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验故事论文-陈丽文

灵验故事论文-陈丽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灵验故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灵验故事,民间信仰,陈靖姑,温州

灵验故事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文[1](2019)在《灵验故事激活神明的神性:民间信仰研究的另一个视角——以温州陈靖姑信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灵验故事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灵验故事包括经典的神圣故事和增生性故事。不断增生的灵验故事可激活神明的神性,是民间信仰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灵验故事有惩罚型、显灵型、护佑型等不同形式,其产生的恐惧、规范和感恩等效应,建构与维系了民众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信仰。(本文来源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铭敬[2](2017)在《唐宋时期佛教灵验故事集在东亚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而言之,佛教灵验故事,是指佛教信徒用来宣传佛、法、僧叁宝之神奇灵验的短篇故事。将这样一些短小故事按照一定的主题和意图结集成书的作品,可统称之为"佛教灵验故事集"。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释氏辅教之书",即释子僧人与佛教信徒等用以辅助宣扬佛教之书。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光世音应验记》、《续光世音应验记》、《系观世音应验记》等数种《观世音应验记》以及《冤魂志》、《宣验记》、《冥祥记》、《集灵记》、《旌异记》、《舍利感应记》等多种灵验故事集出现。进入唐朝以后,佛教在中国迎来其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佛教灵验故事集,在内容上则更加丰富。主要有萧瑀《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唐临《冥报记》、郎馀令《冥报拾遗》、孟献忠《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段成式《金刚经鸠异》、卢求《金刚经报应记》、道宣《集神州叁宝感通録》、慧祥《弘赞法华传》、僧详《法华经传记》、法藏《华严经传记》、惠英《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释懐信《释门自镜録》、文谂与少康编?道诜删补《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优填王所造栴檀釈迦瑞像歴记』(五代)等大量作品。宋辽以降,虽非唐代之盛,仍有不少撰述:如北宋常谨《地藏菩萨像应验记》、永明延寿《心性罪福因缘集》、遵式《往生西方略传》、戒珠《净土往生传》(又称《往生净土传》)、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清月《往生净土略传》、辽僧非浊《叁宝感应要略录》及其《随愿往生集》、南宋陆师寿《新编古今往生净土宝珠集》、海印《净土往生传》、《灵瑞集》(嘉佑年间<1056-1063>杨曦序,收录灵验故事六十则)、吴兴元颖法师《续灵瑞集》、宗晓《法华经显应录》等。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中,小说一支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宣扬佛教灵验的这些"释氏辅教之书"更在其下,故而随着佛教的衰退,大都散逸无存。魏晋南北朝以至于隋代是此类作品产生的高峰时期,有大量作品问世,然以全篇存世的,不过《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冤魂记》、《舍利感应记》等寥寥数种。类似的情况,唐宋时期的作品尤为明显。比如上述所列唐宋作品中,除了《集神州叁宝感通録》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等个别作品之外,国内皆已无存,唯有零星遗篇见引或见存于《续高僧传》、《大宋僧史略》、《宋高僧传》、《诸经要集》、《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乐邦文类》等高僧传、大型类书以及敦煌文献之中而已。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遗失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仍以古写本或版本的形式现存于日本,譬如《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冥报记》、《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法华经显应录》等等。此中亦有通过朝鲜半岛而传入日本留存至今的,譬如《弘赞法华传》等作品。作为佛教宣教的重要手段和文字载体,随着佛教在东亚的传播与交流,这些作品很早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对于促进佛教在这些国家的普及以及该地域佛教文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作用,是考察佛教民俗信仰以及佛教在东亚地区流通和传播的珍贵历史文献,在东亚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往的小说研究,多因此类作品所收录的故事情节雷同、叙事单一等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佛教灵验故事的研究亦逐渐受到关注。此次拟就上述唐宋时期的部分作品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略加举例探讨。(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论文与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张全晓[3](2017)在《历代武当山志所见玄帝灵验故事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代武当山志重视玄帝灵验故事的收录,入志玄帝灵验故事的载录方式比较灵活,有单独设卷立目者,亦有散见于其他卷目者。入志玄帝灵验故事主要围绕着玄帝修真、宫观建设、斋醮法事、像器陈设、朝山信众等几个主题展开叙述,不仅继承了道教灵验记的优良传统,还较好地体现了山志纂修者阐教、劝世、护山的编撰意图,具有浓郁的宗教情怀、鲜明的本山特色和强烈的现实精神,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和不足。正确认识和评价入志玄帝灵验故事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传统宫观山志的挖掘整理,对新修宫观山志的编纂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张欢[4](2017)在《宋代佛教灵验类故事及其世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灵验类故事包括佛教经典中出于解经或宣教目的编写的灵验故事以及世俗文人创作的带有佛教思想的作品,其中蕴涵了佛教因果报应、地狱阴司等佛教观念。通过文本閲读和比较可以发现,从六朝、隋唐到宋代,佛教灵验故事在时代的变迁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宋代佛教灵验类故事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徵。舍利和佛寺的神圣特徵淡化,经像灵验在传播过程中也使神圣的佛教经像走下神坛。在入冥往生类灵验故事中,阴司不仅仅是惩罚罪恶的"地狱",更是成为了一个世俗道德审判的场所,或者与人间科考官禄之事联系起来,显示出入冥故事与世俗社会的融合。佛教和道教两套思想观念在争斗的过程中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产生了诸如仙官在阴司断案之事。儒释道"叁教合一"的状况使佛教和道教都走上了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路子,僧人、道士、神仙都愿意主动为平凡人提供援助。叁教融合也影响了善书的形成。从李昌龄《劝善录》到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儒家道德伦理的训诫更加鲜明,"劝善""教化"的作用愈发突出。另还有很多不同体式的民间劝善书,无论是纯粹教导为人处世之道,还是托名道教神祇所授,都是进行世俗道德教化的工具。灵验故事在佛道之争、佛道融合以及儒释道"叁教合一"的浪潮中,与宋代其他类型的文言小说一样,也走向了世俗化。(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27)

