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覆盖论文-廖书林,浦燕新,许龙霞,周梦凯

沸石覆盖论文-廖书林,浦燕新,许龙霞,周梦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沸石覆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底泥污染物释放,上覆水体,锆改性沸石

沸石覆盖论文文献综述

廖书林,浦燕新,许龙霞,周梦凯[1](2019)在《锆改性沸石覆盖控制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比天然沸石与锆改性沸石对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覆盖与锆改性沸石覆盖的试验组均可有效降低上覆水体的氨氮、总磷与COD的污染浓度。第30天,锆改性沸石试验组的上覆水体的氨氮、总磷与COD分别下降了35.5%、45.2%与15.9%,其中锆改性沸石覆盖对于总磷的去除效果显着优于天然沸石覆盖。(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28期)

汲雨,奚秀清,詹艳慧,陈海洋,林建伟[2](2019)在《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对河道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对河道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良好。无论是在自然状态下,还是在缺氧控制状态下,河道底泥均向上覆水体中释放出一定数量的溶解性活性磷(SRP),而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可以有效控制河道底泥中磷的释放,使得上覆水体中SRP浓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0. 007~0. 031 mg/L)。当覆盖层受到破坏并使覆盖材料与表层底泥混合之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仍然可以极大地降低上覆水体中SRP浓度,并且使底泥中潜在可移动态磷向较为稳定和非常稳定的磷形态转变,以及促使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性磷向非生物可利用性磷转变,使得底泥中磷发生释放的风险降低。以上结果初步表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用于控制河道底泥中磷释放的覆盖材料。(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广垠,刘勇,王丽萍[3](2019)在《改性沸石覆盖对底泥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取现代·滏阳原着湿地公园河流表层底泥试样,分别进行高温、盐酸和氯化钠改性沸石覆盖的静态模拟试验,并通过Illumina平台对覆盖前后的底泥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目标河段底泥中细菌物种分布均匀,变形菌门为最主要的优势菌种;虽然不同改性沸石覆盖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基本不会破坏原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本次试验为河流修复过程中的人工扰动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对本次试验的目标河段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勇[4](2018)在《现代·滏阳原着湿地公园底泥污染分布和改性沸石覆盖对微生物群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试验检测了邯郸市现代·滏阳原着湿地公园底泥中总氮、氨氮、总磷和有机质在竖直方向上的含量分布,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各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有机指数法对目标河段底泥的富营养化情况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目标河段底泥中氮、磷污染物和有机质的含量均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且叁者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关关系显着;根据总氮和有机质变化趋势推测下层底泥存在较高的有机污染风险,根据底泥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判断可采用沸石覆盖作为河流修复措施。通过天然沸石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试验,模拟天然沸石对氮、磷污染物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二者的吸附过程均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并且均存在化学吸附作用;采用高温煅烧、盐酸浸泡和氯化钠浸泡叁种方式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处理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结构特征,发现不同改性处理后的沸石结果变化不同。通过改性沸石覆盖的静态模拟试验,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修复前期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周真明,刘启迪,刘彤,黄华山,马红芳[5](2017)在《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亚热带水源水库氮负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泉州水源地山美水库和惠女水库的表层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水源水库氮负荷的效果及可行性,探讨了上覆水体溶解氧(DO)浓度对削减氮负荷的影响,分析了削减氮负荷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覆盖强度为1 kg/m~2的生物沸石覆盖(厚度约1 mm)对上覆水中总氮的削减率为58.89%~65.75%,对底泥中总氮的削减率为10.39%~13.08%,对底泥中铵态氮的削减率为32.35%~44.56%,对底泥中有机氮的削减率为8.41%~11.04%;对于以硝态氮为主要形态氮的上覆水体,DO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高效菌脱氮;可见,生物沸石薄层覆盖能有效削减水源水库氮负荷,利用生物沸石薄层覆盖技术削减水源水库氮负荷是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水源水库底泥生物沸石薄层覆盖修复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徐金兰,张晶,刘爱萍,李凯[6](2016)在《挂膜沸石覆盖层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轮底泥修复实验研究了沸石类型、覆盖密度及上覆水氨氮浓度对挂膜沸石覆盖层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改善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类型直接决定挂膜沸石覆盖层能否持续有效抑制底泥氨氮释放,孔径在8 nm左右的沸石F1表面才能附着有效降解氨氮的微生物,从而具有较强的原位再生能力,通过不断削减底泥氨氮(各轮底泥氨氮削减量为23~30mg)和上覆水氨氮(削减量达18 mg)来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将上覆水氨氮浓度控制在0.4~0.8 mg/L,达到地表水III类水体水质标准.