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群,recA,多位点序列分析,平均核酸一致性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论文文献综述
周江林,靳远,胡明达,周静,孔娜[1](2019)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部分菌株基于基因组的物种水平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群(Burkholderia cepacian complex, Bcc)是一群非葡萄糖发酵剂的好氧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与自然水源、土壤和其他潮湿的环境当中,能够引起人员感染;Bcc细菌感染会加速囊性纤维化患者肺功能衰竭并增大死亡率,同时,也会导致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的吞噬细胞无法产生活性氧,从而造成致命性疾病;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人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细菌患病以来,现在其已经是人群中流行程度仅次于ESKAPE病原体的致病菌,不断增加的Bcc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报告使得这些细菌被认为是紧急医院病原。该复合群包括至少21种不同的菌种,这些菌种系统发生关系密切相关,表型和基因型高度相似,准确地识别鉴定这些菌种比较困难,而错误地病原菌鉴定可能会导致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与用药。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Bcc细菌基因组被测序并完整拼接,这为我们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所有目前可用的Bcc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基于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综合地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群细菌的分类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全部可用的Bcc菌株全基因组,提取各目的基因序列做多序列比对,构建基于recA基因全长序列、7个看家基因片段串联的系统发生树,进行菌株两两之间全基因组ANI值的计算和比较,综合分析各个菌株分类情况。结果:获得了recA单基因和7个看家基因片段串联的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有5株细菌在系统发生树上位置与其当前鉴定种的进化分支存在较大差异,全基因组ANI比较显示其与所在进化树分支所属菌种的相似性更高。结论:我们的分析和结果纠正了5株细菌错误的种鉴定,表明基因全基因组信息的ANI比较与MLSA合作分析可以良好地鉴定Bcc菌种并避免可能的种鉴定错误;同时提示当前公共数据库当中存在的许多钟鉴定错误Bcc菌种,这些序列注释信息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地分析和纠正。(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9)
王似锦,余萌,杨美琴,周发友,马仕洪[2](2019)在《凝胶剂中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株分离于凝胶剂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方法: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将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接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培养体系中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并测定苯扎溴铵等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该菌的最低生长水分活度值。结果:该菌在药品检验用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均能够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寡营养培养基R2A培养基;在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液体、麦康凯琼脂和紫红胆盐琼脂培养基中能够生长良好。苯扎溴铵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4μg·mL~(-1),该菌最低生长水分活度为0.95~0.98。结论:该凝胶剂中污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进一步繁殖的可能,提示该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措施。(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解春宝,罗江蓉,罗天华,喻华,黄文芳[3](2019)在《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微生物分析仪VITEK-2进行菌株鉴定,以及VITEK-2配套药敏试验板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其耐药谱。结果共收集了3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且均呈现多重耐药谱。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96.7%。对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为100.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96.7%。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也高达100.0%。对叁代(头孢他啶)和四代(头孢吡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其敏感率分别为100.0%、96.7%。对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高。结论本院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呈现多重耐药谱,需对其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7期)
陆春婉,苏爱康,王丹凤[4](2019)在《急诊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诊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2017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及原发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13-2017年医院急诊ICU共收治患者7 553例,305例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感染率为4.04%; 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χ~2=7.363,P<0.001);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59.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3例占33.77%;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χ~2=35.089,48.656,8.833,30.513,77.580,P<0.001)。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低于40.00%。结论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风险较大,标本来源以痰液占比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较为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余萌,王似锦,戴翚,周发友,胡昌勤[5](2019)在《recA基因及核糖体分型技术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鉴别与溯源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药品中分离的疑似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BCC)进行准确鉴别及溯源分析。方法:通过核糖体自动分型对不同来源分离菌株进行核糖体型分类,选取各型代表菌株(8株)进行生化实验、16S rRNA及recA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在菌种水平的分类地位。