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梁节点论文-李杰,陈志华,张晓萌,杨强跃,李文斌

墙梁节点论文-李杰,陈志华,张晓萌,杨强跃,李文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墙梁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墙梁节点,试验研究,滞回性能

墙梁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陈志华,张晓萌,杨强跃,李文斌[1](2016)在《无边缘构件钢管束剪力墙的墙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无边缘构件的构造特点,提出了两种墙梁节点构造形式,并进行了四组足尺模型滞回试验,其中一组为肋板型墙梁刚接节点,叁组为端板型墙梁刚接节点。研究节点类型、端板厚度等对节点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节点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其中延性系数μ≈1.29~3.39,滞回曲线呈现饱满稳定的梭型,刚度退化缓慢,耗能能力良好,能量耗散系数E≈1.673 5~2.597 2。节点可以满足美国规范AISC341-10和中国规范GB 50011抗震设计要求,可以在钢管束组合结构剪力墙的实际工程中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21期)

曹晟[2](2016)在《钢管束组合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近年一再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是一种新型钢结构体系,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结构体系的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力图实现更好的力学性能,以指导设计和工程应用。本文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肋板型节点和叁个翼缘加强型端板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翼缘与墙体是否焊接对肋板型节点的影响和翼缘补强及端板厚度对端板型节点的影响,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肋板型节点和端板型节点都展现了很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肋板型节点因翼缘与墙体未进行焊接,虽延性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其承载力,削弱了其抗震性能;端板型节点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端板厚度对节点有较大影响;端板型节点在梁翼缘增加了贴板后,对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等均有一定提高,但耗能能力有微小下降,翼缘加强后在梁翼缘可以有效的形成塑性铰,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利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试验中构件的实际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又经过对翼缘上贴板的尺寸、形状等进行分析,对该种节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整体吻合较好,各模型滞回曲线均呈现饱满梭形,将贴板加长的做法显着提升了节点的耗能能力,增强了节点的初始刚度,有效的延缓了节点的屈服和破坏,是一种抗震性能更好的节点。综合来看,应优先选用梁翼缘与端板焊接的肋板型节点,或者贴板较长的翼缘加强型端板连接节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孟宪宏,刘阳,赵唯坚[3](2015)在《装配式框架核心筒墙梁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框架核心筒墙梁平面外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在配筋率相同的条件下,设计了1个现浇试件和2个不同连接形式的装配式试件。研究了在梁端施加低周往复荷载的条件下不同的连接形式对装配式试件耗能能力、刚度、延性及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装配式试件具有与现浇试件相当的刚度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装配式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延性高于现浇试件。现浇试件的抗震耗能能力要好于装配式试件。(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钱偲偲[4](2015)在《分散筒结构墙梁节点局部增强构造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散筒结构体系是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该结构将尺寸较小的筒体作为承重构件分散布置于结构的四周,再通过框架梁等连接构件将各个筒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提供抗侧力。分散筒结构体系具有空间布置灵活、面积利用率高、抗侧刚度竖向分布均匀等特点。该结构适应于现代高层结构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已研究构造措施的外形缺陷,即各措施均在结构内部形成凸起,对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美观以及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不影响内部空间的构造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索。本文首先应用PKPM软件对优化后的分散筒结构进行内力分析,从整体结构中截取受力较为复杂的项层梁板墙节点与电梯井转角节点进行局部加固,再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加固后的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各不同措施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相关结论与实际工程使用建议。本文首先分别对进行过优化后的顶层梁板墙节点与顶层电梯井转角处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顶层梁板墙节点墙体的平面外受弯严重,墙体裂缝宽度有贯穿墙体的趋势。顶层电梯井转角节点梁两侧受力钢筋应力有很大差异,转角处墙体出现应力集中,混凝土在局部压碎,受力情况薄弱。针对顶层梁板墙节点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采取了墙内局部增加槽钢、墙内局部增加钢板、墙内局部纵向钢筋加密叁种加强措施,每种措施采用多种钢材规格、多种布置方式进行组合,形成大量布置方案,对各节点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大量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在节点墙内设置槽钢与钢板能够会使节点的变形以及裂缝情况有所改善,但过度的钢材会产生较大的刚度导致墙体内发生应力集中,产生新的受力问题,所以在采用以上两种措施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计算后确定钢材的规格与布置方式。墙内局部钢筋加密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解决墙体的开裂问题,并且施工工艺更加简便,具有工程实际意义。针对顶层电梯井转角处节点存在的问题,同样采取墙内增加钢板、墙内局部纵向钢筋加密、墙内增加槽钢叁种加固措施对节点进行加强。对叁种措施下多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增设钢板、局部钢筋加密对节点的受力情况基本没有起到改善作用,并且钢板会致使墙体内出现严重的应力集中。墙内增设槽钢对节点的变形有一定的改善,但未能解决梁受力筋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可以得出,对于此处节点的受力问题需要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5)