挂膜沸石能否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也与沸石覆盖密度和上覆水氨氮浓度有关,当覆盖密度大于1.46 kg/m2时、上覆水氨氮浓度低于4.28 mg/L时,覆盖挂膜沸石F1能够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使水体氨氮浓度满足地表水III类水体水质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周真明,黄廷林,苑宝玲[7](2016)在《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扬州古运河富营养化水体为对象,现场围隔实验研究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可行性,考察生物沸石覆盖削减上覆水、底泥间隙水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削减效果,讨论生物沸石覆盖修复过程中不同形态磷转化机制.结果表明,覆盖强度为2 kg/m2的生物沸石覆盖(厚度约2 mm)对上覆水中总磷的削减率为57.41%,对上覆水中正磷酸盐的削减率为60.03%;对底泥间隙水中正磷酸盐的削减率为59.80%;对表层底泥(0~20 cm)中总磷削减率为11.28%,对无机磷削减率为11.82%,对有机磷削减率为11.11%.生物沸石覆盖能将底泥中不稳定的无机磷(可溶性磷、铁结合态磷、铝结合态磷)或少部分较稳定的无机磷(钙结合态磷)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磷(包裹磷),说明生物沸石覆盖不仅能削减液相中磷负荷,而且能将固相中不稳定的无机磷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磷;可见,生物沸石薄层覆盖能有效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利用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是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生物薄层覆盖修复过程中不同形态无机磷转化机制.(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张森森[8](2015)在《改性沸石覆盖层持续修复受污染沉积物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污染的防治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而采用沸石覆盖为一项较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其使用寿命又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本课题基于此研究沸石改性的最佳方法即综合沸石的氨氮去除效率与原位生物再生率的提高,探索不同吸附量的铵吸附沸石的生物再生效果和沸石挂膜方式的改变对沸石原位生物再生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将其与原位覆盖沉积物配合使用的方法,来达到消减河流沉积物氮污染负荷的作用。1、对沸石进行焙烧、盐酸和盐改性的试验可知:采用NaCl改性(每克天然沸石投入到10mL、1mol/L的NaCl溶液,振荡24h)得到的改性沸石是提高沸石原位生物再生效果的有效改性方法,其中氨氮吸附量较天然沸石提高了1.34倍,原位生物再生速率提高了1.19倍。2、模拟沉积物氨氮持续释放16d、67d和83d后的沸石氨氮含量分别约为1mg/g、4mg/g和5mg/g,在投加不同细菌浓度的菌悬液的条件下运行30d,结果表明:(1)沸石的氨氮吸附量越小、菌悬液的细菌浓度越高其所需的再生时间越短,投加菌悬液浓度为80mL/g时,天然沸石的生物再生时间分别为42d、90d和103d,改性沸石为36d、78d和84d,说明铵吸附沸石在修复沉积物期间有一定程度的原位再生能力。(2)铵吸附沸石的原位生物再生速率前7d较快,其中天然沸石为40.9mg/(kg·d)、108.3mg/(kg·d)和97mg/(kg·d),改性沸石为42.5mg/(kg·d)、123.2mg/(kg·d)和138.3mg/(kg·d),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第15~30d期间内天然沸石变为30.1mg/(kg·d)、31.9mg/(kg·d)和46.6mg/(kg·d),改性沸石为50.1mg/(kg·d)、37.1mg/(kg·d)和54.4mg/(kg·d)。3、挂膜沸石原位生物再生试验,沸石在7d试验期间内吸附了一定量的氨氮:(1)在低吸附量条件下,挂膜沸石的原位生物再生速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天然分开挂膜沸石在吸附量2.18mg/g时达到最大为47.8mg/(kg·d);而改性混合挂膜沸石在吸附量为2.39mg/g达到最大为85.4mg/(kg·d),之后随着氨氮吸附量的增加,沸石的生物再生效果就会受到抑制。(2)当模拟沉积物氨氮持续释放67d后即沸石的氨氮吸附量小于4mg/g时,天然沸石的分开挂膜效果较好,其原位生物再生速率为30~50mg/(kg·d);而改性沸石为混合挂膜效果较好,其原位生物再生速率为65~85mg/(kg·d),挂膜沸石的原位生物再生速率与沉积物的氨氮平均释放速率(氨氮平均释放速率为60~70mg/(m2·d),沸石覆盖沉积物密度为1kg/m2)相当,说明挂膜沸石能够持续修复受污染沉积物。4、关于沸石层修复沉积物的试验表明:(1)在密闭条件下,覆盖天然沸石、改性沸石、天然挂膜沸石和改性挂膜沸石的系统中上覆水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0.72%、69.39%、75.52%、82.41%。(2)在模拟河流、湖泊条件下,经过叁轮沉积物覆盖试验,其中覆盖天然混合挂膜沸石上覆水总氮消减效率最好为31.89%,叁轮试验的修复效果分别为1.178mg/g、2.379mg/g和2.17mg/g;改性沸石为混合挂膜消减效率最好为36.12%,叁轮试验的修复效果分别为1.212mg/g、2.412mg/g和2.402mg/g,说明覆盖挂膜沸石层可以持续修复受污染沉积物。