,保守主义阻碍苏联社会的改革发展,民族主义思潮推动国家分裂。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意识形态政策的调整应当有利于改革、稳定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科学掌控意识形态,辩证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苏联剧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苏联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鸟兽散""分崩离析"警示我们,要深刻理解"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深远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联剧变论文参考文献

[1].黄立茀.粮食供应危机与苏联剧变——以内、外因素对苏联剧变的影响为视角[J].安徽史学.2019

[2].李瑞琴.从苏联剧变谈坚定“两个维护”的必要性[J].人民论坛.2019

[3].王晓敏.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省思[J].俄罗斯学刊.2018

[4].李珍,孙洲.苏联剧变对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5].汪亭友.对有关十月革命和苏联剧变问题的几点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崔文博,汲立立.政治信仰视角下苏联剧变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J].兵团党校学报.2017

[7].崔文博,汲立立.政治信仰视角下苏联剧变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17

[8].邹玲玲.苏联剧变的文化软实力探源[D].上海师范大学.2015

[9].陆南泉,李建民.关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模式与苏联剧变原因问题的看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J].历史教学问题.2015

[10].王立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思潮失控与苏联剧变[J].南京社会科学.2015

标签:;  ;  ;  ;  

苏联剧变论文-黄立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