褚云朋,姚勇[5](2015)在《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墙梁节点承载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墙体-楼盖连接中构件数量大,合理简化各构件间的连接作用是建立正确有限元模型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轴压比对梁柱连接体系抗震性能影响较大。本文结合冷弯壁型钢结构墙体-楼盖连接节点试验,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试验试件进行计算,并进行了改变轴压比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螺钉耦合加界面接触建模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该模型能用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墙体-楼盖连接节点力学性能分析;2墙体轴压比对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轴压比越大,节点承载力越小,耗能能力越低,建议设计轴压比不超过0.6。(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杨亚龙,姚勇,杨炯,褚云朋[6](2015)在《冷弯超薄壁C型钢墙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个冷弯超薄壁C型钢组合墙体与组合楼盖连接的墙梁节点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讨论不同墙架柱截面、不同轴压比对墙梁节点承载力、耗能能力的影响,得到了各节点的破坏特征、承载力特征值、延性和耗能系数。结果表明:墙架柱截面对冷弯超薄壁C型钢墙梁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C160mm×40mm×10mm×1mm截面试件的承载力是C89mm×44.5mm×12mm×1mm截面试件的1.5倍,延性系数约1.1倍。轴压比对冷弯超薄壁C型钢墙梁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明显,0.4的轴压比下C160mm×40mm×10mm×1mm截面试件的承载力是0.2的轴压比时的2/3,延性系数约1/2。(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徐斌,张艳霞,闵宗军,孙文龙,叶吉健[7](2014)在《混合结构T形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3个混合结构T形新型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的构造及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新型全栓接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有限元分析数值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该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为今后进行数值、试验和分析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通过拆换该节点的顶、底角钢来满足"中震可修"的抗震性能目标;解决了墙梁刚性节点施工中的困难,完全避免了现场焊接,具有低碳和环保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4年06期)

闵宗军[8](2013)在《混合结构T型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构造及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侧力体系,综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点。其在我国的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通常由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或剪力墙)组成。在高层钢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设计中,常常将钢梁-混凝土墙连接节点设计成理想的刚接或铰接。研究表明:刚接节点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能够承受梁端弯矩和剪力,增强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但刚接节点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铰接节点由于能够承受剪力,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对混凝土墙产生的平面外弯矩较小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铰接节点不传递弯矩,对结构的整体刚度的贡献比刚接节点少;半刚接节点能承受剪力的同时,又能承受一定的梁端弯矩,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节约钢材,但由于钢梁与混凝土墙的半刚接节点在混凝土墙滑模工艺上很难实现,且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墙体内预埋件的偏移会导致钢梁位置偏差,引起钢梁安装困难,影响施工。综合上述刚接节点和铰接节点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能满足滑模施工工艺的全栓接的新型半刚性节点,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对3个混合结构T型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弯矩-转角关系、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同时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分析了5个不同影响因素的混合结构T型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节点初始刚度和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当钢梁的高度小于400时,顶、底角钢的刚度和强度是影响节点的初始刚度和屈服荷载的主要因素,腹板角钢对其影响较小;当钢梁的高度大于等于400时,节点的初始刚度和屈服荷载由顶、底角钢和腹板角钢的刚度和强度共同承担;当计算节点极限承载力时应考虑顶、底角钢和腹板角钢的共同作用;顶、底角钢是半刚性连接的关键部件且可拆换,能够满足“中震可修”的抗震性能目标。随着顶、底角钢厚度的增加,节点的屈服弯矩、屈服转角、极限弯矩和极限转角都有明显的增长。研究同时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半刚接节点一方面解决了墙梁刚性节点施工中的困难,完全避免了现场焊接,具有低碳和环保的优点;另一方面,与铰接节点相比,能承受剪力和一定的弯矩,有较好的转动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推荐该节点在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3-06-01)

