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本报记者,刘丽靓

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本报记者,刘丽靓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衍生业务,国资委,央企,风险敞口,风险管理,套期保值,风险管控,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组织,衍生业务

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刘丽靓[1](2020)在《国资委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国资委1月20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09年以来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制定《通知》的总体原则包括坚持从严管控,坚持套期保值,坚持风险可控,严把(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20-01-21)

本报,刘丽靓[2](2020)在《国资委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国资委1月20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09年以来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制定《通知》的总体原则包括坚持从严管控,坚持套期保值,坚持风险可控,严把(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20-01-21)

李臻,吴锐[3](2019)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及国际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品自动化交易越发频繁,交易速度大大提高、交易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自动化交易带来的风险也频繁发生,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此,在总结欧美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衍生品监管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的现实,提出叁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一是优化自动化交易的技术系统,二是加强自动化交易的风险管理,叁是设定价格区间限制或动态价格限制。(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13期)

罗茜[4](2019)在《我国国有企业场外金融衍生品监管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巨大风险,其在该过程中起到的快速传导作用,使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性。因而,强化场外衍生品监管制度成为各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都参与其中。我国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其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前背景,加强国有企业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监管。(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12期)

徐佳[5](2019)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与对策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但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交易额已经超越了传统金融产品的交易额,并逐步推动了国际市场的发展。本文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为出发点,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03期)