杨夏丽[5](2016)在《《太平广记》所载《金刚经》灵验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刚经》是汉传佛教的重要典籍。唐代,随着《金刚经》的广泛流传,相关的灵验故事大量出现,反映出唐代社会信仰的一个侧面。因年代久远,多部记载这些灵验故事的原始书籍已经亡佚,但绝大部分灵验故事因收集在宋李防等人编定的大型官修类书《太平广记》中而得以保存。本文即以唐代为时代背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探讨唐朝民众对《金刚经》的崇信方式和程度,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全面梳理《太平广记》所载唐代《金刚经》灵验故事并进行分类,再以宗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读。经研究,本文将《太平广记》所载唐代《金刚经》灵验故事根据其宗教功效分为延寿、超度亡者、往生西方、神力、灭罪获福和救护等七大类。经研究发现:灵验故事集中在玄宗、宪宗、文宗叁朝;灵验故事主要出自《报应记》、《广异记》和《酉阳杂俎》叁本笔记小说;灵验故事传播地域遍及唐代主要统治地区;《金刚经》的崇奉形式主要有持诵、抄写和焚香礼拜;《金刚经》的阅读主体为官吏。《金刚经》灵验故事将佛教因果报应思想渗透到民众的意识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的普及和《金刚经》在民间的阅读和传播。本研究同时参照其它古籍、笔记小说,深入剖析《太平广记》所载唐代《金刚经》灵验故事背后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这一个角度探讨唐代部分社会问题和民众的信仰观念,包括佛道之争、佛教内部教派之争,民众违背佛教戒律思想,官吏犯罪问题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徐海[6](2016)在《伍子胥信仰中的灵验故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伍子胥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伍子胥信仰中的灵验故事以潮神治水、怒涛冥报类为主,兼顾其他。对伍子胥信仰灵验故事的探索发现,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伍子胥信仰的发展变化,灵验故事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色。灵验故事在推动伍子胥信仰传播、促进伍子胥信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研究伍子胥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李铭敬[7](2015)在《《法华经》灵验记中的女性信仰故事及其在东亚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法华经》的汉译与传播,六朝以后出现了专题性的《法华经》灵验记,至唐宋时期,类似的作品大量涌现。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些灵验记中对于女性《法华经》信者的描写与叙述,进而考察了这些女性信仰故事在东亚的传播。(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庄恒恺[8](2014)在《由巫至神转变之灵验传说与美德故事的特点——以妈祖和陈靖姑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历史上,演变为祠神的巫觋为数不少,妈祖和陈靖姑是其中着名者。由巫至神之路,也是信民造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灵验传说和美德故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灵验传说的主要特点有:满足信众需要、神明功能多样、实现本土化。美德故事的特点则是攀附制度化宗教(包括佛教和道教)和用儒家传统伦理塑造神明形象。从信民编排的美德故事中,可以看出祠神信仰的道德取向。(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郑阿财[9](2014)在《从敦煌文献论灵验故事在唱导活动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灵验故事的记述是宗教的弘传文学,既是宗教的见证,也是宗教的宣传。汉魏六朝以来,道教流行,佛教传入中土,各类灵验事迹广为流传。此外,传统儒家忠孝感通的灵验故事,也每每见于各类史籍、载录。这些灵验故事在各种宣唱教化活动中作为宣教的重要材料被广为运用。本文以敦煌文献为核心,分别就灵应故事传播的途径、手段及其在佛教唱导活动、道教讲经及儒家宣讲等方面,论证灵验故事在高僧、道士、儒生宣唱教化,开导信众时运用之实况。(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李俊浩[10](2014)在《《冥报记》与《纪闻》佛教故事情节对灵验体现异同──兼论两结构之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程毅中先生曾指出纪闻比冥报记的内容,风格及结构进步,但并无解释该进步会否脱离冥报纪载佛教灵验主体,又会否偏离佛理。故本文分析纪闻的进步会否脱离佛理及灵验主题。又分析两文结构及情节之异如何影响两小说佛道灵验贴身程度。(本文来源于《赤子(中旬)》期刊2014年02期)