路培培[9](2013)在《分散筒结构墙—梁—板节点及构造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散筒结构体系是将一系列尺寸相对较小的筒体分散至结构平面内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通过水平构件梁与板将分散的小尺寸筒体组合起来构成结构整体,提供抗侧力的新型结构体系。该体系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结构的不足,并具有一定优势。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分散筒结构体系在设计时可以选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的SATWE模块,但节点位置受力复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对其进行特殊研究。本文基于一个利用PKPM进行结构设计的分散筒结构模型,选取该模型中不同楼层同一位置的墙-梁-板节点,利用ANSY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该类节点的受力性能,针对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造处理措施,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设计荷载下,较高楼层的墙体出现水平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无梁一侧墙体与梁相接位置的混凝土竖向应力,受梁端弯矩影响在梁底部产生拉应力顶部产生压应力,较高楼层墙体的竖向应力不能抵消梁端弯矩的影响,在梁底部两侧墙体的混凝土出现拉应力,墙体拉裂。在设计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相对滑移量很小,认为混凝土与钢筋可以共同工作。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构造解决方案,并对梁下加暗柱、在墙中加暗梁及墙上加明梁叁种措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加暗柱及暗梁对结构裂缝无明显影响,加明梁后墙体上的裂缝消失,对结构有利。加暗柱使节点钢筋的拉压应力均有减小,但幅度不大;加暗梁后,节点钢筋的拉应力略有减小,压应力略有增大;加明梁后,节点钢筋的拉压应力均有明显减小,而且改善了钢筋的受力不均匀现象。加暗柱及暗梁均不能很好地改善墙体混凝土受拉出现裂缝的问题,只有加明梁才能将梁端弯矩对混凝土的影响转移至明梁范围内,且混凝土的最大竖向应力值均有减小,改善墙体受拉出现裂缝的问题。在梁下加暗柱、在墙中加暗梁及墙上加明梁叁种构造处理措施中,墙上加明梁的处理措施对于解决墙-梁-板节点受力不合理的现象相对最优,建议对较高楼层的节点选择墙上加明梁的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27)

武文慧[10](2012)在《分散筒结构典型墙梁节点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散筒结构是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及经济性能。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分散筒结构中受力比较复杂的墙-梁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以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为基础,对分散筒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墙-梁节点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数值模拟、数值模型的建立、数值分析的注意事项及对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所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被业界广泛采用的结构设计软件SATWE程序计算分析后的结构,对分散筒结构中受力较为复杂的墙-梁-全板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结构的变形、混凝土的开裂情况、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状态到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状态及节点的破坏形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分散筒结构是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较好的结构体系,对其已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应用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深入进行;(2)对分散筒结构中受力复杂的墙-梁类局部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从数值模型的建立、钢筋的模拟、混凝土的模拟、粘结滑移现象的模拟到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内容、参数的选择、计算的注意事项等均可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配合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写有限元分析程序,提高分析效率,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3)本文对墙-梁节点中常出现的一类受力比较复杂的墙-梁-全板节点按前述方法进行比较深入的有限元分析,发现采用当今常用的通用结构设计软件计算所得的结果在此节点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6-04)

墙梁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近年一再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是一种新型钢结构体系,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结构体系的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力图实现更好的力学性能,以指导设计和工程应用。本文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肋板型节点和叁个翼缘加强型端板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翼缘与墙体是否焊接对肋板型节点的影响和翼缘补强及端板厚度对端板型节点的影响,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肋板型节点和端板型节点都展现了很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肋板型节点因翼缘与墙体未进行焊接,虽延性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其承载力,削弱了其抗震性能;端板型节点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端板厚度对节点有较大影响;端板型节点在梁翼缘增加了贴板后,对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等均有一定提高,但耗能能力有微小下降,翼缘加强后在梁翼缘可以有效的形成塑性铰,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利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试验中构件的实际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又经过对翼缘上贴板的尺寸、形状等进行分析,对该种节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整体吻合较好,各模型滞回曲线均呈现饱满梭形,将贴板加长的做法显着提升了节点的耗能能力,增强了节点的初始刚度,有效的延缓了节点的屈服和破坏,是一种抗震性能更好的节点。综合来看,应优先选用梁翼缘与端板焊接的肋板型节点,或者贴板较长的翼缘加强型端板连接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墙梁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陈志华,张晓萌,杨强跃,李文斌.无边缘构件钢管束剪力墙的墙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

[2].曹晟.钢管束组合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D].天津大学.2016

[3].孟宪宏,刘阳,赵唯坚.装配式框架核心筒墙梁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5

[4].钱偲偲.分散筒结构墙梁节点局部增强构造措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褚云朋,姚勇.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墙梁节点承载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

[6].杨亚龙,姚勇,杨炯,褚云朋.冷弯超薄壁C型钢墙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5

[7].徐斌,张艳霞,闵宗军,孙文龙,叶吉健.混合结构T形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4

[8].闵宗军.混合结构T型墙梁半刚接耗能节点构造及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9].路培培.分散筒结构墙—梁—板节点及构造措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0].武文慧.分散筒结构典型墙梁节点数值模拟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

标签:;  ;  ;  ;  

墙梁节点论文-李杰,陈志华,张晓萌,杨强跃,李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