赵峰,刘远,程悦[6](2018)在《金融衍生品监管与企业的对冲行为:“鞭策效应”还是“抑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手工查阅96部金融衍生品监管法规,构建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指数"(FDRI),并以2007—2016年中国上市跨境投资企业为样本,探究金融衍生品监管对中国企业外汇风险对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金融衍生品监管会促进企业做外汇风险对冲,存在"鞭策效应";从短期来看,金融衍生品监管会抑制企业做风险对冲,存在"抑遏效应";较强的外部审计监督会弱化衍生品监管与外汇风险对冲的影响关系。按所有制性质不同,发现衍生品监管与外汇风险对冲的影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跨境投资规模越大、企业成长性越高,金融衍生品监管对企业外汇风险对冲影响越显着;考察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效应,发现危机期间出台的监管政策在短期存在"抑遏效应",在长期存在"鞭策效应"。本文结论对于政府评估金融衍生品监管政策效果和企业合理利用外汇衍生品管控风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刘晨阳[7](2018)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次贷危机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主流观点认为,监管缺失是导致风险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后的监管改革也遵循这一思路。但改革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市场进展缓慢,国际合作也受制于各方的意见冲突,在危机发生的几年后,部分市场再次出现监管趋松的态势。该现象显示出,各相关主体对监管制度变革的应对行为,是影响监管制度变迁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金融监管问题不仅要着眼于法规制度设计和经济原理,还应关注相关主体的行为互动,以研究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潜在影响。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互动关系为核心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行为的交互影响。之所以选取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研究,除了以此次全球危机作为背景外,还因为金融衍生产品规避监管的手段更灵活、市场主体对监管部门的抗衡能力更强,故而市场对监管制度变化更敏感,互动特征较其他金融领域更加显着。由于互动关系以人之行为作为基础,简单依赖理论分析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实际案例研究。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诸多市场与监管部门互动的经典案例,故本文以事件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运用计量工具对部分监管效应进行量化研究,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出场外衍生品市场数据在获取和质量方面的局限性,故量化研究方法在本文中处于次要地位。以案例验证部分替代数据检验,更符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所得结论也更有指导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结合博弈论模型推导,研究监管互动机制的制度演化效应。在研究内容方面,重点关注监管互动的内在机理和影响效应,即监管互动是如何形成的、其结果是什么,互动如何影响监管目标的实现等,从中提炼一般规律。由于研究须建立在市场发展与监管的实践基础上,故主流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对新兴市场的情况也有涉及。由市场发展实践中可以发现,场内外市场的兴盛交替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主线,本文研究也围绕该特征展开。在研究过程中,除金融实务知识与经济学理论外,对政治、文化、法律等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多有涉及。在内容安排上,依次关注监管互动的内在机理、影响效应和我国与全球市场的互动实践,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在正式研究开始前,首先对研究所涉及到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监管现状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研究发现,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交易所在规模化经营、突破传统业务的多样化经营等方面均有所进步;在场外市场,传统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基本稳定,信用衍生品作为新兴产品种类,交易规模随监管环境变化的波动显着,交易所对场外市场业务也有涉足。监管方面,成熟市场的大型交易所多建立起完善的自律制度,几大国际自律组织也拥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政府监管模式可分为多元模式、一元模式和双峰模式,不同模式各有利弊。总体来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多数主体实力强大,这也决定了其在互动中的行为模式。其次,本文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监管互动的内在机理。监管互动的根本是互动主体间的行为博弈,互动结果导致制度的形成和变迁,故监管互动问题本质上可转化为基于博弈角度的制度变迁问题。本文构建了博弈论和制度变迁模型。博弈论模型将博弈主体分为监管主体、场内市场主体、场外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学术研究人员,动态博弈模型包括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博弈模型。进而,结合实践材料,从横纵两方面分别研究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监管互动机制。横向对比发现,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影响能力和市场自我健康发展的能力,故两种模式下的监管博弈和互动特征存在一系列差异。纵向研究通过分析全球市场的主要发展脉络,来验证监管博弈的制度演化效应,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几十年间,场内外市场主体的相对实力演变决定了不同时期的制度需求,监管部门在动态监管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公众舆论等外部因素,决定监管制度的供给,二者的交互作用推动市场和监管制度演化。之后,本文将金融监管的目标分为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其中安全性又可分为市场安全和投资者安全,分别研究监管互动对上述目标的影响效应。监管互动的发展效应从根本上体现为,市场发展与监管制度的匹配性问题。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市场需要不同的监管制度供给,制度供求失衡将推动监管制度变革。具体来看,制度的不匹配性从根本上反映在横纵两方面——纵向表现为监管制度与市场变迁的非同步性,横向表现为不同市场领域的监管差异。在监管同步性研究中,通过对分业监管、监管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考察,发现明确的法定监管权力划分是缓解监管制度变迁非同步性的关键。在国内和国际的监管差异研究方面,采用模型推导方法,同时运用计量工具,对国际监管博弈中的重要事件——G20改革下欧美监管博弈的市场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监管博弈对全球两大金融衍生品市场形成了显着的分割效应。在市场安全效应方面,结合理论和实践可以发现,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监管能力的内在不足问题,迭加多种外部因素的作用,当市场未出现风险事件时监管者倾向于为行业自律提供更大空间,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推动监管制度调整。结合场内外市场不同的自律监管需求,两个市场自律主导下的均衡监管模式也不相同,这种差异进一步导致监管部门倾向于将有限监管资源更多投入场内市场,形成严场内、宽场外的监管模式。在对两个市场监管模式的安全性考察中,结合1987年全球股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对比两种模式的内在安全性追求和外部因素制约作用。在投资者安全方面,监管互动导致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故重点关注监管互动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问题,并选取以中小投资者参与为主的典型产品——外汇保证金为研究对象,纵向分析了该市场由缺乏监管到投资者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横向对该领域全球主流市场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进行对比,发现主流市场间仍存在监管差异,监管收紧与市场规避的互动加剧了投资者利益受侵害的风险。次贷危机后,出现了商业化第叁方投资者保护机构等新模式,简单的模型分析证明该模式对投资者保护有一定意义,但其与监管部门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明确化。在互动的效应分析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监管互动在全球市场的实践情况。由于我国当前的市场建设主要起步于次贷危机前后,监管制度也受到危机后全球监管改革的影响,因此将我国的监管互动放置在危机后全球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市场发展历程、监管法律法规的演进、2015年股市异动期间的衍生品市场等,均是该部分的研究内容,还研究了在我国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外汇保证金市场,与前文形成呼应。次贷危机使监管互动再次变化,本文介绍了危机后G20国家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改革,发现各成员市场的改革推进存在差异,进而运用计量工具检验美欧日叁地的中央清算改革效应,结果显示美国的改革是唯一对所有其他货币均造成影响的事件,且影响效应在多数情况下高于欧盟和日本的改革。此外,通过对2013年至今每日衍生品市场和监管领域的重点新闻及相关报告进行跟踪收集,发现交易所和新型场外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科技创新都是监管变革导致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反作用,市场变化也引发了值得监管关注的新问题,包括新的潜在风险积聚主体的形成、全球性交易所集团的垄断风险、金融科技监管等。监管互动的新变化证明,系统性风险无法消除而只能被重新分配,由此体现出监管的重要性。国际监管合作是影响此轮改革效果的关键问题,也决定了新形势下的监管互动,本文继第四章的模型分析后,再次结合实践材料,从监管合作角度对未来的互动走向进行了研判,认为英国脱欧和美国的监管执行情况或影响未来的改革与监管互动。最后,基于全文的研究,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互动和一般金融监管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变革分业监管体系、加强投资者保护等均是重要任务。一般性政策建议则包括: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理顺法律监管体系、进行明确且合理的监管权力分配、建设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等,此类建议对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监管有现实意义。总体来看,本文选取监管互动为研究对象,为金融监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也有现实意义。由于市场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西方在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成果中,所关注问题与相关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有限。新兴市场虽更强调市场安全性,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差异较大,可借鉴经验亦有限,试图构建符合我国情况的监管制度,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之一。此外,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监管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先后经历了监管放松的大资管时代,以及其后的监管全面收紧。在制度急剧变化的时期,监管互动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值得关注,本文由金融衍生品市场研究得出的规律,对当前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亦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1-01)

