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熊敏江西省南昌市干家巷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132-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

一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正确地读

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调值读得要“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和轻声、儿化及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

2.流利地读

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生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有关研究表明,要做到流利地读,主要是扩大“视音距”。所谓“视音距”,是指在朗读过程中要先用眼睛看,然后再读,阅读心理学中把这种看先于读称为“视音距”。刚上小学的学生视音距几乎为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视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由于视音距加大,视知觉也渐趋扩大。这时,学生开始进入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的阶段,朗读不流利的现象也就减少了。

3.有感情地读

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以语调为例,句子的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一般表示疑问、设问、反问等;降调,一般表示陈述、肯定、赞许、感叹等;平调,一般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曲调,一般表示幽默、含蓄、惊奇、夸张、双关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实际教学中,切不可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或降低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

本人认为,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把阅读的时间大量交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想象,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二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的方式

1.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以优美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2)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性、鼓励性的评价。在教学中制定一个评比表,以奖励小红花来鼓励学生。学生积极性高,效果非常好。(3)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读。早晚在家中放声读,家长的表扬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读书的方式有多种:有默读、小声读、大声读;有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有读全文、读段落、读重点句子等。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小声自读,再大声通顺地读,然后要求有感情地读,最后再配上表情和动作读。在读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必须站着或坐着读,使学生轻松自然。我还经常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使学生做到乐于读书。

3.要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朗读中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边读边想,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追求单一性,而要求多元性。在教学中,让学生熟读后再想别人是怎么写出来的,然后模仿创新。学生在读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后就写出了春天的许多美景:“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这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4.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苏轼曾说过:“自古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班上有品书阁,师生共同集书50~60本,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全班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我认为一课书教完之后,成败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而不是能做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用熟读来衡量,这办法在实践中很管用。”的确,通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学语文的信心增强了,也训练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标签:;  ;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