灵验故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而言之,佛教灵验故事,是指佛教信徒用来宣传佛、法、僧叁宝之神奇灵验的短篇故事。将这样一些短小故事按照一定的主题和意图结集成书的作品,可统称之为"佛教灵验故事集"。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释氏辅教之书",即释子僧人与佛教信徒等用以辅助宣扬佛教之书。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光世音应验记》、《续光世音应验记》、《系观世音应验记》等数种《观世音应验记》以及《冤魂志》、《宣验记》、《冥祥记》、《集灵记》、《旌异记》、《舍利感应记》等多种灵验故事集出现。进入唐朝以后,佛教在中国迎来其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佛教灵验故事集,在内容上则更加丰富。主要有萧瑀《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唐临《冥报记》、郎馀令《冥报拾遗》、孟献忠《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段成式《金刚经鸠异》、卢求《金刚经报应记》、道宣《集神州叁宝感通録》、慧祥《弘赞法华传》、僧详《法华经传记》、法藏《华严经传记》、惠英《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释懐信《释门自镜録》、文谂与少康编?道诜删补《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优填王所造栴檀釈迦瑞像歴记』(五代)等大量作品。宋辽以降,虽非唐代之盛,仍有不少撰述:如北宋常谨《地藏菩萨像应验记》、永明延寿《心性罪福因缘集》、遵式《往生西方略传》、戒珠《净土往生传》(又称《往生净土传》)、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清月《往生净土略传》、辽僧非浊《叁宝感应要略录》及其《随愿往生集》、南宋陆师寿《新编古今往生净土宝珠集》、海印《净土往生传》、《灵瑞集》(嘉佑年间<1056-1063>杨曦序,收录灵验故事六十则)、吴兴元颖法师《续灵瑞集》、宗晓《法华经显应录》等。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中,小说一支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宣扬佛教灵验的这些"释氏辅教之书"更在其下,故而随着佛教的衰退,大都散逸无存。魏晋南北朝以至于隋代是此类作品产生的高峰时期,有大量作品问世,然以全篇存世的,不过《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冤魂记》、《舍利感应记》等寥寥数种。类似的情况,唐宋时期的作品尤为明显。比如上述所列唐宋作品中,除了《集神州叁宝感通録》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等个别作品之外,国内皆已无存,唯有零星遗篇见引或见存于《续高僧传》、《大宋僧史略》、《宋高僧传》、《诸经要集》、《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乐邦文类》等高僧传、大型类书以及敦煌文献之中而已。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遗失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仍以古写本或版本的形式现存于日本,譬如《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冥报记》、《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法华经显应录》等等。此中亦有通过朝鲜半岛而传入日本留存至今的,譬如《弘赞法华传》等作品。作为佛教宣教的重要手段和文字载体,随着佛教在东亚的传播与交流,这些作品很早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对于促进佛教在这些国家的普及以及该地域佛教文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作用,是考察佛教民俗信仰以及佛教在东亚地区流通和传播的珍贵历史文献,在东亚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往的小说研究,多因此类作品所收录的故事情节雷同、叙事单一等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佛教灵验故事的研究亦逐渐受到关注。此次拟就上述唐宋时期的部分作品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略加举例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灵验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文.灵验故事激活神明的神性:民间信仰研究的另一个视角——以温州陈靖姑信仰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李铭敬.唐宋时期佛教灵验故事集在东亚的传播[C].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论文与摘要集.2017

[3].张全晓.历代武当山志所见玄帝灵验故事考[J].世界宗教研究.2017

[4].张欢.宋代佛教灵验类故事及其世俗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7

[5].杨夏丽.《太平广记》所载《金刚经》灵验故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6

[6].徐海.伍子胥信仰中的灵验故事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李铭敬.《法华经》灵验记中的女性信仰故事及其在东亚的传播[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

[8].庄恒恺.由巫至神转变之灵验传说与美德故事的特点——以妈祖和陈靖姑为中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郑阿财.从敦煌文献论灵验故事在唱导活动中的运用[J].敦煌研究.2014

[10].李俊浩.《冥报记》与《纪闻》佛教故事情节对灵验体现异同──兼论两结构之别[J].赤子(中旬).2014

标签:;  ;  ;  ;  

灵验故事论文-陈丽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