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论文-冯嘉安

伯夷叔齐论文-冯嘉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伯夷叔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收藏史,吴荣光

伯夷叔齐论文文献综述

冯嘉安[1](2019)在《江南箧向岭南去: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递藏史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自宋代以来历经递藏,如今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之一。此图因传递出“夷齐不臣于周”之精神和代表着李唐“画风之一变”而倍受历代鉴藏家珍视。本文试图尽可能地还原《伯夷叔齐采薇图》自宋元及明清至二十世纪以来完整的递藏链条,考证此图如何在皇室内府与士大夫之间、鉴赏家与好事者之间易手,如何在江南、岭南和北方之间递藏,如何由私人收藏变为公共收藏,并以此揭示此图所折射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鉴藏思想。本文还着重关注清季以来《伯夷叔齐采薇图》与众多江南收藏的历代书画“北渡”入皇室内库相反的“南渡”过程。在这段从江南到广东再到香港,最终在二十世纪中叶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递藏轨迹中,本文将考证清代岭南的文人士大夫、十叁行商人与现代商人收藏家对此图表现出来各具时代色彩的鉴藏行为,并以此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美术学院》期刊2019-05-01)

任重[2](2018)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传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诸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汉]司马迁《史记(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8-08-02)

孙永岷[3](2018)在《说韩王二家之论伯夷叔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司马迁着《太史公书》(后名《史记》),其中的"列传",实即主体部分。列传首以《伯夷列传第一》为题,所记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事件发生在殷周交替时期。后世论者对夷齐之行的评价以及对事件的考证,可谓聚讼纷纭,仅此也足见《史记》之不朽,所表彰的夷齐精神的历史文化意义何其重大,影响何其深远。《史记》之后,历来论述伯夷叔齐而具典型意义者当数唐宋韩愈、王安石两家,今天再借以探讨,对求真无疑有益。(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常淑燕[4](2018)在《从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看古代文人的民族气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史记》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虽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8年03期)

[5](2017)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一文中研究指出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叁子。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本文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A卷)》期刊2017年09期)

[6](2017)在《伯夷叔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小学生时代》期刊2017年05期)

[7](2016)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伯夷和叔齐是兄弟,伯夷兄,叔齐弟,同为商朝孤竹国公子。孤竹国国君死后遗命,让次子叔齐继位。但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国君应该由兄长伯夷继承。于是,作为弟弟的叔齐,要让位于大哥伯夷。伯夷认为父命不可违,又拗不过弟弟叔齐的反复推让,索性开溜。但是,伯夷没想到的是,叔齐连国都不要了,紧随其后。(本文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A卷)》期刊2016年05期)

刘玉敏[8](2015)在《伯夷叔齐被推上圣贤祭坛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伯夷、叔齐因谦让天下、饿死首阳而获孔子赞誉。司马迁曾作《伯夷列传》且居《史记》列传第一篇,文中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从《伯夷列传》的创作主旨可看出司马迁作此人物传记的真正用意。孔子、孟子对伯夷叔齐行为的解读,汉朝以来统治阶层相关诏令的颁布,都提高了伯夷叔齐的地位,揭示了伯夷叔齐最终被推上圣贤祭坛的真正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仝俊[9](2015)在《试论伯夷叔齐形象在儒、道、法叁家中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伯夷叔齐是殷商末年孤竹国的两位储君,因相互让国,不肯继位。兄弟义不食周粟,以采薇为生,最终饿死首阳山下,令人唏嘘不已!此事虽历经千百年,但其表现出的崇礼、忠君、爱国、重义、求仁之气节,不仅成为文人笔下义士的楷模,也成了孔子仁义思想来源之一。但道家和法家的典籍中给予的评价和儒家确是不尽相同。笔者就叁家对伯夷叔齐的形象评述,进行简单探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04期)

顺云[10](2015)在《伯夷、叔齐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千年以前,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苦饿而死。叁千年来,人们对其价值取向的疑惑从未消解。到了近现代,争论又有增多之势。为了仁义的信念,伯夷、叔齐做出了苦涩而坚定选择。伯夷、叔齐是商周时期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叁子。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孤竹君晚年立诏,传位叁子叔齐。而父亲死后,仁义的叔齐却不能接受废长立幼,他说"伯兄在先,我怎能立国为君?"伯夷也坚辞不受,说"尊父命应立叁弟为君。"二人就这样相互推让,在僵持不下(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5年01期)

伯夷叔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诸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汉]司马迁《史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伯夷叔齐论文参考文献

[1].冯嘉安.江南箧向岭南去: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递藏史及其文化意义[D].广州美术学院.2019

[2].任重.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传说[N].甘肃日报.2018

[3].孙永岷.说韩王二家之论伯夷叔齐[J].文史杂志.2018

[4].常淑燕.从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看古代文人的民族气节[J].新课程(下).2018

[5]..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7

[6]..伯夷叔齐[J].小学生时代.2017

[7]..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6

[8].刘玉敏.伯夷叔齐被推上圣贤祭坛原因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仝俊.试论伯夷叔齐形象在儒、道、法叁家中的评价[J].黑龙江史志.2015

[10].顺云.伯夷、叔齐的选择[J].职业.2015

标签:;  ;  ;  ;  

伯夷叔齐论文-冯嘉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