(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孙士权,蒋昌波,赵刚,聂小保,谭万春[9](2015)在《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迁移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控制与释放发生机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MLOP迁移转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酸性水体促进内源MLOP迁移,碱性条件下抑制其转化,不同p H值试验水体沉积物中内源MLOP相对浓度为:[MLOP/TP]p H8>[MLOP/TP]p H7>[MLOP/TP]p H6;温度明显提高内源MLOP迁移水平,低温水体相对高温水体沉积物中内源MLOP含量较低,5℃条件下内源MLOP迁移表观量最大,其随时间迁移量呈幂函数关系,可表示为[MLOP/TP]=0.2823T0.657(R2为0.9709);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内源MLOP均发生迁移,且迁移特征和影响效能高度一致,迁移平衡后好氧环境内源MLOP和厌氧内源MLOP相对浓度呈线性相关,可表示为[MLOP/TP]好氧环境=1.0884[MLOP/TP]厌氧环境-0.0271(R2为99895);光照因子促使内源MLOP迁移,而避光和沸石粒径因素对内源MLOP迁移影响较小;底栖生物颤蚓通过爬行、摄食、掘穴、栖所建造及分泌排泄等一系列活动影响内源MLOP迁移.沸石原位控制湖泊内源MLOP迁移转化效能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杨孟娟,林建伟,詹艳慧,王春峰,储鸣[10](2013)在《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控制重污染河道底泥氮磷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考察了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去除作用,并考察了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控制底泥溶解性磷酸盐和铵释放的效率。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当pH值由4增加到5时,锆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吸附能力增加;当pH值5~8时,对铵的吸附能力较高;当pH值由8增加到10时,对铵的吸附能力下降。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对磷酸盐和铵的吸附速率比较快。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平衡数据,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75 mg·g-1和9.59 mg·g-1(pH 7和25°C)。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率随锆改性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机制是配位体交换,吸附水中铵的主要机制是阳离子交换。被锆改性沸石所吸附的磷酸盐大部分(82.5%)以较为稳定形态磷(NaOH-P)存在,低溶解氧条件下不容易重新被释放出来。吸附磷酸盐后锆改性沸石中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和NaHCO3可提取态磷(Olsen-P)含量非常低,藻类可利用磷(AAP)含量仅占总磷含量的29%左右。低溶解氧条件下,重污染河道底泥会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性磷酸盐和铵,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则不仅可以使上覆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浓度控制到很低的水平,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铵由底泥向上覆水迁移的速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锆改性沸石适合作为一种活性覆盖材料用于控制底泥溶解性磷酸盐和铵的释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沸石覆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对河道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良好。无论是在自然状态下,还是在缺氧控制状态下,河道底泥均向上覆水体中释放出一定数量的溶解性活性磷(SRP),而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可以有效控制河道底泥中磷的释放,使得上覆水体中SRP浓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0. 007~0. 031 mg/L)。当覆盖层受到破坏并使覆盖材料与表层底泥混合之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仍然可以极大地降低上覆水体中SRP浓度,并且使底泥中潜在可移动态磷向较为稳定和非常稳定的磷形态转变,以及促使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性磷向非生物可利用性磷转变,使得底泥中磷发生释放的风险降低。以上结果初步表明,磁性铁锆改性沸石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用于控制河道底泥中磷释放的覆盖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沸石覆盖论文参考文献

[1].廖书林,浦燕新,许龙霞,周梦凯.锆改性沸石覆盖控制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2019

[2].汲雨,奚秀清,詹艳慧,陈海洋,林建伟.磁性铁锆改性沸石覆盖对河道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3].孙广垠,刘勇,王丽萍.改性沸石覆盖对底泥微生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9

[4].刘勇.现代·滏阳原着湿地公园底泥污染分布和改性沸石覆盖对微生物群落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18

[5].周真明,刘启迪,刘彤,黄华山,马红芳.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亚热带水源水库氮负荷[J].湖泊科学.2017

[6].徐金兰,张晶,刘爱萍,李凯.挂膜沸石覆盖层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周真明,黄廷林,苑宝玲.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J].湖泊科学.2016

[8].张森森.改性沸石覆盖层持续修复受污染沉积物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9].孙士权,蒋昌波,赵刚,聂小保,谭万春.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迁移转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5

[10].杨孟娟,林建伟,詹艳慧,王春峰,储鸣.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控制重污染河道底泥氮磷释放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

标签:;  ;  ;  

沸石覆盖论文-廖书林,浦燕新,许龙霞,周梦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