结果:核糖体自动分型可针对实验中分离的菌株进行核糖体型的聚类区分;对3类核糖体型的代表菌株进行的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定位至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rec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对待测菌株进行种水平鉴别,印证核糖体分型结果并将待测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稳定伯克霍尔德菌。结论:rec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对样品中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BCC)在种水平上进行有效鉴别,核糖体分型可对不同来源BCC进行溯源,确定污染来源。(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顾天英[6](2019)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布及抗生素耐受情况,提高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方法统计微生物室分离出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科室分布及标本来源情况,纸片扩散法检测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68株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和感染科的痰液及分泌物等标本中;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具有很高的耐受作用,耐药率均为9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0. 88%、23. 53%、19. 12%和13. 2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很高,为95. 59%。结论本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医师应严格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选择药物,杜绝耐药现象进一步加剧。(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马英辉[7](2019)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NS对苯酚胁迫的分子响应及关键酶的异源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污染物是现代化工业社会生产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利用微生物对酚类污染物的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对酚类污染物胁迫的耐受机制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研究不同微生物菌株对酚类化合物的耐受及生物降解机制,有利于对菌株进行耐受与降解策略的改造,对于开发新的有效的酚类污染物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筛选到的一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BNS)为供试菌株,运用传统微生物实验方法考察了菌株的生长及降酚性能。构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NS的苯酚胁迫体系,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和蛋白组学(Label-free)技术对苯酚胁迫0 h、2 h、12 h、24 h菌株的mRNA样品和蛋白样品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差异基因与差异蛋白的GO与pathway富集分析,阐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NS应答苯酚胁迫的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的响应机制,并对胁迫及降解相关的关键酶进行了异源表达尝试,具体获得了如下结果: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epacia BNS)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在pH 4~10生长良好,80℃处理30 min,菌株仍然能够存活。菌株通过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胞内漆酶对合成染料进行脱色,同时对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β-萘酚都具有降解作用,菌株对苯酚的最大耐受浓度为1.5 g/L,且在低浓度下可能通过羟化途径降解,在高浓度下可能通过羟化和羧化途径同时进行苯酚的代谢。2.利用mRNA-Seq对1.5 g/L苯酚胁迫下0 h、2 h、12 h、24 h的mRNA样品进行转录本测序,共得到7614个表达基因,5691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的GO与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在胁迫初期菌株主要通过降低自身的代谢活性,提高EnvZ/OmpR、外排泵、ABC转运蛋白、DNA修复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冷激蛋白、谷胱甘肽GSH、漆酶等功能和应激基因的表达来增强对苯酚的耐受。胁迫中期碳源饥饿因子CST与苯酚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明显,外排泵、ABC转运蛋白等继续保持高表达状态,应激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在胁迫后期,菌株处于活跃生长状态,苯酚代谢速度加大,此阶段苯酚降解相关酶、氧化磷酸化、分子伴侣、外膜蛋白、降解蛋白等高水平表达。菌株在不同时刻通过调控通路基因的转录水平来应答苯酚的胁迫和毒害,并由初期的被动耐受转变为后期的主动降解,且主要通过β-酮己二酸途径对苯酚进行降解。3.对苯酚胁迫下菌株转录因子和小RNA(small RNA)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获得10个家族共计461个转录因子信息,并在转录水平发挥调控作用,其中LysR家族转录因子主要参与DNA损伤修复、苯酚耐受及苯酚的降解过程;AraC家族、TetR转录因子主要调控外排泵的表达、渗透压调控等作用;Sigma因子通过σ70家族基础转录调控因子和σ54家族调节碳氮代谢以及anti-sigma因子的作用来调控菌株对苯酚的耐受及降解;GntR家族主要调节菌体自身的生长代谢和膜相关蛋白的表达;MarR家族与胞内氧化应激的反应相关;IclR家族在原儿茶酚等芳香酚的降解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LuxR家族主要调控了菌株的群体感应、生物膜及毒力因子的表达;FnR家族与XylR家族蛋白调控了菌株的氧感应压力及有机物的代谢。另外还获得了484个sRNA的基因信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1501个mRNA,形成了16760对sRNA-mRNA靶向调控关系。通过sRNA富集分析发现,sRNA的调控作用主要参与了运转RNA的乙酰化、甘油磷脂代谢、蛋白代谢与激活、磷脂酰肌醇代谢等生物过程。4.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Label-free)技术对苯酚胁迫下的菌体蛋白表达差异进行鉴定分析,共鉴定出3194个蛋白信息,显着差异的蛋白有1104个,其中表达差异蛋白684个,有无差异蛋白420个。经过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主要分布在催化活性,结合功能,转运活性,分子结构和转录调控,主要参与了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定位、苯甲酸降解、生物调控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菌株通过调控多种功能的膜蛋白、转录调控蛋白、应激响应蛋白的差异表达来提高对苯酚的耐受,通过调控苯酚β-酮己二酸途径中的ortho支路和原儿茶酚代谢支路来降解苯酚,以减少苯酚对细胞的毒性。5.构建了以pET32a为载体的原核表达体系,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NS类漆酶进行了大肠杆菌表达,成功获得了一个分子量为30 kDa左右的目的蛋白,此蛋白以二聚体的形式发挥活性,纯化后以ABTS为底物的比活性为7.81 U/mg,Km和kcat分别为156.4μM和619.44 s~(-1),催化效率为3.96μM~(-1) s~(-1);以2,6-DMP为底物的比活性为12.3U/mg,Km和kcat分别为100.2μM和1162.22 s~(-1),催化效率为11.60μM~(-1) s~(-1),同时能对多种合成染料进行脱色。另外,利用毕赤酵母Ppic9K载体与GS115分泌表达系统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儿茶酚1,2-双加氧酶(cat12)进行了分泌表达尝试,在胞外成功获得了一个分子量为35 kDa的蛋白,该蛋白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的活性为22.55U/mg。