刘宏光[8](2018)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场外衍生品监管改革的评估与展望——以CFTC《互换监管2.0》白皮书为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9月,20国集团(G20)领导人在匹兹堡峰会上达成加强场外衍生品监管的若干共识,美国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第七章对《商品交易法》进行了重大修订,确立美国场外衍生品监管的新框架。为了细化美国场外衍生品监管的具体要求,CFTC在强制清算、交易报告、资本金要求、保证金收取等方面发布多项监管细则。2018年4月,CFTC主席J. Christopher Giancarlo和首席经济学家Bruce Tuckman共同执笔完成的《互换监管2. 0:对改革执行情况的评估与下一步建议》白皮书分别从中央对手方清算、交易报告规则、交易执行规则、互换交易商资本金规则、终端客户豁免规定五个方面对CFTC的监管细则进行评估,肯定了CFTC在落实G20峰会及《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主要要求方面的努力,并认可这些监管细则对于增强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减少风险和提升市场完整性的积极意义。白皮书同时指出CFTC应在中央对方手稳健性、互换报告数据标准化、互换执行方式的灵活化、终端客户例外规则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期刊2018年04期)

高常玉[9](2018)在《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风险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能够防范风险的金融工具,在当今日益发展的时代其发展趋势难以阻挡,它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引起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叙述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为金融机构在衍生产品方面提供一些风险监管的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8年15期)

方磊[10](2018)在《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其改革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但随着其快速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我国对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以下将首先概述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体系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外现存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说明,最后分析我国监管体系的改革路径。(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08期)

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务院国资委1月20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09年以来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制定《通知》的总体原则包括坚持从严管控,坚持套期保值,坚持风险可控,严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刘丽靓.国资委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N].中国证券报.2020

[2].本报,刘丽靓.国资委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N].中国证券报.2020

[3].李臻,吴锐.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及国际借鉴[J].财会月刊.2019

[4].罗茜.我国国有企业场外金融衍生品监管建议[J].今日财富.2019

[5].徐佳.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与对策透析[J].才智.2019

[6].赵峰,刘远,程悦.金融衍生品监管与企业的对冲行为:“鞭策效应”还是“抑遏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18

[7].刘晨阳.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8].刘宏光.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场外衍生品监管改革的评估与展望——以CFTC《互换监管2.0》白皮书为借鉴[J].中国证券期货.2018

[9].高常玉.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风险监管[J].大众投资指南.2018

[10].方磊.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其改革路径[J].时代金融.2018

标签:;  ;  ;  ;  ;  ;  ;  ;  ;  ;  

金融衍生品监管论文-本报记者,刘丽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