(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杨丹婷,苏嘉妮,李婉珊,钟卫烨,王曦[8](2019)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3种鉴定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VITKE 2 COMAPCT、 VITEK MS质谱、 16s rDNA基因测序3种方法鉴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异同,挑选15株从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分离得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菌,分别用VITEK 2 COMPACT、 VITEK MS质谱和16s rD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VITEK 2COMPACT只能鉴定到群水平,可信度88%—99%; VITEK MS质谱可鉴定到种水平,鉴定置信度99%;16s rDNA基因测序可鉴定到种水平,序列同源性能达到99%以上,但每株菌16s序列能匹配到2种以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里的菌。所以, 3种鉴定方法中, VITEK MS质谱法可鉴定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里的不同种,该方法结果准确,时效性高,操作步骤简单。(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郜俪薇,李轶,袁有华,李捷[9](2019)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某叁甲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出现院内感染的现状、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防控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某叁甲医院检出的528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样本来源感染人群、病区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014年至2017年分离出528例(2.01%),分离率基本稳定,无明显增长趋势(P=0.0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以ICU为主,感染人群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及男性患者(56.81%、64.96%)。标本分离自痰液标本居多(74.81%),其次为血培养(12.50%)。528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药敏显示:甲氧苄啶/磺胺甲唑(SXT)、米诺环素(MNO)、头孢他啶(CAZ)和氯霉素(CHL)的耐药率分别为8.60%、4.20%、9.00%和5.50%。结论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出多分离自ICU病人,以老年男性为主,标本多为痰液,检出率及耐药率无明显上升趋势。该院同期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呈逐年上升,竞争性抑制了同为非发酵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及氯霉素敏感率较高,可指导临床作为经验性治疗。(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茅国峰,王瑶琴[10](2019)在《硝酸镓联合抗菌药物抑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硝酸镓单用及联合头孢他啶或(和)美罗培南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到的3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硝酸镓及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氯霉素、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染色法定性、定量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对硝酸镓及这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1.0×MIC的硝酸镓和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检测其对洋葱伯克霍尔德生物膜的抑制率。结果培养48小时34株细菌均能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其中(弱)阳性10株,占29.4%;强阳性24株,占70.6%,生物膜(弱)阳性和强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加入硝酸镓前后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值、硝酸镓单用与联合头孢他啶后的O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硝酸镓单用与联合美罗培南后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硝酸镓单用及联合头孢他啶对菌株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1株分离于凝胶剂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方法: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将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接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培养体系中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并测定苯扎溴铵等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该菌的最低生长水分活度值。结果:该菌在药品检验用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均能够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寡营养培养基R2A培养基;在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液体、麦康凯琼脂和紫红胆盐琼脂培养基中能够生长良好。苯扎溴铵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4μg·mL~(-1),该菌最低生长水分活度为0.95~0.98。结论:该凝胶剂中污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进一步繁殖的可能,提示该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论文参考文献
[1].周江林,靳远,胡明达,周静,孔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部分菌株基于基因组的物种水平重鉴定[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2].王似锦,余萌,杨美琴,周发友,马仕洪.凝胶剂中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9
[3].解春宝,罗江蓉,罗天华,喻华,黄文芳.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谱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4].陆春婉,苏爱康,王丹凤.急诊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5].余萌,王似锦,戴翚,周发友,胡昌勤.recA基因及核糖体分型技术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鉴别与溯源分析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2019
[6].顾天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耐药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7].马英辉.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NS对苯酚胁迫的分子响应及关键酶的异源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杨丹婷,苏嘉妮,李婉珊,钟卫烨,王曦.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3种鉴定方法的比较[J].检验检疫学刊.2019
[9].郜俪薇,李轶,袁有华,李捷.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茅国峰,王瑶琴.硝酸镓联合抗菌药物抑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9
标签: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群; recA; 多位点序列分析; 平均核酸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